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三节课时跟踪·分层训练考点指引知识点 题号区域环境承载力 1.2.4.5.7.8.9.10.15人口合理容量 3.6.11.12.13.14学业考达标练(2024·宁夏期中)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1.相对古代西域其他地区,河西走廊富足的原因有( )①南山北沙,驼队接踵 ②西域中原,降水丰富 ③黄沙漫漫,土地贫瘠 ④水源充足,绿洲呈串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影响该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淡水资源 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 D.交通落后【答案】 1.D 2.A【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河西走廊南侧为山脉,北侧为沙漠,驼队要通过此地,必须从河西走廊经过,驼队接踵而过,为当地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机会;西域一般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主要指新疆及其以西地区,河西走廊不属于西域中原,且该区域降水不丰富;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西走廊有大量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这里水源较充足,绿洲呈串状分布在祁连山山麓地带。第2题,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该地远离海洋,降水少,水源是当地生产生活最大的制约因素,所以影响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限制性自然因素是淡水资源。土地和矿产资源不是最主要的因素。(2024·安阳专题练习)人口潜力指数(单位:人/km2)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人口潜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更多人口的潜力越大。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潜力指数高的原因是( )①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②土地资源充足和水资源充足 ③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 ④气候条件优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4.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下列因素能导致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下降的是( )A.扩大地区开放度B.大力发展科技C.提高生活文化消费水平D.加强资源勘探开发【答案】 3.A 4.C【解析】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东北部是该国最早的工业区,其发展历史悠久,经济较为发达,①正确;美国东北部主要以平原为主,土地面积较大,濒临五大湖区,水资源充足,②正确;早期工业区的发展大多依托丰富的资源,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煤铁资源较为丰富,③正确;美国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④错误。第4题,提高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会消耗更多资源,使当地可供养和容纳人口数量减少,使人口潜力指数下降;而扩大地区开放度、大力发展科技和加强资源勘探开发都能够使当地经济、技术和资源水平得到改善,使可供养和容纳的人口增加,人口潜力指数上升。下面两图分别示意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水资源与土地资源承载力。读图完成5~6题。5.下列选项中,影响西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C.经济结构 D.生活水平6.若保持现有的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 )A.小于0.04亿人B.介于0.04亿人到0.25亿人之间C.介于4.05亿人到33.34亿人之间D.大于33.34亿人【答案】 5.B 6.A【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西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小的是土地资源,因此土地资源成了限制西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故选B。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土地资源是衡量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指标,据图可知,如果保持现有的发展模式,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应该小于0.04亿人,故选A。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A.②③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7.C 8.B【解析】 第7题,P和P′是最佳人口规模,即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水平低时人口合理容量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会增加。第8题,读图可知,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选择考提升练(2024·山西运城期末)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我国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相邻,但人口密度差别很大。下图示意该区域地形状况和人口密度。据此完成9~10题。9.导致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两地合理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C.水资源 D.对外开放程度10.据材料推测鄂尔多斯高原( )A.自然条件优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B.人口密度较大,环境问题突出C.通过增加耕地,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D.应大规模开矿,吸引人口迁入【答案】 9.C 10.B【解析】 第9题,据图可知,黄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较大,鄂尔多斯高原合理人口密度较小。两地的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相差不大;图中显示,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广布,水资源贫乏,而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水资源较多,导致黄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大于鄂尔多斯高原,故C正确。第10题,据图可知,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故A错误;据图可知,鄂尔多斯高原实际人口密度是合理人口密度的近5倍,人口密度较大,环境问题突出,故B正确;鄂尔多斯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所以增加耕地不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故C错误;鄂尔多斯高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若大规模开矿,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故D错误。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市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回答11~12题。 要素剩余量 经济总量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产业结构 森林资源EBC(万人) 826 364 283 1 021 10911.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A.ECQ不变 B.ECC降低C.EBC降低 D.EBC增加12.成都市( )A.人口合理容量为109万人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C.限制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D.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人口合理容量【答案】 11.C 12.D【解析】 第11题,通过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环境承载量,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使成都实际环境承载量(ECQ)增加,而环境承载力(ECC)不变,则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降低,故选C。第12题,根据统计表可知,109万人是成都市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不是成都市的人口合理容量,故A不符合题意;同理,B也不符合题意;人口合理容量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最小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可以有效提升人口合理容量,故D正确,C错误。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米,夏季凉爽宜人,被誉为“夏都”。2011年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22.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9.4%。下表示意2011年西宁市不同因素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数量。据此完成13~14题。约束因素 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居住用地 人均绿地面积 水资源适度人口/万人 400.1 426.72 171.45 203.29实际人口/万人 222.813.现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 )A.城市建设用地 B.人均居住用地C.人均绿地面积 D.水资源14.西宁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丰富 ②气候条件优越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13.C 14.C【解析】 第13题,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在不同因素约束下,西宁市的适度人口数量不同,根据“木桶效应”理论可知,适度人口数量是由“短板”决定的,因此现阶段限制西宁市适度人口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人均绿地面积。第14题,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气候条件较为优越;西宁市为青海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外开放程度高,②③正确。与青海省其他城市相比,西宁市不具有资源优势;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排除①④。15.(2024·临沂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9.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 477万(2021年4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全球第十二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居全球第一的国家。下面两图分别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图1)和气候分布图(图2)。(1)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点。(2)分析澳大利亚中部内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3)有人认为澳大利亚人口数量远小于该国人口合理容量,试说明理由。【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疏。(2)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3)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水平高。【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及西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人口稀疏。第(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从资源、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资源利用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方面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因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第(3)题,可从澳大利亚的资源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草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较高;对外开放水平高,可从外部进口资源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2张PPT)第一章 人口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标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思维导图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区域认知: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3.人地协调观:结合我国现实情况,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情境导学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80亿。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从1954年起,联合国几次召开世界性人口会议。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开罗召开的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来自18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将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呢?我们该如何评价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呢?提示:科学家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大约在100亿左右。目前地球人口数量尚未达到地球所能承载的极限。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地球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______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__________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资源资源环境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项目 依据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________”所决定的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__________作为依据短板承载力(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3)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______。降低3.对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估计群体 依据和观点乐观者 ____________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悲观者 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若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严重的后果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 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________左右科学技术100亿1日本矿产资源缺乏,靠什么提高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示:日本拥有众多优良港口,靠对外贸易能够获取本区域外的资源,从而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最适宜2.特点及意义3.追求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区域 具体措施世界 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__________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____________,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 尊重________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____________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____________,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中国际秩序人地因地制宜生态平衡2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提示:①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②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 )3.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 )4.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5.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 )6.国家人口政策影响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 1.× 2.× 3.× 4.× 5.√ 6.×【提示】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一定很小,比如日本、以色列等。3.人均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4.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5.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6.国家人口政策不是影响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启思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任务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合作探究问题1.读图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提示: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水资源较丰富。问题2.说明为增大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提示:防治土地荒漠化;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发展交通运输,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大力发展经济等。问题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约为32人/km2,截至2020年,人口密度约16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一位专家却认为这种观点不妥,请为该专家的说法提供依据。提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密度,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或超过该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该地区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长。●归纳提升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1)影响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均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因素 相关性 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 正相关 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越丰富,承载的人口越多;自然资源越贫乏,承载的人口越少因素 相关性 影响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人均消费水平 负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不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2)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而引起的。时间不同,制约因素必然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但在具体时间内,假定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保持不变,可以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就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对确定性,如下图所示:●方法归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思路(1)考虑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条件会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越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4)考虑区域的消费水平。区域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水平也较高。在资源总量相当的情况下,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1.某评测机构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容量以及水环境容量五方面来确定研究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瓶颈”作用的制约因素。下表为某市综合承载力测度表。据此回答(1)~(2)题。●典例剖析区域承载力 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万人土地资源承载力 548.9水资源承载力 327.4能源承载力 643.4大气环境容量 452.9水环境容量 308.4(1)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 )A.水资源承载力 B.能源承载力C.水环境容量 D.大气环境容量(2)专家预测,2030年该市能源承载力可承载人口规模将提高,最可能是因为该市( )A.能源消费总量下降B.能源总量大幅下降C.能源利用效率提升D.区域内人口数量增加【答案】 (1)C (2)C【解析】 第(1)题,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即“短板效应”,表中该市水环境容量的可承载人口规模上限最低,成为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C正确。第(2)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对能源的需求量会上升,所以能源消费总量上升,A错误;该市能源总量大幅下降,会导致能源可承载人口规模下降,B错误;区域内人口数量增加是能源可承载人口规模提高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会导致该市能源可承载人口规模提高,C正确。●对点训练1.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消费水平的高低,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Ⅲ、Ⅱ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Ⅱ、Ⅲ【答案】 (1)B (2)D【解析】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消费水平的高低,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人类可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否则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数量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内,且保持稳定,人与环境关系越理想,Ⅰ阶段最好;Ⅱ阶段,人口数量有一段时间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但后来一直稳定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内;Ⅲ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超过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导致生态失调、环境恶化,降低了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环境关系最差。所以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情境启思我国人口众多,一些人认为这是个负担,会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但也有人认为人口不是洪水猛兽,适当的人口增长可以带来人口红利,即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较轻,是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任务二 人口合理容量我国人口究竟多少才合适?这不仅要依据我国资源、环境的状况,还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很多学者研究过我国的人口容量,早在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提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为7亿~8亿。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看,我国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如图为我国生育政策演变示意图。●合作探究问题1.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怎样的地理现象?提示:反映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不断发生变化。问题2.分析解决我国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措施。提示: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②要在对我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加大国外资源的进口;③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进而提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归纳提升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项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实质 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警戒值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合理值项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不同点 角度 主要是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意义 生存 发展数量 大 小项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相同点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发生变化,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一定历史时期,在影响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知识拓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从人口年龄构成来看,中国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作出相应的调整。(1)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①实施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大大降低。②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导致死亡率下降,人们的寿命延长。(2)人口老龄化的影响。①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②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③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3)人口老龄化应对措施。①调整生育制度。②适当延迟退休年龄。③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2. (2024·辽宁阶段检测)在测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满意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可能—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如图为2015年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绘制的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图。据此完成(1)~(2)题。●典例剖析(1)可能—满意度为0.9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能源供给 B.人居环境C.粮食供给 D.土地资源(2)为提高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提高科技水平 B.山区全面开垦C.扩大对外开放 D.降低消费水平【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根据“木桶效应”可知,当可能—满意度为0.9时,能源供给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其为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第(2)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短时间来看,科技水平变动较小,A错误;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最终会导致土地资源减少,B错误;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会提高,C正确;降低消费水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D错误。●对点训练2.香港特别行政区陆地面积为1 113.8 km2,人口约747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市区平均人口密度2.1万人/km2。如图示意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合理容量发展趋势。据此完成(1)~(2)题。(1)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合理容量大主要得益于( )①生活消费水平低 ②气候条件优越 ③科技水平高 ④矿产资源丰富A.②③ B.①②C.③④ D.①④(2)制约香港特别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状况C.经济水平 D.地区开放程度【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香港经济发达,生活消费水平较高,①错误;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气候条件优越,②正确;香港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人口合理容量大,③正确;香港矿产资源匮乏,④错误。故A正确。第(2)题,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香港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制约香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状况,B正确。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2024·长春期中)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据统计,北京市2023年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1 200万左右。据此完成1~2题。1.材料中的“16亿”和“1 200万”分别代表( )A.人口容量、户籍人口数量B.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外来人口数量D.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自然资源状况 ②对外开放程度 ③民族文化观念 ④居民消费水平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16亿”是根据我国的土地资源,在保证基本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也就是资源环境承载力;“1 200万”是依小康消费水平北京市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即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所以选B。第2题,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①②④正确;民族文化观念不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③错误。所以选A。(2024·成都期末)四川天府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指出,2021—2030年规划总人口规模为600~650万人。读天府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一览表,据此完成3~4题。资源环境承载力/万人 前期(2015年) 中期(2020年) 远期(2030年)土地承载力 959 959 959环境容量 784 784 784水资源承载力 620 620 6203.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天府新区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为( )A.173.6万人 B.959万人C.784万人 D.620万人4.如果未来考虑引大渡河的水到岷江,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将有大幅度提升。这一工程体现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因素是( )A.资源丰富程度 B.对外开放程度C.人口受教育水平 D.消费水平【答案】 3.D 4.B【解析】 第3题,根据木桶“短板效应”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影响该地区的多种资源中数量最少的资源,故天府新区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为水资源承载力所容纳的人口数,即620万人,D正确。第4题,题干提到“引大渡河的水到岷江”,属于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与对外开放程度有关,B正确。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5~7题。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约14亿~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亿~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1亿或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亿~9亿5.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8亿~9亿B.约14亿~15亿C.约15.1亿或16.6亿D.约15亿~16亿6.下列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7.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B.塔克拉玛干沙漠C.长江中下游平原D.云贵高原【答案】 5.A 6.A 7.C 【解析】 第5题,结合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最能反映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约8亿~9亿,A正确。第6题,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能影响人口合理容量;但国家的人口政策只能影响一个国家实际的人口数量,不能影响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第7题,四个地区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科技实力最强,气候、水源、土壤等农业资源优越,农业生产条件最佳,便利的交通使开放程度最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C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第3节人口容量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