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11、古代战争与
地域文化的演变
12、近代战争与
西方文化的扩张
13、现代战争与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前334-前30年
13世纪
1775年-1783年
19世纪初
1914年-1918年
亚历山大
远征
蒙古西征
美国独立战争
拿破仑
战争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31年-1945年
第二次
世界大战
希腊化时代
东西方交流
美国文化的产生
欧洲文化的重构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新兴国家
文化发展
原始社会: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区域
战争起因 奴隶社会和封建时代:开疆扩土,建立区域性的大帝国
资本主义兴起后: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单元结构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1.时空观念:运用时空定位,分析亚历山大远征对西亚和北非等地域文化演变产生的影响;把握蒙古三次西征的概况。
2.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通过阅读相关史料,理解亚历山大远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3.唯物史观:通过对希腊化时代文化内涵的了解,认识世界多元统一的特点;通过运用唯物史观对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三次西征影响的分析,评价战争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①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与西亚、埃及文化的相互作用;
②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导入新课
扑克牌中四张K是哪四位王
大卫王
凯撒大帝
查理曼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前356—前323 年)
【身份】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创立者,
军事奇才,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经历】
16岁,随父(腓力二世)征战
20岁,继位
21岁,统一希腊全境
22岁,东征,四年后吞并波斯帝国
33岁,病逝。
一生从无败绩,在13年内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马其顿成为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骑在战马上的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
◎马其顿方阵
1.亚历山大远征
(1)概况:从公元前334年开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远征,历经10年,
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小亚细亚
埃及
两河流域
中亚
印度河
巴比伦(定都)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影响
①破坏性: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
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隶
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几乎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宫被烧毁
中亚:大量居民
被屠杀或被迁移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
(2)影响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埃及、波斯和印度文明有机会接触、交流和融合,从而促使各民族有机会接触更为优秀的世界文化,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集中的进程。 ——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②积极性:a.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①破坏性: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在一定
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
发展进程。
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3)统治方式
①宣布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③推广希腊文化: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1.亚历山大远征
◎穿着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之女结婚
加强专制;
笼络当地贵族;
因俗而治;
推行希腊化;
实行融合政策
★结合以上知识点和教材62页第一段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特点。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希腊化时代
(1)含义:①“希腊化世界”
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它们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
“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
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
◎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
注意:希腊化文化——
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希腊化时代
(2)表现:
a.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基本垄断了
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并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b.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
接受了希腊化。
◎托勒密一世加冕图
②“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
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
(1)含义:
前334年
前323年
前30年
亚历山大远征时期
“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世界”时期
①民族交融加强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思考: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个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学思之窗(63页)
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向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
——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
学以致用
①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②这个人强调自己是希腊人,对方是埃及人,意在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对方是被统治者,试图从国王那里获得有利判决。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表现:
②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2.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灯塔想象图
◎帕加马城重构图,由德国学者
弗里德里希·特希尔绘制于1882年。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2.希腊化时代
(2)表现:
③被征服地区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文学、科学
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盲诗人荷马
◎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
◎埃拉托斯提尼精确计算了地球周长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④保留本土传统文化: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
长期影响。
2.希腊化时代
(2)表现:
历史纵横(第63页)
史料阅读(第63页)
  托勒密埃及经常让士兵借用埃及人的房屋。埃及人则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反抗:
  在鳄鱼城,我们发现原来用来安置军队的一些房屋,房顶已经被揭掉,门被墙封住了,那个地方修起了祭坛。他们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这些房子不致被占。
——摘译自[美]威廉·弗格森《希腊帝国主义》
◎马卡比
公元前168年,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反抗塞琉古王国的起义。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
体现了犹太人、埃及人对希腊人的抵制,说明文化差异使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未能完全实现融合。
希腊文化对普通民众和农村影响不大
“希腊化时代”形成的原因?
(1)帝国的建立,政局的逐渐稳定
(2)统治者的提倡
(3)种族融合
(4)文化中心东移
希腊化世界(空间):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
希腊化时代(时间):BC334—BC30
据教材叙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的主要特征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帕加马遗址出土的宙斯祭坛
(现存于德国)
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1.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2.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交互影响明显
3.波及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具有多元性
4.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5.文化交往融合性与冲突性并存,交往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根据教材及所学,梳理蒙古西征的概况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地区称为“黄祸”,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1206 1227 1234 1260 1271 1279 1368
蒙古建立
灭西夏
灭金
兴建大都
元朝建立
灭南宋,完成统一
灭亡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称为“黄祸”。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1218年)
以复仇为由西征,灭花剌子模国,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拔都灭亡金朝后)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军队打至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13C中叶)
以西亚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根据教材及所学,梳理蒙古西征的概况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阅读材料,概括蒙古西征的背景
“这个国家的某些部分,山岭极多,在其他部分,则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说是由砂砾构成的,土壤不多,几乎都是沙漠。……肥沃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一……” ——罗马教皇的使者加宾尼:《出使蒙古记》
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 ,其职责便在于对内能保证部民的安全 ,对外则能掠夺更多的财物。成吉思汗是当时最能胜任这两种职责的第一人选。他的理想就是对外征服和掠夺。
12世纪末期 ,中国四分五裂的版图和互相征战的纷杂局势为成吉思汗的征服提供了有利条件。 ——纪宗安、李强:《略论蒙古西征的原因和影响》
①自然条件恶劣,须通过对外扩张寻求有利的生存空间。
②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
③东西无强国
中国正处于政权并立、长期分裂的局面(宋、金、夏、蒙古)
西方各国势力软弱:花刺子模帝国内讧不已;中东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奄奄一息;
东欧拜占庭帝国日趋衰弱;西欧各国王权软弱无力,互相争斗。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①政局: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为宗主国,其他地区形成四大汗国,改变了亚欧政治版图。
伊利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
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建立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国
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后代海都所建
根据教材及所学,思考蒙古西征的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②文明: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传教士:
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详细介绍了蒙古的情况以及深入探讨抵御蒙古入侵的战术等内容。此书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很高的价值。
旅行家: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他的《马可·波罗行纪》对之后欧洲的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
是历史记载中最早访问欧洲各国的中国旅行家
根据教材及所学,思考蒙古西征的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材料:蒙古征服之伟绩,在历史上诚足称最者矣……而其传布及扩大人类观念之影响,事虽难言,要之盖可与亚历山大之传布希腊文化相提并论也。亚洲与西欧之间至斯会一度交通,了无阻滞,坦道一时俱辟,各国行人荟萃于和林之庭。……教皇之使臣,来自印度之佛徒,巴黎、意大利及中国之艺士,东罗马及亚美尼亚之商贾,皆与阿拉伯之官吏,波斯、印度之天算家会合于蒙古王庭……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蒙古民族虽不足以言创造,然就传播知识及方法而论,其影响于世界者盖已甚巨。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①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②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促进、加速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进程。
③蒙古统治者宽松积极的对外政策,且重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
④人口流动,民族迁徙,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变化,地区间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客观上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⑤蒙古帝国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推动了东西方文化发展。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③民族: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自东向西: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自西向东:来自不同地域的“色目人”,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发生了变化。
根据教材及所学,思考蒙古西征的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对中亚和西亚:
①伊斯兰文明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后来又逐渐恢复)。
②使该地区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响,但他们的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文化和民族同化。
对中国:
①大批色目人进入中国,促进了多民族交融。
②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元朝灭亡后,基督教的影响基本消失,但伊斯兰教的影响得到部分延续)
③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西方的了解有明显进步)
对世界、西方:
①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②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③引起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P64【思考点】: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探究总结
相关史料
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与影响
(1)相同特点:
①武力侵略,手段残暴; ②政策灵活;
③宗教政策宽容; ④重视科技;
⑤传播先进文化。
(2)相同影响:
①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
②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产生新的民族;③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④带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东西商业的交流与发展;
⑤对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当地文明的延续。
材料: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尤其是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入欧洲,打破了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传递系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联络线、运输线。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材料一 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而且这时候,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当然就不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缺少阿拉伯人所拥有的特殊宗教和语言令他们所有的臣民接受并形成一个普遍的共同点以促进帝国的团结统一性。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甚至传播到了许多未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总结
相关史料
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
异:蒙古西征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且最终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亚历山大远征不仅是武力的征服还有文化的输出。
同:都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为文化交流开辟了道路,都受到了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影响。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延伸。在战争中,不同民族、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文化,相遇并发生碰撞。古代战争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蒙古西征开启了欧亚文明交流的新时代。我们要辩证看待古代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给被征服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当今社会,我们从不否认战争促进文化交流,但是我们尽量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带来的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倡导“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下 促进文明间的和谐共生。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和平和暴力是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 ;
(2)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
(3)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
(4)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问题探究p65
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马克思:“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1)原因:罗马虽然有自己的文化,但他们的文化较希腊文化落后很多。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鼻祖,有很强的传播性和辐射作用,它可以让很多地区都接受他们的文化。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借鉴:罗马的雕塑、美术、神话史诗都有对希腊文化的模仿痕迹。
(3)理解:贺拉斯在强调罗马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肯定了罗马文化的崛起,正是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才成就了辉煌灿烂的罗马文明。
古代战争
与地域文化
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

“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前323年)
(概况、影响、统治方式及特点)
“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

东西方交流
蒙古西征:公元13世纪
影响
四大汗国
经济破坏
东西方交流
民族迁徙
民族交融
中心东移
文化交流
保留传统
课堂小结
(概况、表现、特点)
1. (2024·贵州·高考真题)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出来的塞琉占王国设有25个行省,由国土任命的总督治理,直接听命于国王。此外,还设立了一定数册的希腊人自治市,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但在政治上需服从中央,向中央纳税。这反映塞琉古王国( )
A.中央与地方关系松弛 B.地方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C.政治制度的融合发展 D.区域治理方式高度一致
2.(2023.1·浙江选考)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 300 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 右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
D
【真题试做】
1.“希腊化时代”是近代史学创造的一个概念,指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之间希腊世界的历史(有时也从亚历山大东侵算起),这是一个希腊文化不断向东方传播即东方在希腊人统治下不断希腊化的过程。今天看来,这个理解不免简单化,是因为( )
A.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但不是东方文明源头B.东方希腊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东方罗马化的过程C.野蛮的征服者总要被所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D.希腊文化向东传播过程也是希腊文化东方化过程
D
2.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可佐证,本次远征( )
A. 旨在传播古代希腊的文化 B. 导致了东方国家文化的消亡
C. 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 D. 加强了对东方地区殖民统治
C
【课堂演练】
A
C
3.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立,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长官亦以诸色人等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其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蒙古西征促进人口迁徙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
4.对于蒙古西征,长久以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法国学者麦撒认为:“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该学者认为蒙古西征(  )
①促进了东西之间的交流 ②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经济
③改变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 ④客观上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思想启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