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年代:1875-1914》情景导入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的基本史实;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殖民(帝国)主义对外对内民族革命民主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政治民主概念解读概念解析是指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是指反抗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本国的封建势力。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革命的原因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即有些原因主要是拉丁美洲自身发生的,而另一些则是从外部传来的——从欧洲,从北美。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大多属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捐税沉重。在西班牙出生的西班牙人,在葡萄牙出生的葡萄牙人,都在拉丁美洲享有许多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不能享受的特权和优惠。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中很多人世世代代被奴役、被掠夺或是被压迫。因此,在拉丁美洲的土生白人、印第安人和各种混血种人都是不满意并准备起义的。但是外部的影响和情况对引起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十分有力的作用;这些外部影响主要来自美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摘编自海斯、穆恩、韦兰《世界史》政治:殖民者的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外因: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西、葡在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背景:1804年海地的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1804年1月1日海地共和国成立,是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杜桑·卢维杜尔1826年,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玻利瓦尔圣马丁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成立了巴西帝国,实行君主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巴西空前繁荣,甚至超过当时的葡萄牙本土。若昂六世也已感受到这种危机在返回葡萄牙之前,决定把儿子佩德罗留在巴西。他告诉儿子:若形势生变,如有必要,可以宣布巴西独立,自立为帝,确保巴西是布拉干萨家族的江山。——摘编自《南十字星下的巴西》特点:反对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玻利瓦尔(1783—1830), 被称为“南美洲的解放者”、“委内瑞拉国父”。拉丁美洲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为拉丁美洲脱离西班牙帝国统治而独立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是拉丁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领袖,1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杰出领袖之一。圣马丁是南美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南美的解放斗争,1978年,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在共同纪念圣马丁诞生100周年时,共尊他为“祖国之父”。玻利瓦尔南美解放者杯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结合教材,思考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材料一:拉美各国独立后,除巴西实行帝制政体外,其他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制,这是一种与欧美的民主共和制不同的考迪罗主义的共和政体,(考迪罗为西班牙语,意为领袖或首领。)考迪罗主义实际上是军人专政的军事独裁制,是大地主专政的一种表现形式。材料二: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资产阶级还十分软弱,政权都落到了土生白人(即克列奥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得到继续发展。在整个19世纪,拉丁美洲各国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土地等于以前3个世纪的总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考迪罗”最初是在独立战争期间自行组织武装力量、称雄一方的非正规军首领。他们曾为拉美的独立运动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是,“考迪罗”并没有随独立战争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一方面,在中央掌权的“考迪罗”试图巩固和集中手中的权力,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地方上的“考迪罗”则强调本地区的特殊性,以反对中央集权为由,拒绝将一部分权力转移到政府。因此,在独立后的数十年时间内,在许多拉美国家,中央与地方的考迪罗之间、不同地区的考迪罗之间,经常发生武装冲突。——江时学《认识拉丁美洲》桑塔·安纳政治经济发展停滞: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势力的渗入: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我们认为列强方面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对于我们的和平和安全都是有危害的。我们没有干涉过任何欧洲列强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将来也不会干涉。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保持着独立的,同时它们的独立,我们经过仔细考虑,根据公正的原则,加以承认的国家,任何欧洲列强为了压迫它们或以任何方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而进行的任何干涉,我们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门罗宣言》詹姆斯·门罗西奥多·罗斯福门罗主义“大棒政策”的实质就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这个政策后来成为美国外交政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说话要温和一些,但要携带一根大棒,你就会成功。”——西奥多·罗斯福大棒外交(实力政策)“美国的经济渗入乃是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特殊援助和一项稳定的力量”——塔夫脱塔夫脱以美国银行家和企业家的资本输出而非军事力量的武装干预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手段,来扩大美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力。金元外交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赶走了独裁者迪亚斯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为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这个宪法,既然把倾向社会主义的工人和渴望土地的印第安人的目标同中等阶级的资本主义利益调和起来,就一直给墨西哥带来了日益稳定的政治局面,推进了民主制度的成长。”——《拉丁美洲史》特点:反帝反封,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在全国废除奴隶制后所开创的条件,1889年11月15日,巴西发动军事政变,德奥多罗元帅在当日用冷漠而威严的语调宣告:“民族、陆军和海军及居住在各省人民的观点极为一致,刚刚宣告了帝国统治的垮台,最终它也代表政府的君主体制的废除。”——摘编自《巴西通史》德奥多罗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亚洲的觉醒1.背景方面 亚洲政治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经济 封建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 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问题探究】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 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 ——编者摘译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问题:阅读上述材料,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2.过程国家 殖民国 内容印度 英国 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提拉克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伊朗 英俄 伊朗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宪法君主立宪制中国 列强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革命结果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二、亚洲的觉醒【学思之窗】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特点:①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②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③斗争力量:工人阶级参与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印度)④斗争形式:采用了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形式(印度)3.特点问题:从领导阶级、性质、斗争力量和斗争形式方面分析亚洲觉醒的特点【学习拓展】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1905-1909年波斯革命》二、亚洲的觉醒影响?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伊朗革命保住了其重要成果宪法;印度人民则迫使英国当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亚洲觉醒时期各国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开辟了斗争的新阶段。……亚洲民族运动在客观上成了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思考:亚洲觉醒的影响(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推动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亚洲人民作为反帝力量登上国际斗争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3)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二、亚洲的觉醒4.影响三、非洲的抗争背景?思考:非洲大规模的武装反殖斗争,为什么集中在东北非这三国?(1)历史上是古埃及和阿克苏姆王国,较大的王国容易组织起规模化的武装力量(2)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东北非的战略地位凸显,成为英、法、意等国争夺焦点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此时期,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背景?阅读下列材料,归纳非洲的抗争的背景。材料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丧失了政治独立,……被强行分割为不同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几部分。……非洲人民丧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锐减,丰富资源遭到无情掠夺。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甚至有的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非洲人统治阶级最早是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巩固其统治,但在客观上伊斯兰教却起了团结非洲人、推动他们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编》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破坏和灾难经济: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资源掠夺等)阻碍了非洲经济发展。思想:非洲人民反抗思想不断增加,一直进行武装反抗斗争三、非洲的抗争表现?1、埃及抗英斗争(动员手段:政党组织)(1)建立政党:①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②口号:“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2)武装斗争:1882年,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抗英斗争,后失败被俘。(3)结果:英国占领埃及。2、苏丹马赫迪起义(动员手段:宗教宣传)(1)概况: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伊斯兰教救世主传说人物),持续近20年。(2)结果: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起义失败,英国控制苏丹。阿拉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三、非洲的抗争表现?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动员手段:皇帝号召)(1)概况:①1894年,意大利发动侵略战争。②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全国人民英勇抵抗。(2)结果: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意大利)带着极大的胃口,却是满嘴蛀牙地来到非洲。”——【德】俾斯麦视察埃塞俄比亚铁路的孟尼利克二世三、非洲的抗争总结国家 时间 领导者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斗争结果埃及 抗英斗争 1882年 阿拉比失败被俘,英国占领埃及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年 — 1898年 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但起义失败,英控制苏丹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1894年 — 1896年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马赫迪宗教组织(领导人自称“马赫迪”)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政党组织宗教宣传皇帝号召武装斗争(阅读课本,完成表格)三、非洲的抗争特点?思考: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其范围和水平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自发的部落起义或地区斗争,而是发展成有组织的、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有的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几乎都是由封建统治阶级或传统社会的统治者领导的。……非洲人统治阶级最早是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巩固其统治,但在客观上伊斯兰教却起了团结非洲人、推动他们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少数情况下和平解决◎范围较广,几乎遍及整个非洲地区;持续时间长,组织性强◎封建统治阶级起主要领导作用;宗教色彩浓厚◎动员广大人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埃及祖国党领袖阿拉比被俘三、非洲的抗争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意义?“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祖国党《祖国报》“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自治,自产,抵制英货和实行民族教育。”——提拉克意义: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2、激发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五、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和特点意义: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②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从解放者、觉醒者到抗争者,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正如习主席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英雄身上都学到了哪些民族精神呢?——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 心怀祖国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天下为民的奉献精神不怕牺牲的流血精神……传承民族精神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第二阶段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环境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序幕:西属拉美:葡属巴西:第一阶段代表事件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本课小结影响打击了……,削弱了……,推动了……。旧的国际秩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努力构建国际新秩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