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的国际秩序社会主义世界俄国十月革命新的社会制度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工业模式新的经济体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新的斗争方式亚非拉世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知识结构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1914年7月—1918年11月)1、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学习目标一、探战争之原因项 目 英 法 德 美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材料1: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探战争之原因一、探战争之原因一、探战争之原因德军最大的军工厂两大军事集团开展疯狂军备竞赛英国制造的“无畏舰”德军U35和U42潜水艇法军的列车炮主要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疯狂扩军备战,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一、探战争之原因巴尔干半岛 —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炫耀武力。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17岁的中学生普林西普击中毙命。一、探战争之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疯狂扩军备战,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主要原因)3.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原因,导火索)小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在德国的支持怂恿下,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英、法也很快卷入战争。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德意志皇帝1.一战爆发:二、战争之过程二、战争之过程1915年4月,协约国同意意大利领土要求,英国答应给其代款5000万英镑作为参战费用,5月,意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在背后捅了同盟国一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丘吉尔二、战争之过程西线:英法 vs 德南线:塞尔维亚vs奥匈东线:俄 vs 德、奥匈2、主要战场:欧洲战场二、战争之过程二、战争之过程3、主要战役:日德兰大海战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二、战争之过程凡尔登战役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美国参加协议国作战中国宣布加入协约国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此次航行大部分乘客都是美国人。抢夺战利品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8年3月3日,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一战华工墓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4、结果: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福煦车厢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协约国联军总司令。 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争之过程时间长规模大损失重范围广战争清单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参战国家 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参战人员 7000多万伤亡人员 3000多万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特点:三、战争之评价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 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一战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世界经济史》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美国和日本、俄国开始崛起)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习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供应的需要和忙于相互厮杀,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两个军事集团都疯狂扩军,并建立起发达的军事工业,许多新式武器被投入了战场,飞机、坦克、机枪和毒气的首次使用,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战争形势,大大增加了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客观上促进了许多军事理论的产生。” ——张卉研《一战全史》德国重炮1918英国航空母舰(世界第一艘)德国马克沁重机枪一战英军的坦克一战中德军的飞机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装备不断更新,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科技是一把双刃剑1.反对战争,维护和平。2.加强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3.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恐怖主义。4.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平衡国际力量对比。5.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正确使用科学的力量为人类造福。四、战争之教训铸剑为犁课堂小结帝国主义列强争霸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人类的灾难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1916同盟国协约国影响导火线转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