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提升课件+试题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提升课件+试题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简介

检测试题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并不能防御海浪,也不便于出行,A错误;该岛屿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多,平地少,土地面积有限,所以使用木柱支撑以扩展用地;群岛四周环海,风力强劲,因此当地厚重的石板屋顶可以抵御强风,B正确;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易积雪,应对积雪最佳的方法是加大建筑物屋顶坡度,而不是铺设厚重石板,C错误;木柱建在水中并不能减少潮湿,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的经济活动,图中木架适合风干海鱼,A正确;晾晒衣物并不需要太多的木架,B错误;薪柴不用堆在木架上,C错误;木架间隙大,不适合圈养牲畜,D错误。
(2024·陕西渭南月考)北京市区某地块早在明清时期就商贾云集,20世纪60年代之后,曾作为城市体育场、服装市场、城市地标广场、商业综合体。该地块于2015年开始改造,地面改为花园广场,下沉式负一层和负二层改为商业项目,多家潮流品牌的全国首店云集,但其经营范围并不全面,未包括大多数商场所具备的餐饮、娱乐等功能。下图示意该地块商业用地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历史上,该地块功能多变,反映其(  )
A.环境优美 B.土地面积大
C.地租高昂 D.地理位置好
4.目前该商业项目经营类型齐全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较差 B.竞争环境激烈
C.居民消费能力低 D.入驻门槛较低
5.2015年,该地块的改造重点突出了(  )
A.空间融合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经营档次提升 D.建筑设计创新
【答案】 3.D 4.B 5.A
【解析】 第3题,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块面积不大,但位于城市中心位置,交通条件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其功能多变,B错误,D正确;环境优美不会导致其功能多变,A错误;地租高昂不是导致其功能多变的主要原因,C错误。第4题,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京,且只有两层为商业项目,交通条件较好,房租较高,只有付租能力较高的经营项目能够入驻,餐饮等付租能力相对较低的经营类型入驻能力不足,周围商场密布,竞争环境激烈,入驻门槛较高,B正确,D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靠近主干道及支路交会处,且附近有地铁站,交通条件较好,A错误;周围写字楼较多,居民消费能力较强,C错误。第5题,据材料可知,该地块将花园广场与商业项目融合,A正确;没有改变生活方式,B错误;经营档次提高是市场行为,不是其改造的作用,C错误;没有体现建筑设计的相关信息,D错误。
云南省普者黑景区发育有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近年受气候变化、人类开发等影响,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表为普者黑湿地流域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与面积变化。据此回答6~8题。
土地利用类型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斑块/个 面积/公顷 斑块/个 面积/公顷 斑块/个 面积/公顷 斑块/个 面积/公顷 斑块/个 面积/公顷
建设用地 59 549 60 674 62 707 65 756 63 785
林地 550 9 370 613 9 181 594 9 424 598 9 165 589 9 177
农耕地 107 19 670 102 20 045 95 20 696 89 20 778 84 20 804
湿地 91 2 319 110 2 190 63 1 573 60 1 849 62 1 916
园艺用地 47 237 46 240 48 239 51 244 51 243
6.1990—2015年,土地集中趋势最明显的是(  )
A.建设用地 B.林地
C.农耕地 D.园艺用地
7.1990—2015年,当地可能发生的事件是(  )
A.1990年后封山育林
B.2010—2015年退耕还林
C.1990—2005年降水减少
D.2015年景区下游筑坝拦水
8.推测普者黑景区土地利用模式为(  )
【答案】 6.C 7.C 8.A 
【解析】 第6题,1990—2015年,农耕地的斑块数量在持续减少,而总面积在增加,说明农耕地集中趋势最明显,C正确。第7题,与1990年相比,2000年林地面积减少;2010—2015年农耕地的增加面积比林地大;1990—2005年湿地面积萎缩,可能与降水减少有关,C正确;与2005年相比,2010年湿地面积快速回升,可能是下游修筑水坝拦水,该地水位上升,湿地恢复,而不是在2015年开始筑坝。第8题,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大,一般选择在邻近公路、交通便利的区域;园艺用地的蔬菜、花卉等产品更依赖市场,附加值较高,适合邻近居民活动较多的建设用地;农耕地邻近村庄建设用地,便于农耕;林地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可以布局在相对偏僻处,A正确。
下图为某城镇住宅小区类型空间分布模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房价最高的是(  )
A.名校学区内住宅 B.城镇边缘区住宅
C.多层传统式住宅 D.新城核心区住宅
10.影响该城镇房价最主要的因素是(  )
A.交通便捷程度 B.资源配置
C.城镇规模 D.人口年龄结构
【答案】 9.A 10.A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名校学区内住宅位于内城,内城交通便捷程度高,土地资源有限,再加上家长对名校的追逐,因而房价最高。第10题,房价受土地价格、交通便捷程度、资源配置、城镇规模、人口年龄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价格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而城镇土地价格高低主要受距城镇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
城市用地面积和城市人口的比例系数反映城市的用地效率。图为2000—2020年全球超大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比值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2000—2020年间,用地效率最低的城市是(  )
A.重庆 B.利马
C.巴黎 D.曼谷
12.2000—2020年间,布宜诺斯艾利斯(  )
A.辐射作用强,用地迅速扩张
B.城市规模大,交通拥堵消除
C.虹吸效应强,人口迅速增长
D.用地效率低,绿地空间增加
13.有助于我国超大型城市“瘦身健体”的是(  )
①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②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③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 ④疏解低端产业,拥抱高新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1.A 12.C 13.D 
【解析】 第11题,当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比值>1时,表示城市面积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用地效率低;当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比值<1时,表示用地效率高。重庆在2000—2020年比值数值最大,用地效率最低,A正确。第12题,2000—202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率与人口增长率比值<1,城市面积增长速度慢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迅速增长,用地效率高,C正确。第13题,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都会导致城市人口增加,①②错误;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可减缓人口增长和城市用地面积盲目扩张,③正确;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提高城市整体实力,并减缓人口的迅速增长,④正确。故选D。
(2024·山西太原期末)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镇化的过程。下图示意西欧四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5.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 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④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4.B 15.C
【解析】 第14题,读图,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城镇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为负值,瑞典城镇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为正值,说明只有3个国家出现逆城市化问题,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市化状态,只有奥地利、比利时两个国家1984—1989年城镇化增长速度为正值,出现再城市化现象,B正确。第15题,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不会再复苏,①错误;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所以再城市化的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②正确;再城市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后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城镇环境质量改善,③错误、④正确。所以C正确。
下图为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的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据此完成16~17题。
16.不同的文化、代表性建筑都具有区域特色。图示①~④四个“福”字中最可能代表上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⑤表示的是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下列与该建筑形成相符的自然条件是(  )
A.植被稀疏,河网密布
B.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C.气候湿润,夏季炎热
D.地形开阔,降水集中
【答案】 16.B 17.C
【解析】 第16题,①图为蒙古包,应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上海为国际化大都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其代表性建筑,故②代表上海市;③图由竹子和大熊猫组成,应代表四川省;④图中结合了傣族舞蹈和山水景色,应代表云南省。综上所述,故选B。第17题,福建土楼墙体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这与该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相符,C正确。
(2024·四川宜宾期末)上里古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北部,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木结构古建筑,街道呈“井”字型布局。据此完成18~20题。
18.该古镇兴起的主要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温暖适宜
C.水源充足 D.地处交通要道
19.古镇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原因是(  )
A.地形限制 B.原料丰富
C.大风频繁 D.气温寒冷
20.古镇街道呈“井”字型布局可以(  )
A.防地震 B.防火灾
C.防洪涝 D.防滑坡
【答案】 18.D 19.B 20.B
【解析】 第18题,读题干“上里古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北部,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可知,该古镇兴起的主要条件是地处交通要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人流量较大,D正确;小镇依山傍水,地形不平坦,A错误;古镇兴起跟气候无关,B错误;南方地区普遍水源充足,不是该古镇兴起的主要条件,C错误。故选D。第19题,古镇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原因是:小镇依山傍水,南方降水丰富,木材多,原料丰富,B正确;古镇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跟地形限制无关,四川盆地内部大风少,气候暖和不寒冷,A、C、D错误。故选B。第20题,古镇街道呈“井”字型布局可以防火灾,增加房子间距,减少连片受灾,也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B正确;街道采用什么布局方式,都不能防地震,A错误;“井”字型不能抵御水灾、滑坡的影响,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1.(2024·江苏镇江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宁夏地处黄河流域中上游,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北部引黄灌区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东依黄河,西靠贺兰山,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中部干旱带吴忠市南接中卫,北连银川,土地贫瘠,沙化严重。南部山区固原市东、西、南部与甘肃省接壤,北与中卫市、吴忠市相邻,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20世纪80年代起,宁夏先后在两地区实施了吊庄移民工程、异地扶贫搬迁试点移民等6次大规模政策性移民。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政策改革由重城轻乡转向城乡并重,宁夏乡村聚落在生态移民工程与国家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在短短30年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图1为宁夏位置示意图,图2为1990—2020年银川市乡村聚落核密度分布图。
(1)推测宁夏市三大区域中移民最多的区域并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2)简述1990—2020年银川市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规律。(6分)
(3)推测银川市30年间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出现的原因。(6分)
【答案】 (1)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不适宜耕作。
(2)1990—2020年,银川市乡村聚落沿黄河呈高密度团状—宽带状—团状演变;高密度区域面积缩减;高密度带状集聚区被割裂为两个高密度团状集聚区。
(3)城镇化和工业化推动促使银川市区范围内的村庄居民点被拆除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市区内及周边地区乡村聚落逐渐消亡,部分聚落向外围地区搬迁形成更高密度的集聚区。
【解析】 第(1)题,三大区域中移民最多的区域应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结合材料可知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少雨,水源短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欠发育,土壤贫瘠,不适宜耕作,贫困人口多,因此宁夏市三大区域中移民最多的区域为南部山区。第(2)题,读图2,对比1990年、2005年和2020年银川市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可知,银川市乡村聚落沿黄河呈高密度团状—宽带状—团状演变;图中颜色越深代表核密度越大,对比可知银川市乡村聚落高密度区域面积缩减;高密度带状集聚区逐渐被割裂为两个高密度团状集聚区。第(3)题,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政策改革由重城轻乡转向城乡并重,随着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城镇用地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促使银川市区范围内的村庄居民点被拆除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原有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市区内及周边地区乡村聚落逐渐消亡,部分聚落向外围地区搬迁形成更高密度的集聚区。
22.(2024·河北邯郸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县城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县城及所在县的乡镇转移)的基本单元,也是吸纳人口回流、缓解大中城市压力的重要载体(如下图所示)。目前,县城发展面临众多问题,例如产业竞争力较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治理水平等与大中城市相比较为滞后。广东省新兴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2020年新兴县返乡人口规模高于流出人口规模,在周末日均有2万人从乡镇前往县城活动,县城购房成为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方式。
(1)指出新兴县城镇化的主要标志。(6分)
(2)说明新兴县推进县城就地城镇化采取的措施。(6分)
(3)分析新兴县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意义。(6分)
【答案】 (1)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
(3)减少人口外流,提高本地城镇化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避免人口大量涌入大中城市,缓解中大城市的压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解析】 第(1)题,城镇化的标志从人口、用地、景观、产业等角度分析。新兴县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乡村景观转变为城镇景观;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活动转变为非农业生产活动。第(2)题,城镇化采取的措施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新兴县是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可知,构建以农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能够借助自身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能够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育、医疗、交通、卫生等服务水平,促进城镇化进程。第(3)题,城镇化的意义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强区域社会和谐等角度分析。能够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减少人口外流,能够提高当地的城镇化水平;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能够减少当地居民进城务工,减少流入大中城市的人数,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能够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
23.(2024·湖南长沙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也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房屋类型景观图,分别拍摄于我国山东胶东地区某渔村、新疆吐鲁番市某村庄、海口骑楼老街民居。
(1)海草房以石筑墙,用晒干的海草做屋顶,有的海草房上还覆盖着细渔网,推测分析海草房屋顶上覆盖渔网的主要目的。(4分)
(2)比较海草房和晾房所在区域房屋屋脊的坡度大小,并说明原因。(6分)
(3)说明骑楼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形式的原因。(4分)
【答案】 (1)避免海风刮跑屋顶海草;减轻飞鸟、走兽对屋顶的破坏;减轻降水等外力对海草屋顶的冲刷。
(2)海草房所在区域房屋屋脊坡度大于晾房所在区域房屋屋脊坡度。原因:海草房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为增加排水速度,屋脊坡度较大;晾房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屋脊坡度小。
(3)海口夏季太阳高度较大,走廊可以避免太阳暴晒,可用于纳凉;降水较多,多台风,走廊可以为行人遮风避雨。
【解析】 第(1)题,海草房是山东胶东地区某渔村的建筑,说明该民居临海,风力大,覆盖渔网可以避免海风刮跑屋顶海草;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冬季多雪,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覆盖渔网可以减轻降水等外力对海草屋顶的冲刷;同时也能防止海鸟等对屋顶的破坏。第(2)题,观察图示,海草房所在区域房屋屋脊坡度大于晾房所在区域。海草房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多暴雨,所以屋顶尖,坡度大,水流速度快,利于排水。新疆吐鲁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因此晾房屋脊坡度小。第(3)题,由材料可知,骑楼位于海口,地处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廊道可以防止太阳照射,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雨季时间长,夏秋季节多台风,走廊可以挡避风雨侵袭,减少风吹雨淋,便于行人避雨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章末提升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整合
常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具体如下所示:
1.坐标图的判读(图1)
2.立体图的判读(图2)
3.等值线图的判读(图3)
(2024·邯郸质检)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某一规划合理的城市进行用地调查,该城市依山傍水。
右图为“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
距离范围内的对应土地利用类
型百分比统计图”。据此回答
(1)~(2)题。
●典例剖析
(1)图中甲、乙、丙三类城市用地的平均地价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2)该市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
A.东北郊 B.西北郊
C.东南郊 D.西南郊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图中甲距离市中心越远、用地占比越小,为商业用地;乙在距市中心0~10 km距离范围内占比小,在距市中心10~20 km距离范围内的城市中心外围占比最大,距市中心20~30 km距离范围内的城市边缘占比也很小,为居住用地;丙距离市中心越远,用地占比越大,为工业用地。一般距离市中心越近,平均地价越高,因此三类城市用地的平均地价为甲>乙>丙,故选A。第(2)题,丙曲线是工业用地,观察距市中心20~30 km距离范围内的工业用地,在东南方向上占比最大,说明该市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郊。故选C。
●对点训练 
读我国某城市城区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数值:a>
b>c),回答(1)~(2)题。
(1)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中的(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企业的支付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设居住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3)近年来,该市重工业区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B (2)A (3)B
【解析】 第(1)题,土地租金高低主要取决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①③正确;土地利用方式和企业的支付能力对于地租价格影响较小,②④错误。故选B。第(2)题,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甲地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A正确;地价便宜、地势开阔、靠近河流都不是影响高级住宅区分布的主要因素。第(3)题,该市重工业区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区地价上涨,以及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①②正确;劳动力对重工业的影响较小,③错误;从图中无法获取该地矿产资源的相关信息,④错误。故选B。
链接真题
(2024·全国卷)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如图示意苏州工业园区中的中新合作区1994—2000年实施的功能区布局规划。规划思路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开发工业用地;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后,加大开发居住用地;当人口进一步集聚后,再重点开发商业用地。据此完成1~3题。
1.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对商业区形成强力支撑的原因是工业区带动了(  )
①人口集聚 ②服务业集聚 ③人才集聚 ④技术集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将中新合作区的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主要有利于(  )
A.节约土地资源 B.增加绿地面积
C.组织内外交通 D.完善市政设施
3.从苏州老城主干道向东延伸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体现的布局思路是(  )
①轴向发展 ②职住平衡 ③均衡发展  ④地租递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A 2.C 3.A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中新合作区的工业区的建立将吸引大量的人口集中到居住区,为商业区带来大量人流量,①正确;同时工业区就业人数数量大,可以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在商业区集中,②正确;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对商业区的影响起不到支撑作用,③和④错误。故选A。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住宅区规划在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并不能节约土地资源,A错误;住宅区范围较大,位于两者之间,绿化带的范围大小主要看设计思想,与位置关系不大,B错误;图中显示城市主干道贯穿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而住宅区位于中间,主要是为了加强居民工作和休闲的交通,主要有利于组织内外交通,C正确;住宅区所处任何位置都可以完善市政设
施,因此主要目的不是完善市政设施,D错误。故选C。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图中显示其整体功能分区明确,商业区位于老城区和住宅区之间,体现功能中心地位,同时向城市主干道方向发展,最终延伸到最外围的工业区,体现其轴向发展的布局思想,①正确;职住平衡指的是某一地域范围内,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的土地利用形态和通勤交通状态,图示布局未体现出职住平衡这一思路,②错误;将各功能区串联后,可以促进新区的发展,平衡老城和新城共同发展,③正确;图中显示老城区地租较高,串联中新合作区各功能区后,地租逐渐升高的是商业区,且商业区地租将高于老城区,并未体现地租递减的思路,④错误。故选A。
(2024·山东卷)新城生活空间是指新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和空间。如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大都市某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调查显示,该新城的社区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据此完成4~6题。
4.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  )
A.交通方式较为单一
B.生活服务设施不足
C.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D.居民消费能力较弱
5.为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A.扩大新城空间范围
B.增加休闲娱乐场所
C.促进就业本地化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  )
A.平均出行距离增加
B.工作出行次数减少
C.平均出行成本增加
D.出行方式更加多元
【答案】 4.B 5.C 6.D
【解析】 第4题,根据题干和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图分析可知,该新城的社区居民非工作活动大部分在新城外或社区附近,主要是因为新城超市、公园、医院、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不足,居民需到新城外或者社区进行消费等生活活动,与交通方式是否单一关系不大,B正确,A错误;新城选址时应该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质量,且居民居住在新城,生态环境质量应该能满足需求,C错误;新城居民有非工作活动,而且居民休息日与工作日的出行率、人均出行次数均相当,说明居民消费需求较多,消费能力较高,D错误。故选B。第5题,通过对比新城生活空间现状和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图可知,新城现状是工作活动和非工作活动均主要在新城外,新城主要是居住功能,也就是“卧城”,为达到
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该新城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引进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本地化,使人口在新城稳定下来,C正确;当新城人口工作和非工作活动均主要在新城后可以增加休闲娱乐场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D错误。新城空间尚未充分开发,扩大新城空间范围不是首要任务,A错误。故选C。第6题,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达到新城生活空间理想模式状态后,该新城的社区居民日常平均出行距离减小,非机动化出行、工作活动可能导致工作出行次数增加,A、B错误;公共交通出行为主,平均出行成本减少,C错误;出行方式包括非机动化出行、小汽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出行方式更加多元,D正确。故选D。
(2024·广西卷)居民的出行方式会受人口密度、交通设施配置、出行目的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不同区域及各区域内居民出行方式占比情况。该市计划引导居民更多采用步行、骑自行车等健康出行方式。据此完成7~8题。
7.综合图中各种出行方式的占比情况,推测甲、乙、丙分别代表(  )
A.市区、泛马德里、中心城区
B.中心城区、泛马德里、市区
C.泛马德里、中心城区、市区
D.泛马德里、市区、中心城区
8.引导马德里居民更多采用健康出行方式的有效措施是(  )
①提高燃油价格 ②美化道路景观 
③降低公交价格 ④增加共享单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7.D 8.D
【解析】 第7题,从题干中可知,图示为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不同区域居民出行方式的占比情况,从甲地出行方式来看,甲地步行、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方式较为均匀,骑行等方式占比较小,乙地步行和私家车较多,公共交通占比相对较小,骑行方式是三个地区中占比最高的,而丙地区步行相对较多,私家车数量相对较少。从该地区的面积和位置来看,中心地区面积较小,而泛马德里地区面积相对较大。步行适合在面积较小的区域,故步行占比最高的丙应属中心城区;骑行也适合距离相对较近的地区,在市区范围内占比相对较高,故乙应为市区;甲区域面积最大,步行出行应最少,故甲是泛马德里地区,D选项正确,
故选D。第8题,本题为引导居民采用健康出行方式,并不是要限制百姓出行,提高燃油的价格会增加大家出行的成本,对社会整体来讲是不利的,排除①;美化道路景观会增加出行的感受,能够提高健康出行方式的占比,同时增加共享单车的使用,也能够大大促进健康出行方式的占比,②④正确;一味地降低公交的价格,并不会引导居民健康出行方式的增加,合理的规划交通才能够发挥交通方式对居民健康出行的引导,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