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 定
假设你穿越到了原始社会,请你规划一下作为你原始人的一天会干些什么?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课程导入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一课
从食物采集
到食物生产
了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的过程和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食物来源
2.生产工具
3.生活方式
4.社会分工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年—1万年)
男性狩猎、保护领地,
女性抚育后代、采集食物(母系氏族)
采集植物、渔猎动物(食物采集者)
木器、骨器、石器(打制石器)
①迁徙、群居;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食物来源
2.生产工具
3.生活方式
4.社会分工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驯化野生动植物(食物生产者)
磨制石器
定居生活
男性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从事家庭副业(父系氏族)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
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采集、渔猎
打制石器
迁徙群居、用火
女性主导
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磨制石器
定居生活、聚落
男性主导,女性从属
农业出现
(大约1万年前)
被动、从属
主动、改造
蒙昧时代
文明时代
食物来源
生产工具
生活方式
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
文明程度
材料1: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材料2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班固《白虎通义·号》
④主要原因: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物。
⑤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3
③气候变迁的影响。
①疾病困扰。
②人口增长,食物短缺。
5.原始农业出现的原因: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地区 原始农耕 原始畜牧
西亚
东亚
美洲
小亚细亚:小麦、大麦原产地
距今9000年前,饲养绵羊、山羊
黄河中上游:粟的发源地
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水稻
距今8500年前,贾湖居民饲养猪
河姆渡居民饲养猪、狗
中美洲:玉米、甘薯原产地
距今6000年前,南美驯化骆马
6.原始农业出现的表现:
【探究思考】世界主要农耕文明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特点:①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多样性;
②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和大河流域附近。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7.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
(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②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③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材料一:农业产生后才开始了社会生产,从此人类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被动局面,由消极地适应自然转向积极的改造自然,由自然的奴隶走向自然的主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了农业,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材料二: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2)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①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②一部分人开始从事手工业劳动;③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
材料三: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人们不必总是随着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而漂泊流徙,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
材料四:原始音乐的产生与集体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人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喊声,便是最基本的声乐因素。
7.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3)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①天文历法获得了较快的发展;②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五: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材料六: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原始的历法,即以物候定农时的自然历。
中国夏朝的历法夏小正
7.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农业出现
剩余
产品
私有制出现
阶级
产生
国家
形成
生产力
7.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
贫富
分化
根本
原因
生产关系的变化
男子主导
女性从属
(4)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①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②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
(一)共同点:灌溉农业发达
1.代表
2.目的
3.表现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古巴比伦
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
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二、农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二)不同点:农业文明的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
区域 食物生产 土地所有制 社会生活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代中国
古希腊
古罗马
古代美洲
(二)不同点
区域 食物生产 土地所有制 社会生活
古巴比伦
古埃及
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拥有土地
王室和神庙
土地、果园、资金、牲畜、工具、粮仓、劳力等可以租赁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古埃及人在田间耕作
古埃及人放牧壁画残片
呵!尼罗河,我称赞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呼吸。
——古埃及长诗
对尼罗河和太阳神的崇拜,成为古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二)不同点
区域 食物生产 土地所有制 社会生活
古代中国
北方粟麦农业区
南方稻作农业区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二)不同点
区域 食物生产 土地所有制 社会生活
古代中国
北方粟麦农业区
南方稻作农业区
商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
战国以后:封建土地私有制
经营方式: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国家政策:重农抑商
重视水利
农业技术:精耕细作
(北方旱田、南方水田)
都江堰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工具及水利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不同点
区域 食物生产 土地所有制 社会生活
古希腊
古罗马
大麦小麦(西亚传入)
谷物与蔬菜轮作
果园:葡萄、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公民拥有土地
国有 →贵族、富人私有
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随着征服扩张,小农逐渐破产
希腊人采摘葡萄
希腊人收获橄榄
希洛人是斯巴达国家没有任何权利的被剥削者,农业奴隶。他们每7户被固定于一户斯巴达公民的份地上,每年要向份地主人交纳收获物的一半和一定数量的油和酒。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二)不同点
区域 食物生产 土地所有制 社会生活
古代 美洲
玉米、甘薯、马铃薯
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阿兹特克人)
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阿兹特克人)
印第安人农耕图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地域 食物生产 土地所有制 社会生活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 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拥有土地 土地、果园、资金、牲畜、工具、粮仓、劳力都可以作为租赁的对象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中国 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商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井田制),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封建土地私有制 经营方式:小农经济① 国家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②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农业技术: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古希腊 大麦和小麦 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城邦公民拥有土地 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
古罗马 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土地国有→贵族或富人私有,而小农却逐渐破产。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古代美洲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 ①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②发明了“浮动园地”。
农业产生和发展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
大部分土地由谁掌握?
是否出现了统治机构?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概念解释】
母系氏族社会:又称母系社会、母系氏族制社会,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
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是指社会组织以父系血统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中,家族和社会的重要组织单位是以父系血统为基础的氏族。父系氏族社会中,家族和社会地位的继承是通过父系血统来确定的,子女以父亲的氏族身份为准。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tian)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
——《尚书》
传说古代希腊的著名统帅阿伽门农从特洛伊战场班师回国,被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伙同情夫谋杀。阿伽门农之子厄瑞斯忒(tè)长大成人后替父报仇,亲手杀死了生母克吕泰涅斯特拉及其情夫。复仇女神便以“弑(shi)母罪”对厄瑞斯忒提出了指控,认为报仇只应限于为“母系血亲”。但厄瑞斯忒的庇护神阿波罗则为他辩护说,父亲是比母亲更重要的尊亲,他的母亲谋害丈夫,就是母亲主人。双方争执不下,案子被提交给神圣法庭进行审判,结果,雅典娜女神在最后时刻了主张厄瑞斯忒无罪的关键性一票。
原始农业及畜牧业出现(前提)
社会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
出现社会分工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剩余产品增加,私有制出现
社会阶级分化
奴隶制成为主要剥削制度
小双桥遗址IX区的H63更特殊。这座坑比较大(长10.5米,宽6.8米,深1.7米),平面近似水滴形,最底部挖了一小型圆坑,里面码放了九枚不含下颌骨的人头骨,再向上一层,则埋藏着大量头骨、零散人骨和几具基本完整的人骨架,以及大量陶器残片和兽骨。死者至少有56人。这座坑使用了较长时间,有过多次祭祀。
——《翦商》
公共机关及国家形成
文字的产生
奴隶主
奴隶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小结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
采集渔猎:木石骨器;学会用火
古巴比伦:王室、神庙和贵族拥有很多土地
古代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宗教信仰
古代中国:南稻北粟;土地掌握在各级贵族手中;铁犁牛
耕;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精耕细作……
古代希腊:因地制宜;城邦公民拥有土地
古代美洲:土地贵族私有和村社公有
农耕畜牧
农业:主要起源于东亚、西亚和中美洲
畜牧业:随农业和定居而产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