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单元检测卷 培优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单元检测卷 培优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单元检测卷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A C B C B D D A D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C D B B C C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质量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宇航服随航天员一同返回,航天员穿的宇航服位置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故选:A。
2.解:由图知,V甲<V乙,因为两者质量相等,根据公式ρ可知:ρ甲>ρ乙,
AB、选项中,图像的横轴表示质量,纵轴表示密度,其中A选项中表示ρ甲>ρ乙,B选项中表示ρ乙>ρ甲,故A正确,B错误;
CD、选项中图像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密度,物体的密度不能为0,相同状态下,物体密度不随体积变化而变化,故CD错误。
故选:A。
3.解: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体积多少没有关系;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质量与其体积之比。
故选:C。
4.解:ABC、由ρ可得,甲、乙两种材料的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b球一定是空心,a球一定是实心,故A错误;
因两球的体积之比为Va:Vb=3:4,则可设a球的体积为3V,b球的体积为4V,
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材料的体积为2V,b球空心部分的体积Vb空=Vb﹣Vb实=4V﹣2V=2V,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Vb空:Vb实=2V:2V=1:1,故C错误;
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
则两球总质量分别为:a的质量为m=3V×4g/cm3=12g/cm3V;
b的总质量m'=2V×5g/cm3+2V×1g/cm3=12g/cm3V,
两球总质量相等,故B正确;
D、若两球均是空心的,根据3:2,可设a球材料的体积为3V′,则b球材料的体积为2V′,
则两球的实际体积之比为:;
整理可得:Vb空Va空+2V′>Va空,
所以,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不可能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故D错误。
故选:B。
5.解:(1)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40g,
则由m=ρV可得: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100g,
同理可得:ρ×80cm3+m杯=100g,﹣﹣﹣﹣﹣﹣﹣﹣②
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ρ=1g/cm3,
将ρ=1g/cm3代入①解得m杯=20g,故AB错误、C正确;
(2)当液体的体积V3=80cm3,则液体的质量:m3=ρ×V3=1g/cm3×80cm3=80g,故D错误。
故选:C。
6.解:由图示可知,从6℃降到2℃的过程中水的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到4℃后又逐渐增大,
利用密度公式ρ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反之,减小;所以,从6℃降到2℃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故选:B。
7.解:A、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故A错误;
C、千克原器用铂制成,不会生锈,宜作为标准,故C错误;
BD、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正确,B错误。
故选:D。
8.解:空瓶装满水:m水=m1﹣m0,
空瓶容积:V=V水,
金属粒的质量:m金=m2﹣m0,
瓶中装了金属粒后再装满水,此时瓶中水的质量m'水=m3﹣m2,
此时瓶中水的体积:V'水,
金属粒的体积:V金=V﹣V'水,
金属粒的密度:ρρ水。
故选:D。
9.解:设钢瓶的体积为V,则原来钢瓶内氧气的质量为:m=ρV;
用去四分之三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不变,还是V,
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
故选:A。
10.解:根据天平的称量原理:m左=m右+m游码,
故A中,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相当于右盘中食盐的质量是m=20g﹣6g=14g,故不正确;
B中,游码移到标尺9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相当于右盘中食盐的质量是m=20g﹣9g=11g,故不正确;
C中,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相当于右盘中食盐的质量是m=30g﹣6g=24g,故不正确;
D中,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7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相当于右盘中食盐的质量是m=30g﹣7g=23g,故正确;
故选:D。
11.解:欲将湿衣服尽快晾干,即加快水的蒸发,应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空气的流动和提高水的温度,同时减少水的质量,即可:尽量拧出水分、尽量拧出水分和晒到阳光下,故ABC合理,D不合理。
故选:D。
12.解:油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会不断地蒸发,在灯盏上方容器中盛油,在夹层中注水以降低油的温度,减少了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效果。
故选:A。
13.解:
A、图甲中,在BC段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则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B、冰在第4min时开始熔化,到第10min时熔化结束,则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4min=6min,故B错误;
C、图乙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98℃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8℃,故C正确;
D、图乙:t=4min时,水没有停止吸热,继续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甲图水的初温是94℃,加热2分钟之后,乙图中水的水温是96℃,水泡从下到上越来越小,说明水还没有沸腾。再加热2分钟,如图丙,水泡从下到上越来越大,说明水已经沸腾,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之后再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温保持在98℃。
故选:B。
15.解: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②烧杯中的冰变少,这是冰熔化为水,熔化吸热;
③管中乙醚变多,这是乙醚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④碘锤中碘粒变少,这是碘升华的结果,升华吸热;
综上所述,①③物态变化是放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
D、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7.解:用相同的小烧杯内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三次实验的水的温度应该相同。
故选:B。
18.解:A、切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灰水浸泡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捣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晒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9.解:读图可知,M在 10~20min的10min 内,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oab 为 M 物质的熔化图象;
在26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N之所以温度不变是因为水浴法加热,水达到了沸点温度不变导致的,故不能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N物质有可能是非晶体,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解: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A.蜡、玻璃、沥青是非晶体,故A错误;
B.铝是晶体,蜡、玻璃是非晶体,故B错误;
C.冰、铁、铝都是晶体,故C正确;
D.冰、铁是晶体,沥青是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
21.解:(1)由图所示,指针偏左,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物体的质量为:m=20g+5g+3.2g=28.2g;
(4)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称量过程中,在右盘加的砝码会偏少,测量结果偏小;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相当于提前在右盘添加了小砝码,在读数时,加上这部分质量,测量结果会偏大;
C、使用严重磨损的砝码,则在右盘所加砝码偏多,读数偏大;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则读数偏大。
由以上分析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28.2g;(3)A。
22.解:(1)由图可知甲物质的密度为:ρ甲1.5g/cm3,乙物质的密度为:ρ乙0.25g/cm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1.5g/cm3:0.25g/cm3=6:1;
(2)水的密度是1g/cm3,大于乙的密度,小于甲的密度,因此水的m﹣V图像应该在甲、乙图像之间,故应该在Ⅱ区域。
故答案为:(1)6:1;(2)Ⅱ。
23.解:(1)钢的密度为7.9×103,其表示的科学含义是:1立方米钢的质量为 7.9×103 千克;
(2)根据密度公式得,体积为0.01m3的钢制零件的质量为:m钢=ρ钢V=7.9×103kg/m3×0.01m3=79kg;
因钢制零件用某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替换时,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减少了61kg,所以,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质量:
m碳=m钢﹣Δm=79kg﹣61kg=18kg,
则此碳纤维复合材料零件的密度:
ρ碳1.8×103kg/m3。
故答案为:1立方米钢的质量为7.9×103 千克;1.8×103。
24.解:设空烧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由图知道,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180g,
由ρ知,ρ×20cm3+m杯=18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120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2=m2+m杯=260g,
由ρ知,ρ×120cm3+m杯=260g﹣﹣﹣﹣﹣﹣②
由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和空烧杯的质量分别是:ρ=0.8g/cm3,m杯=164g。
故答案为:0.8;164。
25.解:(1)香粽在地球上的质量是56g。送入空间站后,虽然位置变了,但香粽的质量不变;
(2)冰壶是由金属材料所做,因此金属材料受温度的变化更明显,故质量相同时,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2)偏大。
26.解:
(1)复合材料的密度为2.8g/cm3,“2.8g/cm3”表示的科学含义是1cm3复合材料的质量为2.8g;
(2)设树脂镜片和PC镜片的体积均为V,
因相同体积的PC片只有玻璃镜片质量的48%,
所以ρPCV=ρ玻璃V×48%,
则玻璃镜片的密度:ρ玻璃2.5/cm3=2.5×103kg/m3。
故答案为:1cm3PC(聚碳酸酯)的质量为1.2g;2.5×103。
27.解:(1)甲容器内盛有体积为3×10﹣3m3的水,根据密度公式得,则甲容器内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0×103kg/m3×3×10﹣3m3=3kg;
(2)甲、乙两容器底面积均为0.01m2,乙容器内盛有深度为0.35m的酒精,
则酒精的体积V酒精=0.01m2×0.35m=3.5×10﹣3m3,
则乙容器内酒精的质量为: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103kg/m3×3.5×10﹣3m3=2.8kg;
甲容器内水的质量:m水=3kg;
若要使甲、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应该从甲容器内抽出水的质量:
Δm水=m水﹣m酒精=3kg﹣2.8kg=0.2kg,
从甲容器内抽出水的体积:
ΔV。
故答案为:3;200。
28.解: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甲瓶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甲瓶中的水不沸腾;乙瓶中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沸点升高,无法沸腾。
故答案为:不沸腾;不沸腾。
29.解:取一支大的注射器,吸入适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汽化现象,然后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
故答案为:汽化;液态乙醚;压缩体积。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30.解:(1)解:(1)观察图甲可知,酒精灯利用外焰加热,则铁杆b位置合适,故只需适当升高铁杆a,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且浸没在水中;
(2)由表格可知,水的沸点为98℃,酒精的沸点为78℃,故不合适,水银的沸点为357℃,故选水银温度计;
(3)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是由于试管内水达到98℃后,不再吸热,所以没有沸腾;
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逐渐沸腾,说明此时试管外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水的温度,故试管内的水会继续吸热,说明加盐后水的沸点升高了;
(4)由图3可知,加热时间不同,说明吸收热量不同,根据Q=cmΔt可知,同种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收热量越多,质量越大,故造成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不同的原因是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铁杆a;(2)水银;(3)试管内的水达到沸点,无法持续吸热;升高;(4)烧杯内水的质量不同。
31.解:(1)实验中,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应使用较小的颗粒进行实验;
(2)蜡烛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蜡烛为非晶体;
(3)从图乙可知,冰在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熔化结束,在AB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较小;(2)非晶体;(3)固液共存。
32.解:(1)如图甲所示,药液的体积:V=20mL=20cm3=2×10﹣5m3;
如图乙知:剩余药液和烧杯的总质量是砝码20g+5g,游码刻度3.6g,共20g+5g+3.6g=28.6g;
量筒里液体的质量是:m=60g﹣28.6g=31.4g。
(2)AB.若橡皮泥在调节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边平衡,在测量时不影响测量结果,故A错误,B正确;
CD.如果橡皮泥在调节后沾上,橡皮泥就相当于在左盘里的物体,此时测量的质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体质量之和,测量值偏大,故C、D错误。
故选B。
(3)①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故选A;
②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b图所示状态时,药液的质量略小于砝码的质量,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故答案为:( 1 ) 20;31.4;(2)B;(3)A;b。
33.解:(1)天平在调平衡前必须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由图可知,其做法遗漏了的步骤是没有把游码拨到左端零刻度线处;
(2)原来游码没有归零时,天平平衡,当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时,相当于右盘质量变小,则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右调;
(3)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所以游码的示数是3.4g,则被测玉石的质量m=50g+20g+5g+3.4g=78.4g;
(4)小明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而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205g,标尺的最大刻度是5g,所以小明把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的最大刻度,当成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故答案为:(1)没有把游码拨到左端零刻度线处;(2)右;(3)78.4;(4)小明把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标尺的最大刻度,当成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34.解:(1)细铁沙之间的空隙可忽略不计,细铁砂可填补固体小颗粒之间的空隙,由于摇动不充分,使得测量体积偏大;
(2)由题意知,砝码的质量m=100g+20g+20g+5g=145g;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为2.4g,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烧杯在托盘上的位置放反了,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装水烧杯的质量+游码的示数,所以装水烧杯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145g﹣2.4g=142.6g;
(3)当右盘中加上55克砝码时,天平指针指向左端偏3小格,说明物体的质量大于55克;在右盘加上1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偏2格。即1克的质量使指针偏5个格,则改变1小格的质量为1克÷5=0.2克。
若在石盘中再加0.2克×3=0.6克的砝码时,指针将会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天平将平衡。因此,物体的质量为55克+0.6克=55.6克。
故答案为:(1)偏大;(2)142.6 g;(3)55.6g。
四.计算题(共2小题)
35.解:(1)这种原油的密度:
ρ0.8g/cm3=0.8×103kg/m3;
(2)这节油车所装的原油的总质量
m总=ρV总=0.8×103kg/m3×4.5m3=3.6×103kg=3.6t。
答:(1)这种原油的密度是0.8×103kg/m3;
(2)这节油车所装的原油的总质量是3.6t。
36.解:
(1)铝的密度ρ铝=2.7×103kg/m3=2.7g/cm3,
由ρ得:V实心220cm3<300cm3,
因为V实心<V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心=V球﹣V实心=300cm3﹣220cm3=80cm3.
(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水的体积:
V水=V空心=80cm3,
由ρ得:m水=ρ水V水=1g/cm3×80cm3=80g,
总质量:m总=m水+m球=80g+594g=674g,
答:(1)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80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为674g。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单元检测卷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此次随着航天员一同返回的还有部分实验样品,其中就包括国际首次开展的多能干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向造血干细胞转变研究的细胞样品,实现了人类干细胞“太空造血”。根据信息回答,随航天员一同返回的宇航服质量(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液体密度分别是ρ甲和ρ乙,图中关于两种液体的密度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3.关于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的密度等于它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D.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与质量成正比
4.a、b两个小球分别由、的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两小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a球是空心的
B.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两球总质量相等
C.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1:4
D.若两球均是空心的,a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可以比b球的空心部分体积大
5.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量杯的质量为40g
B.该液体的密度为1.25g/cm3
C.该液体可能是水
D.8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100g
6.如图所示是“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根据这个图象,可说明水的温度从6℃降到2℃的过程中(  )
A.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B.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C.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D.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7.从2019年5月20日起,科学家改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千克
B.物体质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状态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8.一个空瓶质量为m0,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m1.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后总质量为m2,再往瓶中装水至满瓶后的总质量为m3.则瓶内金属颗粒的密度为(  )
A.ρ水 B.ρ水
C.ρ水 D.ρ水
9.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四分之三,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8千克/米3
10.实验室有一架天平,其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0g,一位同学使用这架天平称取23g食盐,但操作过程中错将20g的砝码放在了天平左盘的位置,并将游码调到标尺3g的位置,然而在加食盐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此时食盐和砝码的位置已不能调换,请给他一个的建议,使他继续实验,并准确量出食盐的质量(  )
A.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B.将游码移到标尺9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C.在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6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D.在左盘中再加一个10g的砝码,并将游码移到标尺7g的位置后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11.夏天中午,某同学欲将湿衣服尽快晾干,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尽量拧出水分 B.晒到衣架上摊开
C.晒到阳光下 D.晾在低温的室内
12.图甲为我国古代的“节能灯”——“省油灯”,图乙为其部分剖面示意图。向灯盏夹层内注水,有助于减慢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关于“省油灯”减慢油蒸发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低油的温度
B.减小油的表面积
C.减慢油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D.减少油的体积
13.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
C.图乙:此时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t=4min时,水停止吸热
14.如图是某同学,若将图丙的水继续加热2分钟,则水温将是(  )
A.96℃ B.98℃ C.99℃ D.100℃
15.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下列“变多、变少”的演示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6.大美浙江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淳安千岛湖的雾是熔化现象
B.安吉滑雪场的雪是液化现象
C.西湖水面上的冰是升华现象
D.临安清凉峰的雾凇是凝华现象
17.某兴趣小组在相同的小烧杯内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小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关系为(  )
A.t甲>t乙>t丙 B.t甲=t乙=t丙
C.t甲<t乙=t丙 D.t甲<t乙<t丙
18.台州古法造纸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经多道工序制作才可完成。以下工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切割 B.石灰水浸泡
C.捣碎 D.晒纸
19.如图甲所示,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等体积的M、N两种固态物质。它们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26min内,M物质从固体变为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根据图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b 为 M 物质的熔化图象,oa′b′为 N 物质的沸腾图象
B.在 16~18min 内,M 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不吸收热量
C.M 物质肯定是晶体,N 物质可能是非晶体
D.M、N 物质熔化过程都持续了 10min
20.某晶体熔化过程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各组固体熔化图像的形状与其类似的一组是(  )
A.蜡 玻璃 沥青 B.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 D.冰 铁 沥青
二.填空题(共9小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
21.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块不规则的铁块的质量。
(1)在测量前,若指针静止在如乙图所示位置,则应     。
(2)据丙图可知:此不规则铁块的质量为     。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下列情况中会造成测量结果比实际质量小的是     。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测量
B.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忘记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已被严重磨损的砝码
D.读游码时以其右端所对刻度为准
2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
(1)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2)水的m﹣V图像应该在     区域。(选填“Ⅰ”、“Ⅱ”或“Ⅲ”)
23.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改进使用了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除提高了战斗机的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外,还降低了自身质量。如一体积为0.01m3的钢制零件,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换后质量可减少61kg。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其表示的科学含义是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为     kg/m3。
24.在学习了有关密度的知识后,某同学利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器材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则
(1)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
(2)空烧杯的质量是     g。
25.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发展的关键期,中国在航天和运动技能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1)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驻足6个多月,所需的食物也被送入太空。其中有一个“香粽”,在地球上的质量是56g。送入空间站后质量不会变化,这是因为     。
(2)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展开,冰壶是赛场上最“年轻”的项目,比赛前要测量由花岗岩制成的冰壶高度,若当时的冰壶是由金属材料所做,因此金属材料受温度的变化更明显,则测量结果将     。
26.对眼镜的轻便是人们不懈的追求,PC(聚碳酸酯)镜片是目前光学镜片中最轻的一类镜片,其密度为1.2g/cm3,相同体积的PC镜片只有玻璃镜片质量的48%。则“PC(聚碳酸酯)的密度为1.2g/cm3”表示的科学含义是     ,玻璃镜片的密度为     kg/m3。
2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底面积均为0.01m2,甲容器内盛有体积为3×10﹣3m3的水,乙容器内盛有深度为0.35m的酒精。分析回答(已知ρ酒精=0.8×103kg/m3):
(1)容器内水的质量为     kg。
(2)若要使甲、乙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应该从甲容器内抽出     cm3的液体。
28.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甲瓶中水     (填“沸腾”或“不沸腾”),乙瓶中水     (填“沸腾”或“不沸腾”)。
29.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针头处,如图所示。再向外拉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一个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往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     出现,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
30.小滨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下:
(1)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1所示的情形,应调节     (选填“铁杆a”或“铁圈b”)更合理。
(2)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本次实验应选用温度计为     (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3)如图2所示,烧杯和试管中均装有适量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沸腾了,而试管中的水并未沸腾,这是因为     。小滨同学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逐渐沸腾,说明加入食盐后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小江同学又用相同的器材做同一实验,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分别如图3中A、B曲线所示,造成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31.某小组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向试管中放入500g冰,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从加热到熔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3)根据冰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AB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     状态。
32.小余用托盘天平进行液体质量测量的实验。
(1)测得药液和药瓶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药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再将药瓶放在天平上称剩余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量筒中药液的体积是    mL,量筒中药液的质量是    g。
(2)小余在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上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任何作用
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仍然正确
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调平后(未称量前)粘上去的,则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小于真实值
D.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药液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
(3)小余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药液备用,他应    (选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盘空瓶中缓慢加药液,当看到指针摆动如    图(选填图丙中的“a”或“b”)所示状态时,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药液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A.先测出空药瓶的质量,接着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
B.先向右盘中再添加100g的砝码,接着测出空药瓶的质量
33.小明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4)小明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明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     。
34.科学测量是初中阶段常用的科学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因素会存在测量误差,甚至导致存在错误,请你解决以下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问题。
类型一:体积测量问题。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体积,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提示:细铁沙之间的空隙可忽略不计,细铁砂可填补固体小颗粒之间的空隙)
(1)在步骤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值     。(填“偏大”或“偏小”)
类型二:质量测量问题。
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当出现错误操作或者因天平自身问题等原因,无法根据“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质量”计算时,能否依旧利用已有数据进行求解。
(2)问题之一“左码右物”: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一盛有液体的烧杯,添加100克砝码一个,20克砝码两个和5克砝码一个,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烧杯在托盘上的位置放反了,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在不需要重新称量的前提下,利用已知读数计算出该装水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3)问题之二“缺少游码”:有一架天平缺少了游码,用此天平称量某物体时右盘已有55克砝码,指针向左偏了三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1克砝码时,指针又向右偏了两小格,指针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被称物体的质量是     。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35.一节油罐车的体积4.5m3装满了原油,从油车中取出10mL样品油,测得其质量为8g。
请解答:
(1)这种原油的密度是多少?
(2)这节油车中装有多少吨原油?
36.小明的父亲外出时买了一个用铝材料制造的艺术品球,用天平测得球的质量是594g,体积为300cm3.请你帮助完成下列问题:(已知:ρ水=1.0×103Kg/m3;ρ铝=2.7×103Kg/m3)
(1)判断此球是否为实心的。
(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