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33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33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1.唐时期发明了 ,北宋的 发明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先秦时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
。北宋末年,中国海船开始使用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 领域。 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元朝时发明了 。
雕版印刷术
毕昇
活字印刷术
司南
罗盘
指南针
火药
军事
宋元
火铳
1.北宋科学家 创制历法 ,著有 一书。
元朝科学家 制作简仪等天文仪器,制成新历法 。
2.程朱理学的代表是北宋的 和南宋的 (集大成者)。
3.宋词的代表人 ,宋诗代表人物是 。
优秀的杂剧家是 。
4.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著有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 通史。
沈括
十二气历
郭守敬
程颢、程颐
《梦溪笔谈》
《授时历》
朱熹
陆游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关汉卿《窦娥冤》
编年体
《资治通鉴》
导入新课
他是安徽省杰出斜杠青年,先后从事过以下多种职业,猜猜他是谁?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朱元璋
朱元璋的长相历来争议很大,《明史》记载“姿貌雄伟,奇骨贯顶”,清代他其他版本画像盛行,下巴奇长、满脸麻子。有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帝王中“第一丑”,朱元璋的画像为何会有美与丑两种那么大反差的版本呢?
“他收复了沦陷于外族四百三十年的疆域,他建立了中华民族自主的大帝国,是大明帝国的主人,也是几十个属国和藩国的共主,他被后代人称为‘民族英雄‘,也是有史以来权力最大、地位最高、最专制、最独裁、最强暴、最缺少人性的大皇帝。”
吴晗——《朱元璋传》
壹·草根逆袭—明朝建立
一、明朝的建立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元朝末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法官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堂堂大元》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消灭南方群雄,向北进军。
1.背景
时间:
1368年建立
建立者:
都城: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任务一: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明朝是如何建立的?
一、明朝的建立
汉高祖刘邦
光武帝刘秀
明太祖朱元璋
意义:
攻占大都,结束元朝统治
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2.概况
任务二:观看视频结合教材86页,概述朱棣是如何夺权的?指出他迁都的时间、目的和地点。
一、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去世后,建文帝继位,采取“削藩”政策。
1421年,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迁都北京。
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3.迁都
贰·废相集权—强化皇权
任务三: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他是如何做的?
二、强化皇权
材料一:元朝丞相“掌军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
原因: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做法: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目的)。
1.原因
材料:明初存丞相12年,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chù zhì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工部
皇帝
中书省(丞相)
①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二、强化皇权
2.措施
1.在中央:
②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二、强化皇权
2.措施
1.在中央:
洪武十七年九月,给事中张文辅言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割,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
为减轻皇帝负担,明成祖时增设什么机构?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拓展阅读
内阁
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首章》
朱元璋为何这么劳累,还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朕设立的“祖制”不准改!
二、强化皇权
那些大臣们表面上毕恭毕敬,但他们在朝堂之外都在干什么?会不会结党营私?百姓会不会非议朕,惹是生非?
二、强化皇权
③设立“厂卫”(锦衣卫、东厂、西厂)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朱元璋
明成祖
设立锦衣卫
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
东厂标志
职责:
掌管侍卫、侦察、缉捕、刑狱诸事。
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措施
1.在中央:
“安然朝中做,却知天下事”
明宪宗
设立西厂
二、强化皇权
2.措施
2.在地方:
①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承宣
布政使司
地方设三司
提刑
按察使司
都指
挥使司
民政和财政
司法
明初藩王分封图
军政
想一想: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有何影响?
二、强化皇权
特点:
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影响: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3.影响
还有,那些读书人如果在思想上生出大逆不道的想法怎么办,朕该如何收服百官,诚服于朕?
叁·改革科举—八股取士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改革科举
考试范围:
答题标准:
答题格式:
考试的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
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准随意发挥。
“八股文”
“五经”
《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八股取士
这种凭着八股文才能中举做官的途径被称为
“八股取士”
1.概况
江南贡院
明朝科举考试示意图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通过者分别获得举人、贡士、进士身份。乡试考试的考场称为贡院。位于江宁的江南贡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贡院。
甲:喜欢标新立异,观点独道,想象丰富,构思精妙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
丙:富有才情,尤其是写诗词歌赋。
丁:记忆力强,能够一字不漏按照《四书集注》上的
观点答题。
问题1:小组合作讨论,以下哪一位参加明朝科举考试,将脱颖而出?
问题2:从中可以看出皇帝希望通过八股取士录取什么类型的人?
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材料一:“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材料二: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 中国 占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①有利于考试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有借鉴意义;
②强化皇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积极
消极
①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摧残人才,不利于选贤任能;②阻碍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3.影响/评价
科举制度发展史
雏形
确立
完善
发展
僵化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完善科举制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肆·巩固边疆—民族关系
观察地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明朝是如何加强对东北女真各部管理的?有何意义?
四、民族关系
(一)东北地区
1.设奴儿干都司。
2.派人巡视,加强管理。
(二)北方地区(蒙古各部)
2. 和议。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隆庆和议)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200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朱元璋像
朱元璋像
学习完这一课,相信你心中已有了对朱元璋大致的画像,你觉得哪一幅更贴近你的印象,请说出你的理由
各抒己见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中央:
地方:
影响:
明朝的建立
建立:
迁都:
强化皇权
变化:
科举考试的变化
影响:
民族关系
与蒙古族:
与女真族:
1368年,朱元璋建立,定都应天府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迁都北京
废丞相,提升六部职权,分五军都督府,设厂卫机构
行中书省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八股文取士
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文化进步
设奴儿干都司,派人前去巡视
封蒙古俺答汗为王,达成“隆庆和议”
1.《三字经》有“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的记载,其描述的史实是( )
A.阿骨打建立大金 B.赵匡胤建立宋朝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阿保机建立契丹
2.(2024·江苏常州中考)中国历史上的某位皇帝曾训谕其子孙以后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这位皇帝是(  )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3.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国子监宋讷某日独坐生气。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日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如实说了。明太祖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直接原因是(  )
A.六部分理朝政 B.设立锦衣卫
C.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D.大兴文字狱
C
D
当堂达标
B
4.朱元璋在中央设立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军队。其主要目的是(  )
A.管理边疆 B.独揽军权
C.削弱相权 D.监控地方
5.“这种文体实际上是严厉地禁止独立思考,只要能把圣人系统的言语恰当地带入这种格式中,便是篇最好的文章。”这主要反映了明朝(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厂卫”机构
C.实行八股取士 D.科技有所突破
6.明成祖时,统辖东北地区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奴儿干都司
C.辽阳行省 D.乌里雅苏台
B
B
C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朱元璋通过这些机构布下了一张监视网络,从城市到乡村,从官僚到百姓,都处于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之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明太祖对中央官制进行了哪些改革?除此之外,他对地方官制又做了哪些调整?
(2)材料二所述“军事特务机构”指什么?明成祖成立的同类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格式。产生了什么结果?
(1)废除了丞相,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分封诸子为王。
(2)锦衣卫;东厂。
(3)八股文。加强了君主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