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在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导入新课泰国 三宝塔寺马来西亚 三宝庙想一想:“三宝”是谁?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 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导入新课明朝《倭寇图卷》(局部)戚继光(1528—1588)郑和(1371—143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航海冒险与海防危机——明朝的双面海上故事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读图在地图上找到西洋的大致位置?西洋西洋,地理概念,明初,人们通常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把当时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 洋”,东洋南洋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观察《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解码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历史条件。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①物质条件: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②技术条件: 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地图制作技术的进步。③政策因素: 明朝前期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④其它因素: 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郑和具有不畏艰难的冒险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才能等。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观看视频,回答问题:(1)描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到达地区)。(2)郑和下西洋给世界带去了什么,又带回了什么?1405-1433年,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去:丝绸、瓷器、茶叶;回:长颈鹿、香料、奇珍异兽。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读图在地图上标注郑和七下西洋的主要地点(刘家港、印度尼西亚、红海、非洲东海岸)刘家港印度尼西亚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人物 时间 规模 到达地区郑和 1405-1433年 (7次) 船只约200多艘,人数约2.7-2.8万人 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迪亚士 1487-1488 船3艘,20人 好望角达伽马 1497 船4艘,人数约60人 到达印度哥伦布 1492-1504(4次) 船约17艘,人数约1500人 到达美洲麦哲伦 1519-1522 船5艘,人数约200人 环球对比郑和与欧洲四次重大远航,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和平友好交往,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带来什么影响?材料一: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陈佛松《世界文化史》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明史·郑和传》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访过榜葛剌,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时,榜葛剌的国王遣使送来长颈鹿。当时的人们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相关史事榜葛剌进麒麟图①提高了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同时推动了中外贸易发展。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③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④七次大规模远航和朝贡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任务二:我是历史解谜人:解码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影响。2005年,国务院批准将郑和首次下西洋的决策日定为“中国航海日”,图标中由四个帆组“7.11”图案,既突出了郑和精神,又表明中国在郑和时代就掌握了多重桅杆等技术。一、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阅读课本94页,回答问题:(1)何为“倭寇”?(2)明朝中期倭寇猖獗的原因有哪些?带来什么危害?二、战争冲突:1.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劫掠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武装集团。原因: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②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懈;③倭寇和中国海盗、奸商勾结。危害:对沿海各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观看视频,了解戚继光抗倭的经过。戚继光(1528—1588)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倭患。福建、广东抗倭战争,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二、战争冲突:1.戚继光抗倭阅读课本94页第二自然段,分析戚继光抗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②战略战术好;③其他军队的联合作战;④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鸳鸯阵”示意图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二、战争冲突:1.戚继光抗倭明朝《倭寇图卷》(局部)画面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想一想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民族英雄?二、战争冲突:1.戚继光抗倭阅读课本95页,回答问题:(1)明朝处理周边关系的方式是什么?(2)归纳援朝战争的背景、时间、经过及影响。二、战争冲突:2.援朝战争宗藩关系影响:①维护了朝鲜的独立;②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③明朝在这场战争中提升了国际威望,但也消耗了国力;④这场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1573年,向明朝政府上交五百两白银,获得了在澳门的租界居住权。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二、战争冲突:3.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友好交往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援朝战争课堂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国力强盛国力衰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明朝对外关系发生了什变化?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要积极增强国家实力,重视国防建设等。课后活动1. 结合本课所学,完成表格。明朝对外关系主要人物表人物 活动区域 主要事迹 主要作用郑和戚继光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七下西洋;开展和平外交;推动海上贸易郑和七次下西洋,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与亚非国家与地区友好往来;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贡献。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福建一带整军备战;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维护了国家主权;编撰《纪效新书》,蕴含先进的军事思想。1.(2023·辽宁营口)“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项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中提到的远洋航海A.开辟了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航线B.单纯追逐贸易交换C.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D.宣扬国威,使国家富强2.(2023·湖北随州)“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位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左权【C】【B】3.4.(2024·新疆中考)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元朝的政治统治 B.明朝的对外关系C.元朝的科技文化 D.明朝的中外交通4.(原创)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其中以晾晒货物为由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殖民者是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B】【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