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公元1405年)“竹步国,男子围布,妇女出则以布兜头,不露身面”。——费信《星槎胜览》非洲东海岸导入新课竹步国出产狮子、金钱豹、驼蹄鸡等,后来有人将它们带回了中国六七尺高,其足如驼蹄。按今人的眼光来看,这应该就是鸵鸟此人是谁?他当时为何要去遥远的非洲东海岸?制作:黎燕琳新教材七下历史第16课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壹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时,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同时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一、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思考1:结合教材内容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背景背景①明初的国力强盛,能够进行船队远航背景②明太祖时国家初建,致力于国内的励精图治思考2: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①政治目的②经济目的思考3:“西洋”指的是哪些地方?泛指现在南海以西的广袤海域和沿海地区,包括现在的印度半岛、印度洋一带,以及河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一、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人物简历/姓名:郑和(原名马和)别名(外号):三宝(保)太监民族:回族职业:太监、航海家、外交家社会关系:燕王朱棣,主子精神信条: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其他: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郑和下西洋一、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思考:结合教材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概况?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前六次是明成祖在位,第七次是明宣宗时期。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一、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思考:根据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的情况,概括其特点?特点: 时间早,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到达范围广;航海技术先进;政治目的为主;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一、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思考:郑和他们是如何乘风破浪、巧妙规避海上风险、准确掌握航线的?又是使用了什么样的“黑科技”能够航行数万公里呢?在航线上标注了针路(包括针位即罗盘方位和航程)和更数(航程一般用“更”来计算,一更约合60里)《天妃灵应之记》碑拓片反映了明代对外交往的情况,也体现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信仰,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意义:《郑和航海图》不但勘定了通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条航路数据,还促进了航海技术及其计量单位的传播与普及。《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郑和下西洋一、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天妃灵应之记》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材料研读①物质条件: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②技术条件: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的应用等①政府支持: 统治者的支持②政策因素: 明朝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郑和具有不畏艰难的冒险精神和的航海才能郑和下西洋一、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明代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思考: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总结郑和下西洋意义?始于汉朝,发展于三国至隋朝,繁茱于唐宋时期。消极:给明朝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郑和下西洋一、以和御海——郑和下西洋“(郑和)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法)弗朗索瓦·德勃雷著《海外华人·序言》明朝朝贡国贡期规定国名贡期安南三年一贡三年一贡占城朝鲜一年数贡琉球二年一贡资料来源:《大明会典》《明实录》思考:根据材料,郑和之后明朝可能面临哪些威胁?以战御海——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贰二、以战御海——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倭寇形成原因①②③影响“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明史·日本传》戚继光抗倭二、以战御海——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近日贼抢娄塘、严店等处,驱率居民挑包。其守包之人,与吾民私语,言是某府州县人,被贼胁从,未尝不思乡里,但已剃发,从其衣号,与贼无异。欲自逃去,反为州县所杀,从此只得依违苟延性命。”——归有光《备倭记》思考:根据材料,倭患给百姓带来怎样的苦难?倭寇抢劫的画面 避难的民众,其中有个僧人猜测图中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战斗的结果最后如何?倭寇这几人受伤落水,即将被淹死旗帜上写着“护国救民”鸳鸯阵《抗倭图卷》(局部)图中倭寇被明军所俘,绑于船头。二、以战御海——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结合教材思考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原因: ①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符合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②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戚继光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戚继光抗倭二、以战御海——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明万历援朝战争藩属国宗主国丰臣秀吉时间:1592-1598年影响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平倭诏》显示明朝果断出兵抗倭的决心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意志援朝战争二、以战御海——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明史·朝鲜传》影响:明朝耗费巨额军费,财政陷入国境;大量精锐部队在朝鲜作战,辽东地区军事力量被削弱,为后金的崛起埋下了隐患,战争也加剧了明朝内部矛盾。援朝战争以制御海——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叁三、以制御海——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隆庆元年(1567年),解除海禁,开设月港洋市,准贩东西二洋。”——《东西洋考》“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明穆宗实录》明朝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麦哲伦麦哲伦达伽马哥伦布国际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早期殖民扩张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寻求贸易机会和落脚点三、以制御海——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根据教材梳理葡萄牙人是怎样攫取澳门的租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获得租住权1887年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取得澳门的“永驻管理权”1999年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三、以制御海——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澳门妈祖阁意义:守澳官的设立不仅是明朝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标志,也是对外展示明朝对澳门拥有管辖权的一种方式,这在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措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妈祖又称“天后娘娘”“天妃”,人称其能预言吉凶,常常在海上帮助商人和渔民化险为夷,消灾解难。课堂总结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国力强盛国力渐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