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练习 统编版 (2019)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鼓励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2.芭比娃娃于1959年由一家美国公司设计。最初的形象是一个白皙、高挑又纤瘦的白人女孩。现在这些玩偶有11种肤色,28种发型和7种体型。2019年公司发行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芭比,以及诸多著名成功女性的玩偶。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趋同 B.社会发展推动观念演变C.西方的文化输出更加隐秘 D.女性权利得到广泛提升3.从1947年4月到1956年5月,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进行了四轮贸易谈判,主要是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以及西欧国家相互之间关于降低关税水平的协商谈判。1960年启动的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最终解决了欧洲关税同盟等问题。这反映出( )A.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 B.欧盟的影响力扩大C.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 D.资本流动的全球化4.1966年,苏联在704家国有企业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这些试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额,比全行业平均高出3个百分点,利润率则高出一倍。苏联的第八个五年计划完成得好于二战结束以来的数个五年计划。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A.以工业为主要抓手 B.符合苏联国情C.未彻底打破旧体制 D.取得一定成效5.在1929—1945年间,苏联共与217个外国公司签订过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公司139个,德国公司33个,英国公司10个,法国、意大利公司各9个。对此斯大林说:“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材料表明苏联( )A.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 B.斯大林借鉴资本主义模式C.新经济政策实施成效显著 D.借助外部力量推进工业化6.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无限期停止向苏联出口美国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长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之后,杜鲁门政府进一步强调,贸易管制的广度和深度必须能够影响苏联的整个生产体系。这说明( )A.马歇尔计划的推广受阻 B.美攻苏守成为战后的常态C.美苏冷战对峙态势加剧 D.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奠定7.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合作基础日益夯实,领域逐渐拓展,在数十个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说明金砖国家( )A.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使新型国际秩序得以形成C.冲击了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D.加剧了全球资本迅速扩张8.1935年,斯大林提出“干部决定一切”,号召青年通过学习,精通地掌握技术,去创造奇迹。5月末,仅在重工业系统就有130多万人参加技能学习。从30年代初期,苏联实行工资改革,用计件工资与奖励制度等手段拉大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这些措施说明苏联( )A.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左倾冒进思想B.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适应了当时苏联的工业化建设需要D.经济建设中重视农业和工业的产业平衡9.1934年,美国通过《购银法案》,授权财政部在世界市场收购白银。1935年,中国白银外流高达21亿盎司,上海白银存货减少一半,上百家钱庄倒闭,金融恐慌由上海波及全国。这说明 ( )A.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B.中国出现贸易顺差C.中国工业快速发展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10.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2010年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低到9.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3.8%。截至2021年,我国关税总水平降至7.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年度进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的关口。这说明我国( )A.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B.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冲击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D.企业的竞争意识被激发11.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 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 )A.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B.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C.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12.1933年3月,罗斯福下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1934年1月,在罗斯福要求下,美国国会通过了《黄金储备法令》:由财政部掌握全国黄金,禁止金币流通,但黄金仍用于国际贸易,充当联邦储备银行和存款的准备金。上述政策( )A.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 B.强化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C.刺激了美国经济复苏 D.使美国经济迅速度过危机13.阅读下边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4.长期致力中美经贸研究的全球化智库(CG)于2021年1月20日发布《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报告,宣称:拜登时代美国对华政将趋于理性,中美贸易谈判有望重启。中美重启贸易谈判A.旨在维护世贸组织的原则与权威B.推动了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C.应尊重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原则D.有利于推进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15.美国钢铁业不熟练工人的小时工资从1936年的47美分上升到1937年的62.5美分,橡胶业从69.8美分上升到76.8美分,汽车业从80美分上升到93美分。这一现象A.是计划经济实施的产物 B.体现了社会收入分配公平C.得益于政府的计划指导 D.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范畴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往往因疾病、年老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而陷入贫困,这一风险主要由家庭来承担,社区和教会也会给予某些济贫性质的保障。19世纪30年代中期,德意志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缓慢过渡,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企业主不会主动为工人提供风险保障。德意志工人阶级以捣毁劳动工具、罢工、起义、组织政党等多种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德意志的一些邦国政府被迫开始关注工人的风险保障问题。1838年,普鲁士王国通过雇主责任制法案,强化了雇主在工伤事故中的责任。这些措施和规定已具备社会保险的雏形。德意志帝国(1871 1919年)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统一后面临的民族融合问题,从19世纪80年代起,先后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残疾与老年保险法》,确立了针对雇佣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摘编自王宏波《工人斗争推动德国社保制度建立》材料二 1935年8月14日,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旨在建立一个社会性保险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未成年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及失业补助作出更为妥善的安排。该法包括三个部分:(1)养老金制度;(2)失业保险制度;(3)对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凡年满65岁的退休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获10 85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其保险金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于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此外,各州在随后两年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从而给大约2800万工人提供了保险。——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后社会保险事业的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社会保险法》颁布的目的,并分析其影响。17.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农业发展历史,认识现代农业的特征,有利于我们多元辩证看待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出土云梦秦简中记述管理经济的基层官吏“啬夫”有十几种之多,数量也很庞大。秦国对经济的控制,涉及农业、田猎、道路、仓储、畜牧、建筑工程和手工业等各生产领域。从出土秦简看,秦国各个生产领域的管理指标十分具体详细,从粮食生产、加工,到劳动者饮食标准、衣物的供给等,都有精确的规定。秦简还记载了有关度量衡的规范使用和会计制度种种规定。国家在农业税收上以及粮食管理方面作了封印、登记、核验、负偿、人事、宿卫等一系列法律规定。可以说,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就是秦国一部较完备的经济法规。——摘编自刘本锋在《从云梦秦简析秦国农业经济管理特色》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印度遭遇干旱,粮食大幅减产。1965年夏斯特里执政时期,制定了农业发展新战略。通过引进高产良种;加强水利、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投资;政府扩大农业信贷、给予财政补贴;成立国营粮食公司,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加强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特别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遣农业专家诺曼·布劳格与印度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并在旁遮普省引进了一种高产小麦。小麦产量竟然是原来的3倍。自从引入新品种以来,印度就再没有出现过饥荒。“绿色革命”带来的巨大成果得到认可,布劳格因此获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然而,由于大面积栽种单一农作物,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因此,这种方法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为此,印度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预算资金,用于该省建设净水设施以减轻农民受到的身体伤害。村民抱怨说:“绿色革命只是将农民逼上破产境地”。——摘编自卡尔·K.伯恩《绿色革命能够挽救粮食危机吗?》(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农业经济管理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历史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进行“绿色革命”的原因。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苏联)。据本题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排除A项;这一措施只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内部进行调整,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该措施是否缩小了苏联的城乡差距,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9——2019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芭比娃娃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地域文化的不同,引入更多元的体型、发色和职业形象,反映出社会发展推动观念演变,B项正确;“文化趋同”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据材料,芭比娃娃的形象多元化,与西方的文化输出无关,排除C项;仅凭一个玩偶 ,不能说明女性权利得到广泛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到1960年(世界)。根据材料“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最终解决了欧洲关税同盟等问题”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关贸总协定进行了多轮贸易谈判,涉及到了美国、西欧等多个国家,解决了很多关于关税等贸易问题,反映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贸易谈判,与国际贸易形式无关,排除A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资本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的苏联。据材料“......比全行业平均高出3个百分点,利润率则高出一倍;好于二战结束以来的数个五年计划”并结合所学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成就,可得出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D项正确;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是否以工业为主要抓手,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改革还是没突破苏联模式,只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不符合国情,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45年的苏联及世界。据材料“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经济大危机时期和共同反法西斯时期,苏联获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帮助,据此得出苏联借助外部力量推进工业化,D项正确;这时期苏联实行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结构,没借鉴资本主义模式,排除AB项;新经济政策时间是1921年至1928年,与 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1947年12月17日”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当时美苏冷战已经正式开始,据材料“美国......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停止向苏联出口......有助于增长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进一步强调”,必须能够影响苏联的“整个生产体系”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美苏冷战对峙态势加剧,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马歇尔计划进展是否受阻,排除A项;战后不是一直美攻苏守,70年代苏攻美守,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金砖国家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程,大大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可以得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建设性力量,A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B项;两极格局瓦解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之前,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提升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同一时期的苏联,正在通过技能学习、工资改革等方式,加快本国的工业化建设,迎合了当时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项正确;左倾冒进在经济上主要体现为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激进和冒险等,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而工资改革显然是经济手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方面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根据材料“1934年,美国通过《购银法案》,授权财政部在世界市场收购白银。1935年,中国白银外流高达 21亿盎司”,可以推断出正是由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导致在美国收购全球白银之时,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且损失惨重,A项正确;假如中国出现贸易顺差,中国的白银不会大量外流,排除B项;在1935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还存在,中国的工业不可能快速发展,排除C项;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在当时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响应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我国关税水平不断下降,对外贸易也不断发展,这说明我国的开放性经济水平不断提高,A项正确;BD两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D两项;我国关税水平降低,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而不是“冲击”,排除C项。故选A项。11.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美元加息,“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说明了世界金融体系还不完善亟需调整,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元不断加息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利影响,没有体现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受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外部因素,排除C项;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彻底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进行金融改革,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这项措施恢复了银行信用,刺激了美国经济复苏,C项正确;罗斯福政府的金融措施并未稳定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排除A项;罗斯福政府的金融措施是放弃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排除B项;“使美国经济迅速度过危机”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C【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世界关税水平从50%逐渐下降到了25%左右,反映了世界平均关税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①正确;图片信息中,世界贸易总额从25%左右持续上升,超过了50%,反映了世界贸易总额的持续增长,②正确;世界关税水平的下降和贸易总额的增长,反映了战后世界贸易联系逐渐加深,在贸易自由化、体系化的推动下,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④正确。C项正确;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和区域集团化的出现,打破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是必然的趋势,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4.C【详解】根据材料“拜登时代美国对华政将趋于理性,中美贸易谈判有望重启”和所学知识可知,中美重启贸易谈判最理想的结果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达成互利双赢的“伟大协议”,即应尊重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原则,C项正确;材料与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威与原则无关,排除A项;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6-1937年间,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结合所学可知,为缓解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伊始就实行新政改革,其特点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这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其中在工业领域,政府通过对经济进行有计划的指导,为企业复兴创造了良好条件,工业产量不断增加,美国钢铁业、橡胶业、汽车业等行业的工人工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说明政府的计划指导取得了成效,C项正确;美国没有实行计划经济,只是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没有突破资产阶级民主范畴,维护的仍是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6.(1)变化:传统的家庭性保障逐渐变为社会保险制度。背景: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工人运动高涨;德意志帝国面临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统一后面临的民族融合问题。(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奠定了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范例。【详解】(1)本题是比较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世纪德意志帝国。第一小问是变化,据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往往因疾病、年老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而陷入贫困,这一风险主要由家庭来承担,社区和教会也会给予某些济贫性质的保障”可知,传统的家庭性保障;据材料一“德意志帝国(1871 1919年)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统一后面临的民族融合问题,从19世纪80年代起,先后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残疾与老年保险法》,确立了针对雇佣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可知,社会保险制度。第二小问是背景:据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中期,德意志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缓慢过渡,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原则的企业主不会主动为工人提供风险保障”可知,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据材料一“德意志工人阶级以捣毁劳动工具、罢工、起义、组织政党等多种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德意志的一些邦国政府被迫开始关注工人的风险保障问题”可知,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工人运动高涨;据材料一“德意志帝国(1871 1919年)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统一后面临的民族融合问题”可知,德意志帝国面临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统一后面临的民族融合问题。(2)本题是目的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35年美国。第一小问是目的,据材料二“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未成年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及失业补助作出更为妥善的安排”可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结合所学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是影响,结合所学从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奠定了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范例的角度分析。17.(1)特点:.是秦国对农业经济高度掌控;形成了一套完备官吏体制;是秦国对农业的管理全面而且精细;以法律为保障。意义:促进了粮食(农业)的增产;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提升了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为后世的制度建设起了借鉴意义。(2)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出现粮食危机;人口大国,解决口粮问题;政府政策导向的利好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科技迅速发展;非政府组织及科技人员的积极技术研发。【分析】(1)特点:据材料“国家在农业税收上以及粮食管理方面作了封印、登记、核验、负偿、人事、宿卫等一系列法律规定。可以说,,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就是秦国一部较完备的经济法规“可知,是秦国对农业经济高度掌控,并形成了较完备的经济法规及一套完备官吏体制;据材料“秦国对经济的控制,涉及农业、田猎、道路、仓储、畜牧、建筑工程和手工业等各生产领域”可知,秦国对农业的管理全面而且精细,涉及农业、田猎、道路、仓储、畜牧、建筑工程和手工业等各生产领域;据材料“从出土秦简看,秦国各个生产领域的管理指标十分具体详细,从粮食生产、加工,到劳动者饮食标准、衣物的供给等,都有精确的规定”可知,颁布法律,并以法律为保障。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促进了粮食(农业)的增产;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提升了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为后世的制度建设起了借鉴意义等方面回答。(2)原因: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印度遭遇干旱,粮食大幅减产”并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是人口大国,亟需解决口粮问题;但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条件恶劣,出现粮食危机;据材料“1965年夏斯特里执政时期,制定了农业发展新战略”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政策导向的利好推动;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生物科技迅速发展;据材料“……特别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遣农业专家诺曼·布劳格与印度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并在旁遮普省引进了一种高产小麦”可知,以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遣农业专家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及科技人员的积极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