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一节课时跟踪·分层训练考点指引知识点 题号世界人口分布 1.2.3.6.8.9.1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4.5.7.10.11.13.14.15学业考达标练(2024·盐城阶段练习)江苏省地形以河流淤积成的平原为主,铁路全覆盖,县县通高速公路,综合经济实力在我国处于前列,尤其是受上海辐射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快。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全省均匀分布 B.东部高于西部C.沿海高于沿江 D.南部高于北部2.影响江苏省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气候条件C.交通运输 D.地形地势3.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是( )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加强经济扶贫,资源优化配置C.移民搬迁,优化人口配置D.完善交通网络,加快人口流动【答案】 1.D 2.A 3.B【解析】 第1题,图示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例颜色越深人口密度越大,由图可知江苏省人口分布不均匀,A错误;整体来看,南部人口稠密,北部和西部人口相对稀疏,D正确;由图可知,江苏省东北部沿海人口密度较小,B、C错误。第2题,根据江苏省和上海市的位置可知,苏南地区靠近上海,受其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基础设施完善,因此人口更为稠密,A正确;江苏省偏北部有淮河流经,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方向在气温、降水等方面有差异,但气候并非影响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决定性因素,B错误;结合材料“江苏省地形铁路全覆盖,县县通高速公路”,因此交通运输并非影响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决定性因素,C错误;根据材料“江苏省地形以河流淤积成的平原为主”,因此地形并非决定性因素,D错误。第3题,由题意可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差异,故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是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最合理措施,可以加强经济扶贫,资源优化配置,B正确。其他三项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江苏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2024·广东河源月考)人口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均衡状况的指标,其最大值为1,最小值等于0越接近0,表示人口分布越均衡。下表为2000—2020年我国各区域人口基尼系数统计表。据此完成4~5题。年份 2000年 2010年 2020年全国 0.711 0.718 0.735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中部 0.302 0.305 0.336西部 0.773 0.765 0.771东北 0.449 0.459 0.5044.据表可知,符合2000—2020年我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是( )A.东南侧东南半壁人口比重上升B.东北地区人口大量外流C.沿海地区形成了城镇密集带D.人口分布呈集中化趋势5.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基尼系数的影响,推测合理的是( )A.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大B.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C.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差,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大,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D.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差距越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答案】 4.D 5.B【解析】 第4题,人口基尼系数是衡量人口分布均衡状况的指标,不能反映区域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也不能确定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表中数据显示人口基尼系数呈增加趋势,说明人口分布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加强,D正确。第5题,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越好,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小,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小;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状况差距越大,内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均衡,则人口基尼系数越大,B正确。(2024·福建质检)俄罗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存在一条明显的人口分界线“圣彼得堡—图瓦线”(简称“圣图线”)。以“圣图线”为界,人口分布“欧洲密、亚洲疏”。这种格局制约着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且短期难以改变。读“2017年俄罗斯人口地理集中度的格局图”,完成6~7题。6.导致“圣图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社会经济C.降水条件 D.交通运输7.“圣图线”西南侧的人口高度集聚在( )A.乡村地区 B.山地地区C.沿海地区 D.城市地区【答案】 6.B 7.D【解析】 第6题,“圣图线”西南侧开发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形成人口稠密区的决定性因素,B正确;结合俄罗斯的区域特征可知,“圣图线”以东自然资源丰富,排除A;俄罗斯东部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多,排除C;交通运输条件不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排除D。第7题,在“圣图线”西南侧区域内,人口高度集中在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地区,D正确;乡村地区人口较少,不是人口高度聚集区,排除A;“圣图线”西南侧多为平原地形,且多数地区不临海,排除B、C。8.读我国某区域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特点。(2)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什么?(3)图示区域存在大面积无人居住区,试分析原因。(4)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人口稀疏;存在大面积无人居住区;北部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区;南部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2)雅鲁藏布江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纬度较低,热量相对充足,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生产,适合居住。(3)新疆境内的无人居住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水源短缺;青藏高原北部的无人居住区海拔过高,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人类居住。(4)绿洲地区 绿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解析】 第(1)题,人口分布的特点可从整体分布、主要分布地区等方面描述。第(2)题,读图可知,西藏人口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纬度较低,气候条件较好,水源充足,有利于人口聚集。第(3)题,图示区域的无人居住区主要是新疆的荒漠地区和藏北高原。新疆荒漠地区水资源短缺,藏北高原高寒、缺氧,均不适合人类生存。第(4)题,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绿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因而人口较多。选择考提升练(2024·沈阳检测)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如图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B.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C.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西迁明显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迁移没有关系10.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A.江南丘陵 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答案】 9.B 10.C 【解析】 第9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①所示曲线人口重心主要在东北部且向西南移动,②所示曲线人口重心主要在西南部且向东北移动,故①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A、C错误;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迁移有一定联系,故D错误。第10题,少数民族人口重心位于(31°N,107°E),大致位于四川盆地。下图示意美国本土人口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11.美国东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地区人口集中的原因有( )①开发历史晚 ②石油资源丰富 ③经济发达 ④水陆交通便利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2.影响图中人口密度最低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C.矿产 D.土壤【答案】 11.B 12.A【解析】 第11题,北美五大湖地区开发历史较早,故①错误;美国的石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而五大湖地区石油资源分布较少,故②错误;美国东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且水陆交通便利,使得当地人口分布较集中,故③④正确,B项正确。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山地地区人口分布较少,主要是因为山地地形崎岖,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故A正确。(2024·辽宁阶段检测)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3~14题。1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 km范围内D.距河2 km内人口最多14.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①水能资源分布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13.D 14.B【解析】 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图中显示,距河1~2 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 km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第14题,水能资源分布影响水电开发,不影响人口分布,①错误;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②错误;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③正确;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④正确。15.(2024·湖南郴州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堪察加半岛地处亚洲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半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数百座火山,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其中最高峰克柳切夫火山海拔超过4 750米,也是整个亚欧大陆上最高大的活火山,而且喷发非常活跃。半岛上地热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丰富,各类资源的开发难度很大。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堪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下图为堪察加半岛地形示意图。(1)堪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试分析其原因。(2)堪察加半岛上火山众多,简述火山对人口分布的有利影响。(3)简述堪察加半岛人口多集中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原因。【答案】 (1)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半岛上多火山活动及地震,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对外吸引力不强;资源开发难度大;地理位置过于偏远。(2)火山多,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火山土肥力较高,利于农业生产等。(3)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距离最高的火山相对较远,受火山的影响较小;地方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等。【解析】 第(1)题,可从社会经济条件和除资源外的其他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展开分析。堪察加半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该半岛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且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多发,生存条件恶劣;该半岛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故堪察加半岛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第(2)题,注意设问强调有利影响,该半岛火山众多,说明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火山喷发提供大量火山灰,火山灰可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沃的土壤,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吸引人口聚集。第(3)题,读图可知,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位于半岛的南端,纬度较低,加上西部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气候相对温暖;沿海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由图中纬度分布可知,距离最高的火山接近5 000多公里,相对较远,受火山影响较小;据材料“当地人烟稀少,总人口只有30多万,其中半数以上人口集中在堪察加地方的首府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可知,是地方首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2张PPT)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分布课标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思维导图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区域认知:能够结合不同区域图、统计图等,描述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2.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够分析典型区域人口分布特点的成因。3.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情境导学如果告诉你,图中圆圈所示范围的人口数量比其他地区的人口总数还多,你会感到惊讶吗?图中圆圈所示范围内人口过亿的国家有7个,总人口超过40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这里居住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提示:图示区域为亚洲中低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阔,平原面积广大,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农业发展条件好,人类文明历史悠久,聚居人口众多。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1)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____________,有的地区____________,有的地区则____________。①全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_,尤其在______________地带最为集中。②_____________: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以内的沿海地区。③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地区。很不均匀人口稠密人口稀少北半球北纬20°~60°距离海洋远近离海岸200千米海拔500米以下低平(2)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3)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印度美国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埃及印度尼西亚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人口稠密区 具体区域 形成原因东亚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等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南亚 ________、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____________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 _______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北美东部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东南部印度欧洲西部美国东部加拿大经济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地理含义是否相同?提示: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的人口总数/该地面积,因此人口密度相同的区域人口分布未必相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 表现 原因气候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______________地区 气温适宜,降水适中地形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形______,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中、低纬度平坦因素 表现 原因水源 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为密集 ______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干旱地区,有__________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水资源较为充足,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取水水灌溉2.人文因素(1)生产力水平: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人口分布的特点也不同。①农业社会以____________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②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________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________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________带。个体农业工业城镇城市(2)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______的地区,人口稠密。(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4)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较高政治军事文化观察并说明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的关联性。提示: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致重合,与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致平行。1.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疏是由于气候过于湿热。( )2.从半球分布看,北半球的人口多于南半球。( )3.沿海的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 )4.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光照来体现的。( )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的沿海平原地区。( )【答案】 1.√ 2.√ 3.× 4.× 5.√【提示】 1.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丛林密布,不利于人类生存。2.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人口数量多于南半球。3.不一定,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多茂密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4.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体现。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湿润的沿海平原地区。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启思研究性学习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下列图表为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归纳总结的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规律和20世纪90年代世界人口密度的相关图表。任务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表1 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纬度 >60°N 40°N~60°N 20°N~40°N 0°~20°N 0°~20°S 20°S~40°S >40°S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0.4% 22.0% 45.6% 20.5% 7.8% 3.5% 0.1%表2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面积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表3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海拔/米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1 500 1 500~2 000 >2 000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 56.5% 24.0% 11.6% 4.4% 2.3% 1.2%●合作探究问题1.结合表1、表2和表3,说明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提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成因: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暖,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类发展的历史悠久。问题2.读图,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解释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提示:亚洲人口密集区主要在东亚、南亚,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欧洲人口密集区主要在欧洲西部,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工商业贸易繁荣,经济发展水平高。●归纳提升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原因总体规律: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分布区 具体特点 原因中低纬度地区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的中低纬度地区,其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0%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陆地广阔,平原面积广大,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分布区 具体特点 原因近海岸地区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距海岸200 km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不同植被带的农业布局不同,人口分布状况也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区人口稀少,降水多的地区人口密集平原地区 世界上海拔500 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区,居住着全球约80%的人口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交通不便,人口分布较为稀疏2.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知识拓展除南极洲外,距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占全洲总人口比例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原因:非洲海岸线平直,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比例较小;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内陆高原气候凉爽,比沿海低地更适于居住;沿海港湾少,与内陆相比交通更不方便。1.右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典例剖析(1)由图推断,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地区B.人口分布趋向于高原地区C.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流两岸D.人口分布趋向于内陆地区(2)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A.0 km~1 km B.1 km~2 kmC.2 km~3 km D.3 km~4 km(3)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C.矿产 D.交通【答案】 (1)A (2)C (3)A【解析】 第(1)题,图示亚洲和欧洲在低海拔地区人口密度大,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小,说明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地区;高原地区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图示不能显示人口分布与河流和内陆地区的关系。第(2)题,题图显示非洲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的海拔范围是2~3千米。第(3)题,欧洲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人口分布在低海拔气温较高的地区;非洲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海拔低处气温高,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在气候凉爽的海拔稍高地区。故导致两大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对点训练1.读世界人口随纬度和距海远近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多分布在( )A.热带沿海 B.温带沿海C.极地地区 D.内陆地区(2)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均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差异 B.降水状况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3)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A.亚洲 B.非洲C.北美洲 D.大洋洲【答案】 (1)B (2)C (3)D【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20°N~60°N集中了约世界人口的79.4%,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大,所以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多分布在温带沿海。第(2)题,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所以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均较少;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气候和降水差异不是很大,地形地势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第(3)题,据图可知,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大洋洲。●情境启思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现名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任务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合作探究问题1.“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的人口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问题2.该线以东的山东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较早。问题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该省区地广人稀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该省区地广人稀的原因:气候干旱,多荒漠,交通不便。●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1)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原因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农业发达,粮食富足人口向城镇聚集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经济发达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交通条件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集聚(2)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及实例历史 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因开发时间早,人口稠密政治 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军事 有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及实例文化 宗教信仰 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长,导致高出生率生育观念 发展中国家早婚盛行,加快了人口增长;发达国家晚婚晚育甚至不育,降低了人口出生率●方法归纳某区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2.如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2)题。●典例剖析(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C.地形 D.河流(2)下列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答案】 (1)B (2)A【解析】 第(1)题,图中虚线(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基本和东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重合,该线东侧降水较多,西侧降水较少,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域位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故人口稠密。【名师点拨】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基础。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工业、交通、商业、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成为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对点训练2.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明显,但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基本不变。下图为“中亚五国地形及各国人口、面积柱状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中亚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土库曼斯坦B.哈萨克斯坦C.吉尔吉斯斯坦D.塔吉克斯坦(2)影响中亚东南部地区人口较密集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矿产C.水源 D.土壤【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结合图可以计算各国的人口密度:土库曼斯坦人口密度=618/49.1≈12.59人/km2,哈萨克斯坦人口密度=1 915/272.5≈7人/km2,吉尔吉斯斯坦人口密度=670/19.9≈33.67人/km2,塔吉克斯坦人口密度=990/14.3≈69.23人/km2。故选B。第(2)题,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亚深居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水源是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中亚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海拔高,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故选C。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2024·河北阶段练习)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该线东侧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侧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下图为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 )A.植被种类多B.土地面积大C.水热条件好D.土壤肥力好2.广东比湖南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B.耕地面积较大C.开发历史悠久D.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答案】 1.C 2.D【解析】 第1题,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宜人类生存,C正确;植被种类、土壤肥力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的地区南北差异也很大,对该线以东人口密度大的影响相对较小,A、D错误;土地面积黑河—腾冲一线西北部更大,东南部较小,B错误。第2题,广东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D正确;广东省和湖南省都有气候温暖湿润、耕地面积大,开发历史悠久的特点,A、B、C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2024·邯郸模拟)某国幅员辽阔,其东部经济地带和西部经济地带差异显著。下图为该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比重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该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C.俄罗斯 D.巴西4.导致该国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B.历史与经济C.淡水资源D.森林资源【答案】 3.C 4.B【解析】 第3题,图示国家的淡水资源、国土面积主要分布在东部,而科技力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符合俄罗斯的地理特征。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国是俄罗斯,其东部西伯利亚地区比西部欧洲部分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更丰富,淡水资源更充足。西部欧洲部分是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受历史与经济因素的影响,该国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2024·黄石质检)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下表为我国某年人口垂直分布统计表。据此回答5~6题。海拔/m <200 200~500 500~1 000 1 000~2 000 2 000~4 000人口数量/万人 73 345.1 19 427.8 8 647.5 10 037.1 1 590.8人口比重/% 64.9 17.1 7.7 8.9 1.4面积数量/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人口密度/(人/km2) 508 200 53 42 55.根据表格,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的特点是( )A.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B.随海拔增高,人口密度减小C.寒温带高海拔人口密集D.热带高海拔人口稀疏6.高海拔地区人口分布的制约因素是( )①山坡陡峻,土层浅薄 ②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③气候寒冷,天气多变 ④降水稀少,干旱缺水A.①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表格数据显示,海拔1 000~2 000米段的人口数量较500~1 000米段的人口数量多,A错误;随海拔增高,人口密度减小,B正确;表中只有人口分布随海拔变化的情况,没有给出相应的纬度信息,寒温带和热带的人口分布状况在表中没有体现,C、D错误。第6题,高海拔地区山坡陡峻,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一般较严重,土层浅薄,①正确;高海拔地区地形崎岖,对外交通不便,②正确;高海拔地区天高地寒,天气多变,生活的舒适度较低,③正确;高海拔地区降水不一定稀少,故不一定干旱缺水,④错误。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7.关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B.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C.西部地区人口稀少D.北方人口多于南方人口8.纬度大致相同的甲、乙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巨大,主要影响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气候 B.地形、矿产C.植被、水源 D.植被、土壤【答案】 7.D 8.A【解析】 第7题,据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且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A、B、C叙述正确;我国南方人口多于北方人口,D叙述不正确。第8题,甲、乙两地纬度大致相同,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稀少,气候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乙地位于华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A正确;甲地位于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B错误;植被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C、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第1节人口分布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第1节人口分布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