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章末复习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化学1.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够熟练书写常见物质的电子式。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会应用元素周期表。3.巩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内容,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培养自己总结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4.能初步具有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能把“位、构、性”初步联系起来并熟练运用。重点、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学习重难点知识回顾导入新课质子中子质子数中子数导入新课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B.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C.原子半径:In>AlD.碱性:In(OH)3>RbOHD课堂探究原子核质子Z个a.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b.相对质量约为1中子A-Z个a.中子不带电b.相对质量约为1核外电子:Z个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问题1】原子如何构成,如何表示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总结: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质量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问题2】核外电子如何排布,排布规律是什么?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排布规律如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排2n2个电子;②最外层排小于等于8个电子(K层只有2个电子),次外层排小于等于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排小于等于32个电子;③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后排能量高的电子层。[例1-1]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136B.50C.86D.222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B【规律总结】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原子中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阳离子中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2.核素、同位素【问题3】什么是核素、同位素?如何区分元素、核素、同位素?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项目 元素概念特点实例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总称氢元素总称碳元素总称氯元素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的一种原子核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表示8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的种类由中子数决定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它们在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规律总结】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的关系[思考]我们又是如何确元素的相对原子量?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元素核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平均相对原子量:A=A1·x1+ A2·x2+ A3·x3……[例1-2]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有关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素异形体B.和互为同位素C.和分别含有44和46个质子D.和都含有34个中子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B3.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的关系【问题4】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编制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列。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周期(3个短周期、4个长周期)和16个族(7个主族、8个副族、1个0族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1编排原则2结构元素周期表周期族短周期 第1、2、3周期长周期 第4、5、6、7周期主族:IA~VIIA副族:IB~VIIB0族:稀有气体VIII族[例1-3]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___,x=___。(2)钒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周期课堂探究一、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232金属50.49四【问题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元素的性质也呈现出了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等变化规律,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1.元素周期律(1)概念: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1.元素周期律(2)规律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①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变大。②主要化合价: +1、 +2、+3 、 +4 、+5 、+6 、+7、0 、-4 、-3 、-2 、-1原因: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1~8)[例2-1]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 HXB. H2XC. XH3D. XH4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B【问题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增强,金属性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氧化性减弱,非金属性减弱。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单质与氢气的反应条件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越强[例2-2]同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它们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X>Y>ZB. X、Y、Z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C.原子半径:X>Y>ZD. X、Y、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弱到强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A2.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原子(离子)半径逐渐增大。(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4)同种元素的粒子半径: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相应原子半径;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3.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金属单质与水或者酸反应的快慢。(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3)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的金属间的置换反应。3.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4)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迁移应用】1.推断元素位置、结构和性质右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B<A<CB.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C.B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D.C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激烈反应的单质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A2.比较或推断一些性质R、W、X 、Y 、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m、n 均为正整数)( )A .若 R(OH)n 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B .若 HnXOm 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C .若 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D .若 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B利用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我们可以比较或推断一些性质:比较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同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先找出与其同周期元素作参照),推断一些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堂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难点)【问题1】原子间为什么能相互结合?课堂探究三、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原子结合的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离子键 形成离子化合物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问题2】哪些元素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能形成共价键?又如何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课堂探究三、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一般来说活泼金属IA和IIA族和活泼非金属VIA和VIIA族之间可形成离子化合物,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能形成共价化合物(除铵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时,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且阴离子及铵根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则不需要标出电荷和用方括号将阴离子括起来。[例3-1]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课堂探究三、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A[例3-1]课堂探究三、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A. NH4Cl为离子化合物,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正确的电子式为 。B错误;氨中N的最外层应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应为 V 。C错误;H2S为共价化合物,不带电荷。[例3-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CaBr2 ②H2O ③NH4Cl ④H2O2 ⑤Na2O2⑥Ca(OH)2 ⑦HClO ⑧I2 ⑨He ⑩Al(1)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序号回答,下同)。(2)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是(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熔融状态时和固态时,都能导电的有(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三、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①③⑤⑥②④⑦⑩化学键类型判断中注意问题(1)部分物质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含化学键。(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3)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4)只由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课堂探究三、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练习1】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A.16O和18OB.H2O和D2OC.H2和D2D.24Mg和24Na课堂练习A【练习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A.HClB.KOHC.CaCl2D.CO2课堂练习C【练习3】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B.Si、P、S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降低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减弱课堂练习C【练习4】现有8种元素的性质、数据如下表所列,它们属于第二或第三周期。课堂练习项目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2 +1 +5 +7 +1 +5 +3-2 -3 -1 -3回答下列问题:(1)③的元素符号是 ,⑧的元素名称是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Li硼第二周期第ⅥA族【练习4】(2)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名称是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 (3)比较④和⑦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用化学式表示)。 (4)用电子式表示①的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 (5)写出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它的氢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写出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⑤的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课堂练习HClO4高氯酸离子NH3>PH3NH3+HNO3===NH4NO3Mg(OH)2+2H+===Mg2++2H2O【练习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W)>r(Z)>r(Y)B.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D.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课堂练习D课堂小结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