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6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表弟 拉扯 B.分烈 扑腾 C.里发 拨动 D.附钱 若是2.下列句子中,“功夫”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小明下了很多功夫做作业。 B.中国功夫天下闻名。C.学习游泳要下苦功夫。 D.做这个飞机模型,费了我不少功夫。3.“见到好的就应该学习,有了错误就应该及时改正”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名句是( )A.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B.改过不吝,从善如流。C.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B.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C.泡泡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D.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二、书写5.读拼音,写词语。三、填空题6.读拼音,写汉字。mó( )ɡū( ) 凉shuǎnɡ ( ) 软jiāo( )饭 wǎn( )肥zào( )xī( ) wànɡ( ) hú( )芦 yīnɡ( )儿 suī( )然 bō( )动7.照样子,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一(顶)斗笠 一( )木尺 一( )熊皮(碧绿)的垂柳 ( )的溪水 ( )的剃刀(慢慢)地吹起 ( )地一提 ( )地飘游8.给下列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 )嗬( )小沙高兴了( )你真的把头发剪下来了( )(2)爸爸看见了( )奇怪地问( )庆铃( )你怎么不走啦( )(3)( )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 )小鳄鱼问小松鼠( )9.回顾课文我能行。(1)见善则迁, 。(2) ,是谓过矣。(3)学完了《我不能失信》,我知道宋庆龄是一个 的孩子。(4) 《童年的水墨画》一共描述了 幅画面,分别在 、 、 ,表现了童年生活的 和 。(5)人影给溪水 ,钓竿上立着 。(6)英英不想吃饭,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长满 的树。(7)《肥皂泡》一文的作者是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 的赞美。四、语言表达10.按要求写句子。(1)庆龄是个孩子。(扩句)(2)山溪平静。(改为比喻句)(3)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用至少三个动词写一句话)(4)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改为双重否定句)五、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探究,我会做。肥皂泡 (节选)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shàn shān)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 zhàn chàn)巍巍的,光影零乱。②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1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12.照样子写两个词语。颤巍巍(ABB): 13.文段中划线句子①这句话的意思 ,我是运用 的方法理解这个难懂的句子的。14.在朗读划线句子②时,应该读出孩子们( )的心情。A.高兴 B.紧张、担心 C.愤怒15.大肥皂泡分裂后“四散分飞”会是怎样的景象,肥皂泡会飞到哪里去呢?请大胆展开想象,写一写。单元类文阅读。童年生活冰心4岁时,随父母迁居山东烟台。冰心常跟父亲学打枪、骑马、划船,夜晚又来到旗台上看星星,看蔚蓝的天空和辽阔的大海,这些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冰心不仅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同时也是个聪明好学的小姑娘。她4岁时就开始跟母亲认字卡,6岁进私塾。堂屋的对联,墙上的字画,包括果脯(fǔ)的商标纸,都是她最初的“课本”。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也成了她最好的精神食粮。7岁的冰心自己拿起了《三国演义》来看,看完“三国”,她又读了《水浒传》《聊斋志异》,整天手不释卷。11岁时,她已读完了《西游记》《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书。这时,她还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跟老师学习作诗。老师要她先学对对子,当老师出了上句“鸡唱晓”时,她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对出了“鸟鸣春”。老师很赞赏她的才思敏捷。此后,她除了在课堂上写文章外,课余时间就自己作诗,请老师修改。后来当父亲与朋友开诗社的时候,她也跟着去旁听,从不肯放过一次学习的机会。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文学熏(xūn)陶,最终使她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16.【信息提取】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课本”指的是:17.【语文要素】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最准确的是( )A.状状:通过理解关键词“精神食粮”,我认为这句话是说:冰心读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汲取营养,使她心灵成长,精神成长。B.元元:结合生活经验,我知道这句话是说:只要读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冰心就不饿了。C.才才:结合上下文,我的理解是:冰心不喜欢读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18.【写法分析】下面不是围绕冰心“是个聪明好学的小姑娘”来写的是( )A.4岁开始跟母亲认字卡,6岁进私塾。 B.自己阅读各种民间故事和书籍。C.到旗台上看星星,看蔚蓝的天空。 D.课余时间作诗,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六、书面表达19.写作生活中我们接触了很多很多的人,请你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可以写写他(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也可以写写他(她)有什么特点,还可以写写他(她)的性格、爱好等。要求:(1)书写要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3)适当地对他(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进行描写;(4)题目自拟。《第6单元核心考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答案 A B C A1.A【详解】本题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A选项,正确。B选项,有误,分烈——分裂:整体的事物分开。C选项,有误,里发——理发:剪发和形成发型的动作或过程。D选项,有误,附钱——付钱:是一个动词,也可以是一个名词,是指将钱款付给对方。故答案为:A。2.B【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多义词。功夫,汉语词语,一指代身怀武术技能。二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三国志·魏书·齐王芳》等史书均有相关记载。释义:1、工程夫役。2、谓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3、时间。4、本领;造诣。5、特指武术。通过分析可知,ACD三项句子中“功夫”的意思是“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B项句子中“功夫”的意思是“身怀武术技能”。3.C【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积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出处:鲁国·左丘明《左传》。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改过不吝”最早见于《尚书》,“从善如流”出于《左传》,苏轼把这两条古训合二为一。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出自《周易·益》。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出自:孔子·春秋《论语·卫灵公》。4.A【详解】考查学生对标点的辨析。A.考查的是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当提示语在前面的时候,需要用冒号和引号。当提示语在中间的时候,提示语的后面用逗号,两半截说的话分别用引号引起来。当提示语在最后的时候,提示语的后面用句号,前面的话语用引号引起来。所以句子应改为:“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5.【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腾”“蘑”“爽”“耀”“歉”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6. 蘑 菇 爽 胶 碗 皂 希 望 葫 婴 虽 波【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题目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蘑、婴”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7. 把 张 平静 锃亮 轻轻 悠悠【详解】本题考查量词使用和词语搭配。量词即表示事物数量的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填上相应的量词即可,如:一杆木尺、一块熊皮。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潺潺的溪水、锋利的剃刀。中间为“地”,后面为动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搭配,如用力地一提,自在地飘游。8. “ !” ,“ !” , :“ , ?” “ ?”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我们学过的标点符号有:逗号、句号、问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叹号等。逗号用在句子间表示停顿间隔;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用在句尾;顿号表示词语间并列;冒号用来提起下文与总结;引号用于强调、引用、特殊意义时;感叹号表示强烈感情时用叹号;问号表示疑问的语气时用。(1)“嗬”是小沙说的话语,应使用双引号表示出来,语气强烈,后面使用感叹号。提示语“小沙高兴了”在中间,后面使用逗号和前双引号,“你真的把头发剪下来了”语气强烈,后面使用感叹号和后双引号。(2)“爸爸看见了”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故用逗号。“奇怪地问”引起下文,故用冒号,问的内容用双引号表示出来,“庆铃”后面停顿,使用逗号,“你怎么不走啦”表示疑问,后用问号和后双引号。(3)“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是疑问,故用问号,表示引用的话,故用引号,句尾用句号。9. 有过则改 过而不改 诚实守信 三 溪边 江上 林中 无拘无束 无限的快乐 染绿了 一只红蜻蜓 鸟窝 冰心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善”是美好的意思,“迁”是转变的意思。出处是《周易·益》。(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犯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真叫过错了。意思是劝导人改过。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告诉我们犯错之后,应该知错就改,坚持错误,必将彻底失败。(3)《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为了教朋友小珍叠花篮,履行自己的诺言的故事。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4)《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描述了三幅画面: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等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5)“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出自《童年的水墨画》。(6)《我变成了一棵树》作者顾鹰写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出了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窝。鸟窝上住着很多动物朋友和“我”的妈妈。他们在一起在树上东西,而“我”被馋得口水直流的故事。(7)《肥皂泡》讲了作者回忆小时候 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作者是冰心,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歌颂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赞颂。10. 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小明取出套管,轻轻地蘸了肥皂水,再慢慢地吹起一个五彩的泡儿。 小沙不得不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详解】(1)本题考查扩句的能力。扩句不可以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可以往名词前添加形容词,也可以在动词前添加修饰词们还可以加上数量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示例:我们的庆龄是个诚实守信的孩子。(2)本题考查改写句子。比喻: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示例:山溪平静的像一面明镜。(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结合题干,“悬”“仰”“停”是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可仿写这样的句子。示例:早晨来到教室,我放下书包,拿出书,大声地读起课文来。(4)本题考查将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分成由两个不连续作用构成和由否定副词加不字构成。将原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进行双重否定,需要将“只得”替换为“不得不”,修改为:小沙不得不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11.shān chàn 12. 黑乎乎 慢悠悠 13. 肥皂泡晶莹剔透,色彩绚丽 联系上下文 14.B 15.肥皂泡会飞到河面上,和鱼儿嬉戏。【解析】11.本题考查字音。扇:[shàn]1.扇子。2.板状或片状的东西。3.量词。用于门窗等。[shān]摇动扇子或其他薄片,加速空气流动,使生风用手掌打。文中指的是“我们”扇肥皂泡,应读作“shān”。颤:[chàn]颤动;发抖。[zhàn]发抖。通常用于词语“颤栗”是读zhàn。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哆哆嗦嗦的。应该读作chàn。12.考查仿写词语。“颤巍巍”是ABB式的词语,像这样结构的词语有:绿油油、急冲冲、软绵绵等。13.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从句中“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可知,肥皂泡的颜色很多,很好看;从“轻清透明”可知,肥皂泡又轻又透明。像这样联系句中的相关词语来理解句子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14.考查对句子的朗读。划线句子②写的是孩子们看着飘飞的肥皂泡的样子,从句中的“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可知,大家看肥皂泡时很紧张,担心肥皂泡会破裂。故选B。15.考查语言表达。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发挥想象写出肥皂泡可能飞向的地方即可。如:肥皂泡飞上天空,和白云打招呼。16.堂屋的对联、墙上的字画、果脯的商标纸等有字的物品。 17.A 18.C【解析】16.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根据第②段,找到“课本”一词,联系上文“堂屋的对联,墙上的字画,包括果脯的商标纸,都是她最初的“课本”。”可知这里的“课本”指的是堂屋的对联,墙上的字画,包括果脯的商标纸。17.考查句子的理解。根据划线句子“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也成了她最好的精神食粮”。“精神食粮”是指让人觉得精神充实,不虚度时光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冰心读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汲取营养,使她心灵成长,精神成长。故选A。1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C.根据原文中“夜晚又来到旗台上看星星,看蔚蓝的天空和辽阔的大海,这些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可知这是陶冶冰心幼小的心灵的一个活动。故选C。19.范文: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在我的脑海里,有许多印象深刻的人,但是,我觉得陈慧恩最使我敬佩。陈慧恩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因为天气太热,所以老师说自由活动。我和陈慧恩来到一棵树下乘凉,忽然,陈慧恩看到地上有5元,便捡了起来。我看见了,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们拿这5元去买水喝吧!我都快渴死了。”她却说:“不行,老师说捡到钱要还给失主的。”“反正别人又不知道。”我说。陈慧恩说:“别人的钱不见了,正在着急的找,那该怎么办呢?”我听了,惭愧的低下了头。我说:“那好吧,我们在这等失主!”一分钟过去了……还没见失主来。等了差不多10分钟,我们才看见一个小男孩边哭泣边东张西望地找东西。陈慧恩立即跑过去,问:“这位同学,你在找什么?”他说:“我在找那5元,这是妈妈给我买作业本的,如果没有那5元,我今天就做不了作业了。”陈慧恩问:“那5元有没有做记号?”他说:“有,那上面有个三角形。”陈慧恩把那张5元拿出来,问:“是这张吗?”他说:“谢谢你,大姐姐。”我看了深深的感动了。啊!多好的朋友,我为有这样的好朋友而感到骄傲自豪。【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话题作文。从题干要求看,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写人文章应请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并把人物所做的事具体地写出来,用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去刻画人物;②注意写好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等),语言,动作,特别是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和行动,更要准确、细致的描写;③心理活动是指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恰当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突出中心思想;④如果是通过几件事写人的,可以采用详写一件事,略写另几件事的写法,几件事需并列写的,则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