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部编版七下 第3单元 第17课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明室倾颓,积弊重重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相关史事
一、明室倾颓,内忧外患
(一)政治腐败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明朝中后期的中央朝政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皇帝如此懈怠,那中央的官员(统治集团)又是怎样的呢?
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政治腐败
明代《流民图》(局部),
1516年(明武宗在位期间),画家周臣绘制
一、明室倾颓,内忧外患
(一)政治腐败
朝政混乱
中央控制力下降
法纪松弛
贪赃枉法
土地兼并
农民
流离失所
中央朝政的政治腐败对地方上有什么影响呢?
万历(明神宗)年间,四川巡按孔贞一上奏说:“蜀昔有沃野之称……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
一、明室倾颓,内忧外患
(二)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1525—1582)
万历年间,
内阁首辅张居正针对社会积弊进行改革……
在他的努力下,明朝是否自救成功了呢?
一、明室倾颓,内忧外患
(二)张居正改革
时间
清查后,土地增额300万顷左右,政府税收也由此增加
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
1.百姓要交换白银,被迫进入市场交换,促进了经济发展。
2.徭役可以用白银替代,人身更加自由,同样促进了经济发展
成效
“一条鞭法”手稿
人亡政息
一、明室倾颓,内忧外患
(二)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一条鞭法”?
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因为该法将各种赋税和徭役合并为一项,统一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把过去繁杂的赋役制度简化为一条鞭子似的单一税制
经济
政治
军事
张居正
改革
巩固边防
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
明朝的自救成功了吗?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政权更迭,大厦终倾
二、政权更迭,大厦将倾
(一)李自成起义背景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豫变纪略》
材料二: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明朝末年的社会环境如何?起义的原因?
人祸
天灾
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
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起义。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
李自成、张献忠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
4
1
3
陕北起义
进军中原
攻克西安
挥师北上
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1644年初,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1644年4月攻克北京,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均田:平均土地
免赋:减免赋税
西安
北京
二、政权更迭,大厦将倾
(二)李自成起义经过
李自成起义为何看起来如此顺利呢?
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
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
二、政权更迭,大厦将倾
(二)李自成起义经过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ɡě),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广大农民对于李自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百姓会欢欣鼓舞迎闯王呢?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②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③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
材料一 公元前209年,……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材料二 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材料三 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朝廷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藩镇。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最终,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黄巢起义)。……唐朝受到致命打击。
材料四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建立明朝。
——以上材料均引自统编版《中国通史》上册和下册
二、政权更迭,大厦将倾
农民起义爆发,王朝被推翻或受到致命打击
当王朝统治腐朽时,阶级矛盾尖锐
新王朝建立,总结教训,缓和矛盾,社会向前发展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农民起义即阶级斗争的体现
农民起义推动历史的发展

——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清廷初创,规制奠基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明后期
东北女真人不断壮大
1616年
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
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
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洲
1636年
改国号为大清
三、清廷初创,规制奠基
(一)满洲的兴起
清太祖
努尔哈赤
清太宗
皇太极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无事耕猎,有事征调”战斗力强。
1644年11月
顺治帝:蓄势待发,入主中原
大顺太祖:
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吴三桂为明辽东边防部队将领,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后,吴三桂几乎成为挽救明朝的“唯一救星”。但是,李自成抄了吴三桂家产,扣捕其家父,俘虏其爱妾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引清军入山海关,联合清军夹击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
吴三桂
国仇
家恨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清兵入关是明末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同时也是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三、清廷初创,规制奠基
(二)清军入关
三、清廷初创,规制奠基
(三)统一全国
三、清廷初创,规制奠基
(三)统一全国
清朝是由满洲贵族建立的王朝,其统治可以被称为正统吗?其统治理念会与历代中原王朝有什么区别吗?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政治上
思想文化上
推崇儒家学说
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沿袭历代中原王朝做法
加强集权,维护大一统
材料一:圣祖(康熙)南巡,每过南京,必向明太祖陵致祭……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满族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多尔衮并亲自“谒先师孔子庙行礼”。 ——稻叶君山《清朝全史》
巩固统治
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朝中大臣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起义经过
明朝的灭亡
和清朝的建立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
清兵入关
张居正“一条鞭法”、整顿吏治、巩固边防等改革措施
起义原因: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天灾不断
口号:均田免粮
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
1644年4月,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李自成牺牲,起义失败
满洲兴起与清军入关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644年,清朝统一全国并在思想、政治上巩固统一
本课小结
1.明朝末年,皇亲、国戚、达官、贵僚或以暴力,或以各种名义,大肆搜刮地产。“近来田地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然而“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据此可知,明末
A.朝廷赋税沉重 B.官僚机构臃肿
C.自然灾害频繁 D.土地兼并严重
2.明朝灭亡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朝政腐败,宦官擅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朝廷征派苛捐杂税 ④努尔哈赤统--女真各部
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①③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牛刀小试
D
C
3.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一条鞭法的推行
A. 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
B. 大大简化了明政府的税收手续
C. 使百姓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剥削
D. 解决了政府官员渔利百姓问题
4.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牛刀小试
B
D
5.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6.关于清朝代明的历史过程,四位同学整理出以下内容,符合史实的是
A. 甲:明朝是被清朝起兵攻打灭亡的
B. 乙:清廷得知明朝灭亡,兴兵入关绞杀农民军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
C. 丙: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并成功入主中原
D. 丁:吴三桂是明朝最终灭亡的关键人物
牛刀小试
C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