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世界近代史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史料实证:知道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01唯物史观: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了解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02家国情怀: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03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2022年课程标准视频导入:卓别林电影-被工业异化的现代工人生活目录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二城市化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背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01人口增长:(2)表现:①英国:19世纪前50年,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②美国:19世纪20年代1000万,到1914年超过1亿。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欧洲的历史与文明》教学视频:社会阶级结构变化02劳动力结构变化:①工人阶级壮大;②从事工业、商业劳动力人数增长并超过从事农业人数;③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地位提高。英国劳动力构成示意图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史料实证03大众教育:(1)目的: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2)表现:①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了系统教育体系;②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③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3)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1850年的洪保特大学德国的中学阶段教育分为职业预校、实科中学、文理中学等,图为德国某文理中学学生合影( 1904年)二城市化二城市化0102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概况:(1)城市发展:(2)城市完善: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缺乏规划、环境很差→改善、基础设施建立。英国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教学视频:城市化19世纪中期,英国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子啊垃圾堆里玩耍。规划后的城市一些城市富人的卫生间开始有了抽水马桶材料: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与此同时,技术和医学上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也能够消除以前曾经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使城市生活变得更可忍受,更令人满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实证相关史事: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 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 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超过44万,柏林人口也增长到42万。史料实证城市交通工具给路灯加油宽阔街道布局城市公共交通建筑与下水道布局合理史料实证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01环境污染: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材料1:巴黎景象: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查尔斯·波德莱尔材料2:附近的酿酒作坊、硝皮作坊、洗染作坊和其他工厂污染了河水,使空气中浓烈的人畜便溺气味之外又增加了污染的气味。市区烟囱林立,吐出带硫磺味的农浊黑烟。人们疾病丛生。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但这些巨大的蒸汽轮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史料实证教学视频:城市化的阴暗面02贫富分化: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19世纪英国煤矿巷道中的工人三个年幼的街头流浪儿童挤在曼哈顿马尔伯里街一条小巷的格栅里一起取暖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中讽刺流水线工作模式是对工人的压迫!史料实证工人运动破坏机器运动史料实证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工人……生活愈加贫困。例如工人每天要劳动15到16个小时……尽管终年劳累,没有星期天等节假日,工资却少得可怜,难以维持一日三餐……不少工人只能睡在机器下面,或露宿在街头巷尾。工人子女的生活同样悲惨,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甚至六七岁就被迫给资本家当童工,任其宰割。超负荷的劳动使这些童工面黄肌瘦,一些人不到十岁就被折磨死了。——纪录片《马克思主义诞生》史料实证思考探究材料: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理解狄更斯描述的那个时代,并对照现实生活的感受,辨析人们所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工业革命是把双刃剑,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更丰富。但也带来了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人们追求的文明生活应是物质生活丰富,生活环境优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课后练习1.据戴维·诺瑟姆《德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绘制的曲线图中,德国城市化加速阶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德国人口的急剧增长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德国殖民扩张的影响D.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答案】B 【详解】根据德国城市化过程的S曲线图结合所学可知,1870年后德国的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项正确;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是城市化的原因,但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不是德国城市化加速阶段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德国城市化加速阶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不是德国殖民扩张,排除C项;二战后,德国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课后练习2.各国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之上,不仅要求生产技术不断改进,而且要求生产者的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工业革命越深入,这种要求就越强烈。由此可知教育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C.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各国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建立在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之上,不仅要求生产技术不断改进,而且要求生产者的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工业革命越深入,这种要求就越强烈”可知,各国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始的,A项正确;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是工业革命推动下产生的,排除B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不是教育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课后练习3.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A.保护环境 B.控制人口增长C.注重农业生产 D.节约能源【答案】A 【详解】据题干“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造成大量的毒雾,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告诉我们,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毒雾夺去了人的生命,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农业生产,排除C项;题干重在强调保护环境,而不是节约能源,排除D项。故选A项。课后练习4.《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维多利亚时期(1837年至1901年)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写就的一系列侦探小说的合集。小说中福尔摩斯思维缜密、观察敏锐,甚至利用化学原理来验证犯罪行为。这一形象得到了同时期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 )A.小说逐渐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B.城市化进程导致犯罪率提高C.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D.科学理性观念获得民众认同【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甚至利用化学原理来验证犯罪行为”体现了科学理性的观念,而福尔摩斯这一形象受到广大读者喜爱,体现的是科学理性观念获得民众认同,D项正确;题干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一部小说受到欢迎,但不能得出小说是文学的主要形式,排除A项;题干中广大读者喜爱福尔摩斯是因为其“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观察敏税”的形象,且侦探小说受欢迎,不能与犯罪率提高建立直接因果关系,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是机器的应用,材料中并未体现机器的使用,排除C项。故选D项。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