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授课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授课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1.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是在封建经济发展和城市的产生的推动作用下进行的;
3.东欧拜占庭帝国的繁荣以及俄罗斯的崛起在中古时期欧洲文明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要内容概览
由于奴隶制经济的衰退,从公元3世纪起,罗马帝国出现危机,史称公元三世纪危机,表现为农村枯竭,城市衰落,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原有的奴隶制无法维系,罗马帝国出现的新的剥削方式,即隶农制。
隶农的地位和处境要好于奴隶,隶农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和自己的家庭,而奴隶毫无自由权利,是奴隶主的财产。恩格斯:“罗马帝国时期的隶农是此后中世纪农奴的祖先”公元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除了西罗马的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这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通过其不断扩张,统治了欧洲中西部的大片领土。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法兰克王国最初把土地无偿分封给亲兵。致使地方贵族实力增强,王权削弱。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威胁到法兰克王国势力范围。地方贵族没有起到捍卫王室的作用。面对内忧外患,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以加强统治和提高军队战斗力。具体做法是:改革墨洛温王朝无偿赐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将赐地作为采邑进行分封,受封者必须服兵役为条件获得采邑,且不得世袭。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
4月7日,星期四,另外一些人向伯爵宣誓。一开始,都是按这种形式行臣服礼。伯爵问(他面前的人)是否愿意完全成为他的人,这个人便回答说:我愿意。然后把合拢的两手放到伯爵的两手中,两人互吻以表示巩固联盟。接下来,表示了敬意的臣向伯爵进行宣誓效忠,誓词是:“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威廉伯爵。”最后,这个人还要在圣徒的圣物上宣誓。这时伯爵用手持的权杖,向所有根据这种盟约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变无偿赐地为有条件分封
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
采邑分封有偿化,确立了权利与义务的原则;
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罗马帝国的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催生了封建制度;
而查理马特改革又促进了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发展。
2.内容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封君封臣:
授予土地者为_____,领取土地者为_____
封君
封臣
(2)封臣义务:
效忠,服兵役
(3)封君权力:
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1.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国王和各级封建主
农民(农奴)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相同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权利与义务归属严格,
都是封建等级制的具体表现
不同点: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产生早于西欧;
②查理马特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有偿分封,而中国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分封主体是同姓贵族,其次为功臣,异性贵族及臣服的少数民族首领;
③西欧分封制所实行的是垂直式的管理模式,上级只可以控制其直接性的下一级,不能越级管理,所以很容易导致国王是名义上的全国主宰者,权力不大,相反地方势力逐步座大,导致分裂格局;而中国的分封制既有利于加强了周天子对新征服区的管理,也有效加强了王权。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目的
内容
特点
结果
维护统治
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
维持手段不同
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来维系,不可越级管理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
3.影响:①加强统治: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分裂割据:封建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
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您爱为怀之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作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与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救与保护。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Ⅲ农民
土地类型 经营者 权利 义务
领主 自营地 ①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 ②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提供农民土地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法律上自由 缴纳租税,服劳役
农奴份地 农奴 一定的权利 (家庭、财产···)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
③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④缴纳租税。
领主
自由农
农奴
①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
②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提供农民土地
法律上自由
缴纳租税,服劳役
一定的权利
(家庭、财产···)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
③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④缴纳租税。
(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庄园的特点:
①自给自足;
②掌管着从生产到精神的人类生活方方面面。
庄园特性:自给自足的社会实体。
庄园领主: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
典型庄园的耕地包括三部分:
领土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想一想:西欧庄园经济和中国东汉田庄经济有何异同?
【补充扩展】西欧庄园与中国田庄的区别
1.从存在的时间上看,中世纪欧洲庄园起源要晚于中国,持续时间较中国短。
2.从大地产形成的途径上看,欧洲庄园土地是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自主
地农民的土地;而中国古代的庄园土地则主要是靠兼并买卖而获得。
3.从庄园私有权程度上看,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不具备
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而中国古代的庄园主对其地产相对而言则具有完全的
私有权。
4.从地租形态上看,虽然都存在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及货币地租三种形态,
但西欧庄园对于劳动者的剥削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中国则以
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
5.从庄园内的政治权力上看,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而
中国古代庄园主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的政治权力。
6.从对国家整体的影响上来看,西欧庄园经济使得西欧摆脱了强大帝国组织
的渗透,造就了西方文明的多样性;而中国古代的庄园则没能摆脱帝国的
渗透,具有保守、消极的特点。
战乱不休
裂土分民
剥削沉重
人身束缚
宗教迫害
思想愚昧
科学之光
法制之光
自由之光
民族之光
教育之光
……
建筑之光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古罗马
文艺复兴
中古时期的欧洲
5世纪
15世纪
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
——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杨宁等译,1-2页,上海:上海社科学院出版社,2007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杨宁等译,1-2页,上海:上海社科学院出版社,2007
Middle Ages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国王和基督教会在这一时期都拥有较大的权力,那么二者的关系如何呢?
国王:矮子丕平
国王:亨利四世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王权和教权
基督教世界中二元权力体系
卡诺莎之辱(1077)
阿维尼翁之囚(13世纪末)
中古中后期(11世纪),随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等国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占据上风,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王权和教权
“女巫”
1431年5月30日
《圣女贞德的精彩人生》
《圣女贞德在查理七世的加冕礼上》
“英雄”
“圣女”
(法)安格尔油画
1851年—1855年
1929年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1429年3月,接受天启的17岁少女贞德杀敌拥君,解放了被英国人围困的奥尔良
1429年7月,法国查理王子在兰斯大教堂加冕为查理七世
1430年5月,孤军作战的贞德被俘,查理七世拒绝营救
1431年5月30日,19岁的少女贞德被教会以“异端”、“巫师”罪执行火刑
1456年,罗马教廷撤销对贞德的“异端”、“巫师”罪判决
1920年,罗马教廷追封贞德为“圣女”
巴黎高等法院规定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为全国贞德节
值不值?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2、城市和大学
大学的兴起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加强王权
经济支持
管理支持
争取自由
特许保护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添加题
中世纪前期(5-10世纪)
“黑暗时代”
政治
经济
文化
阶级
封君封臣制度,
分裂割据;
教权高于王权
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农奴制度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
禁欲主义、蒙昧主义
封建主、自由民、农奴
中世纪后期(11-15世纪)
“孕育曙光”
城市自治
工商业发展,城市兴起
大学兴起、冲击教会的思想束缚
市民阶层壮大,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
城市架起了中古时代通往近现代的桥梁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二、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476-1453年)
(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2)统治情况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①经济: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政治: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④法律:《罗马民法大全》
③文化:东正教为国教;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
④法律:《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罗马
民法大全》
东欧的拜占庭皇帝有什么特点?
该法(《罗马民法大全)》强调皇权和国家政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宣扬君主专制思想,为此,它提出“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化”的理论,并明确指出皇帝拥有的各项权力……
——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第91页
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二、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476-1453年)
6世纪中期之后
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
7世纪中后期
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
拜占庭帝国又面临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
9世纪之后
13世纪初
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③标志:1453年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1205年
1265年
1355年
1444年
(3)灭亡
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②过程:
二、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476-1453年)
俄罗斯直接从拜占庭那里继承了东正教神学传统,包括神学的主体、方法和特色。拜占庭神学是随着作为一种信仰的东正教以及东正教文化一起传入俄罗斯的。——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
拜占庭纹章
莫斯科大公印章
俄罗斯国徽
二、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1)发展历程
9C
13C中期
16C初
1547年
17C末
俄罗斯的发端
基辅罗斯
被蒙古征服
金帐汗国臣属
反击蒙古,建立统一国家
莫斯科公国
继续扩张
伊凡四世
地跨欧亚
俄罗斯帝国
(2)统治情况
①政治制度:沙皇专制,中央集权
②政教关系:东正教是专制君主的统治工具
③经济:工商业经济、农奴制
二、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2.俄罗斯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思想: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本课小结
西欧
东欧
拜占庭
俄罗斯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