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概念的含义4.1 概念的概述概念的基本特征12【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事物的属性及分类2.概念的含义,概念的特点3.概念与语词的关系★4.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二者的关系★5.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有哪些▲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合作探究母亲与官吏对“盗”和“殴”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一、概念的含义1.属性①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例如:人有四肢、直立行走、会说话、能思考是关于人的性质。人是万物之灵、人不如羚羊跑得快是人与其它的关系。②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属性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既为某事物具有,也可能为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在园林中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思考了半晌,对学生说:“人依靠两条腿走路,依我之见,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从哪里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鸡长有两条腿,但鸡显然不是人。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柏拉图心想:人与鸡的区别只不过在于人没有羽毛而鸡有羽毛。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哈哈哈!”学生们大笑了起来。从此以后,学园的学生就把那只没有羽毛的鸡称作“柏拉图的人”。 (1)人有哪些属性?其本质属性是什么?(2)上述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合作探究“人”的概念应该使用能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本来的本质属性从人与万物、与马的关系角度理解人:是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的非本质属性是与其他动物区分开的本质属性是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的非本质属性人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人有四肢、会说话、能呼吸、直立行走……人是万物之灵;人没有马跑得快人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没有真正揭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在表示“人”这个概念时,“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2.概念①含义: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②特点: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P23相关链接:P23相关链接3、概念的表达例如:父亲、爸爸、爹爹、father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例如:“方便”“意思”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①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词语是指实词,虚词等感叹词不可表达概念◆◆知识整合概念与属性、语词的关系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 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 对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探究与分享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学生思考: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从概念的内涵角度分析,从概念的外延角度分析P23材料中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的命题。我们要理解“白马非马”命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非”。如果把这里的“非”理解为“不是”,“白马非马”就是错误的命题。公孙龙是在诡辩。如果把“非”理解为“不等于”,“白马非马”就是正确的命题。因为“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种概念的含义与属概念的含义是不同的。从材料看,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正确的命题,不是诡辩。因此从概念内涵的方面来说,“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白马”不等于“马”;从概念的外延方面来说,因为所有的种概念都包含于属概念之中,二者是种属关系所以“白马”是“马”4.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例如:1.“人”这个概念,其内涵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2.商品的内涵就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例如:1.“人”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古今中外、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音和不同生活习惯的人。2.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指的是水果、蔬菜、面粉、服装、家电等。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②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⑶内涵与外延的关系例如;“水果”这个概念,揭示了“多汁且酸甜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③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向关系:内涵越深越多,外延越窄;内涵越浅越少,外延越宽。(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内涵越小,外延越大)例如 穿西服的人员;穿蓝色西服的工作人员;穿蓝色西服的市政府工作人员。(1)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外延完全相同AB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包含在内交叉关系: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ABABAB大小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如:父亲与爸爸中国的首都与北京如:蔬菜与辣椒学生与中学生如:辣椒与蔬菜中学生与学生如:党员与教师 学生与团员4.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外延大的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种类 内容 图示 举例全同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母亲和妈妈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蔬菜和辣椒种属关系 辣椒和蔬菜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中学生和球迷ABABABAB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探究与分享P24:《史记》的作者 司马迁动物 马 (包含关系)马 动物(包含于关系)中学生 球迷人 小孩”北京大学 大学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上述每组之间概念有什么关系【注意】种属关系识别方法:在种属概念之间加一个“是”可以构成一个合乎情理的句子属种关系识别方法:(1)是否处在同一类事物中;(2)是否有共同的属性;(3)用“B是A”判断,若成立就是,否则则不是。(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表示为AB全异关系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ABCA+B=C如:“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合同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且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ABA+B<CC如:“输”和“赢”输+赢<比赛结果,比赛结果除了输和赢外,还有平局◆ 成年人 未成年人◆ 输 赢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这一组概念是矛盾关系,因为:成年人+未成年人=人;输和赢这一组概念是反对关系;因为输+赢<比赛结果,比赛结果除了输和赢外,还有平局。【特别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探究与分享P25:小结: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规则/公式 所有的A都是B, 所有的B都是A 所有的B是A,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是B ,有的B不是A 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 A+B=C A+B图示“团员”和“非团员”“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玫瑰花”与“花”“女性”和“律师”“小说”和“武侠小说”“工厂“和”工人“矛盾关系全同关系反对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判断以下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全异关系应该是“工厂”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被错误地理解为属种关系。这一错误的实质在于将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混同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工厂里有工人,所以认为“工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应该在“工厂”这个概念的外延里面。属种关系1.“中国”与“北京”的关系:2.“人”与“成年人”的关系:全异关系。不能认为北京在中国内,所以就认为二者是属种关系。不能将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混同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属种关系。不能将概念间外延上的属种关系混同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与四肢、躯干等各个器官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误区警示:概念含义及表达基本特征(内容)内涵外延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关系特殊情况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课堂小结1、(2024.北京高考真题)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石峡关长城,传承长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外延上是一致的B.“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属种关系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D“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此处的“带动”关系为对称关系C【解析】 “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长城”的外延小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的外延,A错误:属种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B错误:“接续努力、久久为功”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求人们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C正确:对称关系指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与这一对象也有这种关系,“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不是对称关系,D错误。2.(2024·海南海口·统考)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下列示例中正确的是( )DA.C.B.D.人身权人格权所有权他物权物 权财产权债 权著作权商标权知识产权(2024·山东烟台一模)2024年央视春晚小品《咱家来客了》中,店主对顾客慷慨地说“你吃,就完了”,顾客惊恐地重复:“吃,就完了”。同样的一句话,之所以产生两种心情和效果是因为( )①实践和场合不同,往往导致同一个语词可能表达不同概念②混淆概念会违背同一律要求,影响思维的确定性和同一性③不同人思维风格不同,未必都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反映④思维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推动形成抽象思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实践和场合不同导致同一个语词可能表达不同概念。在这个例子中,确实是语境(场合)的不同使得同一句话有了不同的解读,所以这一点是正确的。①符合题意。②:在双方的对话中,“你吃,就完了”和“吃,就完了”没有保持自身的同一性,影响思维的确定性,会混淆概念,②正确。③: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同一个语词表达不同的概念,与反映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④:思维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强调的是思维的能动性,与题意无关;思维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不一定形成抽象思维,也可以推动形成形象思维,④不符合题意。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