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考卷
历史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文物虽静默不语,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 )
A. 西周社会经济的发展 B. 造型各异的铁制农具
C. 原始农耕文明的发展 D. 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对外贸易的发展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经济作物的引进
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在“战争中”和“航行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分别是( )
A. 火药指南针 B. 火药活字印刷术
C. 造纸术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自近代中国危亡之际,爱国志士以抗争与变革书写壮丽篇章,他们的事迹永载史册,激励后人。请完成下面小题。
4.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第一幅浮雕描绘了1839年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的场景: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被倾倒入销烟池中,销烟志士们神情清晰而坚毅。虎门销烟( )
A.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 “法军猛攻镇南关,有的已越墙而入。危急时刻,年近70岁的老将持矛大呼,跃出战壕,扑向敌人。全军将士见状奋起,与法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法军大败”。这位“老将”是( )
A. 关天培 B. 邓世昌 C. 冯子才 D. 左宗棠
6. 下图为“黄埔军校”学员佩剑。该剑最有可能见证(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武昌起义 D. 解放战争
7. 对下表所列史实产生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序号 史实 影响
① 开国大典 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②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③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截至2024年1月25日,我国已与18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见下图),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发展由此可见,我国( )
A.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B. 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C. 积极加入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D. 积极援助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9.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 )
A. 金字塔、帕特农神庙遗址 B.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C. 《十二铜表法》、太阳历 D. 《查士丁尼法典》“儒略历”
10.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不仅给其他机器提供了可靠的动力,也使工厂可以建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变得更大。这表明( )
A. 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发展 B. 垄断组织迅速地发展
C. 工业革命引发交通变革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11. “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强加于战败国的,是对战败国的掠夺”“仅仅是‘胜利者的和平’是不可能实现集体安全的”。材料意在强调该体系( )
A. 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 B. 消弭了参战国之间的矛盾
C. 埋下了未来冲突的种子 D. 保障了欧洲的和平与安全
12. 某组织自1995年成立以来,其成员国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一“组织”是( )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欧洲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图B 《西游记》插图
材料二 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
——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1)材料一图A中①处__________(地点)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图B《西游记》出现于__________(朝代)中期,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自从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西欧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强调“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道光年间形成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扶持的新剧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市民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所以能够进行,除了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惨败之外,与统治者高层对农奴制的弊端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有关。……农奴制改革前夕,全国农奴暴动愈演愈烈。同情农奴的下层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者自发组织起来,他们主张推翻沙皇统治,彻底解放农奴。 ——摘编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等 “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
图A 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图中列宁手持扫帚,扫除旧世界的腐朽,为世界带来新曙光。 图B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漫画,右边人物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最初面对“五年计划”,说是空想,后来看到左边建立的工厂,闭口不言。 图C 二战期间的漫画,1942年希特勒被满身是刺的“Stalingrad”扎的鼻青脸肿。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国力鼎盛,苏联实力也有所提升,其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引起美英不满。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对立。双方还利用意识形态谋取国家利益,夸大对方威胁。此外,两国统治集团也对冷战爆发负有责任。斯大林提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之后,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递呈电报,提出遏制苏联、对苏采取强硬政策。英国因自身衰落,将苏联视为潜在威胁,积极主张遏制苏联,其政策对“冷战”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沈志华《从解密档案来看冷战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中“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简述该历史事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
(2)选取材料二中的任意一幅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你认为漫画是否具有史料价值,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苏冷战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俄)发展的认识。
15.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贯穿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调整方向 积极革命】
材料一
图A 南昌起义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195名党员总数的10.7%,到1926年11月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据统计,1928年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年7月降为5.5%,1930年9月又降至1.6%。 ——摘编自《中华文摘》文章《中共党员86年之交》
汇聚力量 共赴时艰】
材料二
日军对军力进行了调整,集结于华中地区的日军共有14个师团,其中直接参加进攻武汉的日军有9个师团以上,约25万余人,后经补充,投入总兵力约30万人。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武汉会战初期,中国军队“陆军的总兵力约为75万人”,后来陆续投入兵力,达到100万。整个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击毙日军三万多人,击毁近百架飞机、数十艘舰艇…… ——摘编自徐声慧《第九战区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自我调整 稳固政权】
材料三
图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查看了“大包干”契约。他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从3万斤跃升至13万斤。到1984年,全国99%的生产队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小岗村的改革精神被提炼为“大包干精神”。 ——摘编自《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前,发展国防科技,确保主权独立自主,成为首要战略目标。新中国主要向苏联学习,引进苏联的先进技术,移植苏联发展科技的经验和做法……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科技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的口号。中国向欧美和日本学习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强调自主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摘编自黄庆桥《科技成就中国》
创新理论 走向复兴】
材料五 党的理论创新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摘编自张光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1)简述材料一图中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6-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B、图C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1-1937年中国抗战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会战的特点。简述武汉会战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图D文件颁布的背景。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小岗村“大包干”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坚守的原则。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语言凝练)
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2.C
3.A
4. B
5. C
6.A
7.D
8.B
9.B
10.A
11.C
12.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 ①. 长安 ②. 明代(明朝) ③. 特许状。
(2)特点:有专门的体育表演场所;体育项目和参与人数众多;出现体育性社团组织;表演类、休闲类体育活动盛行。
表现: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纸币出现,到南宋时发展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任选两个即可)
(3)新剧种:“京剧”(“京戏”、“皮黄戏”)。
关系: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市民娱乐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反过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等。
14.(1)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危机;统治者认识到了农奴制的弊端;农奴暴动频繁发生;下层知识分子和民主革命者的推动。
历史事件: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内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2)图A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图B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苏联开展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影响: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C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观点一:有一定史料价值。理由:漫画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现象,表达时代精神,提供多元视角,可以作为历史研究史料,但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观点二:没有史料价值。理由:漫画作为艺术作品,主观创造性强,个人情感以及爱好分明,存在虚构、夸张的成分。
(3)原因:美、苏两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斯大林、凯南等人的推动;英国积极主张遏制苏联的推动。
认识: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联(俄)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道路;苏联(俄)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性与渐进性等。
15.(1)历史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变化:工人党员占比下降,农民党员占比上升。
原因: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入党的积极性。
(2)变化: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
特点:规模大(参战人数多);历时长;作战次数多。
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小岗村在次年迎来了丰收季,粮食产量提高;这一改革模式迅速在全国推广,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形成了勇于创新、务实求变的“大包干”精神。
(4)变化:从国防驱动转向经济驱动;从学习苏联到学习欧美日等国;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从“请进来”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标志: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
(5)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实践来指导理论创新;坚持走群众路线。
主题名称: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向伟大复兴;实事求是,党兴国兴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