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娄底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百代皆沿秦制”,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莫定下来的这个基础
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关学风格。这个艺术风格是
什么呢?简单说来,是作为中华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
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
“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
生活的特别场所。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
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莼,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这里,莲筑的平面铺
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
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
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的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
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
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意识构
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
性)。就整体建筑群来说,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
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
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
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水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
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语 文
1:A; 2:D; 3:D; 6:D; 7:B; 10:BDF; 11:C; 12;C; 15:C; 21:B;
1.【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分析文本、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中西主要建筑供养对象并非截然不同。按材料一“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说明中国建筑同样祭拜神灵。中西建筑造成感受上的差异主要由于建筑空间特点不同,中国宫殿供享受游乐,西方建筑主要供崇拜顶礼。
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作者观点含义的能力。A项,秦以后各代的建筑不都是按平面铺开,严格对称。万里长城,明清园林都是例证;B项汉代的斗拱与飞檐不是最早例证,石器时代的遗物中我们就可看出,在这些实用器物的实用要求之外,总要有某种加工,以满足美的要求,也就是文化的要求,在住屋也是一样”;C项,没改变的不是中国古建筑的布局特点而是审美特点,对此有冲击影响的不仅是建造者的审美追求,也有使用者的审美追求。
3.【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运用的能力。
两则材料一致的观点是:建筑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在创新的同时也在传承。D项强调了建筑的传承与创新,与两则材料的观点相符;A强调建筑师应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B说的是建筑师不能只追求完美,也要正视错误;C是对物质发展与人的精神发展的思考。
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路,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首先提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延续着秦以来的实践理性精神的观点,然后具体分析对这一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材料二在提出“建筑是什么”的问题之后,对建筑的生活功能,美学意义、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建筑是什么”以及保存古建筑的意义。(每点2分)
5.【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作者观点(重点语句)的能力。考生要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找到理论依据来对题目中的事例加以批驳。
国内某高校建造复刻版古埃及金字塔引来媒体和市民的批评是因为:
(1)建筑是艺术创造,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的成功。不应在中国被盲目复制。
(2)建筑要体现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金字塔体现的古埃及民族性格与特征,与中华民族性格与特征不完全一致。
(3)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制度的产物,不符合中国新时代的特征。
(4)建筑要体现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建筑一直在对“实践理性精神”加以传承和创新。盲目建造复刻版金字塔有违这种精神。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如有其它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D【解析】理解有误,此句是指人类过度垦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7.B【解析】解读片面,除了柔美之态,重在表现芦苇的勃勃生机。
8.①华北这一人物是20世纪50年代末勇于奉献的拓荒者代表,也是大洼几十年变迁中的见证者与建设者代表,他的命运与大洼的命运休戚相关;(2分)
②他对大洼历史的介绍丰富了文章内容,不仅表达了对芦苇的喜爱赞美,还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
9.①相同之处在于表面形象,两处“芦苇”都指自然界中的普通芦苇,形态纤弱。(2分)
②不同之处在于精神内涵:帕斯卡尔说的“芦苇”,重在表达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性,人类作为个体虽然生命脆弱,但因富有思想而成就伟大;(2分)本文中的“芦苇”,虽遭遇不幸却能万劫不死、代代重生,体现生命的高贵与尊严,表达作者对坚韧生命的赞美。(2分)
10. 答案:B D F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表达一种假设情况,“我何面目见之”为完整的反问句,“纵彼不言”又是另起一层假设,所以应在B、D、F处断句。
11. 答案:C
解析:文中“欲东渡乌江”的“东”是名词作状语,向东;“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东”同样是名词作状语,在东边,二者用法相同,C选项表述错误。A选项,“慷慨悲歌”中“慷慨”指情绪激昂,“慷慨解囊”中“慷慨”指大方,含义不同,A正确。B选项,平明指天刚亮,对应地支计时寅时,B正确。D选项,文中“自度不得脱”的“度”是估计、揣测;“度,然后知长短”的“度”是丈量,词义不同,D正确。
12. 答案:C
解析:原文“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是说项王再次聚集骑兵时,仅仅损失了两名骑兵,而不是只逃脱了两个骑兵,C选项概述错误。A、B、D选项对文章内容的概述均正确。
13.(1)翻译: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拿下他一名将领。”命令骑兵们四面奔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解析:“谓……曰”,对……说;“取”,拿下、夺得;“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各1分。
(2)翻译:(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对项王,指着他对王翳说:“这就是项王。”
解析:“顾”,回头;“若”,你;“面”,面对;“指王翳曰”前省略主语“吕马童”,各1分。
14.答案:这一情节揭示了项羽不了解民心,失却人心的形象特点。田父作为普通百姓,却欺骗项羽,致使他陷入大泽,延误逃亡时机,侧面反映出项羽在楚汉相争过程中,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未能赢得民心。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我战不过别人的错啊。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我战不过别人的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给你这个恩惠吧!”于是,自刎而死。
15.C
【解析】诗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通过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将花朵赋予了人的特性,仿佛它们也会在夜深时沉睡,因此需要点燃高烛来照耀它们美丽的容颜。正是这种不合常理的举动,才更加凸显了诗人对花朵的深切喜爱和呵护之情。虽然诗句也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后的些许的忧愁之意。但诗人的心境虽然低沉却不消极,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自得其乐的豁达洒脱的情怀。
16.①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无限的喜爱与珍视之情。
②运用对比的手法。“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写月光嫉妒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不肯给海棠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诗人愿用高烧的红烛,为海棠驱除这长夜的黑暗。以月光的冷漠无情来反衬出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③“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表达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后的些许的忧愁之意。诗人借着赏花来求取内心的超脱,心境虽低沉却不消极,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豁达洒脱、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
17.(1)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每空1分,漏字、错字不得分。)
18. 微辞----词  大势所去——趋  沉缅——湎
19. A. 不仅是一种破圈/创新;B. 只有保持直播中的文化含量/只有保持对文化的坚守。
20. 第①处,将“了”改为“的”;“发布了……显示”句式杂糅,“了”字多余,应把“了”改为“的”。
第②处,将“截止”改为“截至”;“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用在停止时间之后;放在停止时间之前应用“截止到”或“截至”。
第③处,将“规模”改为“数量”。后文提到的是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这里的“规模”用词不当,人数应该用“数量”来准确表述,所以要将“规模”改为“数量”。(只对序号不给分)
21. B
A. “拔节”: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拔节”本是植物生长的一种状态,用在此处是形象地说明微短剧快速成长的情况,赋予了其特殊的表意,并非用的是词语原本的意思。
B. “6秒原则”:此处引号是特定称谓,是对微短剧那种开门见山、用几组镜头等紧凑叙事所遵循的特定时长原则的专门称呼,与其他三项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不同。
C. “放大器”:引号同样表示特殊含义,是说微短剧不能只是单纯地放大问题和情绪,把微短剧的这种不良作用用“放大器”来形象比喻,是一种特殊表意的体现。
D. “劝退”:引号也是表示特殊含义,用“劝退”形象地说明往一个题材上挤这种做法会让观众不喜欢、远离,并非“劝退”的常规字面意思。
22.①把微短剧比作“翩翩少年”,“翩翩少年”通常给人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感觉,形象地体现出微短剧作为一种新的文艺形式,蓬勃朝气的特点;②“少年”表明微短剧作为新文艺形式在艺术张力手段有限、题材主题开拓不足等地方还有不成熟的一面,表现出微短剧的特点现状,让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体会。(每点2分,答出2点给满分)
23.作文指导:
主题阐释:以现在的角度看,种下理想,付诸行动,应该在十年前;但以未来的角度看,现在也是“最好的年龄”。前者可以写要早行动,要有规划等;后者可以写何时开始都不晚;整体来看,又可以谈只有行动起来,才会有收获。每个人都有理想,但有的理想仅仅是一种空想,因为抱着这种理想的人一直在观望、拖延,不肯立刻行动起来。同时,当过去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没必要一直停留在对过去的追忆甚至后悔中,而是要与过去告别,开始“现在”的生活。
立意参考:一是青春植梦正当时。
二是立足当下,逐梦永不迟。
三是奋力逐梦,桑榆非晚。
四是行动起来,才会有收获。
(一)判分原则
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根据考卷实际情况赋分,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要从切题、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二)判分等级
基准分 43 分。
一类卷(54—60 分)、二类卷(45—53 分)、三类卷(33—44 分)、四类卷(21—32 分)、五类卷(20 分以下)。
没有厘清“十年前”“现在”的关系,单纯写“拼搏”“脚踏实地”是偏题,40 左右。
只写“畅想未来”“梦想”,离题,38 左右。可根据具体内容伸缩。
(三)评分提示
1.考生作文如角度独特,立意深刻,有独到见解,语言灵动或深蕴,54分以上。
2.鼓励对优秀作文敢于打高分,对差作文打低分,拉开差距,坚决反对只打保险分,要通过客观公正的阅卷充分发挥模考的效能。
(四)个案处理
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
2.完篇而字数不足的,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3.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4.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5.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