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六年级科学试卷(说明:本试卷共4页,合计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下列哪个最不容易看到 ( )。2.如题2图,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它的能量转化过程主要是 ( )。A. 电能→化学能B. 电能→热能C. 电能→动能3.如题3图所示,拉长的橡皮筋中储存了什么类型的能量 ( )。A. 动能B. 热能C. 势能4.下面哪种生活场景利用了化学能 ( )A.电视机工作 B.遥控玩具车运动 C.微波炉加热食物5.很多楼道的电灯采用了声控开关。声音能控制开关,说明( )。A.声音具有导电性 B.电能可以转换为声能 C.声音具有能量6.小明在制作电磁铁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将导线随意缠绕在铁钉上B.先连接电池再绕线圈防止漏电C.将导线按同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7.电磁铁工作时能量转化过程是 ( )。A. 磁能→电能 B. 电能→磁能 C. 热能→电能8.下面不是生物栖息地的必要条件的是 ( )。A.提供生物游戏活动的场所B.提供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庇护所C.提供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和食物9.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A.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C.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和环境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1页 共4页10.长颈鹿喜欢栖息在稀树草原、灌丛、开放的合欢林地、树木稀少的半沙漠地带。根据长颈鹿的栖息环境分析,可知它生活在 ( )。A.温带地区 B.寒带地区 C.热带地区11.下列动物行为的变化不属于季节变化引起的是 ( )。A.大雁南飞 B.蛇冬眠 C.猫头鹰夜间活动12.如果地球上所有分解者突然消失,下列哪项最有可能出现 ( )。A.土壤越来越肥沃B.动植物遗体堆积C.空气中氧气大幅增加1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哪种的关系 ( )。A. 互惠互利 B.相互利用 C.捕食与被捕食14.蜜蜂用蜡密封储存花蜜的蜂房,如题14图所示,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固蜂巢,避免被风吹散B.保持温暖,适合蜜蜂产卵C.应对气候变化和食物短缺15.如题15图是稻田里的几种生物,关于由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 青蛙→小飞蛾→水稻→蛇B. 水稻→小飞蛾→青蛙→蛇C. 小飞蛾→青蛙→蛇→水稻16.超声波眼镜清洗机工作时,清洗槽内不断产生小气泡 (如题16 图所示)。这些气泡破裂时就能带走眼镜上的污渍,这主要利用了哪种能量的作用。( )。A. 磁能B.化学能C. 声能17.对于长在树下的蘑菇,如题17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蘑菇是分解者,分解枯枝落叶获取营养B.树活着时不会主动给蘑菇养分C.蘑菇和树是竞争关系18.小明了解到一些蜗牛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所以蜗牛需要 ( )。A. 冬眠 B. 夏眠 C.冬眠和夏眠19.如题19图中,拉开的小球松手后,你能观察到 ( )。A.四个小球都会向右摆动B.右边两个小球都会向右摆动C.只有最右边的小球会向右摆动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2页 共4页20.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我们将青蛙全部捕杀,下列曲线表示蝗虫的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是 ( )。二、实践探究题 (每空2分,共28分)21.(16分)小明想要用透明的塑料瓶、土壤、小草、和小虫制作一个生态瓶,来研究生物、非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题21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制作的这个生态瓶属于 (选填“水域”或“陆地”)生态瓶。(2)小明选择透明塑料瓶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水分蒸发和避免小虫逃脱B.便于观察并保证植物光合作用C.美观且轻便(3)制作生态瓶时,第一步需对湿润土壤进行的操作是 。A.用力压实,防止松动B.铺平,保证根系均匀分布C.直接种植小草,无需处理(4)生态瓶中的“非生物成分”是 (可多选)A. 小草 B. 土壤 C. 小虫 D. 水(5)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 ,“分解者”是 。A. 小草 B. 小虫 C.土壤中的微生物 D.塑料瓶(6)选择瓶内植物时,最关键的特征是 。A.高大茂盛 B. 颜色鲜艳 C.低矮耐湿(7)小明将制作好的生态瓶放在黑暗的柜子里,最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小草生长更加茂盛 B.小虫数量迅速增加 C.小草逐渐发黄枯萎22.(12分)为了探究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小明进行如题22图所示的实验,将A棋子弹向静止的B棋子,观察B 棋子的运动情况。(1)实验中当不弹射A棋子时,B棋子保持 (选填“静止”或“运动”)。此时A棋子 (选填“有”或“没有”)机械能(2)下列能作为证据能证明运动的A棋子具有能量的是 。A. B棋子发生形变 B. B棋子发生移动 C. A棋子发生移动(3)实验过程运动的A棋子具有能量的叫做 。A. 势能 B. 动能 C. 声能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3页 共4页(4)在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思考:如果A棋子的质量不同或弹射力度有所变化,那么它撞击B棋子并将其推出去的距离是否也会随之改变。带着这样的疑问,小明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详细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实验组别 弹射力度 棋子A的质量 棋子B移动距离 (厘米) 三次实验平均值 (厘米)第1次 第2次 第3次1 小力 5g 10 12 11 112 大力 5g 25 28 26 26.33 大力 15g 35 33 34 34①为了验证弹射力度不同时对B棋子移动距离的影响,应选择实验组别 进行对比②对比实验组别2、3发现B棋子移动距离明显不同,主要是因为A 棋子的 发生了变化。三、综合能力题 (每空2分,共12分)23.我国白鹤滩水电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如题23图所示,年发电量超600亿千瓦时。每台机组每小时发电100万千瓦时,发电效率达96%,年减排二氧化碳1.2亿吨。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在建设水力发电站的过程中,必须构筑拦河大坝以提升水位,而处于高位的水所具有的能量叫 能。(2)下列哪个是建设水电站需考虑的自然条件 。A.河流落差大B.煤炭资源丰富C.风力资源丰富(3)白鹤滩水电站发电时,水流从高处落下驱动涡轮机,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主要能量转换过程是 。A. 电能→动能→水的势能 B.水的势能→动能→电能C.水的动能→势能→电能(4)为了水坝能承受底部更大的水压,拦河大坝形状应该设计为 ;(5)若每个家庭年用电量均为5000千瓦时,则1台机组1小时发电量可以满足 个家庭的年用电量。A. 200 B. 2000 C. 20000(6)小明通过利用AI学习得知:能量在转化过程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请分析发电效率96%意味着 。A.能量会消失4% B. 电能比水能多4% C.4%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六年级科学试卷 第4页 共4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A. 袋鼠解析: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动物,校园环境中极少见,蚂蚁、蚯蚓常见于校园土壤中。A. 电能→化学能解析:新能源汽车充电时,电能转化为电池中的化学能储存。C. 势能解析:拉长的橡皮筋因发生弹性形变储存弹性势能。C解析: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如燃料燃烧。C. 声音具有能量解析:声控开关通过声音能量触发电路,说明声音具有能量。C. 将导线按同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解析:制作电磁铁时,导线需按同一方向紧密缠绕,确保磁场方向一致。B. 电能→磁能解析: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能量转化为电能→磁能。A. 提供生物游戏活动的场所解析:栖息地必要条件包括食物、水、庇护所,“游戏场所” 非必需。C. 有利于保护当地的动物和环境解析:绕避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保护生物与环境。C. 热带地区解析:稀树草原、半沙漠地带主要分布在热带干旱区。C. 猫头鹰夜间活动解析:猫头鹰夜间活动是昼夜节律行为,与季节变化无关;大雁南飞、蛇冬眠是季节变化引起的。B. 动植物遗体堆积解析:分解者负责分解有机物,消失后遗体无法分解,堆积腐烂。C. 捕食与被捕食解析:食物链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如草→兔→鹰)。C. 应对气候变化和食物短缺解析:蜜蜂储存花蜜是为了在食物匮乏时使用,适应环境变化。B. 水稻→小飞蛾→青蛙→蛇解析:食物链从生产者(水稻)开始,依次为初级消费者(小飞蛾)、次级消费者(青蛙)、三级消费者(蛇)。C. 声能解析: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波能量震落污渍,属于声能的应用。C. 蘑菇和树是竞争关系解析:蘑菇是分解者,依赖树的枯枝落叶生存,与树无竞争关系(树活着时不会主动提供养分,B 正确)。C. 冬眠和夏眠解析:温度低于 15℃时冬眠,高于 33℃时夏眠,故需两种休眠。C. 只有最右边的小球会向右摆动解析:根据摆的等时性和能量传递,拉开的小球松手后,能量传递至最右侧小球,使其摆动。B解析:捕杀青蛙后,蝗虫失去天敌数量先激增,随后因食物(水稻)短缺而减少。二、实践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8 分)(1) 陆地解析:生态瓶含土壤、小草,属于陆地生态系统。(2) B. 便于观察并保证植物光合作用解析:透明瓶利于观察内部变化,且让植物接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3) B. 铺平,保证根系均匀分布解析:制作生态瓶时,土壤需铺平以利于植物根系生长。(4) B. 土壤、D. 水解析:非生物成分包括土壤、水等,小草和小虫是生物成分。(5) 生产者:A. 小草;分解者:C. 土壤中的微生物解析:小草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6) C. 低矮耐湿解析:瓶内空间有限,低矮耐湿植物更适合密闭环境。(7) C. 小草逐渐发黄枯萎解析:黑暗中植物无法光合作用,消耗自身养分后枯萎。(1) 静止;没有解析:不弹射时 B 棋子静止,A 棋子静止时无动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但此处未提及高度,默认无机械能)。(2) B. B 棋子发生移动解析:B 棋子移动说明 A 棋子的动能传递给了 B,证明 A 具有能量。(3) B. 动能解析: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4) ① 1 和 2解析:验证弹射力度影响时,需控制质量相同(均为 5g),改变力度(小力、大力)。② 质量解析:组别 2 和 3 中,弹射力度均为 “大力”,唯一变量是 A 棋子的质量(5g→15g)。三、综合能力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1) 势(或重力势)解析:高位水因高度具有重力势能。(2) A. 河流落差大解析:水电站依赖水流落差产生动能,与煤炭、风力资源无关。(3) B. 水的势能→动能→电能解析:水流下落时势能转化为动能,驱动涡轮机发电转化为电能。(4) 下宽上窄(对应选项 B,假设图示为该形状)解析: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大坝底部需更宽以承受更大水压。(5) A. 200解析:1 台机组 1 小时发电 100 万千瓦时(1000000 千瓦时),家庭年用电 5000 千瓦时,计算:1000000÷5000=200。(6) C. 4% 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解析:能量守恒定律表明,96% 转化为电能,4% 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而非消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