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3.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课件(20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学习设计】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3.3.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课件(20页ppt)+教学设计+作业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让教学更有效
我国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规定:禁止旅客携带汽油、酒精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汽油、酒精与同为液体的水有什么区别
一、创设情境,激发疑问,引入学习任务
二、新知展开,围绕任务,引导问题解决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各种变化又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变化难以觉察。
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冰雪消融
钢铁生锈
【探索活动】
2.将试管中的酒精倒入小烧杯中,分别用棉签蘸取酒精和水涂于手背,观察并记录现象。
闻气味
1.取约 2 mL的酒精置于试管中,观察酒精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酒精的气味,如图3.3-1所示。
酒精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用手在试管口轻轻扇动
涂酒精的手背更凉,而且酒精消失的更快
酒精会被点燃,产生蓝色火焰,水不能被点燃
3.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接触烧杯中的酒精和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问题讨论】
(1)在酒精所发生的变化中,哪个属于化学变化 哪个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酒精蒸发是物理变化。
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酒精挥发感到凉
酒精燃烧
【微观解释】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种类不变,改变了分子间的间隙。
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是物态变化,酒精分子不变,酒精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
【活动】比一比,看谁判断得又快又准
1.玻璃打碎
2.木材做成课桌
3.拉橡皮筋
4.煤气燃烧
5.湿衣服晾干
6.铁铸成铁锅
7.铅笔弄断
8.粉碎矿石
9.玻璃制成灯泡
10.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11.气球升高
12.苹果腐烂
13.水中沉淀泥沙
14.食盐溶解在水中
15.飞机爆炸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自然界的变化丰富多彩,这是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磁铁吸引铁
铜块能压成片、拉成丝
磁性是磁体的物理性质。
延展性是铜的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氢气燃烧
铁生锈
氢气燃烧会生成水
可燃性是氢气的化学性质。
铁在空气在会生成铁锈
铁会生锈是铁的化学性质。
颜色
气味
磁性
熔点
延展性
酸碱性
可燃性
【思考与讨论】
下面8种性质分别属于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物质溶解性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溶解性
颜色
气味
磁性
熔点
延展性
酸碱性
可燃性
a
b
稳定性
稳定性
【思考与讨论】下列各属于什么性质或变化?
(1)铁在高温下会熔化
(2)铁在生锈
(3)铁条拉成铁丝
(4)煤在燃烧
(5)蜡烛能燃烧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6)蜡烛熔化
(7)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
(8)酒精易蒸发
(9)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10)氢氧化钠使紫色石蕊变蓝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和性质
性质
纸在燃烧
纸能燃烧
变化:强调一个过程或现象。
变化
性质:强调某一“能力”和“属性”,常用:会、能、可以、具有、
容易等词语进行描述。
【思考与讨论】
酒精与水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从化学性质上看,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
从物理性质上看,酒精与水的熔点、沸点、密度等不同;
酒精分子模型 水分子模型
C2H5OH
H2O
物质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的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反过来,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酒精有可燃性
石墨硬度小
铜有导电性
可作燃料
可制铅笔芯
可用作导线
决定
反映
决定
反映
决定
反映
结构
性质
用途
决定
决定
反映
反映
三、总结归纳,理清概念,落实课堂任务
(一)基础知识:
1.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2.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二)随堂任务
1.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化石雕 B.龙泉青瓷烧制
C.温州剪纸 D.嵊州竹编
2.判断镁条燃烧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变短 D.生成了白色固体
B
D
3.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
⑥铁丝生锈
⑦铜能导电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答案】③⑧;④⑤
【板书设计】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1课时)

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一定有

需要
化学性质
不需要
物理性质

结构
性质
用途
决定
决定
反映
反映
【课后任务】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和性质的事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与要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物质变化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
2.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
3.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4.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思路】
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允许旅客携带水但禁止携带汽油和酒精,引入不同的物质存在不同的性质,物质性质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变化。随后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观察酒精,点燃酒精这个探究实验,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从微观上理解这两个变化,再通过练习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决定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物质的性质,并通过练习题学习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讨论“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区别。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而性质决定用途。
【教学过程】
引言:我国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规定禁止旅客携带汽油、酒精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水是允许携带的。这是为什么呢?不同的物质其性质一般是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疑问,引入学习任务
【引入】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各种变化又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变化难以觉察。因此,研究物质的变化,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与分析。
二、新知展开,围绕任务,引导问题解决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探索活动】
1.取约 2 mL的酒精置于试管中,观察酒精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酒精的气味,如图3.3-1所示。
2.将试管中的酒精倒入小烧杯中,分别用棉签蘸取酒精和水涂于手背,观察并记录现象。
3.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接触烧杯中的酒精和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4.问题讨论:
(1)在酒精所发生的变化中,哪个属于化学变化 哪个属于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参考】
1.酒精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涂酒精的手背更凉,而且酒精消失得更快。
3.酒精会被点燃,产生蓝色火焰,而水不能被点燃。
4.(1)酒精蒸发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2)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中,物质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了,生成了新物质。
【思考与讨论】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其变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不变,酒精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2.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
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种类不变,改变了分子间的间隙。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思考与讨论】酒精在燃烧过程中常常闻到酒精的气味,从物质变化角度说明什么?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关系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过渡】不同物质之所以发生不同的变化,这是由于它们的性质不同。
物质的性质
自然界的变化丰富多彩,这是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的性质。
1.概念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磁体具有吸引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作磁性,如图3.3-2所示,在此过程中磁体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此磁性是磁体的物理性质;如铜具有延展性,铜块能压成片、拉成丝,但铜这种物质没有改变,如图3.3-3所示,因此延展性是铜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如图3.3-4所示,氢气燃烧会生成水,因此可燃性是氢气的化学性质;如图3.3-5所示,铁在空气中会生锈,铁锈是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因此铁会生锈是铁的化学性质。
补充:物质的酸碱性、氧化性、稳定性等性质,都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试一试】
1.下面8种性质分别属于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磁性、熔点、延展性、物质的溶解性、稳定性、酸碱性、可燃性
2.
2.区别性质与变化
3.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酒精与水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有什么关系?
从物理性质上看,酒精与水的熔点、沸点、密度等不同;从化学性质上看,酒精具有可燃性,水不具有可燃性。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三、总结归纳,理清概念,落实课堂任务
(一)基础知识:
1.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2.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二)随堂任务:
1.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化石雕 B.龙泉青瓷烧制 C.温州剪纸 D.嵊州竹编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判断镁条燃烧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强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镁条变短 D.生成了白色固体
【答案】D
3.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 ⑥铁丝生锈 ⑦铜能导电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答案】③⑧;④⑤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板书设计】
【课后任务】
1.完成作业本上相应内容。
2.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和性质的事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3节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1课时)同步作业(教师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台州古法造纸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经多道工序制作才可完成。以下工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切割 B.石灰水浸泡
C.捣碎 D.晒纸
【答案】B
【解析】
A、切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灰水浸泡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捣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晒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杭州第十八届钱塘灯会于2025年2月举行。下列关于花灯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搭骨架 B.裱灯面
C.绘图案 D.点蜡烛
【答案】D
【解析】
A、搭骨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裱灯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绘图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点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3.如图是清明饼制作的几个环节,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菜汁B.揉和面团C.炒熟肉馅 D.包裹饼团
【答案】C
【解析】
A、榨取菜汁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揉和面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炒熟肉馅过程中生成能食用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包裹饼团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4.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仙居无骨花灯 B.绍兴黄酒
C.临海剪纸 D.东阳木雕
【答案】B
【解析】
A、仙居无骨花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绍兴黄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临海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东阳木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5.“灰汁粽”是温州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过程: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制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烧灰 B.加水溶解 C.静置沉淀 D.过滤取汁
【答案】A
【解析】
A、稻草烧灰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加水溶解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静置沉淀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过滤取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6.温州碗窑村是清代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下列制瓷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挖取泥土 B.制作模型
C.描绘图案 D.高温烧制
【答案】D
【解析】
A.挖取泥土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制作模型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描绘图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烧制陶瓷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食品腐烂 B.水结成冰 C.钢铁生锈 D.燃放烟花
【答案】B
【解析】
A、食品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烟花爆竹,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8.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 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
C.汽油挥发、云消雾散 D.粮食酿酒、烟花燃放
【答案】D
【解析】
A、滴水成冰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汽油挥发、云消雾散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烟花燃放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 B.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
C.钢铁作为建筑材料 D.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
【答案】D
【解析】
A、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是利用煤油热胀冷缩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是利用铜和铝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钢铁作为建筑材料,是利用钢铁硬度大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10.我国对半导体原材料金属镓实施出口管制。下列有关金属镓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29.8℃ B.固体呈蓝灰色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D.会热缩冷胀
【答案】C
【解析】
A.熔点29.8℃,熔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A错误;
B.固体呈蓝灰色,这是描述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金属活动性属于化学性质,它反映了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故C正确;
D.会热缩冷胀,这是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11.2023年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他们的贡献还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晶体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强 D.抗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A、密度小,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选项错误。
B、耐磨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选项错误。
C、导电性强,描述的是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选项错误。
D、抗氧化性强,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选项正确。
12.“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飞船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小 B.可燃性
C.无色无味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B
【解析】
A、氢气的密度小,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B、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描述颜色、气味,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是描述燃烧的现象,不是性质。
13.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 ⑥铁丝生锈
⑦铜能导电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答案】③⑧;④⑤。
【解析】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⑥铁丝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铜能导电,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4.据山西2021年最新报道,煤层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合成金刚石实现批量化试生产。煤层气合成金刚石属于     变化,金刚石由     构成(填微粒名称)。
【答案】化学;碳原子。
【解析】煤层气(主要成分为甲烷),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煤层气合成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5.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
(1)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     。
(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     。
(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
【答案】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变化。
【解析】
(1)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6.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④冰块融化;⑤铁能生锈;⑥酒精易挥发。
【答案】④;②;③⑥。
【解析】④冰块融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②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⑥酒精易挥发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17.生活中停电时,我们经常会点一根蜡烛来照明,蜡烛的燃烧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表示为:(固体)蜡→①→(液体)蜡→②→(气体)蜡→③→二氧化碳和水。三个过程,分别依次表示为①②③。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填编号)。在反应变化过程中,体现蜡烛的化学性质为     。
【答案】①②;③。
【解析】(固体)蜡→①→(液体)蜡→②→(气体)蜡,只是蜡烛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气体)蜡→③→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反应变化过程中,③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体现蜡烛的化学性质。
18.(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区别为     。
①铁在空气中生锈 ②铁块熔化成铁水 ③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④酒精挥发 ⑤食物腐烂 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2)我们把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成为化学性质,下面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液氧是淡蓝色液体 ②柠檬显酸性 ③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④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⑤汽油易挥发 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答案】(1)②④;①③⑤⑥;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①③④⑤;②⑥。
【解析】
(1)②铁块熔化成铁水,④酒精挥发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①铁在空气中生锈,③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⑤食物腐烂,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①液氧是淡蓝色液体,③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④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⑤汽油易挥发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②柠檬显酸性,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化学性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3节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1课时)同步作业(学生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台州古法造纸是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经多道工序制作才可完成。以下工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切割 B.石灰水浸泡
C.捣碎 D.晒纸
2.杭州第十八届钱塘灯会于2025年2月举行。下列关于花灯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搭骨架 B.裱灯面
C.绘图案 D.点蜡烛
3.如图是清明饼制作的几个环节,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菜汁B.揉和面团C.炒熟肉馅 D.包裹饼团
4.如图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仙居无骨花灯 B.绍兴黄酒
C.临海剪纸 D.东阳木雕
5.“灰汁粽”是温州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过程: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制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烧灰 B.加水溶解 C.静置沉淀 D.过滤取汁
6.温州碗窑村是清代浙南地区烧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下列制瓷的工序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挖取泥土 B.制作模型
C.描绘图案 D.高温烧制
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食品腐烂 B.水结成冰 C.钢铁生锈 D.燃放烟花
8.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滴水成冰、钢铁生锈 B.石蜡熔化、水分蒸发
C.汽油挥发、云消雾散 D.粮食酿酒、烟花燃放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煤油作为温度计的测温材料 B.铜和铝用于生产电缆
C.钢铁作为建筑材料 D.天然气作为家用燃料
10.我国对半导体原材料金属镓实施出口管制。下列有关金属镓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29.8℃ B.固体呈蓝灰色
C.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D.会热缩冷胀
11.2023年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时他们的贡献还在于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晶体材料。该材料具有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小 B.耐磨损 C.导电性强 D.抗氧化性
12.“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飞船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小 B.可燃性
C.无色无味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3.下列物质的变化或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食盐是白色晶体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③酒精挥发
④浓硫酸有腐蚀性 ⑤碱石灰能吸收CO2 ⑥铁丝生锈
⑦铜能导电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14.据山西2021年最新报道,煤层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合成金刚石实现批量化试生产。煤层气合成金刚石属于     变化,金刚石由     构成(填微粒名称)。
15.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空:
(1)铜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     。
(2)食盐晶体能溶于水     。
(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
16.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④冰块融化;⑤铁能生锈;⑥酒精易挥发。
17.生活中停电时,我们经常会点一根蜡烛来照明,蜡烛的燃烧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表示为:(固体)蜡→①→(液体)蜡→②→(气体)蜡→③→二氧化碳和水。三个过程,分别依次表示为①②③。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填编号)。在反应变化过程中,体现蜡烛的化学性质为     。
18.(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区别为     。
①铁在空气中生锈 ②铁块熔化成铁水 ③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④酒精挥发 ⑤食物腐烂 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2)我们把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成为化学性质,下面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液氧是淡蓝色液体 ②柠檬显酸性 ③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④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⑤汽油易挥发 ⑥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