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4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4章第2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资源简介

第四章 第二节
课时跟踪·分层训练
考点指引
知识点 题号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2.7.8.10.11.12
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的影响 3.4.5.6.9.13.14.15
学业考达标练
(2024·广州月考)历时多年的建设,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的环岛高速铁路在海南岛全线贯通,旅客搭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下图示意海南岛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海南岛主要城市的分布如图所示,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邻近铁路,交通便利
B.纬度较低,气候适宜
C.沿河沿海,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利于建设
2.高速铁路环岛布局,其主要意义是(  )
A.连接主要城市,促进物流运输
B.降低工程难度,节约建设成本
C.减缓铁路坡度,提高运行效率
D.打造特色交通,带动旅游业发展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如图所示,海南岛主要城市沿海分布,环岛铁路是近年才全线贯通,因此铁路交通运输便利不是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海南岛地处热带,城市应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而海南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上;沿海分布,主要得益于地形平坦,海运便利,而不是淡水水源充足;沿海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布局。第2题,环岛高速铁路,主要是客流,因此不是促进物流运输;环岛铁路并不是直线连接,对于部分城市之间并没有节约建设成本;铁路线的建设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地区,降低坡度,跨越河流和山地时,仍然会通过架桥或开凿隧道等方式来降低线路的坡度,而不是环岛布局起到了减缓铁路坡度的意义;海南岛是热带海岛,热带旅游资源丰富,建设环岛铁路,利用打造特色交通,带动海南岛的旅游业发展。
(2024·武汉检测)高铁站是城市重要的对外通道,其选址大致有位于城市中心和位于城市外围两种模式。下图为某城市高铁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高铁站对城市内部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
A.推动产业转型 B.促进农业发展
C.缓解交通拥堵 D.完善物流体系
4.两种模式相比,该高铁站布局的主要优势为(  )
A.便于市民出行 B.扩大服务范围
C.降低用地成本 D.控制城市规模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铁站的布局,可以加强城市对外联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促进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农业在城市内部占比非常低,因此高铁站对城市内部农业发展作用不大;高铁线路对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缓解作用不大,主要是联系外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高铁是城市重要的对外通道,完善的是城市与外部的物流体系,不是城市内部,且以客运为主。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高铁站位于城市外围,由于郊区地价较低,可以大大降低用地成本;该布局模式在郊区,对市民的出行增加距离,有所不便;高铁线路布局一般服务范围为城市与城市之间,因此并没有在实质上扩大服务范围;该模式的高铁站布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的规模。
(2024·西宁模拟)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弱。从陕西宝鸡到甘肃兰州宝兰高铁的通车打通了中国高铁横贯东西的“最后一公里”,将中国西北地区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汉江全长1 500多千米,流域涉及多个省级行政区,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如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兰州等一些大城市的高铁站远离主城区,而布局在城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镇化进程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D.位于城乡接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6.近年来,汉江航运不断萎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新的运输方式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高铁站远离主城区可以减少对城区的交通干扰,但不便于旅客的集散;大城市人口众多,城市占地规模大,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修建卫星城和发展新区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主要措施,因此大城市高铁站一般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区的边缘,可吸引人口向此处迁移,减轻大城市压力,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镇化进程。第6题,水运相比陆上运输速度慢、灵活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新的运输方式,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速度快、机动灵活,逐渐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进而逐渐代替了水运;随着河流的综合开发,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这也是汉江航运不断萎缩的原因之一。
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拟建一条服务于本国东部沿海地区,连接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的高速铁路。下图示意澳大利亚铁路分布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拟建高速铁路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2)说明高速铁路建成后对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对比指出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铁路线路布局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 (1)人口、城市密集,交通运输需求量大;经济、技术发达,可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保障。
(2)节省沿线城市居民出行时间;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促进城市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3)特点:西部沿海地区铁路线稀疏,线路单一;东部沿海地区铁路线密集,形成铁路运输网。
原因:西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铁路线连接矿区与港口;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客运和货运需求量大,形成铁路运输网。
【解析】 第(1)题,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拟建高速铁路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人口、城市、需求、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因此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且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为高速铁路的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第(2)题,高速铁路建成后对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出行时间、交通压力、人口流动、文化交流、城市发展等方面分析。高速铁路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因此高速铁路建成之后会缩短出行时间,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地区间的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第(3)题,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铁路线路布局的特点可从图中分析;原因主要从人口、城市、资源的分布分析。读图分析可知,东部沿海地区的铁路线密集,形成交通网络;而西部沿海地区铁路线稀疏,线路单一。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密集,需求量大;西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铁路线主要与港口连接。
选择考提升练
(2024·三门峡检测)浩吉铁路,原建设工程名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简称“蒙华铁路”,该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浩勒报吉南站,南至江西省吉安市境内吉安站,全长约1 813.5 km,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该线路绝大部分为单线铁路。据此完成8~10题。
8.浩吉铁路建设运营对三门峡的主要意义是(  )
A.促进本地矿产资源开发
B.促进特色农产品外销
C.推动沿黄生态走廊建设
D.提升能源供应安全性
9.浩吉铁路建设运营对内蒙古的影响有(  )
①加快煤炭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②增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③可能引发生态破坏、地面塌陷等问题
④提升对外交通便捷度,促进旅游业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目前浩吉铁路多路段采用单线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资金严重缺乏
C.运输需求量少 D.提速要求增加
【答案】 8.D 9.B 10.C
【解析】 第8题,浩吉铁路是北煤南运的大通道之一,浩吉铁路建设运营可以提升三门峡的能源供应安全性;对三门峡的矿产资源开发促进作用不大,可能抑制三门峡的煤炭开发;对三门峡特色农产品外销影响不大,不会推动沿黄生态走廊建设。第9题,浩吉铁路是北煤南运的大通道之一,浩吉铁路建设运营对内蒙古的影响是加快煤炭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煤炭外运增加,会促进煤炭开采,可能引发生态破坏、地面塌陷等问题,①③正确。对增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提升对外交通便捷度、促进旅游业发展作用不大,②④错误。第10题,浩吉铁路是我国新建的又一重载铁路,为运煤专线,运输需求量少,多路段采用单线铁路;地形影响较小;铁路建设为国家建设,资金充足;提速要求增加与单线没有关系。
千年古镇吴城镇自汉晋以来,就是江西省的商埠,如今人口一万多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浮铁路建成,吴城镇日渐萧条。为了方便吴城镇对外联系,2013年永吴公路建成通车。下图示意吴城镇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11~12题。
11.20世纪20年代后,吴城镇日渐萧条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运地位下降 B.洪涝灾害频发
C.生态破坏严重 D.河流淤塞严重
12.永吴公路并未修建成高等级公路,主要考虑的是(  )
①地质条件 ②建设成本 ③客货流量
④工程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吴城镇自汉晋以来就是江西省的商埠。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浮铁路建成后,吴城镇日渐萧条。表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发生变化,沿线水运逐渐被铁路运输取代,吴城镇的交通优势丧失,城镇走向衰败,A正确;吴城镇自汉晋以来,就是江西省的商埠,表明洪涝灾害不是吴城镇日渐萧条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反映吴城镇生态破坏和河流淤塞情况,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2题,由材料知永吴公路的修建是为了方便吴城镇的对外联系,永吴公路沿线人口分布相对较少,客货流量小,运输需求少,建成高等级公路的必要性不大,③正确;当地经济发展较慢,修路的建设成本是主要的考虑因素,②正确;我国修建公路的工程技术成熟,经验丰富;该地区位于河流沿岸,地质条件并不复杂,所以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不是是否修建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考虑因素,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4·张家口检测)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h为小时)。读图,完成13~14题。
13.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缩短城市内部时间距离
B.缩短城市间的距离
C.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加剧
D.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14.根据图中信息推测,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A.丁 B.丙
C.乙 D.甲
【答案】 13.D 14.C
【解析】 第13题,根据图中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变化可知,高铁建设缩短了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不会缩短城市间的实际距离,B错误;高铁建设不穿城而过,城市内部不设站点,对城市内部时间距离没有影响,不会导致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加剧,但是高铁建设提升了城市的交通通达度,扩大了城市的服务范围,A、C错,故选D。第14题,甲、丙城市等级较低,不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所在区域城市间,及乙与周边城市有更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乙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故可判断乙城最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C正确,故选C。
15.(2024·厦门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帕萨扎地区地处厄瓜多尔东南部,位于亚马孙河上游支流沿岸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居住空间分散。该地区对外出行以独木舟和小型飞机为主,地面交通建设成本高。大多数社区都有可容纳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部分社区拥有码头,通过机动独木舟运输货物,极少数社区濒临小道能通过卡车运送物资。下图示意该区域主要交通设施分布。
(1)上帕萨扎地区聚落分布较多,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上帕萨扎地区修建铁路难度大的原因。
(3)上帕萨扎地区简易机场、简易码头众多,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 (1)①上帕萨扎地区属于热带地区,地处河流上游地区,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蚊虫较少);②位于上游支流地区,水量小,较少面临洪灾。
(2)①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茂密,沼泽河流众多,修建铁路工程量大,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②河网密布,沼泽、河流众多,桥梁工程量大;③多野生动物侵袭,安全防卫成本高;④缺乏熟练技术工人,培训成本高;⑤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建设所需基础设施运输至此较困难。
(3)①地面交通成本高,(民众出行、物资运输)对航空、水运需求大;②居住空间分散,且缺乏地面联系;③经济发展水平低,运输需求量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适合修筑简易机场、简易码头。
【解析】 第(1)题,上帕萨扎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该地地处热带地区,温度较高。从图上来看,上帕萨扎地区地处河流的上游地区,其海拔较高,因其在热带地区,海拔高气候相对凉爽,适宜人口居住。同时地处亚马孙河流域,其降水量较多,河流流量大,而处于上游支流地区,其水量相对较小,同时受洪灾的风险较小。第(2)题,上帕萨扎地区地处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此处位于雨林腹地,森林茂密,河流、湖泊、沼泽众多,修建公路或铁路,需开辟道路,修建桥梁,其工程量较大,同时热带地区道路泥泞,道路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也较大。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城镇间的距离相对较远。由于上帕萨扎地区位于亚马孙河上游地区,距离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更远,交通建设所需基础设施运输至此更为困难。第(3)题,由于上帕萨扎地区位于亚马孙河上游地区,其公路、铁路修建难度较大,故其地面交通成本高,而民众出行或物资运输仍有需求,故其对航空和水运的需求更大。本区位于热带雨林密林深处,聚落居住的空间较为分散,同时地面间缺乏有效的公路或其他联系方式。上帕萨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出行和物资运输的需求量比较有限,且科技水平较低,简易的机场或简易的码头即可满足民众的需求。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5张PPT)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思维导图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区域认知:运用实例或资料,认识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从要素、时空、地方综合的角度,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调查和搜集学校所在地的交通运输布局状况,分析其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4.人地协调观: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交通运输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情境导学
清朝晚期,郑州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1906年,从北京卢沟桥经由河南至湖北汉口的卢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其后,从开封到洛阳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前身)与京汉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这两条铁路不仅繁荣了郑州的经济,也改变了郑州的城市地位。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
省省会。随着京九、焦柳、宁西、新兖(河南新乡
至山东兖州)、太焦等铁路的建成,加之郑西、郑
徐等高铁的通车,郑州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
场。2016年,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郑州为何能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提示:郑州的发展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郑州地处我国中原腹地,位于多条铁路干线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随着后期航空运输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从而带动了其经济和城市地位的变化。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促进区域经济要素合理流动
(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
(2)影响。
项目 内容
对要素的影响 实现_____上的优化配置
对时效的影响 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越大
空间
2.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______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2)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________、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时空
原材料
4.“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
(1)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作用:沿线各国的__________,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_________的发展。
(3)优先建设领域:交通运输线以及电网、__________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4)意义:是中国扩大和深化__________的需要,也是加强与相关国家互利合作的需要。
互联互通
可持续
通信网络
对外开放
1
港珠澳大桥连接了澳门、香港和珠海。分析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
提示:完善区域交通网;缩短湾区时空距离;便于生产要素流动;增强核心城市辐射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影响聚落发展
1.交通枢纽对聚落的影响
2.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3.我国对乡村聚落进行合并
2
交通对城市区位有哪些影响?
提示:交通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影响城市空间形态,而且交通的发展能消除城市发展的各种局限与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场狭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是建在主要交通线上。
1.“一带一路”倡议将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
2.港口可以扩大港口城市的服务范围。(  )
3.交通枢纽处都会形成省级行政中心城市。(  )
4.城市的衰落一定是由交通衰落造成的。(  )
5.交通运输是影响聚落形态的决定性因素。(  )
6.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会对聚落产生很大的影响。(  )
【答案】 1.√ 2.√ 3.× 4.× 5.× 6.×
【提示】 1.“一带一路”倡议将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2.港口可以扩大港口城市的服务范围。
3.有很多交通枢纽城市并不是省级行政中心城市,比如株洲等。
4.也可能是由于资源枯竭等原因导致,或者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出现,并不一定是交通的衰落。
5.聚落形态还会受到地形的影响,交通因素并非一定是决定性因素。
6.有些交通运输方式比如管道运输并不会对聚落产生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情境启思
2021年8月9日14时,随着一声风笛长鸣,一列装载2 300多吨氧化铝的货物列车从南昆铁路那厘站货场开出,驶向云南西邑、富源等地。这是依托南昆铁路大通道优势,为某企业开行的定制化货物列车,该线路深度融入该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按需发运、保量开行,迄今已累计开行25年,成为该企业产品外运外销的重要渠道。
南昆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缩小东西部差距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线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而出,经右江河谷上云贵高原直抵云南昆明,全长828千米,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贯在大西南地区,成为西南物资出海最便捷的运输大通道。
任务一 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线路于1997年12月全线开通运营,次年便达到运输饱和状态,创造“南昆奇迹”。西南各族人民用近乎完美的数据,热情回应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毕竟,这条路,他们企盼了百年。
●合作探究
问题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南昆铁路沿线有哪些资源优势。
提示:沿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丰富的农林资源;沿途有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问题2.探讨南昆铁路建设对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南昆铁路的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归纳提升
1.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一带一路”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要素 影响
资源 和相关国家形成资源互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加强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
交通 通过中国内地交通网沟通东北亚与东南亚,形成亚洲南北向的交通大通道。“一带”主要对接的是西部广阔的腹地,将在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上发力。“一路”在国内,可以以上海和泉州等港口为依托,建设国际中转港,带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工业 我国和相关国家的工业合作,有利于建立健全共赢机制
农业 深化与相关国家农业合作,增加农产品的进出口及农业技术交流
商贸文化 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扩大人文交流
●知识拓展
我国部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 交通运输优势 影响
沿海地区 发达的海运 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偏远的边境聚落 国际陆路交通 发展成为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
1.(2024·重庆检测)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0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右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自然带比较单一
B.从东到西年平均气温呈直线下降
C.跨越了地势的三级阶梯
D.河流注入印度洋和太平洋
●典例剖析
(2)川藏铁路的建设将会(  )
A.有利于西藏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B.有利于改善整个青藏高原的交通状况
C.有利于西藏的环境保护
D.有利于大量的工业进驻西藏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川藏铁路西部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自然带是高寒荒漠带,垂直地带性较明显,故自然带丰富;川藏铁路沿线地势起伏大,气温差异较大,因此从东到西年平均气温并非呈直线下降;川藏铁路经过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图中长江及其支流、澜沧江等最终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第(2)题,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连接藏族,便于管理,因此有利于西藏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川藏铁路的建设对整个青藏高原的交通状况来说,涉及范围较小,不足以改善整个地区;川藏铁路的建设工程量大,会一定程度地破坏自然环境;西藏地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此不会有大量工业进驻。
●对点训练
1.蒙内铁路连接肯尼亚最大港口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全长约480千米,被肯尼亚人誉为“世纪铁路”。蒙内铁路由中国投资承建,采用中国国铁Ⅰ级标准,是首条海外全中国标准铁路。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承建蒙内铁路可以从中获得的社会效益是(  )
A.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B.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
C.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D.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2)蒙内铁路建成通车(  )
A.促进东非各国经济文化一体化
B.有利于肯尼亚鲜花出口欧美
C.有利于肯尼亚吸引投资
D.改变内罗毕的主要职能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A、C、D三项属于对肯尼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承建蒙内铁路可展示中国实力,扩大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故选B。第(2)题,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肯尼亚吸引投资;铁路分布在肯尼亚境内,不能促进东非各国经济文化一体化;鲜花保质期短,以航空运输为主,铁路建设对肯尼亚鲜花出口欧美作用不大;铁路修建不能改变内罗毕的主要职能。故选C。
【名师点拨】 
交通运输布局的意义
经济意义:
①促进区域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促进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优势互补;
③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④缩短不同区域的时空距离,扩大辐射范围;
⑤完善了交通运输网络,缓解交通运输压力;
⑥方便沿线居民出行,带动商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社会意义:
⑦加强了区域之间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⑧有利于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⑨有利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向小康。
●情境启思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京杭运河纵贯南北,至今有近2 500年的历史。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成为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自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运河的淤塞,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扬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
状况得到了改善,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任务二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合作探究
问题1.古扬州城所在地区河网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降水较多,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问题2.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建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以扬州的兴衰为例,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提示:大运河的淤塞,使运河城市失去了客货集散转运的功能;海上运输的发展和铁路的建设,使运河城市发展缓慢。
问题3.结合材料判断,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是什么?
提示: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归纳提升
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的影响
4.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许多商业网点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和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知识拓展
交通运输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
时期 交通工具的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
步行—
马车时期 交通工具不发达,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城市居民几乎都集中在城区内
轮船—
火车时期 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居民可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居住地,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扩展
时期 交通工具的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
汽车时期 私家汽车使人们出行更方便,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
综合运输
时期 地铁和高速公路等的发展,使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城市间联系加强,出现城市群
2.(2024·杭州检测)城市快速公交是城市内部一种新型公共客运系统(简称BRT),有专用车道和上下车站台。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一个BRT站台实景图和该站台不同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典例剖析
(1)下列对该站台所在城市功能区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功能区呈点状或条带状
B.大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
C.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D.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功能区
(2)建设城市BRT客运系统主要有利于(  )
A.加强城乡经济联系
B.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C.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D.改变城市空间结构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站台7:00—9:00上车人数多,而18:00—20:00下车人数多,大致与上下班高峰期相吻合,而中午上下车人数差异不大,因此可判断该站点应位于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功能区当中面积最大的;住宅区往往成片分布呈团块状;住宅区往往分布于城市中部的周边地区,城市边缘往往分布着工业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经济发展。第(2)题,读材料可知,BRT是一种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因此建设BRT客运系统有利于该城市缓解城区交通拥堵,不能起到加强城乡经济联系、促进汽车工业发展、改变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
●对点训练
2.(2024·福建宁德期末)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与青弋江汇合处。如图为芜湖城市形态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1949—1980年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铁路 B.河流
C.政策 D.地形
(2)铁路建设对芜湖市的影响是(  )
A.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芜湖市的形成与发展
B.铁路线阻隔了东西交通,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C.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使芜湖市不断向东扩展
D.铁路运量超越水运,极大地促进了芜湖市的物资集散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49—1980年,芜湖市主要沿河流发展布局,说明影响芜湖市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B正确。第(2)题,芜湖市形成于铁路修建之前,A错误;铁路线不会阻隔东西交通,不会制约城市的发展,B错误;材料不能显示铁路运量超越水运,D错误;铁路建设促进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使芜湖市不断向东发展,C正确。
课堂小结
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
(2024·江苏宿迁期末)下图为“某城市略图”,该城市分别布局有商业中心①和商业网点②。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①商业中心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地形
2.与商业中心①相比,商业网点②布局的突出优势是(  )
A.人口稀疏 B.环境优美
C.地租较低 D.水陆交通便利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①商业中心布局在城市内部中心,周边有众多的居民点,更加靠近消费人群,消费市场广阔,C正确;图中①处并未显示任何交通线,无法得知交通是否便利,B错误;政策与地形因素对商业中心的布局影响材料未显示,A、D错误。第2题,商业网点②布局在靠近环城公路和河流的区域,便于商业网点的物流中转,水陆交通便利,D正确;人口稀疏不利于布局商业网点,A错误;环境优美不是商业网点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图中②处地价并不确定是否较低,C错误。
(2024·天津期末)汕头市南澳大桥起于澄海莱芜围,终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环岛公路,路线长约11.08 km,其中桥梁全长9 341 m,连接线全长1 739 m。读图,完成3~4题。
3.不属于南澳大桥设计主要考虑因素的是(  )
A.台风 B.海水腐蚀
C.冬季积雪 D.地震
4.南澳大桥建设的影响主要有(  )
①解决了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军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 ②不利于南澳港湾优势的发挥 ③有利于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加快推进汕头深水港口建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南澳大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且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此南澳大桥设计要考虑台风、海水腐蚀、地震等因素,A、B、D不符合题意。该地纬度低,冬季不会积雪,C符合题意。故选C。第4题,南澳大桥的建设解决了制约南澳发展和岛上军民进出岛难的陆岛交通“瓶颈”问题;有利于南澳港湾优势的发挥;有利于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汕头深水港口建设。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
2021年2月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首次公开了建设上海—汕头—汕尾—深圳—广州(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北京—韶关—广州—佛山—珠海—澳门(京港澳高速磁悬浮)两大磁悬浮通道的构想,若按期建成,届时从广深到上海大约只需2.6小时,到北京也只需3.8小时。据此回答5~7题。
5.影响广东提出建设磁悬浮通道构想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技术突破 B.运输需求
C.地形平坦 D.政策规划
6.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具有的特点是(  )
①投资小 ②运价低 ③运输效率高 ④技术水平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若这两大磁悬浮通道建成,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促进所经地区资源的外运
B.所经城市人口规模均扩大
C.促进地区间交流与合作
D.缓解南北货运压力
【答案】 5.B 6.D 7.C
【解析】 第5题,两大磁悬浮通道连接的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对运输的需求量大,所以起决定性因素的是运输需求,B正确;政策规划、技术突破、地形平坦均不是决定性因素,A、C、D错误。第6题,据材料可知,磁悬浮列车运输效率高、技术水平高,③④正确;比高铁投资大,运价高,①②错误。故选D。第7题,磁悬浮通道是客运通道,A、D错误;可以促进磁悬浮通道所经地区间交流与合作,C正确;方便所经城市人员往来,促进所经城市经济发展,但不会使所经城市人口规模均扩大,B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