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世界历史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 1 课 古代埃及....................................................... 2
第 2 课 古代两河流域.............................................. 6
第 3 课 古代印度...................................................... 10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两河流域亚非现区的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全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漠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22版课标(内容要求)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通过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以及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
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奴隶社会—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文明—农业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那里的自然条件。
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
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身毒。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南亚次大陆
三面环山
一面环海
河流特点
气候
土地
流量丰富 定期泛滥
温暖湿润雨量丰富
土壤肥沃
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
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这些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相关史实】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
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
大约公元前23—前18世纪,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因不明原因衰亡。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达罗城
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精湛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
出现城市
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半岛
前324年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印度河文明时代
前1500年
前6世纪
前23世纪
文明起源与发展
种姓制度建立
吠陀时代
佛教创立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时代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半岛逐渐统一
再次分裂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这一文明不是外来入侵的结果,文明的灵感也不是舶来品而是从当地人长期的努力刚卓越的才智和复杂的信仰,中产生的”
——《古印度—神秘的土地》(美)戴尔.布朗著
梵天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
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史称“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
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
从腿生出吠舍,
从脚生出首陀罗。
含义
和宗教紧密结合的一种制度
森严的种姓制度

掌握神权,精神领袖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森严的种姓制度

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宗教加持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
高级种姓的人不能从低级种姓的人手中接受
任何食物和饮料,而作为高级种姓婆罗门所享用的食物,其它种姓的人都可以吃。
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
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
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
卑下的贱民。 ——摘编自印度《摩奴法典》 
种姓制度下的
各等级世代相袭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
等级的人的职业
(职业世袭)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森严的种姓制度

法律强化
实质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
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
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摘编自印度《摩奴法典》 
实质:
种姓制度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
森严的种姓制度

湿婆神像
实质
材料一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澎湃新闻《印度: 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材料二 (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
——澎湃新闻《印度: 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
积极:
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造成社会不平等,严重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
消极:
森严的种姓制度

影响和评价
佛教产生背景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与同龄的一个表妹结婚,过着锦衣玉食、游哉悠哉的日子。
告别妻子儿女,抛弃万贯家产,
只身离开王宫,以身无分文的流浪汉身份,踏上了寻求真理的漫漫征途。
成为佛陀
创立佛教
出生
公元前563年
或564年
16岁
29岁
35岁
释迦牟尼石刻像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放弃王子身份
而成为宗教精神领袖的心灵忏悔者
种姓制度严格限制,
激化了社会矛盾,
印度人民反对婆罗门特权情绪高涨。
五蕴说:佛陀认为,
众生都是由色(物质积聚)、
受(感受)、想(知觉)、
行(意志)、识(精神活动)
物种因素积聚而成。
四谛说:
四谛即苦谛(人生各种痛苦)、集谛(引起痛苦的原因)、
灭谛(消除种种烦恼)、道谛(消除烦恼的道路)。
人的一生本质是痛苦的,痛苦来源于个人的欲望,
人只有克服了所有这些欲望,才能获得宁静的生活。
反对第一等级
婆罗门的特权,
提出“众生平等”,
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佛教的主张
实质: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锡兰
中亚
中国
朝鲜
日本
越南
缅甸
泰国
柬埔寨
BC 3世纪
BC 1世纪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作用:
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
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
①创立:  创立于古印度,
创始人是  (释迦牟尼)。
②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提出  ,
宣扬“  ”。
③传播: ,佛教经中亚地区传入  ,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公元前1世纪
中国
河南洛阳 龙门石窟
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甘肃敦煌 莫高窟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佛像艺术
黄金之国
阿拉伯数字
大象之国
种姓制度
大梵天像
古代文明 发源地 出现奴隶制国家 主要文明标志 强盛时期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狮身人面像木乃伊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汉莫拉比法典》
阴历、60进制
佛教、种姓制度
阿拉伯数字、梵文
法老图特
摩斯三世
国王
汉谟拉比
孔雀王朝
阿育王
单元小结
3.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1.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下面对孔雀王朝的表述有误的是
A.由雅利安人建立
B.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D.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假如春秋时楚国国王到印度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
.
.
课堂练习
5.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5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崛起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曾经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这里所说文明
A.被称为哈拉帕文明 B.是雅利安人创造
C.是佛教文化的代表 D.属孔雀王朝的遗存
6.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7.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领主制度 D.专制制度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