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导入新课各位同学!元末烽烟中,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如何逆袭称帝?龙袍加身后,他为何掀起血雨腥风改革?八股文里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大明王朝又怎样以铁血与智慧守护万里疆土?答案尽在本次舞台剧《龙袍之下——明朝的统治》中!欢迎来到历史舞台剧舞台剧制作:黎燕琳新教材七下第15课龙袍之下——明朝的统治第一幕血色黎明——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张士诚任务:下面是舞台剧第一幕的主要角色,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绎这两个角色的内容,剩下同学则充当群演。表演结束后,请根据表演的内容思考问题。(披麻戴孝,手持破碗)(傲慢登场)“这乱世,百姓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我们起义,不是为当皇帝,是要让天下人活得像人!”“朱重八,你不过是个乞丐,也配谈‘救天下’?”“元朝不亡,百姓不活!今日我们放第一把火,明日烧尽天下不公!”(朱元璋振臂高呼,群演举火把呼应)一、血色黎明——明朝的建立根据刚才舞台剧的表演,思考朱元璋是谁?明朝的建立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明太祖朱元璋应天府1368年和尚乞丐皇帝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影响一、血色黎明——明朝的建立思考:朱元璋为何组织起义军反元?当时元末是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材料一:(1359年)“京师大饥,银一锭得米仅八斗,死者无算。通州民刘五杀其子而食之”。——《元史》材料二:“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报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明史·列传·陈灌》一、血色黎明——明朝的建立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元末农民起义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出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的队伍逐步强大,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一、血色黎明——明朝的建立朱元璋之孙建文帝朱允炆“任何朝代,地方上的诸侯或者藩王想要以一己之力,对中央朝廷发动叛乱,并取得胜利,99%都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而剩下的1%,就送给可怜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先生了。”——杨阳洋《趣说汉朝407年(一)当时谁对中央发动叛乱?朱元璋之子明成祖朱棣朱棣在(1399)起兵造反,声称要清除建文帝身边的奸臣,将自己的行动称为“靖难之役”。一、血色黎明——明朝的建立思考: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历史意义?①影响明朝的政治格局,北京是朱棣的起家之地,地处北方边境,“天子守边”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②北京作为国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对中国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北京历代都城示意图第二幕权力的棋盘——强化皇权二、权力的棋盘——强化皇权胡惟庸任务:下面是舞台剧第二幕的主要角色,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绎这两个角色的内容。场景:宫殿内,朱元璋端坐龙椅,神色冷峻;胡惟庸跪地,额头冒汗。朱元璋胡惟庸,丞相之位,今日便废了。(连连叩首):陛下!丞相辅佐朝政百年,废之恐乱朝纲!朱元璋乱朝纲的是你!结党营私,欺瞒君上!(抓住龙袍下摆):臣愿以死谢罪,只求留丞相一职安天下!朱元璋(一脚踹开):天下由朕安!从今日起,再无丞相!(瘫倒在地,绝望嘶喊):陛下!三思啊!三思啊……二、权力的棋盘——强化皇权二、权力的棋盘——强化皇权思考1:从刚才的舞台剧表演中,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思考2:结合教材,朱元璋为何要强化皇权?如何强化皇权呢?①②措施①措施②“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思考3: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丞相权力太大,成胁皇权,不利于统治,所以明太祖强烈反对设立丞相,以防止朝臣专权威胁统治。二、权力的棋盘——强化皇权思考1:明太祖对中央官制的改革措施?皇帝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皇帝刑部工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五军都督府统兵权调兵权废除丞相的影响: ①加强了皇权②皇权过于集中,容易决策失误③皇帝政务繁多1.中央官制改革二、权力的棋盘——强化皇权文渊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内阁实质: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和支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2.明成祖设内阁二、权力的棋盘——强化皇权此印印面篆刻“锦衣卫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在设计和运行方面与其他机关也有平衡和牵制,从而加强居中裁断的皇帝对各方的控制。3.“厂卫”设立明太祖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明宪宗明成祖设东厂明宪宗设西厂(特务机构)特点:监察机构,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皇权,但也导致了政治黑暗和官员被迫害职责:侦察和监控各级官员二、权力的棋盘——强化皇权4.地方官制改革皇帝刑部工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措施①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措施②明太祖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想一想: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第三幕思想的牢笼——科举之变三、思想的牢笼——科举之变任务:下面是舞台剧第三幕的主要角色,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绎这两个角色的内容。场景:贡院考棚外,老童生攥着卷纸,向监考官追问四书五经命题与八股格式之惑老童生监考官(挠头,满脸疑惑)大人,为何题目只在 “四书”“五经” 打转?而其他的学问都不作数?(背手,语气威严)圣贤之书包罗万象,吃透方能明大道,此乃科考根本!老童生监考官(搓着手,小心翼翼)可文章格式比内容还讲究,稍有差错就落榜……(皱眉,神色不耐)八股程式一丝不能乱!连格式都守不住,谈何治学?三、思想的牢笼——科举之变思考:刚刚两位同学表演中明朝的科举发生了什么变化?八股文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弊端?变化依据变化表现①命题范围②答题标准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教科书八股文答题格式影响特点:形式固定,内容呆板三、思想的牢笼——科举之变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积极影响:吸收了大量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进入统治阶级,提高了社会流动性。总结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思想的牢笼——科举之变维度 措施 目的政治军事思想明太祖废除丞相、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在地方设立互不统属的三司设立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东厂、西厂设立五军都督府改革科举制度强化皇权分散兵权监督官员控制地方选拔人才第四幕长城内外——民族关系的棋局四、长城内外——民族关系的棋局蓝玉明太祖(凝视地图,语气凝重)黑龙江畔、蒙古草原,边疆之地虽远,却关乎大明安危。玉啊,你说该如何治理?(抱拳行礼)陛下,以臣之见,当以兵威震慑,让各部不敢生异心!明太祖(摇头,神色沉稳)一味用武非长久之计。设卫所、派官吏,让百姓知礼法;通商互市,让各部得实惠,如此方能长治久安。蓝玉(恍然领悟,拱手)陛下高见!恩威并施,方能让四方诚心归附,大明基业永固!任务:下面是舞台剧第四幕的主要角色,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绎这两个角色的内容。场景:宫殿内,朱元璋手扶案几凝视地图,蓝玉身着戎装肃立一旁。四、长城内外——民族关系的棋局思考1:他们的表演涉及什么内容?思考2:结合地图,明朝初期如何加强东北地区的治理?明朝形势图(1433年)明朝设奴儿干都司,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1.东北:与女真关系思考3:奴儿干都司的统辖范围包括哪些?性质:奴儿干都司直属中央,是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女真族设置机构(册封)措施①设立机构四、长城内外——民族关系的棋局2.北方:与蒙古关系明朝后期与蒙古形成的和平局面影响:明朝与蒙古之间的一次重要协议,它标志着双方关系由战争状态向和平共处的转变,结束了约200年的敌对,这种和平局面对双方都产生重要影响措施③和议互市影响: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了解与信任,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措施②修长城、战争、册封、互市舞台剧谢幕致辞(全体演员登台,灯光变亮)今天这场舞台剧演完啦!咱们跟着朱元璋从草根逆袭当皇帝,又见识了明朝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比如为了把权力抓在手里,他废丞相、设厂卫;为了选人才,弄出了束缚思想的八股文。明朝的故事告诉我们,光想着把权力攥得死死的,不懂得变通,最后肯定出问题。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清过去、明白现在。谢谢大家的观看!(全体演员鞠躬谢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