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一节课时跟踪·分层训练考点指引知识点 题号乡村的土地利用与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2.3.4.5.8.9.10.12.16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6.7.11.13.14.15.16学业考达标练(2024·衢州检测)步行等时线是指按步行时耗绘制而成的区域范围线,在这条闭合线上的任意一点到所指定的中心所花的出行时耗相等。下图为我国四座大城市由城市中心区向外的步行等时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分钟)。据此完成1~2题。1.受自然地理屏障影响较大的城市是( )A.甲和乙 B.丙和丁C.甲和丙 D.乙和丁2.丁城市中,步行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a、b B.b、dC.a、c D.a、d【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受自然地理屏障较大,说明由城市中心区向外到任意某个区域的步行出行时耗存在较大差异,即步行等时线应由市中心向外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征,故丙、丁两城市符合该特征;甲、乙两城市等时线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第2题,步行速度越慢,说明出行时耗相同时出行距离越短(或出行距离相同时出行时耗越长),即步行等时线越密集,同时同样一条等时线距离市中心近。而步行等时线越稀疏,则说明步行速度越快,同时同样一条等时线距离市中心远。由图可知,丁城市中,沿着c路线等时线最密集,步行速度最慢;沿着a路线等时线最稀疏,步行速度最快。(2024·邯郸质检)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A.OA B.OBC.OC D.OD4.O处最可能是( )A.工业区 B.商业区C.居住区 D.文化区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答案】 3.A 4.B 5.D【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OA处等地租线显著凸向低值,说明该线沿线地租高于周边地区,交通通达度最好。第4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租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第5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及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大致自东北流向西南。甲为印刷厂,会污染水源,不应布局在河流上游;乙为自来水厂,为保障水质,不应布局在污染严重的河流下游;丙为铁路,一般不经过市中心,以免加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噪声污染;丁为钢铁厂,占地面积广,有三废污染,位于河流下游,城市外围,地租低,对城市污染少。(2024·陕西安康检测)利物浦是英国传统工业城市,为改善卫生环境和营造公共空间,19世纪该城市陆续在城区分散布局多座城市公园。到20世纪,为提高公园之间的连通性,该城市将部分濒临废弃的建设用地置换成绿地,打造了一条与河岸带大致平行的“公园丝带”。据此完成6~7题。6.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园最突出的优势是( )A.扩大休闲空间 B.利于营造不同特色C.改善河岸环境 D.便于市民就近抵达7.20世纪,该城市置换成绿地的用地类型最可能是( )A.交通用地 B.工业用地C.住宅用地 D.河滩荒地【答案】 6.D 7.B【解析】 第6题,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园并不能扩大休闲空间;仅分散布局公园,如果没有进行差异化规划,无法营造出不同特色的公园;分散布局的绿地生态功能相对较低,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并不突出;分散布局城市公园的突出优势是便于不同街区的居民就近抵达公园,D正确。第7题,置换的是原有建设用地,因此不可能是河滩荒地;利物浦是传统工业城市,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区的部分工厂外迁,部分工业用地濒临废弃,被置换成绿地,B正确;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出现废弃现象的可能性不大。8.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①处成为中心商务区的原因。(2)指出图中②、③、④三处中,最适宜建设高级居住区的是哪处,并说明理由。【答案】 (1)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人流量大;地租水平最高,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2)④处。理由: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邻近森林区,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质量高。【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①处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市中心人口多,市场广阔;城市中心地价高,而在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因此成为中心商务区。第(2)题,高级居住区适宜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图中④处靠近文化区;位于河流的上游,靠近森林,地势较高,环境优美;距工业区较远,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远离火车站及铁路,环境质量好,最适宜布局高级居住区;相比之下,②处位于火车站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为嘈杂;③处位于工业区的下风向,大气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差。故最适宜建高级居住区的是④处。选择考提升练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格局的核心,划分为中心、半中心、郊区及崇明县郊县4个区域,共辖15个区(不包括崇明县)。下表为上海市各类建筑在各圈层的占比统计(%),1~3层建筑多为工厂、村镇及公共用地,4层以上多为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据此完成9~11题。建筑层数 5 km 10 km 15 km 20 km 25 km 30 km1~3层 45.19 26.31 39.65 60.73 67.72 66.364~6层 33.38 35.35 33.96 28.10 23.11 24.407~12层 11.47 30.85 22.82 8.41 5.23 6.0513~20层 4.86 5.43 3.12 2.45 3.30 2.8721~33层 4.64 2.01 0.43 0.31 0.64 0.3234~66层 0.42 0.06 0.01 0.00 0.00 0.0067~118层 0.03 0.00 0.00 0.00 0.00 0.00建筑层数 35 km 40 km 45 km 50 km 55 km 60 km1~3层 55.82 50.66 79.78 35.54 25.00 27.614~6层 34.26 69.43 10.42 30.64 20.83 62.967~12层 5.45 7.18 8.06 26.26 54.17 1.0113~20层 4.10 2.58 1.73 9.07 0.00 8.4221~33层 0.35 0.11 0.00 0.49 0.00 0.0034~66层 0.02 0.04 0.00 0.00 0.00 0.0067~118层 0.00 0.00 0.00 0.00 0.00 0.009.上海市各类建筑中( )A.1~3层建筑分布广泛B.低层建筑占比随距离增加而减少C.超高层建筑分布分散D.各圈层层数越高占比相对越少10.5 km圈层平均建筑层数低于10 km圈层,可能是因为中心城区( )A.地价较低 B.历史悠久C.环境恶化 D.经济衰落11.与市中心相比,郊区( )①通风效果好 ②人居环境差 ③昼夜温差小 ④植被覆盖率高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 9.A 10.B 11.D 【解析】 第9题,结合表格信息分析,1~3层建筑在各圈层均有分布,A正确;低层建筑在某些圈层占比有随距离增加而升高的趋势,B错误;超高层建筑相对集中在市中心,C错误;55~60 km圈层内1~3层的低层建筑占比相对较少,D错误。第10题,中心城区包含建筑层数普遍较低的旧城区,因此10 km圈层平均建筑层数高于5 km圈层,B正确;中心城区地价较高,经济发达,A、D错误;环境恶化与建筑物层数关系不大,C错误。第11题,与市中心相比,郊区为新城区,建筑物密集度低,通风效果好,①正确;植被覆盖率高,④正确;热岛效应弱,昼夜温差较大,③错误;人居环境较好,②错误;故选D。(2024·全国练习)城市土地出让是指城市政府土地主管部门依法将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出让给用地单位,是联系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纽带。土地出让空间区位选择与诸多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其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出让具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黄山市城市土地出让区位模式。据此完成12~13题。12.Ⅴ区虽位于城市外围,但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规模大,主要原因是( )A.位于城市外围,土地租金廉价B.人口规模巨大,商业服务需求高C.中心城区环境差,商业服务外迁D.位于旅游景区,经济发展水平高13.黄山市城市用地的分布特点是( )A.分布均衡,集聚程度较低B.住宅用地分布在近郊和旅游区C.集中度高,呈多中心状态D.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外围低【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题,黄山市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Ⅴ区可能为旅游区,虽然与市中心距离较远,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土地租金提高,A错误;Ⅴ区位于城市外围,人口规模不如市中心大,B错误;无法判断中心城区环境质量,C错误;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该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商业和度假旅居型、疗养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得Ⅴ区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规模较大,D正确。第13题,黄山市城市用地区域位置差异较大,A错误;住宅用地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重要旅游区附近,B错误;商业用地主要集中于城市商业集聚区、大型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周围及重要交通设施附近,因此,黄山市各类用地集中程度高,呈多中心状态,C正确;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率较外围高,D错误。(2024·天津和平检测)下面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图1)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统计图(图2)。读图,完成14~15题。14.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M方向近郊区 B.M方向近商业区C.N方向近文化区 D.N方向近工业区15.图示区域最可能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C.居住区 D.文化区【答案】 14.B 15.C 【解析】 第14题,7—8时,甲站台上车人数增多,行车方向是M方向,通向人口活动比较多的地区,可能为繁华的商业区,B正确。第15题,7—8时,该区域上车人数增多,17时左右(下班时间)下车人数增多,说明该区域最可能是居住区,C正确。16.(2024·邢台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居住区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环境风貌杂乱、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居住品质低下的老旧住区。城市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与建设时序、功能区划、土地价格等因素息息相关,且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呈集聚分布态势。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区街道层面的老旧住区空间分布。(1)推测哈尔滨老旧住区的主要住户类型。(2)判断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说明该地住区老化严重的原因。(3)哈尔滨老旧住区多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有人建议有序引导老旧住区住户向松花江北岸迁移,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 (1)长期居住的老年人;中低收入的租户;就近工作的住户。(2)工业区。原因:哈尔滨为老工业城市,郊区工业开发较早,配套住区建筑年代较长;随着老工业基地衰败,工厂停产,人口外迁,住区缺乏维护;改造迁移成本高。(3)居住区为城市规模最大的功能区,本身常常集中连片分布;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住区老化加速人口外迁,降低区域经济活力;“传染”导致邻近的住区口碑也下降,地价难以上升,维护动力不足,加速周边住区老化。(4)赞同。疏解住宅用地空间,减轻中心区的土地压力;松花江北岸环境优美,老化程度低,开发潜力大;松花江北岸用地充足,地价较低,能够获得较大的补偿面积,改善住房品质;带动松花江北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或不赞同。保留老旧住区,住户能够保护传统街区的文化记忆;松花江北岸与主城区隔江相望,交通不便,且基础设施、生活便利程度与主城区相比存在差距;通过建设高层建筑等方式能够解决原地回迁对土地的压力等问题;搬迁将改变生活习惯,部分居民搬迁意愿较低。【解析】 第(1)题,由于老旧住区开发时间较早,推测部分留在老旧住区的住户为尚未搬迁的老人。由于老旧住区居住品质较低,推测其租金较低,有部分中低收入的租户。由图可知,老旧住区集中分布在松花江南岸主城区,商业区及部分工厂亦分布于此,且早期的工厂在厂房附近配建了住宅,所以就近工作的住户也留在老旧住区。第(2)题,甲地位于近郊,住区老化程度呈现孤岛状高值。哈尔滨为东北老工业城市,郊区适合发展工业,早期的工厂占地面积较大,在厂房附近配建了住宅,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工厂的衰败,工厂周边的住区逐渐老化。第(3)题,居住区为城市建成区中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本身多集中连片分布;为降低联系成本,城市的开发往往是连续蔓延式,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旧住区具有“传染”性,这可能是由老旧住区地租较低、口碑较差,导致一整片区域的吸引力减弱,附近的其他住区也开始疏于管理、维护,加速周边住区的老旧化。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赞同和不赞同均可,但理由要充分合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6张PPT)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标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思维导图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内部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3.人地协调观: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乡村土地利用状况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探究其合理性或存在的问题,并解释原因。●情境导学外滩(英文: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外白渡桥,在这段1.5千米长的外滩西侧,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成为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外贸机构的集中带,也是旧上海资本主义的写照,一直以来被视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历史的象征。与外滩隔江相对的浦东陆家嘴,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上海外滩所在区域属于上海市的哪种功能区?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提示:属于商业区。由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包括经济、历史文化因素等。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以_______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农业用地(1)分类: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_______、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2)分布: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3.乡村土地利用(1)类型:以___________和居住用地为主。(2)分化: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农业耕地农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1将下列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利用类型连线。提示:?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________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城镇功能分区(1)城镇功能区的形成。(2)特点: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_______,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非农业界线(3)城镇主要功能区的特点与分布。功能区 特点和分布居住区 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商业区 多位于城镇________、交通干线的________或__________,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中央商务区(CBD)工业区 多分布在______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中心两侧街角路口交通2城镇功能分区是否等同于城镇用地?提示:城镇功能分区和城镇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还有其他活动;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还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定义: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2)案例。?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概念 内容付租能力 各种活动愿意付出_______的高低地租水平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距离___________远近租金交通便捷程度城镇中心3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写出a、b、c所表示的功能区名称,并用图中大写字母表示三类功能区的范围。提示: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OA表示商业区,AD表示住宅区,DF表示工业区。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1.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的意义2.措施和目的措施 目的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 有效改善______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提高______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 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环境土地1.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2.某一种功能区只有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3.城镇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一般是居住区。( )4.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5.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 )6.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不会随着城镇的发展而变化。( )【答案】 1.× 2.× 3.√ 4.√ 5.× 6.×【提示】 1.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2.某一种功能区可以有多种土地利用方式。3.城镇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一般是居住区。4.工业区主要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5.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6.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稳定性,但也会随着城镇的发展而变化。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情境启思川西林盘(右图)是成都平原特有的乡村聚落形式,是由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等所组成的聚居场所。林盘聚落与河流、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如田间绿岛。其独特的居住环境形态,已演变为川西传统农耕文化的符号。任务一 乡村聚落的分布、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合作探究问题1.川西林盘从外到内,农田、院落、树木是如何依次布局的?提示:从外到内依次是农田、树木、院落。问题2.乡村聚落和城镇聚落的主要景观差异是什么?提示:乡村聚落以自然景观为主,建筑物低矮,构造简单;城镇聚落以人文景观为主,建筑物高大密集,构造复杂。问题3.请你对传统林盘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提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机循环农业、特色养殖业、花卉种植业等,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园,利用林盘这一特色民居景观和优美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结合林盘独特的农耕文化内涵,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归纳提升1.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外部形态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镇,影响其分布及外部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和地形。其中水源主要为聚落供水和水运交通提供便利;地形为聚落的建设提供便利。二者共同影响了聚落的分布及外部形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地区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态高原地区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地势较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呈狭长的条带状地区 聚落分布 原因分析 聚落形态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农耕 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 聚落分布最密集区 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或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2.乡村的土地利用与内部空间结构1.(2024·葫芦岛检测)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如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1)~(2)题。●典例剖析(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A.林地、住宅、耕地B.林地、耕地、住宅C.住宅、耕地、林地D.耕地、林地、住宅(2)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 )A.缩短道路里程B.规避地质灾害C.缩小城乡差距D.集约节约用地【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石灰岩峰丛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和林地,应该是住宅区。第(2)题,图中道路弯曲,沿山麓分布,说明不能缩短道路里程;住宅背靠山区,可能多滑坡、泥石流,不能有效规避地质灾害;该乡村结构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对点训练1.右图为某乡村规划效果图(局部),据此完成(1)~(3)题。(1)农村用地类型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 )A.居住用地B.农业用地C.行政用地D.休闲用地(2)该乡村民居多灰瓦白墙,推测该乡村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3)促进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 )A.充分利用农业耕地,大面积种植有机粮食作物B.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林木,改善乡村环境C.扩大创意田园面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D.充分利用河湖水域,发展渔业【答案】 (1)B (2)D (3)C【解析】 第(1)题,图示农村用地类型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农田和创意田园,即农业用地占地面积最大。第(2)题,灰瓦白墙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特色,南方气温高、雨水多,白墙可以反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灰瓦坚固且耐腐蚀性强。同时,白墙、灰瓦搭配在一起非常美观。因此该乡村最有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第(3)题,促进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扩大创意田园面积,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农业耕地,大面积种植有机粮食作物不合适,该地区地势低平,不适合发展林业;该地区河湖水域面积较小,不适合发展渔业。●情境启思南京路是上海最知名的商业街区,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美誉。其中,南京西路是上海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高端个性消费为主,商铺租金最高。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开街之后,将上海市人民广场和外滩两个商圈串“珠”成“链”。如今漫步南京路街头,映入眼帘的有鳞次栉比的店铺,还能体会到别具韵味的上海风情。任务二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合作探究问题1.上海南京路所在区域属于何种城市功能区?提示:商业区。问题2.上海南京路所在街区的景观特征有哪些?提示:建筑物高大密集;人流量大,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内部具有明显的分区特点。问题3.总结归纳城市商业区的布局特征。提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街角路口、交通干线两侧等地区,人流量大,占地面积小,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归纳提升1.城镇功能区的形成2.城镇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带状 人员流动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镇的核心区 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工业区 集聚成片 企业集聚可获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 城镇外围,交通干线两侧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居住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镇最基本的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普通居住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普通居住区背向发展 高级居住区 城镇的外缘,与文化区联系,地处高坡区普通居住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工业区联系,地处低洼地●知识拓展中高级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的差异项目 中高级居住区 普通居住区收入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建筑质量 面积大,质量高,有些是独立庭院 面积狭小,质量低,拥挤、密集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质量 优美 较差配套公共设施 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 不齐全2.如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图中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据此完成(1)~(2)题。●典例剖析(1)若该城市规划合理,则下列关于甲、乙功能区和城市盛行风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工业区、居住区、西南风B.居住区、工业区、东北风C.工业区、居住区、东北风D.居住区、工业区、西南风(2)下列城市规划合理的是( )A.①处建信息产业园B.②处建污水处理厂C.③处建大型钢铁厂D.④处建食品加工厂【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一般而言,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居住区,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而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的交通干线附近,故甲、乙功能区分别是居住区和工业区;因为该城市布局合理,工业区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故该地盛行风向最可能为西南风。第(2)题,③处邻近大学城,科技力量强,邻近绿地,环境优美,邻近交通线,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建信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应建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处,B正确;④处距离城市中心较近,地租高,不适合建食品加工厂。【名师点拨】 六看法判断城镇三大功能区●对点训练2.右图是我国某海滨城市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例甲代表的功能区最合理的是( )A.仓储区 B.居住区C.工业区 D.商业区(2)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区中心,接近市场B.临河濒海,环境优美C.交通沿线,物流便捷D.沿河分布,运费低廉【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阴影部分主要沿着铁路、河流等交通线分布,并且接近港口,所以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仓储区。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仓储区。靠近交通线,便于港口货物的集散,物流便捷。影响该功能区形成的因素不是市场、环境和运费等因素。●情境启思材料一 图1是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2是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任务三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及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材料二 城市岛国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该国不仅重视教育,发展科技,还大力建设公共住房,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居住问题。如今该国的金融、旅游等服务产业辐射六大洲,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也广受欢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如图为新加坡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示意图。●合作探究根据材料一,回答问题1~3:问题1.图1中,a、b、c所表示的依次是哪种功能区?提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问题2.图2中,地租等值线并不呈现同心圆状,而是有明显的凹凸。其反映的主要规律是什么?提示:地租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处向郊区凸,地租较高。问题3.若要在图2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超市,最好选在何处?提示:③处。根据材料二,回答问题4~6:问题4.指出高密度居住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好处。提示:特点:沿快速交通线呈带状分布。好处:方便居民出行。问题5.指出城市绿地的布局特点及其环境效益。提示:特点:分布广泛,镶嵌在各居住区之间。环境效益: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降低噪声。问题6.新加坡成为世界级宜居城市,原因是什么?提示:环境优美;房屋质量和结构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齐全;社会治安好。●归纳提升1.图解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2.经济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3.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知识拓展城镇地域结构模式主要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等。如下表所示:模式 形成因素 图示 相同点 不同点同心圆模式 地租因素 ①城镇中心均为中央商务区;②高级和普通居住区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 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自城镇中心向外缘扩展形成同心圆圈层,如成都市模式 形成因素 图示 相同点 不同点扇形模式 交通的发展 ①城镇中心均为中央商务区;②高级和普通居住区出现分化且背向发展 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如沈阳市多核心模式 地租因素、交通发展、人口增多 城镇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如淄博市●方法归纳合理布局城镇功能区的方法(1)协调主要功能区和交通用地的相对位置。要保证各功能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商业区除考虑交通因素外,还要考虑消费人群因素。(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居住区尤其是高级居住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流经城市上游环境优美的位置;工业区则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流经城市的下游。(3)卫生防护带的设置。卫生防护带主要指设置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城市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也可安排一些可供少数人使用、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物,如仓库和停车场等。3.右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递减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一环路B.二环路C.三环路D.环城路●典例剖析(2)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①市中心交通拥堵 ②市中心商业成本不断上升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一般来说,商业区在市中心的付租能力最高,工业区在郊区的付租能力最高,故①线是居住区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递减线。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在一环路与三环路之间的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较高,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2)题,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占地面积大,地租成本较高,同时对交通要求较高,所以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相对较低的区域。市中心交通拥堵,二、三环路交通的改善以及市中心地租的上涨都会使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向二、三环路附近转移,①②④正确;市中心人流量比二、三环路人流量大,③错误,故选B。●对点训练3.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镇功能的拓展,调整城镇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读图,回答(1)~(2)题。(1)在城镇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镇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镇土地面积B.优化城镇生态环境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2)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其目的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B.优化城镇功能分区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秦皇岛北部是山地,南部临海,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镇发展轴,可发挥自然环境优势,调整城镇空间布局。第(2)题,秦皇岛市南部沿海打造休闲旅游、出海港口建设,引导工业向中部、北部发展,可响应北京城镇功能的拓展,调整城镇空间布局,以优化城镇功能分区。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2024·新乡检测)在乡村,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下图为云南某乡村鸟瞰图及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该村土地利用中占比最大的是( )A.居住用地 B.绿化用地C.生产用地 D.生态用地2.为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的空间结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 )A.摒弃传统农业,发展乡村旅游B.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C.禁止乡村开发,保护生态环境D.引进各类企业,增加农民收入【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该村内部空间结构主要由居民点、道路、各种农业用地等组成。耕地、林地、蔬菜及果园、养殖用地均属于生产用地,占比最大,C正确;居住用地、绿化用地、生态用地占比较小,A、B、D错误。第2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提升传统农业价值,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还要逐步完善公共服务系统,B正确。(2024·辽宁联考)读某城镇略图,回答3~5题。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D.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4.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与其实际自然环境最贴合的是( )A.高校林立,成功人士居所B.交通通达,地铁环绕C.上风上水,绝版水岸名邸D.视野广阔,全城之巅5.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是( )①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经济活动频繁 ②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④中心商务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3.B 4.C 5.A 【解析】 第3题,居住区是城市内部占地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①占地面积最大,最广泛,为居住区;商业区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面积较小,②布局在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工业区一般距城市中心较远,靠近交通干线,位于盛行风下风向,③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且位于郊区,为工业区,故选B。第4题,高校林立,成功人士居所和交通通达,地铁环绕是描述的社会环境,A、B错误;乙处楼盘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且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空气质量好,所以“上风上水,绝版水岸名邸”与其实际自然环境最贴合,C正确;视野广阔,全城之巅描述不准确,D错误。第5题,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①正确;中心商务区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地价高,建筑物高大密集,只能向上发展来增加空间,所以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②错误,③正确;市中心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中心商务区很少出现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向,④错误,故选A。6.(2024·安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该土地。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同心圆结构城市理论地租与实际地租分布示意图。(1)描述该城市理论地租的变化规律。(2)指出甲处地租水平高于周边区域的原因。(3)推测PQ段可能布局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答案】 (1)由市中心向郊区整体呈下降趋势;交通干线交会处地租高于周边。(2)甲处可能为高级住宅区,环境质量优,地租水平高;有重要交通线路穿过,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水平高;受历史文化因素影响,该地知名度高,地租水平高。(3)工业区。理由:位于城市外缘,地租较低;距离中心城区远,对城区环境污染小。【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理论地租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在交通干线交会处出现地租次高峰,比周边地区的地租略高。第(2)题,甲处位于商业区附近,出现地租次高峰,可能与环境、交通通达度、知名度有关,可据此分析其地租水平高于周边区域的原因。第(3)题,PQ段位于城市外围,实际地租较理论地租低,最可能布局工业区。工业区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对城区的环境影响较小,治污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练习含答案(教师用).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第1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