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窝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器有玉璋、玉璧、玉琮等,与二里头的玉器十分相似,都是用于祭祀的
礼器;出土的青铜尊(Ié)的兽面纹与殷墟出土青铜器形制相似;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
像,将中原尊彝与蜀地人像完美融合。这体现了
A.早期国家逐步形成
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蜀地文化的地域特色
2.表1为夏、商、西周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
表1
书名
相关记述
成书时间
《国语·晋语》
昔夏桀伐有茄,有施人以蛛喜女焉,蛛喜有宠,于是乎…亡夏
战国初期
《苟子》
纣蔽于坦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战国后期
《史记》
袋蚁乃大笑…幽王举逢(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频山下
西汉中期
A.文献记述真实可信
B.后世写史更加客观
C.多重史料相互印证
D.史学具有劝诫功能
3.东汉察举由地方长官负责考察推荐,经三公府策试后授官,如东汉阳球举孝廉,“至京师,试
以章奏,拜郎中”;永元五年(93年),河南尹因举荐不实被免职。这可用于佐证东汉选官
A.荐举程序规范严格
B.打破世袭推动阶层流动
C,选拔标准德行优先
D.导致地方豪强垄断仕途
历史试题第1页(共7页)
4,据学者研究,唐宋时期文学家籍贯分布前五名的地区及各自占比情况(如表2所示)。表2
中皇现的地区分布变化反映了
表2
唐代诗人
河南(18%)
陕西(15%)
河北(12%)
山西(10%)
江苏(9%)
宋代词人
浙江(23%)
江西(18%)
福建(15%)
江苏(12%)
四川(8%)
A.门第观念的淡化
B.崇文抑武方针实行
C.经济格局的变动
D.科举制度发展完善
5.1684年,康熙帝谕礼部:“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无一字不精当,无一字不可师法。”
1713年,其又在《御制朱子全书序》中说:“读书务在明理,明理在实用。若不能实用,虽读
尽古人之书,亦奚以为?”康熙帝的言论旨在
A.批判空谈义理以推动学术争鸣
B.笼络士人以稳定统治秩序
C.倡导训诂考据以回归儒学传统
D.重塑道统以巩固儒学地位
6.1899年,《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形象被重构为“人格独立”的象征;1903年,《自由血》中
“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成为革命党人的思想资源。1907年,《女子世界》调查显示,57%
的女学生通过译本了解“婚姻自主”概念。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翻译文学
A.建构了革命话语体系
B.颠覆了传统婚姻观念
C.推动了国人思想启蒙
D.实现了国民性的改造
7.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的爱国行为被镇压后,全国纷纷响应。5月19日,北京2.5万学
生总罢课,组织18个讲演团;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2万工人罢工,三友实业社工人砸毁
机器,商人大规模罢市开始;6月10日,全国21省150个城市响应,罢工人数达10万。这
体现了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革命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D.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8.刘伯承曾回忆说,遵义会议以后,我军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我军一动,敌又须重摆阵
势,因而我军得以从容休息,待敌部署就绪,我们却又打到别处去了,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到
处挨打,疲于奔命。这表明红军
A.军事力量增强
B.完成战略转移
C.得到群众支持
D.作战灵活主动
9.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对亚非国家进行访问,强调世界上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应
一律平等。1960一1964年,中国同14个亚非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就包括12个南
部非洲的独立国家。这说明中国当时
A.外交重点转向亚非发展中国家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机成熟
C.奉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方针
D.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试题第2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