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单元教学设计表课题 8.1日本(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图像等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日本的自然灾害种类,学会分析日本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达成评价 能准确描述简要归纳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能够说出了解日本的自然灾害种类及成因。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教学难点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 演示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归纳学习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旅游小活动:猜一猜下图两个动漫人物是谁?(利用动漫人物导入,让学生思考动漫与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问题) 生:一个是白龙,一个是河神,两个都是动漫《千与千寻》中的人物。 师:那关于她们两位的事迹,有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生:白龙是琥珀川之主,他的家被填平了,他也失去了记忆,千寻帮他找回了记忆。 生:河神是来汤婆婆那里洗澡的,但是由于太脏了,让大家以为他是怪物,但其实他是神。 师:是的,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日本的动漫人物设定及事件设定有什么含义?反应了日本什么样的地理环境特点?白龙的家被填平,说明了什么?河神这么脏又说明了什么? 生;白龙的家被填平说明了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他们需要国土。河神这么脏说明日本的河流污染很严重。 师转承:说的很好,一般一个国家的影视作品,都会反应这个国家的特色,那日本的动漫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日本这个国家,看一看动漫反应的特点是不是真实的情况。新课讲课 任务(问题)与活动 评价任务一: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1:认识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日本的半球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知识整理能力) 生:东半球、北半球。 ★在图上找出日本与哪个大陆相连? 生:日本不与大陆相连,他是一个岛国。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日本的纬度位置 生:纬度:25°N——45°N——北温带、中纬度;经度:125°E——145°E;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日本的海陆位置。 生:北临鄂霍茨克海;南临东海, 与中国相望;西临日本海,与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 活动2:日本的组成部分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日本的组成部分 北海道岛—— 纬度最高 本州岛——面积最大 四国岛——面积最小 九州岛——位置最南 师:日本的首都是哪里?位于哪个岛上? 生:东京——位于本州岛 师:日本是一个岛国,那日本有没有自己的内海? 生:有,津轻海峡和濑户内海。 师:在图中找出二者的位置 生:津轻海峡位于北海道岛和本州岛之间;濑户内海位于本周岛和四国,九州岛之间,是日本最大的内海。 师拓展:播放濑户内海的图片——濑户内海,意即狭窄的海峡。位于日本本州、四国之间。沿岸散布的工业区统称濑户内工业地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工业地带,有“工业运河”之称。 活动3:日本的海岸线 旅游小活动:旅游小活动:对比两地区海岸线特点(引导学生读图,并从途中发现信息,整理信息) 生:非洲海岸线平直,日本海岸线曲折 小博主贴士:日本海岸线特点带来的影响 生:特点——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 两大港口——神户、横滨(最大) 师拓展:横滨港口——位于日本本州中部东京湾西岸,仅次于东京、 大阪,是日本的第三大城市, 是日本最大的海港。 港湾伸入陆地,水深8~20米,水深港阔,很少受太平洋风浪影响。 北海道渔场——北海道渔场是北太平洋渔场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位于北海道东南海域,浮游生物丰富,故鱼群密集,主要是鲑鱼、鲱鱼、秋刀鱼。 博主小贴士:日本人爱吃海产品的原因——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品种多,如三文鱼、金枪鱼等鱼类及龙虾、帝王蟹等虾蟹类。 活动4:日本的地势特点和河流特征 旅游小活动:分析日本地形地势特征 师:读图,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从以下3方面,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生: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地形分布——山地丘陵→中部,平原→沿海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师:找出日本最高山和日本最大的平原 生:最高山是富士山,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拓展: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地,凭借优美独特的风光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它也是一座活火山,先后多次喷发,最近一次大规模喷发是在 1707年。 旅游小活动:分析多山地对日本的影响。 生:多山地、丘陵→森林覆盖率高。 师:那再想一想,多山地对日本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旅游小活动:分析日本的河流特征。 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河流的长度、河流的流速。 生:日本面积狭小,所以河流长度应该很短;日本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的流速应该很快。 师:是的,河流流速快,就导致日本的水能资源很丰富。 活动5:日本的气候特征 旅游小活动:分析日本的气候特征 师:读图,说出日本的气候类型 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师:北京和秋田两地都是温带季风气候,读气候特征图,分析两地的差异有哪些? 生:秋田市的气温年较差比北京小,年降水量比北京多 师总结:日本的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旅游小活动:思考为什么日本的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师:日本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无论什么风,都是从海洋吹过来的。 太平洋沿岸——夏季降水较多,从太平洋吹来东南季风,地处迎风坡。 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多降雪),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携带大量的水汽,地处山地迎风坡。 师总结:所以日本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旅游小活动:找出樱花开放规律并分析原因 生:樱花开放时间由南向北推迟;局部地区比同纬度地区推迟开放;太平洋沿岸较早开放。 师:对,此三种规律分别受到不同的地理要素影响。 纬度因素——日本的领土南北狭长分布,受纬度影响气温自南向北递减的比较明显。 地形因素——个别地方会受到地势的影响,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樱花较早开放。 季风因素——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太平洋沿岸樱花较早开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欣赏日本的樱花。 博主小贴士:根据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日本的农业发展的特点。 拓展:日本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人口1.27亿,农业GDP仅占2%。山地和丘陵约占其国土总面积的80%,人均耕地仅有0.7亩,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日本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蔬菜、水果、花卉和饲料作物等。与欧美国家所走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不同,日本走的是一条技术密集的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农业特点:发展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单产高、科技水平高。 任务二:日本的自然灾害 播放视频——2024年的第一天,日本能登半岛发生了7.6级大地震 师:此次地震,等级大,并且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包括海啸以及火山爆发等。 旅游小活动:想一想,日本除了地震,还有哪些自然灾害? 生:火山喷发,海啸,泥石流,台风,暴风雪等等。 师:所以日本其实师个灾害大国,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日本的自然灾害。 旅游小贴士:了解日本的地震灾害。 日本是全球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近100年的时间里,日本共记录4.0级及以上地震14194次,每2.6天发生一次;5.0级及以上地震3599次,每10天出现一次; 6.0级及以上地震659次,平均每55.4天发生一次;7.0级及以上地震94次,平均每388天出现一次; 旅游小活动:读图分析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重点:日主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博主小贴士:对比两地数据,找出其特点。 旅游小活动:两国相比,为什么日本的地震伤亡小? 生:因为日本的防灾和减灾措施做的非常好 博主小贴士:了解日本的防震减灾措施。 生:既然多地震,日本的房屋设计要有严格的抗震标准,采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还得经常开展全民防震教育,公司、学校、民居定期开展避难演习;在国内多建一些避难场所;使用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来前10秒发出警报;配备防震应急箱;大量印发防灾手册等,无时无刻提高日本民众的防震意识。 师:就在今年的1月7日,我国西藏的日喀则,发生6.8级地震,由于 地震灾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震中10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471米。截至8日12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倒塌房屋3612户。截至9日6时,受灾群众人数达6.15万名。 旅游小活动:读图解释我国多地震的原因 生:我国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并且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上——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思考:我国也发生过多次地震,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 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加强防震教育、提升民众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等 博主小贴士:了解地震如何逃生。 博主小贴士:了解日本的其他自然灾害。 台风——由于日本是个位于太平洋当中的岛国,经常收到台风的骚扰,台风对日本造成的损失也师巨大的。 火山喷发——2017年止,日本活火山的数量为111座。火山喷发会带来很严重的危害,比如淹没村庄和道路,烧毁建筑物等,但是火山喷发也有相应的好处,思考其好处是什么? 生:火山灰带来肥沃的土壤、火山分布地区温泉众多、火山形成著名的旅游景点 海啸——每次海底发生火山爆发或者地震,都会对周边海域形成冲击如果发生的火山级别比较大,就会发生大的海啸。 暴风雪——日本是群岛国家,周围海域广阔,提供大量水汽;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同样会带来水汽,为冬季降雪提供弹药。 地形以山地地形为主,而且山地海拔较高,西北风吹向日本会碰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强烈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增加降雪量。 A: 能准确说日本所处在的半球位置 B:对照着课本能说出日本所处在的半球位置 C: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说出日本所处在的半球位置 A: 能准确说日本所处在的纬度位置 B:对照着课本能说出日本所处在的纬度位置 C: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说出日本所处在的纬度位置 A: 能准确说日本所处在的海陆位置 B:对照着课本能说出日本所处在的海陆位置 C: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说出日本所处在的海陆位置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整理知识点 能力提升:背诵知识点 素质拓展:能够用实例说明地震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防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大单元教学设计表课题 8.1日本(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运用数据、影像等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日本的人口特征及人口问题。 2.联系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 达成评价 1.能够运用数据、影像等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日本的人口特征及人口问题; 2.归纳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以及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教学重点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发展工业的条件。教学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极其形成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90岁再就业,勇闯麦当劳),观看视频,让学生通过日本有趣的现象,思考日本目前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旅游小活动:思考日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人在工作岗位上?(利用视频和问题导入,让学生通过社会现象,思考日本的社会问题) 生:老年人还在工作岗位说明日本缺劳动力,没有人干活。 师:其他国家的工作单位都会因为年龄大了,不愿意雇佣老年人,但是日本的企业还是愿意雇用老年人,说明日本的企业应该是招不到工作的员工,所以愿意雇用老年人,而且老年人参加社会工作,也说明了养老比较困难,需要用工作来给自己养老。那想一想,这样的情况有利于日本的经济发展吗? 生:不利于,虽然老年人参加工作多了,增加了劳动力,但是老年人的工作情况可能不太好。 师:是的,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日本的发展,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日本到底有哪些人口问题,以及人口问题给日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还有日本是怎么解决这种问题的。新课讲课 任务(问题)与活动 评价任务一:人口老龄化社会 活动1:日本的人口特征 博主小贴士: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生:老年人口居多吧 ★人口老龄化:总人口中年轻人口减少和年长人口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 师: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老人活得越来越长了吧。 师:是的,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年轻人口在变少,其实就是新生儿变少了。 ★原因:人口生育率降低、人均寿命延长导致 旅游小活动:分析什么样的国家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根据上册所学知识分析) 生: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口出生率越低。 师:亚洲的发达国家有哪几个? 生:日本和韩国 ★人口老龄化数据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 博主小贴士:了解日本的少子化——生育率下降、幼年人口不断减少的现象。 1974年,日本婴儿潮结束后,长期少子化正式开始。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生育水平迅速下降,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再到超少子化阶段仅用了 3 年和 15 年的时间。 师拓展:日本的终身未婚率在1960年仅为男1.26%、女1.88%。截至2015年,日本男性终身未婚率高达23.4%,女性终身未婚率达到14.1%。日本广告与调查公司博报堂预测,到2035年,日本男性终身未婚率将接近30%,女性接近20%。一个普遍的结论是,晚婚与不婚、晚育和不育是导致日本少子化的直接原因。 博主小贴士:了解日本的老龄化——老年人口占社会比重上升。 随着少子化的不断加剧,日本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被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称为“国难”。日本总人口2008年达到最高点1.28亿后开始下降,2023年8月较高点下降2.8%至1.24亿。 早在2005年,日本就已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2024年7月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30% 旅游小活动:读图了解日本老龄化程度(引导学生读图,并从途中发现信息,整理信息) ★日本老龄化程度不仅在发达国家中排第一,世界排名也是第一 旅游小活动:说一说人口老龄化的坏处 Ⅰ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会导致劳动生产力变缓,对经济的活力和持续增长构成了威胁。 活动:观看视频,了解日本劳动力短缺有没有带来什么好处? 生:就业机会增多,对年轻人来说,就业会更轻松,收入也会更高。 Ⅱ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对养老金和医疗资源以及个人,都构成了巨大压力,这些社会保障体系和卫生服务的供给面临挑战。 旅游小活动:了解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请你帮日本出出主意,如何解决少子化。 实行鼓励生育政策:支持新婚家庭、提供育儿支持、提供生育津贴等。 师:日本鼓励生育政策有效果吗? 生:效果应该不明显。 ★请你帮日本出出主意,如何解决老龄化。 实行宽松的养老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老金额、加强老年护理。 师:你觉得这样的政策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吗? 生:治标不治本。 师:是的,靠国家靠社会,不如靠自己,所以日本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内容师——将构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系统。 Ⅰ延长退休年龄:大幅提高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劳动人口下降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Ⅱ制定老年人就业雇佣制度:制定《雇佣保险法》《高龄者雇用安定法》等一系列法律修订案,针对65岁及以上高龄劳动者。 1.你认为这些措施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有帮助吗 可能会带来哪些新问题 生:有帮助,但也只能是延缓老龄问题,不能根治。问题是老年人外出工作,社会安全得不到保障。 2.你还能想到哪些措施 就此与同学讨论。 生自由发挥,师最后总结:引进外籍劳工、开放移民政策 任务二:对外依赖强的经济 活动1:日本经济发展特点 旅游小活动:说出下列品牌名称。 师:为什么我们身边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日本产品呢? 师拓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战争结束后,日本经济几乎崩溃,加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的岛国。 在这种状况下,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1946年日本的对外贸易总额仅4亿美元,相当于1937年的1/5。1955年出口贸易达到了战前水平。 1946-1955年间,日本出口年均增长64.1%。从1955-81年间,日本的出口增长75倍,相当于同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的20倍。 迅速发展的对外贸易使日本跻身于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也使日本从一个战争废墟迅速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国。 旅游小活动:思考为什么日本为什么会实施外贸立国战略? 师:总结日本的工业特点。 生:原材料大量的从国外进口。 工业特点1:大量进口原材料 旅游小活动:猜一猜日本主要出口产品? 生:出口的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多出口岛亚洲和北美洲。 工业特点2:大量出口工业产品 旅游小活动:思考:日本是如何将原材料变成产品的? 生:日本的劳动力素质高,并且科技水平也高,所以能把原料转变成为工业产品。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日本原料进口地 师生总结: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又称外向型经济) 活动2:日本经济发展条件 旅游小活动:分析日本发展对外经济的位置优势 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日本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修筑深水港口和专业码头,发展海洋运输,为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提供便利。 1.阅读图8.15,描述日本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生: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分析日本工业区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活动:读课本P27页文字,总结日本近些年发展遇到的问题。 生: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显著提高;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 旅游小活动:为日本寻找出路 生讨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治理污染,填海造陆可以增加土地面积,国内需求减少,就寻求海外市场。 师总结:日本由于自身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国内在发展经济方面短板明显,要想发展,必须进一步对外发展经济。 旅游小活动:想一想日本选择海外投资地的目的是什么? 投资美国和欧洲→躲避关税壁垒 投资巴西和澳大利亚→利用当地原材料 投资东亚和东南亚→利用廉价劳动力 师拓展:日本人文概况 语言:日语 民族:以大和民族为主 传统服饰:和服 国花:樱花 A: 能说出日本的人口情况。 B: 结合教材或课件,能说出日本的人口情况。 C: 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说出日本的人口情况。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整理知识点 能力提升:背诵知识点 素质拓展:分析南日本的发展劣势。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大单元教学设计表课题 8.2东南亚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数据、影像等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位置的特殊性及重要性。 2.联系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以及城市分布特点。 达成评价 1.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理解某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发展农业。 2.过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分析,学习自然地理特征,能够分析这些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东南亚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教学难点 东南亚城市分布特点与河流山脉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学习方法 观察法 归纳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听说过缅北诈骗吧?受害人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被骗去缅北当骗子的,另一种是被出去的骗子骗了钱的,那大家知道缅北是在哪里吗? (新闻导入:由演员王星星在泰缅边境失联及中国警方营救过程导入缅北的地理位置。) 旅游小活动:想一想,为什么缅北地区诈骗猖獗?很多受骗人员却无法逃出去?(结合缅北地区地形图) 生:缅北地区地形复杂,植被茂密。 转承:缅北地区作为东南亚的一部分,东南亚地区也一直是我们国家旅游的热门地之一,在这里也提醒同学们,在东南亚旅游的过程中,务必跟进队伍,切勿单独行动,警惕陌生人,做好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负责人。 师:那东南亚地区除了较为出名的缅北诈骗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东南亚。新课讲课 任务(问题)与活动 评价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活动1:读图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东南亚的半球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生:赤道跨国东南亚的中部,跨南北半球,位于东半球。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纬度:10°S——25°N;经度:92°E——140°E 生:热带、低纬度。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东南亚的组成部分 师:中南半岛位于中国以南,与中国山水相连 生: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两部分。其中中南半岛包括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包括菲律宾群岛 博主小贴士:马来群岛是东南亚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等两万多个岛屿组成,岛屿面积约占世界岛屿面积的20%,世界最大的群岛。 旅游小活动:读图介绍东南亚的海陆位置 ★学生分析:读图描述栋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是什么意思? 生: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之处。 学生活动:找出十字路口的咽喉位置是哪里? 生:马六甲海峡。 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31,文字,了解马六甲海峡的位置特殊性,并汇总 生:欧洲、非洲和亚洲太平洋沿岸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播放视频:繁忙的马六甲海峡航拍,感受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旅游小活动:认识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课本P32页活动题)。 1.阅读图8.18,说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大洲和大洋。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旅游小活动:结合图8.16,找出马六甲海峡位于那两个岛屿之间? 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 2.我国是世界石油进口第一大国,进口石油有接近一半来自西亚,还有不少来自非洲和欧洲。阅读下列材料和图8.18,说说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旅游小活动:读图思考哪些国家进口石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 生:中国,日本,韩国。 师:中日韩的“海上生命线”。 播放视频:马六甲海峡为何如此重要,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多方面理解海峡的重要性。 师:马六甲海峡对我们国家十分重要,但美国在马六甲海峡常年有军队驻扎,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十分不利,想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破局? 师拓展:中国为了破解马六甲海峡的地位,在东南亚地区与各国寻求合作,比如如缅甸合作,建设铁路,与泰国合作,开挖新的海峡,避开马六甲海峡等,这些都是为了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播放视频:了解东南亚地区为何生活着如此多的华人华侨。 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活动1:气候类型及特征 旅游小活动:通过我国进口东南亚的产品情况,了解东南亚的农业情况。 生:以热带作物为主。 旅游小活动:了解东南亚的气候概况 旅游小贴士:了解水稻的生产特点。 ★水稻是一种喜热喜湿的农作物。 ★气温高,水稻长得快,生长最适28~32℃。 ★生长期需水量为500-800mm。 ★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需要大量劳动力。 师: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可以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一个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认识该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旅游小活动:认识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课本P34页活动题) 2.热带雨林气候区几乎每天都经历同样的天气过程。阅读图8.22,简述热带雨林气候区白天的天气过程。 降水过程:太阳升起,气温上升,水汽蒸发,逐渐成云,云越积越多,至下午2、3点开始下雨,傍晚雨过天晴,大约18点左右太阳落山。这种降水形式称为对流雨。 ★回忆七上内容,想一想东南亚除了热带雨林气候还有什么气候? 生:除了热带雨林气候,还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师:都气候特征坐标图,分析两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全年高温+降水充沛 师: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生:非常适合种植热带作物,比如水稻。 师:是的,我们可以结合水稻的生长特点,知道东南亚地区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因此,东南亚地区的粮食作物是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 师:但是水稻的生产不止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还需要充足的劳动力等,我们就以东南亚的水稻种植业为例来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都有哪些? 活动2:农业生产 博主小贴士:影响关于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旅游小活动:结合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分析种植水稻的条件。 师:因此东南亚地区有几个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缅甸、泰国、越南。 师:除此之外,东南亚地区还是热带经济作物产品,比如椰子,橡胶,蕉麻产品等等。 拓展: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与出口国:泰国;最大的蕉麻纤维生产国和出口国:菲律宾;最大的椰子生产国与出口国:印度尼西亚; 任务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活动1:山河相间 旅游小活动: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师:读图,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从以下3方面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找到图中的山脉——长山山脉、若开山脉; 生:地形类型--以山地、平原为主; 地形分布--山脉由北向南延伸; 地势特征--北高南低; ★据图分析中南半岛的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旅游小活动: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课本P36页活动题)。 博主小贴士:东南亚地区特色的旅游景点 拓展:泰国—曼谷水上市场;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火山国: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印度尼西亚在全球火山数量上位居首位,拥有世界上约16%的活火山,因此被戏称为“火山上的国家”并获得了“火山之国”的别称。 A: 能够准确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B: 能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C: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整理知识点 能力提升:背诵知识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大单元教学设计表课题 8.3印度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认识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粮食生产等。(区域认知) 3.读印度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图,小组合作简要分析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达成评价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能举一反三,增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信心。 2.结合实例,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内部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印度的自然环境及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教学难点 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学习方法 观察法 归纳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 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新课讲课 任务(问题)与活动 评价任务一:世界人口大国 活动1:印度的地理位置 [提出问题]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探究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印度的位置和地形图”,学生利用教材的资料和地形图上的经纬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归纳总结]印度的位置:印度位于亚洲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活动2:印度的人口 [提出问题]说说印度人口的特点及所带来的问题。 [探究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印度的人口数量变化图(1950- 2020 年)”,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归纳总结]印度是世界人口大国,众多的人口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等优势的同时,也对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 任务二: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 活动3:印度的自然环境 [提出问题]印度的地势地形有什么特点 印度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探究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印度的地形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小组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归纳总结] 1.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地势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广阔平坦的印度河一恒河平原;南部是面积广大、低矮平缓的德干高原。 2.河流:印度的一-些大河自北向南流。第一大河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在我国叫作雅鲁藏布江。 [提出问题]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探究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亚洲的气候图”,学生利用教材第41- 42页的图文资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归纳总结] 1.气候: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是印度的旱季,6月一9月是雨季。 2.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导致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害频发。 活动4:印度的粮食生产 [提出问题]印度的粮食生产有什么特点 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探究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印度水稻和小麦的主要产区图”,学生利用教材第43页的图文资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归纳总结] 1.印度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其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2.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和半岛沿海平原,这些地区以平原为主,降水充足。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及恒河上游地区。 任务三: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产业 活动5:印度的工业 [提出问题]1.印度为什么能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2.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何成就 又有何积极影响 [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材第44页的图文资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分享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归纳总结] 1.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 2.成就:目前,印度服务外包占世界服务外包市场总额的一半以上。 3.服务外包产业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A: 能够准确说出印度的人口情况。 B: 能说出亚洲的印度的人口情况。 C: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说出印度的人口情况。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的特征,强调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整理知识点 能力提升:背诵知识点板书设计 世界人口大国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 中部低,南北高 热带季风与粮食生产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雨热同期旱涝灾害频繁 发展迅速的服务外包产业 “世界办公室”教学反思大单元教学设计表课题 8.4俄罗斯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1.借助地图,精准阐述俄罗斯地理位置(半球、海陆、经纬度)、领土构成及首都,构建对俄罗斯区域空间的初步认知。 2.剖析俄罗斯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 达成评价 在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过程中,提升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归纳地理特征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俄罗斯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解析俄罗斯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领会俄罗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学习方法 观察法 归纳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俄罗斯冰雪风光和特色民俗的视频,提问学生:“从视频中,大家对俄罗斯有了哪些初步印象?”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俄罗斯的直观感受,如寒冷的气候、独特的建筑等。新课讲课 任务(问题)与活动 评价任务一: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位置,提问:“俄罗斯位于哪个半球?”“它濒临哪些海洋?” 展示俄罗斯政区图,介绍俄罗斯领土横跨亚欧大陆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讲解俄罗斯传统意义上是欧洲国家的原因。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图,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半球位置、濒临海洋等信息。 设计意图: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使其直观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明晰其在世界中的位置及区域特征。 任务二:俄罗斯的地形特征 教师活动:呈现俄罗斯地形图,指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代表的地形类型,找出主要地形区,如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利用动画演示俄罗斯地势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指导,认真观察地形图,在图上标注主要地形区,跟随动画演示,总结俄罗斯地形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地图,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地形信息,归纳地形特征,动画演示助力学生更直观理解地势变化,增强学习效果。 任务三: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气候类型,呈现莫斯科和雅库茨克的气温降水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城市的气候有何异同?影响俄罗斯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主要气候类型。分组讨论气温降水图,分析两个城市气候的异同点及影响俄罗斯气候的因素,小组内交流意见,形成小组观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俄罗斯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提高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四:俄罗斯的河流 教师活动:在俄罗斯地图上指出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主要河流,介绍河流特点。结合俄罗斯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地图,了解主要河流的分布和流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的观念,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提升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A: 能够准确说出俄罗斯的人口情况。 B: 能说出亚洲的俄罗斯的人口情况。 C: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说出俄罗斯的人口情况。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的特征,强调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整理知识点 能力提升:背诵知识点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与领土组成 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 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临波罗的海 3、领土组成:横跨亚欧大陆北部,世界面积最大国家,传统欧洲国家(欧洲部分人口、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首都莫斯科位于此) 二、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以平原、高原为主(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结合动画演示示意) 三、气候特征 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以莫斯科、雅库茨克为例对比说明) 四、河流 主要河流:伏尔加河(欧洲最长、世界最长内流河,航运价值高)、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