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观看视频,说说当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怎样的外交形象 ?外交圈那些事儿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1.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 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以上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外交有怎样的特点 屈辱外交: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南京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弱,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周恩来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毛泽东★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P81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在不利形势下,新中国以怎样的态度应对?并在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取得怎样的成就?美国还不是您的好友,暂时不能发送信息!我的第一个好友——苏联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建交毛泽东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49年10月2日1949年12月1950年2月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中苏建交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援助中国“一五”计划展开意义: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相关史实P82一: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外交成就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第一次建交高潮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1 1950.1.1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P81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何特点?社会主义国家占多数外交成就一:外交起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建交国家 10 9 1 0 0——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整理从统计表格里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阅读p83相关史事,思考为何印度总理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周恩来总理如何消除对方顾虑的?缅甸总理吴努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印度总理尼赫鲁说:“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1950年后,新中国的外交陷入了困境中国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但引起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与忌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我的第一条朋友圈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⑤和平共处。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二:外交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得到确认。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确认:二:外交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材料一:“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迸发全新的生命力”——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①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P82②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补充在P82)课堂练习1.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下(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这些原则超越了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维模式,“不仅适用于处理与印度、缅甸、印尼等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适用于处理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且还适用于处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材料反映出( )A.中国实现多边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被各国普遍接受C.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B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践应用——日内瓦会议哇-好帅!意义地位来自亚非的好友互粉——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时间地点中方代表目的性质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周恩来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万隆会议。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三:打开新局——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1955)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遇难。“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会 前会 中中国代表团遇到的问题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台湾特务制造克什米尔号公主事件,暗杀周恩来三:打开新局——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1955)伊拉克代表:共产主义是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攻击共产主义求同存异——万隆会议三:打开新局——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1955)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同历史遭遇相同: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面临问题相同:1.发展国家经济 2.维护民族独立异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义: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P8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本课核心考点3.我国在50年代取得哪些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2.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苏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