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八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从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东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这些重大变化出现根本原因是( )
A. 诸侯势力膨胀 B.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C. 周王室的衰微 D. 各诸侯国相继进行改革
2. 商鞅变法强调君主权威和集权统治,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继承与发展,后世绝大多数统治者沿袭了这一集权模式。这说明商鞅变法( )
A. 最早在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制度
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下表所示目录节选自某本书,下列最适合填入“_______”处的是( )
第六章 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 第一节 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二节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及河西四部 26 第三节 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与和 33 第四节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 42
A. 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 B. 周王室走向衰落与诸侯国的崛起
C.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D. 唐朝高僧玄奘前往天竺求取真经
4.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乾隆帝多次在此宴请满族大臣、蒙古王公、维吾尔族伯克、四川土司、台湾高山族首领以及藏传佛教活佛。1771年,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了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由此可见,避暑山庄见证了( )
A. 清朝综合国力的强大 B. 清朝民族间的交往
C. 清朝边疆地区的稳定 D. 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5. "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6. 创作于1938年的歌曲《在太行山上》(节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关于歌曲所描述的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A. 体现工农群众支持红军抵抗入侵的家国情怀
B. 世界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 使中国人民摆脱侵略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
7. 新中国成立之初依然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落后国家。朝鲜战争和越南抗法战争都发生在中国周边,严峻的安全形势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强大国防力量。为此,国家需要( )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D.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8. 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其中最早确立土地公有制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9. 阿拉伯医学家拉齐兹的《医学集成》,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总结了阿拉伯人当时从希腊、波斯、印度等地吸取的医学知识,还增加了许多新的东西。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 )
A 受西方影响 B. 兼收并蓄 C. 注重实践总结 D. 历史悠久
10. 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C. 摆脱了殖民统治 D. 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11. 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在于双方误解了对方外交政策的目标。国际局势的两极对立与国内的压力,使美苏之间的误解不断加深,并进一步导致了两国的过度反应。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C.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2. 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三次重大力量的转移,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世界的崛起,即后美国时代。……这不是一个美国衰落的世界,而是一个其他国家崛起的世界,一个由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定义的世界。这可以说明( )
A. 霸权主义得到有效的遏制 B. 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
C. 发展中国家成为主导力量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2分,14题10分,15题14分,共36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文景时期,特别注重吸取秦朝速亡教训,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 唐太宗在政治上有两个方面十分突出:一是用人,二是纳谏。在用人上,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道理,多次下诏求贤。在纳谏上,唐太宗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处处鼓励大臣进谏。
材料三 唐代贞观年间,在各项制度上都有较大建树。开元时期的制度建设更是洋洋大观,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
材料四 从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体来看,治世少而乱世多。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而且越到封建社会的后期,这种由治到乱的转化速度越快。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盛世”局面被称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封建盛世局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长期保持的原因。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全球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常喜、毛博《全球治理困境之殇与中国方案》
材料二 “一带一路”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而又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以它的发展导向性、组织开放性、多元合作性、成果共享性吸纳了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共建,同时也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远播世界各地。
——王同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
材料三 中国的崛起是国际格局变革的重大推动因素,日益影响着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的进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摘编自李兴、成志杰《2015大国关系与中国声音》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世界和平稳定的因素。
(2)据材料二,指出实施“一带一路”的影响。
(3)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一个从局部战争到全面的世界大战的演变过程,它从局部战争开始,逐渐蔓延,到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终于演化成世界规模的战争,因为此后不久除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以外,英、法等欧洲国家和受其影响的其他许多国家才正式参战,参与到战争中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和政府达到61个,卷入人口17亿,参战人员为1.1亿,阵亡5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作战特征是以“闪击战”为代表的高速度、大纵深的战略突击。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两次世界大战之差异》等
(1)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B
2.B
3.C
4.B
5.D
6.C
7.D
8.B
9.B
10.D
11.B
12.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12分,14题10分,15题14分,共36分)
13.(1)文景之治
(2)实行有效的政策;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完善各项制度
(3)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答出两点即可)
14.(1)贫富失衡问题;国家和地区动乱;生态失衡。(答出两点即可)
(2)推动世界各国合作;有利于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3)中国筹建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利于促进亚洲国家的发展。
15.(1)对殖民地争夺;军事联盟体系的形成
(2)由局部战争扩展为世界大战;规模大;卷入战争人数多,伤亡惨重;作战特征是以“闪击战”为代表的高速度、大纵深的战略突击。(答出3点即可)
(3)反对霸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发挥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体;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