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闻涛杭二中附一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闻涛杭二中附一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闻涛杭二中附一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对人类有害
B.②是单细胞真菌,细胞结构与动物细胞相同
C.③具有细胞结构,靠分裂繁殖
D.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单细胞生物;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⑤是植物细胞,除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A、①是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故A错误;
B、②是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结构与动物细胞不相同,比如酵母菌有细胞壁、液泡而动物细胞没
有,故B错误;
C、③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通过复制繁殖,故C错误;
D、④是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5七下·杭州期中)根据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子宫内进行的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卵巢内完成的
C.③~④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全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
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卵巢产生卵细胞,分裂雌性激素;睾丸产生精子,分裂雄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
【解答】A. 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输卵管内进行的,A错误;
B. 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输卵管和子宫内完成的,B错误;
C. ③~④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早期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后期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C错误;
D. 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D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5七下·杭州期中)一种叫草地贪夜蛾(发育方式和蚕相似)的外来物种在我国扩散蔓延快,严重危害农作物,如图可以表示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
A.若此图表示草地贪夜蛾的变态发育过程,其过程可表示为D→A→B→C
B.若此图表示草地贪夜蛾的变态发育过程,则C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C.若此图表示草地贪夜蛾的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
D.草地贪夜蛾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营养物质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需要经历蛹期,即图中的B期。
【解答】A、草地贪夜蛾的发育方式和蚕相似,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可知发育过程为 D→A→B→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为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幼虫期,即A期,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为受精卵、A为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草地贪夜蛾属于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营养物质,故D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右图为大豆一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
B.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了果实
C.①最终发育为植物的茎
D.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肥沃的土壤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胚轴,最终发育为连接植物根和茎的部位;②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③是胚根,发育
成植物的根。
【解答】A、种子的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即图中的①②③④,故A错误;
B、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了果实,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
来,故B正确;
C、①是胚轴,最终发育为连接植物根和茎的部位,故C错误;
D、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子叶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5七下·杭州期中)观察桃花(甲)和桃(乙)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⑧是桃花的雌蕊,其中②的结构是花丝
B.⑦是桃花雄蕊中的花药,内含有卵细胞
C.a是桃的果皮,由图甲中⑤子房壁发育而来
D.b是桃的种子,其内的胚由④胚珠发育而来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①②③构成了⑧雌蕊;④是胚珠,⑤是子房壁,④⑤构成了⑨子房;⑥是花丝,⑦是花药,⑥⑦构成了⑩雄蕊。
【解答】A、⑧是桃花的雌蕊,其中②的结构是花柱,故A错误;
B、⑦是桃花雄蕊中的花药,内含有花粉,故B错误;
C、a是桃的果皮,由图甲中⑤子房壁发育而来,子房发育成果实,故C正确;
D、b是桃的种子,其内的胚由④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滨同学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下列不属于此类繁殖方式的是 (  )
A.利用番茄种子进行繁殖 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
C.利用叶片繁殖多肉植物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营养繁殖属于通过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
【解答】A、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故A符合题意;
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茎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属于无性生殖,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叶片繁殖多肉植物,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属于无性生殖,故C不符合题意;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属于无性生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5七下·杭州期中)草履虫和衣藻是单细胞生物的代表,下列对它们进行观察的实验中在操作、解释等方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草履虫和衣藻虽只有一个细胞也能独立生活,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观察草履虫前,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中放上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其运动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衣藻可以用鞭毛自由游动,但仍把它归为植物的原因是它细胞内有杯状叶绿体
【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草履虫和衣藻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的生物,单细胞生物也能独立生活,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观察草履虫前,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中放上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其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无神经系统,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衣藻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可以用鞭毛自由游动,把它归为植物的原因是它细胞内有杯状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5七下·杭州期中)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分子之间有空隙
D.露珠能保持球形———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只是模拟类似的现象,帮助我们理解,不能得出模拟现象对应的实验结论。
【解答】A、水汽化后分子间间隙变大,所以水蒸气的体积大于液态水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扩散实验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黄豆和芝麻的混合实验,属于模拟实验,黄豆和芝麻并没有跑到彼此分子的间隙中,所以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符合题意;
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是露珠能保持球形点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5七下·杭州期中)下列各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
【解答】A、是垃圾的标志,不属于模型;
B、是一个足球烯模型;
C、电路模型;
D、柱状图模型;
故答案为:A。
10.(2025七下·杭州期中)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下列关于几位科学家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B.如图②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D.卢瑟福在实验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④模型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模型的发展历史: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可分,内含有带负电的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波尔提出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行;后来修正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解答】A、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修正过程,最早的原子模型为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再是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再是卢瑟福的行星模型,之后是波尔的分层模型,之后是电子云模型,故顺序为:①④②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如图②模型是波尔提出的分层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
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从而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且认为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电子在核外绕原子核运动,提出了行星模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5七下·杭州期中)2017年,我国化学家成功制得了稀有气体氮的化合物 Na2He,标志着我国在稀有气体领域走到了最前沿。氦气和钠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化学反应,合成氦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B.Na2He中氦元素化合价为+2价
C.Na2H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
D.稀有气体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成电中性,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A、氦是二号元素,说明一个原子中含有两个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一个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故A正确;
B、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氦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B错误;
C、Na2H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5七下·杭州期中)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 Akg,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Bkg,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千克 B. 千克 C. D.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解答】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故答案为:D。
13.(2025七下·杭州期中)在科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用语中对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C0 ③CO2④Mg2+⑤2OH-⑥H2O ⑦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表示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是,将数字写在该元素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字,“1”不能省略;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1”省略不写。 ①2H两个氢原子;②2C0两个一氧化碳分子;③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④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⑤2表示的是两个氢氧根离子;⑥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⑦表示的是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解答】A、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应写在离子符号之前,⑤2表示的是两个氢氧根离子,⑦表示的是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A错误;
B、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应写在分子符号之前,②2C0表示的是两个一氧化碳分子,①2H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分子中该原子的右下角,③CO2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⑥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C正确;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④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⑤2表示的是两个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5七下·杭州期中)离子、Y2-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原子、Y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都有10个中子
B.离子是X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
C.原子核内各有10个电子
D.Y原子为氧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解答】A、中子数与电子数、质子数可能相同,可能不同无法判断中子数,故A错误;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是由X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故B错误;
C、原子核内没有电子,故C错误;
D、是由Y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此时电子数为10,可知原子中电子数为8,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质子数为8,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8号元素为氧元素,可知Y原子是氧原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5七下·杭州期中)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可知,无论两种物质怎样混合,其中硫和氧气的质量之比都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 FeSO4、Fe2(SO4)3 可知,
两种物质中硫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2×1):(16×4)=1:2;
那么硫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2;
因为硫元素和氧元素质量分子之和为:1-a%;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16.(2025七下·杭州期中)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写:
(1)碘化钾   ;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
(3)n个氢氧根离子   ;
(4)氖气   ;
(5)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6)碳酸铝   。
【答案】(1)KI
(2)O
(3)nOH-
(4)Ne
(5)
(6)Al2(CO3)3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6)化学式中金属元素写在左侧,从右向左读,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之和为零确定微粒的个数比。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4位元素:O、、、。
(3)表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个数的数字写在符号的前面。
(4)金属、稀有气体和固体非金属(除了碘),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其单质。
(5)化合价写在元素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字,“1”不能省略。
【解答】(1)钾是金属元素,写在左侧,碘是非金属元素,写在右侧,可知碘化钾的化学式为:KI。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符合为:O。
(3)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合的前面:nOH-。
(4)氖气是稀有气体,元素符合可以表示其单质,故化学式为:Ne。
(5)化合价写在对应元素的正上方,。
(6)铝是金属,写在左侧,化合物化合价之和为零,则化学式为:Al2(CO3)3。
17.(2025七下·杭州期中) 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稻米颜色呈胭脂红。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表示细胞,则过程①主要体现了细胞的   (填生长、分裂或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与人相比,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少了一级,这一层级是   。
(4)图B中的   组织,能使海水稻经受海风的吹袭而不倒伏。
【答案】(1)分化
(2)器官
(3)系统
(4)机械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1)细胞分裂后细胞的数目变多,形态不变;细胞生长后细胞的数目和形态不变,体积变大。
(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4)植物的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解答】(1)由图可知,经过过程①后细胞的形态不同,该过程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2)水稻谷粒属于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3)与人相比,植物没有系统,所以水稻比人少的层级是系统。
(4)植物的机械组织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能使海水稻经受海风的吹袭而不倒伏。
18.(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是有关植物生殖的三种方式,请回答。
(1)图①表示的是营养繁殖中的   ,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图③中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于   。
(2)图中的三种生殖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填数字序号)。
【答案】(1)嫁接;胚根;子叶
(2)①②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嫁接成功后结的果实的性状与接穗相同。
(2)植物通过组织培养、营养器官来繁殖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1)图①表示的是营养繁殖中的嫁接,成功的关键是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贴。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的是子叶。
(2)①是嫁接,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②是组织培养,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③是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为:①②。
19.(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科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直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
(2)实验前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3)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结束后,小科和同学一起得出结论,水由   组成,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上方,打开活塞,若木跳复燃,则为氧气
(2)增加水的导电性
(3)a中液面下降是b的一半
(4)H、O;水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b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火焰。
(2)在水中加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都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水电解后得到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2倍,水面下降的高度为氧气一侧的两倍。
(4)根据电解产物是氢气和氧气可知,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1)a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水的导电性不好,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能提高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额速度。
(3)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比,可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将观察到a中水面下降高度为b中水面下降高度的一半。
(4)水电解后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20.(2025七下·杭州期中)右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14 14 18
D 14 18 14
(1)表中的元素共有   种。
(2)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
(3)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
(4)有人认为,D粒子的质量比C粒子大,你同意吗 为什么    。
【答案】(1)2
(2)B
(3)D
(4)同意。D粒子质子数加中子数大于C粒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判断表中元素的种类。
(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同位素原子满足的条件: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总和多大的原子质量更大。
【解答】(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由表中数据可知,ACD属于同种元素,B属于另一种元素,可知元素种类为2种。
(2)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由表中数据可知,B表示的是阳离子。
(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原子,可知AD属于同位素原子。
(4)D的质子数与C相同,但中子数更多,所以D原子的质量更大。
21.(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o”、“●”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以下微观示意图所示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   。
【答案】BD;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解答】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由图可知,B和D中均含有两种分子是,说明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图可知C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22.(2025七下·杭州期中)根据下面提供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用化学符号写出微粒D   。
(2)A与B最本质的区别是    。
(3)C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写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答案】(1)三;Na+
(2)质子数不同
(3)AlCl3
(4)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可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种类。
(2)不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金属写在左侧。
(4)氟是9号元素,所以质子数为9,结合题中其它元素的结构示意图画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解答】(1)D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在第三周期。
D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个,说明该微粒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符号为:。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A和B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种类不同,即AB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C是17号元素,为氯元素,C带一个单位负电荷,E为13号元素,属于铝元素,E常见化合价为+3价,组成的化合物为:AlCl3。
(4)氟是9号元素,质子数为9,如图所示。
23.(2025七下·杭州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甲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图乙为元素周期表中铱原子的相关信息。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是   元素。
(2)关于①②③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②
C.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
(3)如图乙所示,铱原子的中子数为   。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字母)。
A.C 和 Ne B.Be 和 Mg C.Al 和 Si D.F 和 Cl
【答案】(1)O
(2)C
(3)115
(4)B;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关系确定元素种类。
(2)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据此判断。
(3)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计算中子数。
(4)根据同一列的元素属于同一族元素,结合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判断。
解答】(1)N元素在氧元素的前面,可知①表示的是氧元素,符号为O。
(2)A、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可知原子序数③>②,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①小于②,故B错误;
C、同一横行表示一个周期,可知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92.2-77=115.2,可知中子数为115。
(4)同一列为同一族,结合元素周期表可知,Be和Mg以及F和Cl属于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BD。
24.(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科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空盒子里装入土。
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上水,使其湿润。
③在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均匀的各撒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
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纸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区域 甲 乙 丙 丁
种子发芽数(粒) 19 18 1 1
(1)甲乙丙丁四块区域都有种子没有萌发,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个即可)。
(2)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
(3)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   。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答案】(1)胚受损
(2)光照会影响种子萌发
(3)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4)干燥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的萌发与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有关,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均合适时,种子才会萌发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唯一变量即为假设的影响因素。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唯一变量即为影响因素,结合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4)由(3)可知,保持种子干燥有利于保存种子。
【解答】(1)在适宜的条件下也有种子没有发芽,可能是种子自身的问题,例如种子在休眠期、种子的胚不完整等。
(2)由实验过程可知,甲乙的变量是光照,可知假设是:光照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甲和丙的变量是水分,丙中没有水,种子萌发率低,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4)由探究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所以为了防止储存的种子萌发,应保持种子干燥。
25.(2025七下·杭州期中)某兴趣小组用菊花扦插来探究“影响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环境条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100根/组,培养时间3周。请你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分组 扦插土壤 插条切口 相对湿度 (%) 插条选择 成活率 (%)
第一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47
第二组 消毒 不处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1)扦插的枝条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为了   ,以促进枝条成活。只保留少量叶片的目的是   。
(2)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可选择第   组进行对照。
(3)第四组和第一组可以探究   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最大因素。
【答案】(1)增加吸水面积;减少水分散失
(2)三、四
(3)土壤是否消毒
(4)相对湿度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保留部分叶子是为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3)由控制变量法可知,每次探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改变的条件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相对湿度大的实验组枝条成活率相对较高,说明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
【解答】(1)扦插的枝条下端要削成斜面是为了增大吸水面积,防止枝条失水死亡;只保留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防止枝条脱水。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应控制除环境相对湿度外的条件相同,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应选择三、四两组实验进行探究。
(3)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和四的变量是是否对土壤消毒,所以探究的是土壤是否消毒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湿度小的第三组成活率最低,而不消毒或不涂硫粉的成活率差异不大,说明相对湿度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最大因素。
26.(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虞在学校美食节上购买了一袋面包,因忘记食用,一星期后发现发霉了。为探究“面包上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小虞进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放入相同的两小块面包,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让霉菌孢子进入),再按下表中的方法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组别 实验处理 放置时间 实验现象
甲 不烘烤,加盖后室温下放置 6-7 天 发霉
乙 在烘箱中烘烤2分钟,晾凉后加盖在室温下放置 6-7 天 不发霉
丙 不烘烤,加盖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6-7 天 不发霉
(1)霉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
(2)选择乙、丙两组进行研究,能否得出霉菌生长与温度有关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3)若要探究霉菌生长与空气的关系,还需增加一组实验,该实验处理方法是   。
【答案】(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3)不烘烤,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室温下放置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真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1)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在探究时要控制变量唯一,不然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除空气外的条件相同,所以实验操作只需在甲实验的基础上,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出即可。
【解答】(1)细菌与其他生物的细胞的最大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由表中数据可知,乙和丙存在多个变量,所以不能得出霉菌生长与温度有关的结论。
(3)要探究空气的影响,则应控制空气以外的条件相同,操作为:不烘烤,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室温下放置。
27.(2025七下·杭州期中)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数据一: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 小时 18 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数据二: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 kg.请根据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 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原因是    。
【答案】(1)+3
(2)随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且温度高与不密封的菜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低温与密封
(4)不会,高温下微生物会被杀死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菌与人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带电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带电原子团所带的电荷。
(2)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注意与数据二中的数据进行对照。
(3)由(2)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的保存方式。
(4)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微生物的进入而产生的高温不利于微生物存活,所以在做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会增多。
【解答】(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解得x=+3。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增加,且温度高与不密封的菜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由(2)可知,温度高与不密封的菜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且温度高与不密封的菜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和用保鲜膜等密封。
(4)由文中信息可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在做菜的过程中,温度较高细菌不能生存,所以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持续增加。
28.(2025七下·杭州期中)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加快电解速度。小灵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比较实验①、③可得出结论   。
(3)根据对实验①②③数据的分析,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____。
A.55.7 B.51.5 C.38.8 D.34.4
(4)实际实验发现,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略大于2:1,可能原因为   。
(5)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的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
【答案】(1)收集相同体积氢气需要的时间
(2)在溶液溶度相同时,温度越高,电解水速度越快
(3)D
(4)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5)氢氧化钠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实验记录的数据即为用于反映电解速度快慢的依据。
(2)根据控制变量法作答,不要忘记书写前提。
(3)由(2)可知,温度高电解速度快;由①②可知,浓度大,电解速度快,可知温度高且浓度大,电解速度最快。
(4)产生的氧气部分溶解在水中,导致氧气的体积偏小,比值偏大。
(5)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水因为被电解而减少,氢氧化钠溶液变浓,所以电解速度加快。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测定的是生成20mL氢气的体积,可知是通过收集相同体积氢气需要的时间来反映电解水的速度快慢的。
(2)实验①、③的变量是温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溶液浓度一定时,温度越高,收集相同体积氢气需要的时间越短,即电解的速度越快。
(3)实验④温度最高,浓度最大,电解速度最快,所以最短。
故答案为:D。
(4)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损失的氧气较大,所以体积比大于2:1。
(5)随着水电解,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电解速度加快。
29.(2025七下·杭州期中)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  )
A. B.
C. D.
(3)根据史料二的实验现象,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答案】(1)原子呈电中性
(2)A
(3)A;B;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不带电可知,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微粒。
(2)根据史料二中的现象进行判断。
(3)α粒子散射实验并未对电子进行分析。
【解答】(1)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不带电,呈电中性,所以推测原子中含有带正电的粒子。
(2)大部分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变,极少数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即偏转角度越大,粒子数越少。
故答案为:A。
(3)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原子核的体积较小;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走正电,与粒子相互排斥;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
故答案为:ABC。
30.(2025七下·杭州期中) 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C14H12O3)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问:
(1)白藜芦醇是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    个原子。
(2)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计算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3;29
(2)14:1:4
(3)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等于各原子下角标之和。
(2)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
【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白藜芦醇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一个分子中含有1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
(2)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31.(2025七下·杭州期中)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的企业做了一个户外广告。如表,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宇宙牌化肥 国际首创
主要成分 碳酸氢铵
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 27.1%
净重 50kg/袋
“宇宙”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荣誉出品
(1)写出组成碳酸氢铵(NH4HCO3)物质的二种离子的符号   。
(2)小傅同学通过计算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写出小傅同学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3)小傅同学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后发现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10.0%,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精确到0.1%)
【答案】(1)NH4+、HCO3-
(2)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化肥中还含有其它物质,含氮量可能小于17.7%,所以是虚假广告。
(3)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56.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和离子均能构成物质。
(2)计算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若低于27.1%,说明是虚假广告。
(3),,两式相除即为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解答】(1)碳酸氢铵由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
1 / 1浙江省杭州市闻涛杭二中附一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对人类有害
B.②是单细胞真菌,细胞结构与动物细胞相同
C.③具有细胞结构,靠分裂繁殖
D.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
2.(2025七下·杭州期中)根据从受精到婴儿的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子宫内进行的
B.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卵巢内完成的
C.③~④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全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
D.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3.(2025七下·杭州期中)一种叫草地贪夜蛾(发育方式和蚕相似)的外来物种在我国扩散蔓延快,严重危害农作物,如图可以表示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是(  )
A.若此图表示草地贪夜蛾的变态发育过程,其过程可表示为D→A→B→C
B.若此图表示草地贪夜蛾的变态发育过程,则C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C.若此图表示草地贪夜蛾的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成虫期
D.草地贪夜蛾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营养物质
4.(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右图为大豆一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
B.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了果实
C.①最终发育为植物的茎
D.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肥沃的土壤
5.(2025七下·杭州期中)观察桃花(甲)和桃(乙)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⑧是桃花的雌蕊,其中②的结构是花丝
B.⑦是桃花雄蕊中的花药,内含有卵细胞
C.a是桃的果皮,由图甲中⑤子房壁发育而来
D.b是桃的种子,其内的胚由④胚珠发育而来
6.(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滨同学用带有芽眼的马铃薯块茎繁育出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下列不属于此类繁殖方式的是 (  )
A.利用番茄种子进行繁殖 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
C.利用叶片繁殖多肉植物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
7.(2025七下·杭州期中)草履虫和衣藻是单细胞生物的代表,下列对它们进行观察的实验中在操作、解释等方面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草履虫和衣藻虽只有一个细胞也能独立生活,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观察草履虫前,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中放上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其运动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衣藻可以用鞭毛自由游动,但仍把它归为植物的原因是它细胞内有杯状叶绿体
8.(2025七下·杭州期中)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B.红墨水的扩散实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黄豆与芝麻的混合实验——分子之间有空隙
D.露珠能保持球形———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9.(2025七下·杭州期中)下列各图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10.(2025七下·杭州期中)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下列关于几位科学家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依据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B.如图②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动
C.汤姆生认为图①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面包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其中
D.卢瑟福在实验基础上提出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且体积很小的原子核运动的图④模型
11.(2025七下·杭州期中)2017年,我国化学家成功制得了稀有气体氮的化合物 Na2He,标志着我国在稀有气体领域走到了最前沿。氦气和钠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化学反应,合成氦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B.Na2He中氦元素化合价为+2价
C.Na2H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
D.稀有气体很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2.(2025七下·杭州期中)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 Akg,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Bkg,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千克 B. 千克 C. D.
13.(2025七下·杭州期中)在科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下列用语中对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C0 ③CO2④Mg2+⑤2OH-⑥H2O ⑦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⑦ 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14.(2025七下·杭州期中)离子、Y2-离子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X原子、Y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都有10个中子
B.离子是X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
C.原子核内各有10个电子
D.Y原子为氧原子
15.(2025七下·杭州期中)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a% B. C. D.无法计算
16.(2025七下·杭州期中)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写:
(1)碘化钾   ;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
(3)n个氢氧根离子   ;
(4)氖气   ;
(5)标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6)碳酸铝   。
17.(2025七下·杭州期中) 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稻米颜色呈胭脂红。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表示细胞,则过程①主要体现了细胞的   (填生长、分裂或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与人相比,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少了一级,这一层级是   。
(4)图B中的   组织,能使海水稻经受海风的吹袭而不倒伏。
18.(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是有关植物生殖的三种方式,请回答。
(1)图①表示的是营养繁殖中的   ,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油桃;图③中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大豆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自于   。
(2)图中的三种生殖方式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填数字序号)。
19.(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科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直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a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
(2)实验前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3)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   。
(4)实验结束后,小科和同学一起得出结论,水由   组成,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20.(2025七下·杭州期中)右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14 14 18
D 14 18 14
(1)表中的元素共有   种。
(2)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
(3)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
(4)有人认为,D粒子的质量比C粒子大,你同意吗 为什么    。
21.(2025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o”、“●”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以下微观示意图所示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   。
22.(2025七下·杭州期中)根据下面提供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用化学符号写出微粒D   。
(2)A与B最本质的区别是    。
(3)C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写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23.(2025七下·杭州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甲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图乙为元素周期表中铱原子的相关信息。据图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是   元素。
(2)关于①②③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原子序数③<②
B.核外电子数①=②
C.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
(3)如图乙所示,铱原子的中子数为   。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字母)。
A.C 和 Ne B.Be 和 Mg C.Al 和 Si D.F 和 Cl
24.(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科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空盒子里装入土。
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上水,使其湿润。
③在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均匀的各撒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
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纸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区域 甲 乙 丙 丁
种子发芽数(粒) 19 18 1 1
(1)甲乙丙丁四块区域都有种子没有萌发,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个即可)。
(2)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
(3)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   。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
25.(2025七下·杭州期中)某兴趣小组用菊花扦插来探究“影响菊花扦插成活因素”。环境条件是:15℃-25℃,散射光照,扦插数100根/组,培养时间3周。请你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分组 扦插土壤 插条切口 相对湿度 (%) 插条选择 成活率 (%)
第一组 不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47
第二组 消毒 不处理 50-85 嫩枝 42
第三组 消毒 涂硫磺粉 20-30 嫩枝 23
第四组 消毒 涂硫磺粉 50-85 嫩枝 92
(1)扦插的枝条一般下端要削成斜面,是为了   ,以促进枝条成活。只保留少量叶片的目的是   。
(2)如果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可选择第   组进行对照。
(3)第四组和第一组可以探究   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最大因素。
26.(2025七下·杭州期中)小虞在学校美食节上购买了一袋面包,因忘记食用,一星期后发现发霉了。为探究“面包上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小虞进行了如下操作:取甲、乙、丙三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放入相同的两小块面包,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让霉菌孢子进入),再按下表中的方法处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组别 实验处理 放置时间 实验现象
甲 不烘烤,加盖后室温下放置 6-7 天 发霉
乙 在烘箱中烘烤2分钟,晾凉后加盖在室温下放置 6-7 天 不发霉
丙 不烘烤,加盖后放入冰箱冷藏室(4℃) 6-7 天 不发霉
(1)霉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
(2)选择乙、丙两组进行研究,能否得出霉菌生长与温度有关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
(3)若要探究霉菌生长与空气的关系,还需增加一组实验,该实验处理方法是   。
27.(2025七下·杭州期中)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数据一: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 小时 18 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数据二: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 kg.请根据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 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原因是    。
28.(2025七下·杭州期中)纯水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加入一些氢氧化钠增强导电性(氢氧化钠本身不会减少),加快电解速度。小灵研究影响电解水速度的因素做了如下实验,记录结果如表:
实验编号 温度/℃ 溶液浓度 氢气体积/mL 时间/s
① 15 2% 20 54.0
② 15 5% 20 36.2
③ 30 2% 20 46.2
④ 30 5% 20 t
(1)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反映电解水速度的快慢。
(2)比较实验①、③可得出结论   。
(3)根据对实验①②③数据的分析,实验④的时间t最有可能是____。
A.55.7 B.51.5 C.38.8 D.34.4
(4)实际实验发现,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略大于2:1,可能原因为   。
(5)小灵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每组实验的氢气的产生速度总是越来越快,请结合以上探究结果分析其中原因   。
29.(2025七下·杭州期中)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  )
A. B.
C. D.
(3)根据史料二的实验现象,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填字母)。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30.(2025七下·杭州期中) 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C14H12O3)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问:
(1)白藜芦醇是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    个原子。
(2)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计算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1.(2025七下·杭州期中)某生产化肥碳酸氢铵的企业做了一个户外广告。如表,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宇宙牌化肥 国际首创
主要成分 碳酸氢铵
含氮量全球化肥之首 27.1%
净重 50kg/袋
“宇宙”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荣誉出品
(1)写出组成碳酸氢铵(NH4HCO3)物质的二种离子的符号   。
(2)小傅同学通过计算发现该广告是虚假广告。请写出小傅同学的计算过程和判断依据。
(3)小傅同学认为此广告会坑害农民,向有关部门反映,对该产品取样分析后发现氮元素质量分数仅为10.0%,则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单细胞生物;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⑤是植物细胞,除病毒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A、①是细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故A错误;
B、②是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细胞结构与动物细胞不相同,比如酵母菌有细胞壁、液泡而动物细胞没
有,故B错误;
C、③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通过复制繁殖,故C错误;
D、④是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卵巢产生卵细胞,分裂雌性激素;睾丸产生精子,分裂雄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
【解答】A. ①表示受精过程,是在输卵管内进行的,A错误;
B. ②~③表示细胞分裂过程,是在输卵管和子宫内完成的,B错误;
C. ③~④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早期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后期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C错误;
D. 胎儿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母体血液,由母体排出体外 ,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完全变态发育需要经历蛹期,即图中的B期。
【解答】A、草地贪夜蛾的发育方式和蚕相似,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蛹期,可知发育过程为 D→A→B→C,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为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幼虫期,即A期,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为受精卵、A为幼虫期,B为蛹期,C为成虫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草地贪夜蛾属于卵生,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营养物质,故D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胚轴,最终发育为连接植物根和茎的部位;②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③是胚根,发育
成植物的根。
【解答】A、种子的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即图中的①②③④,故A错误;
B、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了果实,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
来,故B正确;
C、①是胚轴,最终发育为连接植物根和茎的部位,故C错误;
D、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子叶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分析】①是柱头,②是花柱,③是子房,①②③构成了⑧雌蕊;④是胚珠,⑤是子房壁,④⑤构成了⑨子房;⑥是花丝,⑦是花药,⑥⑦构成了⑩雄蕊。
【解答】A、⑧是桃花的雌蕊,其中②的结构是花柱,故A错误;
B、⑦是桃花雄蕊中的花药,内含有花粉,故B错误;
C、a是桃的果皮,由图甲中⑤子房壁发育而来,子房发育成果实,故C正确;
D、b是桃的种子,其内的胚由④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营养繁殖属于通过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和叶。
【解答】A、利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故A符合题意;
B、扦插月季的茎进行繁殖,茎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属于无性生殖,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叶片繁殖多肉植物,叶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属于无性生殖,故C不符合题意;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幼苗,属于无性生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 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草履虫和衣藻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的生物,单细胞生物也能独立生活,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 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观察草履虫前,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中放上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其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无神经系统,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衣藻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可以用鞭毛自由游动,把它归为植物的原因是它细胞内有杯状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模拟实验只是模拟类似的现象,帮助我们理解,不能得出模拟现象对应的实验结论。
【解答】A、水汽化后分子间间隙变大,所以水蒸气的体积大于液态水的体积,故A不符合题意;
B、扩散实验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黄豆和芝麻的混合实验,属于模拟实验,黄豆和芝麻并没有跑到彼此分子的间隙中,所以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C符合题意;
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是露珠能保持球形点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A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
【解答】A、是垃圾的标志,不属于模型;
B、是一个足球烯模型;
C、电路模型;
D、柱状图模型;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原子模型的发展历史: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可分,内含有带负电的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波尔提出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行;后来修正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解答】A、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修正过程,最早的原子模型为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再是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再是卢瑟福的行星模型,之后是波尔的分层模型,之后是电子云模型,故顺序为:①④②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如图②模型是波尔提出的分层模型,波尔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绕核运
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从而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且认为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带正电,电子在核外绕原子核运动,提出了行星模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空气的成分及探究;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原子成电中性,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解答】A、氦是二号元素,说明一个原子中含有两个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可知一个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故A正确;
B、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氦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B错误;
C、Na2H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
【解答】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故答案为:D。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表示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是,将数字写在该元素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字,“1”不能省略;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1”省略不写。 ①2H两个氢原子;②2C0两个一氧化碳分子;③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④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⑤2表示的是两个氢氧根离子;⑥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⑦表示的是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解答】A、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应写在离子符号之前,⑤2表示的是两个氢氧根离子,⑦表示的是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A错误;
B、表示分子个数的数字应写在分子符号之前,②2C0表示的是两个一氧化碳分子,①2H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B错误;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分子中该原子的右下角,③CO2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⑥H2O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C正确;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④Mg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⑤2表示的是两个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解答】A、中子数与电子数、质子数可能相同,可能不同无法判断中子数,故A错误;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是由X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故B错误;
C、原子核内没有电子,故C错误;
D、是由Y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此时电子数为10,可知原子中电子数为8,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质子数为8,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8号元素为氧元素,可知Y原子是氧原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可知,无论两种物质怎样混合,其中硫和氧气的质量之比都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 FeSO4、Fe2(SO4)3 可知,
两种物质中硫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2×1):(16×4)=1:2;
那么硫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2;
因为硫元素和氧元素质量分子之和为:1-a%;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16.【答案】(1)KI
(2)O
(3)nOH-
(4)Ne
(5)
(6)Al2(CO3)3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6)化学式中金属元素写在左侧,从右向左读,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之和为零确定微粒的个数比。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4位元素:O、、、。
(3)表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个数的数字写在符号的前面。
(4)金属、稀有气体和固体非金属(除了碘),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其单质。
(5)化合价写在元素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字,“1”不能省略。
【解答】(1)钾是金属元素,写在左侧,碘是非金属元素,写在右侧,可知碘化钾的化学式为:KI。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符合为:O。
(3)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合的前面:nOH-。
(4)氖气是稀有气体,元素符合可以表示其单质,故化学式为:Ne。
(5)化合价写在对应元素的正上方,。
(6)铝是金属,写在左侧,化合物化合价之和为零,则化学式为:Al2(CO3)3。
17.【答案】(1)分化
(2)器官
(3)系统
(4)机械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1)细胞分裂后细胞的数目变多,形态不变;细胞生长后细胞的数目和形态不变,体积变大。
(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4)植物的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解答】(1)由图可知,经过过程①后细胞的形态不同,该过程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2)水稻谷粒属于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3)与人相比,植物没有系统,所以水稻比人少的层级是系统。
(4)植物的机械组织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能使海水稻经受海风的吹袭而不倒伏。
18.【答案】(1)嫁接;胚根;子叶
(2)①②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嫁接成功后结的果实的性状与接穗相同。
(2)植物通过组织培养、营养器官来繁殖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解答】(1)图①表示的是营养繁殖中的嫁接,成功的关键是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贴。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的是子叶。
(2)①是嫁接,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②是组织培养,不需要形成受精卵,属于无性生殖;③是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为:①②。
19.【答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上方,打开活塞,若木跳复燃,则为氧气
(2)增加水的导电性
(3)a中液面下降是b的一半
(4)H、O;水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b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后产生淡蓝色火焰。
(2)在水中加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都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水电解后得到的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2倍,水面下降的高度为氧气一侧的两倍。
(4)根据电解产物是氢气和氧气可知,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1)a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水的导电性不好,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能提高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额速度。
(3)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比,可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将观察到a中水面下降高度为b中水面下降高度的一半。
(4)水电解后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20.【答案】(1)2
(2)B
(3)D
(4)同意。D粒子质子数加中子数大于C粒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判断表中元素的种类。
(2)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同位素原子满足的条件: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总和多大的原子质量更大。
【解答】(1)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由表中数据可知,ACD属于同种元素,B属于另一种元素,可知元素种类为2种。
(2)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由表中数据可知,B表示的是阳离子。
(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原子,可知AD属于同位素原子。
(4)D的质子数与C相同,但中子数更多,所以D原子的质量更大。
21.【答案】BD;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解答】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由图可知,B和D中均含有两种分子是,说明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图可知C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22.【答案】(1)三;Na+
(2)质子数不同
(3)AlCl3
(4)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可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种类。
(2)不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金属写在左侧。
(4)氟是9号元素,所以质子数为9,结合题中其它元素的结构示意图画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解答】(1)D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在第三周期。
D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个,说明该微粒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符号为:。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A和B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种类不同,即AB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C是17号元素,为氯元素,C带一个单位负电荷,E为13号元素,属于铝元素,E常见化合价为+3价,组成的化合物为:AlCl3。
(4)氟是9号元素,质子数为9,如图所示。
23.【答案】(1)O
(2)C
(3)115
(4)B;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关系确定元素种类。
(2)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据此判断。
(3)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据此计算中子数。
(4)根据同一列的元素属于同一族元素,结合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判断。
解答】(1)N元素在氧元素的前面,可知①表示的是氧元素,符号为O。
(2)A、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可知原子序数③>②,故A错误;
B、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①小于②,故B错误;
C、同一横行表示一个周期,可知②和③处于同一周期,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3)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92.2-77=115.2,可知中子数为115。
(4)同一列为同一族,结合元素周期表可知,Be和Mg以及F和Cl属于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BD。
24.【答案】(1)胚受损
(2)光照会影响种子萌发
(3)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4)干燥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种子的萌发与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有关,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均合适时,种子才会萌发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唯一变量即为假设的影响因素。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唯一变量即为影响因素,结合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4)由(3)可知,保持种子干燥有利于保存种子。
【解答】(1)在适宜的条件下也有种子没有发芽,可能是种子自身的问题,例如种子在休眠期、种子的胚不完整等。
(2)由实验过程可知,甲乙的变量是光照,可知假设是:光照可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甲和丙的变量是水分,丙中没有水,种子萌发率低,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4)由探究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所以为了防止储存的种子萌发,应保持种子干燥。
25.【答案】(1)增加吸水面积;减少水分散失
(2)三、四
(3)土壤是否消毒
(4)相对湿度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保留部分叶子是为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3)由控制变量法可知,每次探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改变的条件即为探究的影响因素。
(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相对湿度大的实验组枝条成活率相对较高,说明相对湿度的影响最大。
【解答】(1)扦插的枝条下端要削成斜面是为了增大吸水面积,防止枝条失水死亡;只保留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防止枝条脱水。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环境相对湿度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应控制除环境相对湿度外的条件相同,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应选择三、四两组实验进行探究。
(3)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和四的变量是是否对土壤消毒,所以探究的是土壤是否消毒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湿度小的第三组成活率最低,而不消毒或不涂硫粉的成活率差异不大,说明相对湿度是影响扦插成活率的最大因素。
26.【答案】(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3)不烘烤,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室温下放置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真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1)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在探究时要控制变量唯一,不然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除空气外的条件相同,所以实验操作只需在甲实验的基础上,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出即可。
【解答】(1)细菌与其他生物的细胞的最大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由表中数据可知,乙和丙存在多个变量,所以不能得出霉菌生长与温度有关的结论。
(3)要探究空气的影响,则应控制空气以外的条件相同,操作为:不烘烤,放入密封容器后抽成真空 ,室温下放置。
27.【答案】(1)+3
(2)随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且温度高与不密封的菜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低温与密封
(4)不会,高温下微生物会被杀死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菌与人的关系;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带电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带电原子团所带的电荷。
(2)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注意与数据二中的数据进行对照。
(3)由(2)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的保存方式。
(4)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微生物的进入而产生的高温不利于微生物存活,所以在做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会增多。
【解答】(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解得x=+3。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增加,且温度高与不密封的菜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由(2)可知,温度高与不密封的菜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且温度高与不密封的菜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和用保鲜膜等密封。
(4)由文中信息可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在做菜的过程中,温度较高细菌不能生存,所以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持续增加。
28.【答案】(1)收集相同体积氢气需要的时间
(2)在溶液溶度相同时,温度越高,电解水速度越快
(3)D
(4)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5)氢氧化钠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实验记录的数据即为用于反映电解速度快慢的依据。
(2)根据控制变量法作答,不要忘记书写前提。
(3)由(2)可知,温度高电解速度快;由①②可知,浓度大,电解速度快,可知温度高且浓度大,电解速度最快。
(4)产生的氧气部分溶解在水中,导致氧气的体积偏小,比值偏大。
(5)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水因为被电解而减少,氢氧化钠溶液变浓,所以电解速度加快。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测定的是生成20mL氢气的体积,可知是通过收集相同体积氢气需要的时间来反映电解水的速度快慢的。
(2)实验①、③的变量是温度,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溶液浓度一定时,温度越高,收集相同体积氢气需要的时间越短,即电解的速度越快。
(3)实验④温度最高,浓度最大,电解速度最快,所以最短。
故答案为:D。
(4)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损失的氧气较大,所以体积比大于2:1。
(5)随着水电解,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所以电解速度加快。
29.【答案】(1)原子呈电中性
(2)A
(3)A;B;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不带电可知,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微粒。
(2)根据史料二中的现象进行判断。
(3)α粒子散射实验并未对电子进行分析。
【解答】(1)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不带电,呈电中性,所以推测原子中含有带正电的粒子。
(2)大部分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变,极少数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即偏转角度越大,粒子数越少。
故答案为:A。
(3)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原子核的体积较小;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走正电,与粒子相互排斥;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
故答案为:ABC。
30.【答案】(1)3;29
(2)14:1:4
(3)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等于各原子下角标之和。
(2)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
【解答】(1)由化学式可知,白藜芦醇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一个分子中含有1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
(2)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31.【答案】(1)NH4+、HCO3-
(2)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化肥中还含有其它物质,含氮量可能小于17.7%,所以是虚假广告。
(3)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56.5%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和离子均能构成物质。
(2)计算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若低于27.1%,说明是虚假广告。
(3),,两式相除即为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解答】(1)碳酸氢铵由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