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5年 八年级期中考试 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5年 八年级期中考试 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5年 八年级期中考试 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5八下·永康期中)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2.(2025八下·永康期中)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3.(2025八下·永康期中) 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 元素符号为Uus。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 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 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17 B.174 C.291 D.408
4.(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为小王佩戴在手腕上的“计步器”,其基本构造是在一段塑料管中密封一小块磁铁,管外绕着线圈。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往复运动,线圈输出不断变化的电流,从而实现计步。如图与“计步器”原理相同的是 (  )
A. B.
C. D.
5.(2025八下·永康期中)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化合物 B.化学性质相同
C.都含有氢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6.(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g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X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4
7.(2025八下·永康期中)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2025八下·永康期中)在科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C.2H: 2个氢元素
D.: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9.(2025八下·永康期中)用螺丝钉、电池、导线和纽扣状磁铁,可以做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动机。如图所示,螺丝钉的尾端吸着纽扣磁铁一极,尖端吸在电池的正极上,然后将导线的一端接到电池负极,另一端搭在纽扣磁铁边缘,螺丝钉就开始旋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若仅将纽扣磁铁上下翻转,螺丝钉旋转方向不变
C.若仅改变电源正负极方向,螺丝钉旋转方向不变
D.若换成电压更大的电池,螺丝钉转动速度会加快
10.(2025八下·永康期中)科学观点需要许多事实证据的支持,有时一个事实也可以作为多个观点的证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支持的观点是(  )
A.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11.(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 (“●”、“()”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C.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12.(2025八下·永康期中)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具有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年患者、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的功效,主要成分是阿兹夫定(C9H11FN6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阿兹夫定属于化合物
B.阿兹夫定由碳原子、氢原子、氟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
C.阿兹夫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阿兹夫定分子中C、N原子个数比为3:2
13.(2025八下·永康期中)小科发现“门禁”是通过开关控制门锁工作的,研究后知道,门上的电磁锁由电磁铁A和金属块B构成(如图甲所示),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电磁铁通电时,A、B相互吸引,门被锁住无法推开。电磁铁断电时,A、B不吸引,门可以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电磁铁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乙图中开关闭合,电磁铁A的右端为S极
C.对“门禁”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能判断B有磁性
D.将金属块B靠近小磁针,小磁针一定不会发生偏转
14.(2025八下·永康期中)有关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五种物质都是混合物
B.①②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
C.③④属于化合物
D.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
15.(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所示,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则(  )
A.甲、乙都会触电 B.甲、丙都会触电
C.乙、丁都会触电 D.丙、丁都会触电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第16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格2分,共40分)
16.(2025八下·永康期中)用化学用语表示:
(1) 2个铜原子    ;
(2) 氖气    ;
(3) 3个铁离子    ;
(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17.(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由勺形的指南器具和外方内圆的底座组成。
(1)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其中“柢”是指勺柄,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而指向地理的南极附近,其“柢”应该为磁体的    极。
(2)铜、铝、铁三种金属中,适合做司南底座的有    。
18.(2025八下·永康期中)表中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请根据表格并回答有关问题。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① 14 14 14
② 26 30 24
③ 14 14 16
④ 14 16 14
(1)表中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
(2)   互为同位素原子。
19.(2025八下·永康期中)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
20.(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甲所示,一根条形磁铁摔断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则乙图中裂纹处的磁极是    极。若把这两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则这两段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21.(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Be     N ①   Ne
②     Si     ③ Ar
(1) Si是一种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写出表中②和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手摇充电式电筒”,握住它上下摇动就能自动充电。从透明外壳可观察到内部有固定线圈;摇动时可感觉到内部有一个物块在来回滑动,据此猜测,这种电筒的发电原理是   ,实现了   能向电能的转化。
23.(2025八下·永康期中)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3种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有   ;表示化合物的有   。
24.(2025八下·永康期中)人工心脏泵可短时间代替心脏工作,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磁体固定在左侧,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阀门S1只能向外开启,S2只能向内开启,要使活塞向右运动,则A端应该接电源    极,血液会    (选填“流入”或“流出”)塞筒。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5.(2025八下·永康期中)小科用图甲所示的思维模型设计了图乙所示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关闭止水夹,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至完全反应;
③____,观察到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
④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1)从建立模型角度分析,“关闭止水夹”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
(2)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
(3)误差分析: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
A.实验后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
B.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C.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
26.(2025八下·永康期中)小乐根据不同需求制取氧气,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图甲中的   (选填字母)
(2)家庭制取氧气:小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家庭简易制氧机制取氧气。该简易制氧机可通过上下推拉铜丝,使MnO2与H2O2溶液接触或分离,从而达到   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可将右侧饮料瓶中导管   (选填“a”或“b”)延长伸入水面以下。
27.(2025八下·永康期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细铁钉、指针(带刻度)、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一个六抽头电磁铁,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实验中小明是根据   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   。
(3)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10匝换成10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8.(2025八下·永康期中)“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步骤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1)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路是否有感应电流,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
(3)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选填“有”或“无”)。
(4)实验过程中,某些同学按图甲方法进行操作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请你从实验装置方面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    (写出一条)。
29.(2025八下·永康期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过程如下: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甲。
【作出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运用】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____ (填字母编号)。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 ____(填字母编号)。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四、综合题(共39分)
30.(2025八下·永康期中)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请回答:
(1)醋酸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6克醋酸中含    克氧元素
31.(2025八下·永康期中)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中:
(1)应在从M、N之间接入     (选填“小量程电流表”、“电源”或“灯泡”),装置中的导体棒应选用轻质的     (选填“铁棒”或“铝棒”);
(2)如图乙中,磁体间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都是从磁体N极水平指向S极,且线圈所处的空间磁场强弱是恒定不变的,通电后 ab段和 cd段受到的两个力,这两个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32.(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内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并将其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    刻度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
33.(2025八下·永康期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甲是   。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
34.(2025八下·永康期中)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说明书,据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或使用
【药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适应性】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规格】100毫升
(1)已知布洛芬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206,则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   。
(2)计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医生叮嘱,12岁以下儿童每次用药量按照每千克体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请计算,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多少毫升该混悬液。
35.(2025八下·永康期中)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R1为保护电阻,R2为压敏电阻,R2阻值与它所受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电梯没有超载时,电动机正常工作,电铃不响: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1安时,电铃报警,电动机不工作。已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12伏,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R1电阻值为80欧。
(1)图甲中的C点应与触点   (选填“A”、“B”或“K”)相连;
(2)当某次载重为牛时,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超载;
(3)若想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 根据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
【解答】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又分为两种和三种。前者有“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分液漏斗末端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应装满水,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进行收集,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应放一些水,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而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像形、文字等。如: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
【解答】 A.图示为杭州亚运会会徽,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电路图,可以直观描述电路连接关系,属于模型,故B符合题意;
C.图示为禁止鸣笛标志,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男女性别标志,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倍数即为原子质量倍数分析。
【解答】 Uus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 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 倍,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91,该原子中子数为 174.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感应;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原理图中没有其他电源。
【解答】由“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往复运动,线圈输出不断变化的电流,从而实现计步“可知,原理是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
A、奥斯特实验,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电动机原理图,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发电机原理图,原理是电磁感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水和双氧水均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水分子和双氧水分子结构不同,可知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分子由原子构成,可知水分子和双氧水分子中均不含氧分子,含有的是氧原子,故C错误;
D、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双氧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B、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为铝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铝、硅位于同一周期,铝、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碳和铝、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7;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7-13=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解答】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炭的着火点,使炭燃烧,说法正确;
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说法错误;
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价写在元素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再写数字,离子所带的电荷写在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
【解答】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Mg2+中的“2”一个镁离子带2
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
B、CO2中的“2”表示的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 2H中的“2”表示的是2个氢原子,元素不能说“个”,故C错误;
D、中的“2”表示的是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电动机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发生改变时,导线的受力方向也发生改变。
【解答】A.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电导体中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仅将纽扣磁铁上下翻转,改变磁场的方向,螺丝钉会反向转动,故B错误;
C.通电导体中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若仅改变电源正负极方向,通过螺丝钉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螺丝钉会反向转动,故C错误;
D.若将电池替换成电压更大的电池,通过螺丝钉的电流增大,螺丝钉转动速度加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分析图片展示的物理过程,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条形磁体N极靠近小磁针S极时,二者相互吸引;条形磁体S极靠近小磁针S极时,二者相互排斥,由此可看出:(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图中小磁针由静止到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CD不符合题意;
该现象不能说明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属于同种元素。
【解答】A、甲和丙都只有一个质子,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可知甲和丙的质子数相同,故A错误;
B、甲和丙质子数相同,所以甲和丙属于同种元素,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原子,故B错误;
C、乙和丁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正确;
D、甲和乙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是同位素原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根据阿兹夫定的微观构成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解答】 A.阿兹夫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 C9H11FN6O4 可知,阿兹夫定是由阿兹夫定分子构成的,阿兹夫定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氟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 C9H11FN6O4 可知,阿兹夫定中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11):19:(14×6):(16×4)=108:11:19:84:64,则阿兹夫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 C9H11FN6O4 可知,1个阿兹夫定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6个氮原子,则阿兹夫定分子中C、N原子个数比为9:6=3: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根据安培定则判定电磁铁的磁极;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解答】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电生磁)的一个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如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A、甲图中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其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正确;
B、乙图中开关闭合,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A的右端为N极,故B错误;
C、电磁铁通电时,A、B相互吸引,门被锁无法推开。电磁铁断电时,A、B不吸引,门可以被推开,由于电磁铁的中间是铁芯,断电时B不吸引A,所以B没有磁性,故C错误;
D、将金属块B靠近小磁针,根据磁体的特点可知,小磁针可能会发生偏转,故D错误。
故选:C。
故选A。
14.【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只含有一种物质时,称为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时,称为混合物。
【解答】AB、①④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其它三杯中都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C错误;
B、②中氧气和臭氧都属于气态物质,状态相同,故B错误;
D、氧气和臭氧含有的元素相同,只有氧元素,双氧水和水都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但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不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解析】【分析】触电的实质是当有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人体,就会引起人体触电。
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有两种:单相触电和双相触电。单相触电是站在地上和火线接触或间接接触火线;双相触电是人体一端接触火线,一端接触零线。
【解答】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无法形成电流的通路,故不会发生触电。
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因为零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因此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不会发生触电。
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这样电流可以从火线经丙、丁导向大地,会造成丙、丁两人同时触电。
综上所述,甲、乙都不会触电,丙、丁都会触电。
故答案为:D。
16.【答案】(1)2Cu
(2)Ne
(3)3Fe3+
(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不带电,元素符号可代表一个原子。
(2)金属、稀有气体和常温下的非金属固体(除了碘)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物质。
(3)一个铁离子带来3个单位正电荷,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4)化合价写在元素正上方,先写正负,再写数字,电荷数写在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
【解答】(1)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符号的前面,故答案为:2Cu。
(2)氖气是稀有气体,元素符号直接表示物质,故氖气的化学式为:Ne。
(3)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前面,故答案为:3Fe3+。
(4)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答案为:。
17.【答案】(1)地磁场;南
(2)铜和铝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
【解析】【分析】(1)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北极吸引小磁针的南极,所以地球上小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
(2)若底座被磁化,磁场会影响勺柄的指向,所以底座不能被磁化,铁会被磁化,所以不适合用于制作底座。
【解答】(1)地球是个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勺柄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指向地理南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说明其“柢”为南极。
(2)司南的底座不能被磁化,可知可以选择铜和铝制作底座。
18.【答案】(1)②
(2)①④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 ①④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③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同位素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解答】(1)阳离子带正电,说明质子数大于电子数,由表中数据可知,属于阳离子的是:②。
(2)同位素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由表中数据可知,①④属于同位素原子。
19.【答案】(1)③
(2)P2O5;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旦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热水的作用。
【解答】(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说明白磷肯定为可燃物且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那么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氧气耗尽,故选③。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20.【答案】N;吸引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磁北极(N极)和磁南极(S极);磁体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又是一个新的磁体。
【解答】由图乙可知,小磁针右端为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裂纹处的磁极为N极。
由图甲可知,左边裂纹的磁极是S极,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会相互吸引。
21.【答案】(1)非金属
(2)NaCl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钅”字旁的元素和汞为金属元素,其它为非金属元素。
(2)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写在左侧,非金属元素写在右侧,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解答】(1)Si元素的名称为:硅,可知Si属于非金属元素。
(2)由图可知,②是钠元素,③是氯元素,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可知组成的化合物为NaCl。
22.【答案】电磁感应;机械能
【知识点】电磁感应;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由“握住它上下摇动就能自动充电,从透明外壳可观察到内部有固定线圈,摇动时可感觉到内部有一个物块在来回滑动”可知该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与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形式相同,原理是电磁感应。
23.【答案】CD;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而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那么为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则为单质;
B中只有一种分子,则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则为化合物;
C中有两种分子,即存在两种物质,那么为混合物;
D中存在三种分子,即存在三种物质,那么为混合物。
在表示混合物的是CD,表示化合物的是B。
24.【答案】负;流出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线圈左侧的磁极,再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
【解答】活塞向右移动,可知永磁体和线圈之间相互排斥,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A端为N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从B流向A,可知B与正极相连,A与负极相连。此时右侧压强增大,将血液压出,可知闭合,打开。
25.【答案】(1)构建封闭体系
(2)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3)A;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关闭止水夹使集气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以属于构建封闭空间。
(2)若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处于膨胀之中,体积偏大,进入集气瓶内水偏少,测量结果偏小。
(3)实验利用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来表示氧气的体积,可知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则测量结果偏小。
【解答】(1)关闭止水夹,装置与外界空气隔绝,属于构建封闭体系。
(2)将氧气耗尽后,为减小误差,应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3)A、实验后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氧气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
小,故A正确;
B、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把瓶内氧气耗尽,会导致氧气体积偏小,故B正确;
C、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会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多,氧气的体积偏小,测
量结果偏大,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26.【答案】(1)BE
(2)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A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发生的反应。
(2)将将b伸到液面以下,不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而因为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从b压出。
【解答】(1)高锰酸钾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B,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使用排水法收集,即E。
(2)MnO2与H2O2溶液接触反应开始,分离时反应结束,起到控制反应进行和停止的作用。
将导管a插入液面以下,氧气不易溶于水将有气泡产生,从b管逸出。
27.【答案】(1)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
(2)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3)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10匝时的电流相同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图乙中电流表示数变化能反应磁场强度的微弱变化。
(3)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另一因素相同。
【解答】(1)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反映磁性强弱。
(2)图乙中通过电流表示数变化来反映磁性强弱,即使电流变化量很小,也能反映磁性强弱变化,更精确。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应控制电流大小不变,将匝数由10匝换成10匝后,线圈的电阻变大,由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可知,应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故应将滑片向左移,直至电流表示数与10匝时相同。
28.【答案】(1)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甲
(2)导体运动方向
(3)有
(4)将导体棒换成矩形线圈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解析】【分析】(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根据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和控制变量法进行解答。
(3)导体未动,磁体在动,相当于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度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据此提出改进措施。
【解答】(1)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所以可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来反映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甲中电路闭合且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甲中有感应电流产生。乙中导体没有做切割磁感线,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丙中电路没有闭合,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变。
(3)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导体和磁体间存在相对运动,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有感应电流产生。
(4)现象不明显说明感应电流过大,可通过使用磁场强度更大的磁体或用电磁铁来代替永磁体,也可以用矩形线圈来代替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9.【答案】(1)不会;原子核
(2)D
(3)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卢瑟福通过散射实验发现了带正电的原子核。
(2)卢瑟福在汤姆生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带正电的部分进行了修正,没有对电子带负电进行修正。
(3)卢瑟福建立了模型,可知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
【解答】(1)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α粒子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很强的斥力,可知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即原子核的体积较小;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说明原子核带正电,与粒子间相互排斥;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并没有与电子相关的描述。
故答案为:C。
(3)卢瑟福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建立了模型,这个过程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
故答案为:A。
30.【答案】(1)化合物
(2)6:1
(3)3.2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氧元素的质量=醋酸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是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2):(1×4)=6:1;
(3)含 6.克氧元素的醋酸的质量为。
31.【答案】(1)电源;铝棒
(2)不是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要在电路中接入电源。
(2)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转动,说明受力不平衡。
【解答】(1)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将可知电路中接入的是电源,导体应使用不能被磁化但能导体的金属,因为若导体被磁化,与磁体间的作用力可能会阻碍磁体的运动。
(2)ab和cd受到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线圈将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
32.【答案】;4;消耗完容器中的氧气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若白磷不足,氧气未耗尽,测得的氧气体积将偏小。
【解答】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五氧化二磷,文中表达式为: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氧气的体约占空气体积的20%,可知氧气被消耗后活塞将停留在4位置。
白磷过量,能将氧气耗尽,减小误差。
33.【答案】(1)原子
(2)Na+与Cl-
(3)2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2)表示离子的微粒右上角需要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解答】(1)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能构成物质,可知甲为原子。
(2)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为:Na+与Cl-。
(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甲有2个质子,乙有1个质子,丙有2个质子,可知含有两种元素。
34.【答案】(1)18
(2)布洛芬的化学式为C13H18O2,则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布洛芬的质量为20kg×5mg/kg=100mg;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则每次应口服的该混悬液的体积为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的乘积之和。
(2)。
(3)根据医生的医嘱计算体重为20kg的儿童需要懂得布洛芬的质量,计算布洛芬质量与该悬浊液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的质量的比值,即为毫升数。
【解答】(1)布洛芬分子的相对分子在质量为,解得y=18。
35.【答案】(1)B
(2)没有超载
(3)适当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源(或适当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 载重量越大,对轿厢的压力越大,由图丙知R1的阻值越小,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就越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当电流为I=0.1A时即为不超载时的最大电流,也就是载重量最大。
【解答】电磁继电器的构成: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静触点、动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构成.低压控制电路是由电磁铁、低压电源和开关组成;工作电路由机器(电动机等)、高压电源、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部分组成。
(1)由题意知道,电梯没有超载时,触点与A接触,电动机正常工作,说明电动机与A触点相连;超载时,触点与B接触,电铃发出报警铃声,说明电铃与B触点相连。
(2)
由图乙知道,当某次载重为牛时,R2阻值是80Ω,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电流
即此时没有超载。
(3)
若想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即在压敏电阻的阻值较大时,使通过电路的电流达到0.1A,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知道,需减小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或增大电源电压;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是多少,若在电流较小时使电磁铁吸引衔铁,可增加线圈匝数。
(1)由题意知道,电梯没有超载时,触点与A接触,电动机正常工作,说明电动机与A触点相连;超载时,触点与B接触,电铃发出报警铃声,说明电铃与B触点相连。
(2)由图乙知道,当某次载重为牛时,R2阻值是80Ω,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电流
即此时没有超载。
(3)若想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即在压敏电阻的阻值较大时,使通过电路的电流达到0.1A,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知道,需减小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或增大电源电压;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是多少,若在电流较小时使电磁铁吸引衔铁,可增加线圈匝数。
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初中联盟2025年 八年级期中考试 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5八下·永康期中)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 根据氧气的性质和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
【解答】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又分为两种和三种。前者有“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原理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分液漏斗末端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应装满水,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再进行收集,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图示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应放一些水,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图示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5八下·永康期中)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而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像形、文字等。如: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
【解答】 A.图示为杭州亚运会会徽,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电路图,可以直观描述电路连接关系,属于模型,故B符合题意;
C.图示为禁止鸣笛标志,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男女性别标志,属于符号,不是模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5八下·永康期中) 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 元素符号为Uus。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 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 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117 B.174 C.291 D.408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倍数即为原子质量倍数分析。
【解答】 Uus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 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 倍,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91,该原子中子数为 174.
故选B。
4.(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为小王佩戴在手腕上的“计步器”,其基本构造是在一段塑料管中密封一小块磁铁,管外绕着线圈。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往复运动,线圈输出不断变化的电流,从而实现计步。如图与“计步器”原理相同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感应;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分析】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原理图中没有其他电源。
【解答】由“运动时,磁铁在管中往复运动,线圈输出不断变化的电流,从而实现计步“可知,原理是电磁感应,与发电机的原理相同。
A、奥斯特实验,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
B、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电动机原理图,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发电机原理图,原理是电磁感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5八下·永康期中)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双氧水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化合物 B.化学性质相同
C.都含有氢分子 D.氧元素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A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A、水和双氧水均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水分子和双氧水分子结构不同,可知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分子由原子构成,可知水分子和双氧水分子中均不含氧分子,含有的是氧原子,故C错误;
D、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双氧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g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D.X原子的中子数约为14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碳的原子质量为12.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B、X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为铝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铝、硅位于同一周期,铝、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碳和铝、硅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X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7;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27-13=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5八下·永康期中)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解答】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炭的着火点,使炭燃烧,说法正确;
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说法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说法错误;
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5八下·永康期中)在科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
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C.2H: 2个氢元素
D.: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A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价写在元素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再写数字,离子所带的电荷写在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号。
【解答】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的右上角,Mg2+中的“2”一个镁离子带2
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
B、CO2中的“2”表示的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
C、 2H中的“2”表示的是2个氢原子,元素不能说“个”,故C错误;
D、中的“2”表示的是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5八下·永康期中)用螺丝钉、电池、导线和纽扣状磁铁,可以做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动机。如图所示,螺丝钉的尾端吸着纽扣磁铁一极,尖端吸在电池的正极上,然后将导线的一端接到电池负极,另一端搭在纽扣磁铁边缘,螺丝钉就开始旋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若仅将纽扣磁铁上下翻转,螺丝钉旋转方向不变
C.若仅改变电源正负极方向,螺丝钉旋转方向不变
D.若换成电压更大的电池,螺丝钉转动速度会加快
【答案】D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电动机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或磁场方向发生改变时,导线的受力方向也发生改变。
【解答】A.电动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电导体中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仅将纽扣磁铁上下翻转,改变磁场的方向,螺丝钉会反向转动,故B错误;
C.通电导体中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若仅改变电源正负极方向,通过螺丝钉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螺丝钉会反向转动,故C错误;
D.若将电池替换成电压更大的电池,通过螺丝钉的电流增大,螺丝钉转动速度加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5八下·永康期中)科学观点需要许多事实证据的支持,有时一个事实也可以作为多个观点的证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支持的观点是(  )
A.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D.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分析图片展示的物理过程,分析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条形磁体N极靠近小磁针S极时,二者相互吸引;条形磁体S极靠近小磁针S极时,二者相互排斥,由此可看出:(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图中小磁针由静止到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CD不符合题意;
该现象不能说明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 (“●”、“()”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C.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乙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属于同种元素。
【解答】A、甲和丙都只有一个质子,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可知甲和丙的质子数相同,故A错误;
B、甲和丙质子数相同,所以甲和丙属于同种元素,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原子,故B错误;
C、乙和丁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正确;
D、甲和乙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是同位素原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5八下·永康期中)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具有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成年患者、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的功效,主要成分是阿兹夫定(C9H11FN6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阿兹夫定属于化合物
B.阿兹夫定由碳原子、氢原子、氟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
C.阿兹夫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阿兹夫定分子中C、N原子个数比为3:2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根据阿兹夫定的微观构成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解答】 A.阿兹夫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 C9H11FN6O4 可知,阿兹夫定是由阿兹夫定分子构成的,阿兹夫定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氟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 C9H11FN6O4 可知,阿兹夫定中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11):19:(14×6):(16×4)=108:11:19:84:64,则阿兹夫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 C9H11FN6O4 可知,1个阿兹夫定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6个氮原子,则阿兹夫定分子中C、N原子个数比为9:6=3: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2025八下·永康期中)小科发现“门禁”是通过开关控制门锁工作的,研究后知道,门上的电磁锁由电磁铁A和金属块B构成(如图甲所示),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电磁铁通电时,A、B相互吸引,门被锁住无法推开。电磁铁断电时,A、B不吸引,门可以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电磁铁的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B.乙图中开关闭合,电磁铁A的右端为S极
C.对“门禁”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能判断B有磁性
D.将金属块B靠近小磁针,小磁针一定不会发生偏转
【答案】A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根据安培定则判定电磁铁的磁极;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解答】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电生磁)的一个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如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A、甲图中电磁铁通电后具有磁性,其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正确;
B、乙图中开关闭合,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A的右端为N极,故B错误;
C、电磁铁通电时,A、B相互吸引,门被锁无法推开。电磁铁断电时,A、B不吸引,门可以被推开,由于电磁铁的中间是铁芯,断电时B不吸引A,所以B没有磁性,故C错误;
D、将金属块B靠近小磁针,根据磁体的特点可知,小磁针可能会发生偏转,故D错误。
故选:C。
故选A。
14.(2025八下·永康期中)有关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五种物质都是混合物
B.①②④有相似之处,都盛放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
C.③④属于化合物
D.②和⑤有相似之处:元素种类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只含有一种物质时,称为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时,称为混合物。
【解答】AB、①④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其它三杯中都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C错误;
B、②中氧气和臭氧都属于气态物质,状态相同,故B错误;
D、氧气和臭氧含有的元素相同,只有氧元素,双氧水和水都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但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不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所示,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则(  )
A.甲、乙都会触电 B.甲、丙都会触电
C.乙、丁都会触电 D.丙、丁都会触电
【答案】D
【知识点】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解析】【分析】触电的实质是当有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人体,就会引起人体触电。
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有两种:单相触电和双相触电。单相触电是站在地上和火线接触或间接接触火线;双相触电是人体一端接触火线,一端接触零线。
【解答】甲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无法形成电流的通路,故不会发生触电。
乙站在地上一只手接触到零线,因为零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压,因此没有电流通过人体,不会发生触电。
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一只手接触到火线,此时,丁站在地面上用手去拉丙,这样电流可以从火线经丙、丁导向大地,会造成丙、丁两人同时触电。
综上所述,甲、乙都不会触电,丙、丁都会触电。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第16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格2分,共40分)
16.(2025八下·永康期中)用化学用语表示:
(1) 2个铜原子    ;
(2) 氖气    ;
(3) 3个铁离子    ;
(4)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1)2Cu
(2)Ne
(3)3Fe3+
(4)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原子不带电,元素符号可代表一个原子。
(2)金属、稀有气体和常温下的非金属固体(除了碘)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物质。
(3)一个铁离子带来3个单位正电荷,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4)化合价写在元素正上方,先写正负,再写数字,电荷数写在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正负。
【解答】(1)表示原子个数的数字写在原子符号的前面,故答案为:2Cu。
(2)氖气是稀有气体,元素符号直接表示物质,故氖气的化学式为:Ne。
(3)表示离子个数的数字写在离子符号前面,故答案为:3Fe3+。
(4)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答案为:。
17.(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由勺形的指南器具和外方内圆的底座组成。
(1)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其中“柢”是指勺柄,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而指向地理的南极附近,其“柢”应该为磁体的    极。
(2)铜、铝、铁三种金属中,适合做司南底座的有    。
【答案】(1)地磁场;南
(2)铜和铝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
【解析】【分析】(1)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北极吸引小磁针的南极,所以地球上小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
(2)若底座被磁化,磁场会影响勺柄的指向,所以底座不能被磁化,铁会被磁化,所以不适合用于制作底座。
【解答】(1)地球是个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勺柄在地磁场的作用下指向地理南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说明其“柢”为南极。
(2)司南的底座不能被磁化,可知可以选择铜和铝制作底座。
18.(2025八下·永康期中)表中①②③④是四种粒子,请根据表格并回答有关问题。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① 14 14 14
② 26 30 24
③ 14 14 16
④ 14 16 14
(1)表中粒子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
(2)   互为同位素原子。
【答案】(1)②
(2)①④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离子的书写与意义
【解析】【分析】(1) ①④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③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属于阴离子。
(2)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可知同位素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解答】(1)阳离子带正电,说明质子数大于电子数,由表中数据可知,属于阳离子的是:②。
(2)同位素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由表中数据可知,①④属于同位素原子。
19.(2025八下·永康期中)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   。
【答案】(1)③
(2)P2O5;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旦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热水的作用。
【解答】(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说明白磷肯定为可燃物且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那么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氧气耗尽,故选③。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20.(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甲所示,一根条形磁铁摔断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则乙图中裂纹处的磁极是    极。若把这两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则这两段会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答案】N;吸引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分析】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磁北极(N极)和磁南极(S极);磁体分成若干份,每一份又是一个新的磁体。
【解答】由图乙可知,小磁针右端为S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裂纹处的磁极为N极。
由图甲可知,左边裂纹的磁极是S极,右边裂纹的磁极是N极,由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会相互吸引。
21.(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He
  Be     N ①   Ne
②     Si     ③ Ar
(1) Si是一种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写出表中②和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非金属
(2)NaCl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钅”字旁的元素和汞为金属元素,其它为非金属元素。
(2)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写在左侧,非金属元素写在右侧,结合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解答】(1)Si元素的名称为:硅,可知Si属于非金属元素。
(2)由图可知,②是钠元素,③是氯元素,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可知组成的化合物为NaCl。
22.(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所示是一种“手摇充电式电筒”,握住它上下摇动就能自动充电。从透明外壳可观察到内部有固定线圈;摇动时可感觉到内部有一个物块在来回滑动,据此猜测,这种电筒的发电原理是   ,实现了   能向电能的转化。
【答案】电磁感应;机械能
【知识点】电磁感应;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答】由“握住它上下摇动就能自动充电,从透明外壳可观察到内部有固定线圈,摇动时可感觉到内部有一个物块在来回滑动”可知该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与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形式相同,原理是电磁感应。
23.(2025八下·永康期中)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3种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有   ;表示化合物的有   。
【答案】CD;B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而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A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只有一种物质,那么为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则为单质;
B中只有一种分子,则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则为化合物;
C中有两种分子,即存在两种物质,那么为混合物;
D中存在三种分子,即存在三种物质,那么为混合物。
在表示混合物的是CD,表示化合物的是B。
24.(2025八下·永康期中)人工心脏泵可短时间代替心脏工作,如图是该装置的示意图。磁体固定在左侧,线圈AB固定在用软铁制成的活塞柄上(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阀门S1只能向外开启,S2只能向内开启,要使活塞向右运动,则A端应该接电源    极,血液会    (选填“流入”或“流出”)塞筒。
【答案】负;流出
【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右手螺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判断线圈左侧的磁极,再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
【解答】活塞向右移动,可知永磁体和线圈之间相互排斥,由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A端为N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从B流向A,可知B与正极相连,A与负极相连。此时右侧压强增大,将血液压出,可知闭合,打开。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5.(2025八下·永康期中)小科用图甲所示的思维模型设计了图乙所示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关闭止水夹,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内至完全反应;
③____,观察到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
④重复实验,得出结论。
(1)从建立模型角度分析,“关闭止水夹”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
(2)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
(3)误差分析: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
A.实验后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
B.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C.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
【答案】(1)构建封闭体系
(2)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3)A;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关闭止水夹使集气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以属于构建封闭空间。
(2)若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气体处于膨胀之中,体积偏大,进入集气瓶内水偏少,测量结果偏小。
(3)实验利用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来表示氧气的体积,可知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则测量结果偏小。
【解答】(1)关闭止水夹,装置与外界空气隔绝,属于构建封闭体系。
(2)将氧气耗尽后,为减小误差,应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3)A、实验后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少,氧气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
小,故A正确;
B、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把瓶内氧气耗尽,会导致氧气体积偏小,故B正确;
C、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会导致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多,氧气的体积偏小,测
量结果偏大,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26.(2025八下·永康期中)小乐根据不同需求制取氧气,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图甲中的   (选填字母)
(2)家庭制取氧气:小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设计如图乙所示的家庭简易制氧机制取氧气。该简易制氧机可通过上下推拉铜丝,使MnO2与H2O2溶液接触或分离,从而达到   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可将右侧饮料瓶中导管   (选填“a”或“b”)延长伸入水面以下。
【答案】(1)BE
(2)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a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1)A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发生的反应。
(2)将将b伸到液面以下,不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而因为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从b压出。
【解答】(1)高锰酸钾是固体,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B,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使用排水法收集,即E。
(2)MnO2与H2O2溶液接触反应开始,分离时反应结束,起到控制反应进行和停止的作用。
将导管a插入液面以下,氧气不易溶于水将有气泡产生,从b管逸出。
27.(2025八下·永康期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利用电源、电流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细铁钉、指针(带刻度)、电磁铁(用漆包线制作的一个六抽头电磁铁,每20匝抽出一个接线端)等器材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图甲实验中小明是根据   来判断磁性的强弱。
(2)与甲图实验方案相比,乙图实验方案的优点是   。
(3)小明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的实验。当线圈匝数从10匝换成100匝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
(2)当电流变化较小时也能反映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变化
(3)将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直至电流表示数与线圈匝数为10匝时的电流相同
【知识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解析】【分析】(1)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2)图乙中电流表示数变化能反应磁场强度的微弱变化。
(3)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及线圈匝数有关,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另一因素相同。
【解答】(1)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反映磁性强弱。
(2)图乙中通过电流表示数变化来反映磁性强弱,即使电流变化量很小,也能反映磁性强弱变化,更精确。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要探究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时,应控制电流大小不变,将匝数由10匝换成10匝后,线圈的电阻变大,由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可知,应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故应将滑片向左移,直至电流表示数与10匝时相同。
28.(2025八下·永康期中)“探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实验步骤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1)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路是否有感应电流,图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
(3)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选填“有”或“无”)。
(4)实验过程中,某些同学按图甲方法进行操作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请你从实验装置方面提出一条改进的措施:    (写出一条)。
【答案】(1)灵敏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甲
(2)导体运动方向
(3)有
(4)将导体棒换成矩形线圈
【知识点】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解析】【分析】(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根据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和控制变量法进行解答。
(3)导体未动,磁体在动,相当于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度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据此提出改进措施。
【解答】(1)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所以可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偏转来反映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甲中电路闭合且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甲中有感应电流产生。乙中导体没有做切割磁感线,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丙中电路没有闭合,没有感应电流产生。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不变。
(3)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导体和磁体间存在相对运动,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有感应电流产生。
(4)现象不明显说明感应电流过大,可通过使用磁场强度更大的磁体或用电磁铁来代替永磁体,也可以用矩形线圈来代替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9.(2025八下·永康期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过程如下: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甲。
【作出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运用】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根据卢瑟福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____ (填字母编号)。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 ____(填字母编号)。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答案】(1)不会;原子核
(2)D
(3)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卢瑟福通过散射实验发现了带正电的原子核。
(2)卢瑟福在汤姆生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带正电的部分进行了修正,没有对电子带负电进行修正。
(3)卢瑟福建立了模型,可知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
【解答】(1)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α粒子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很强的斥力,可知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原子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中的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即原子核的体积较小;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说明原子核带正电,与粒子间相互排斥;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并没有与电子相关的描述。
故答案为:C。
(3)卢瑟福经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建立了模型,这个过程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
故答案为:A。
四、综合题(共39分)
30.(2025八下·永康期中)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请回答:
(1)醋酸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3)6克醋酸中含    克氧元素
【答案】(1)化合物
(2)6:1
(3)3.2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氧元素的质量=醋酸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1)醋酸的化学式为 CH3COOH,是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2):(1×4)=6:1;
(3)含 6.克氧元素的醋酸的质量为。
31.(2025八下·永康期中)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中:
(1)应在从M、N之间接入     (选填“小量程电流表”、“电源”或“灯泡”),装置中的导体棒应选用轻质的     (选填“铁棒”或“铝棒”);
(2)如图乙中,磁体间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都是从磁体N极水平指向S极,且线圈所处的空间磁场强弱是恒定不变的,通电后 ab段和 cd段受到的两个力,这两个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1)电源;铝棒
(2)不是
【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要在电路中接入电源。
(2)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转动,说明受力不平衡。
【解答】(1)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将可知电路中接入的是电源,导体应使用不能被磁化但能导体的金属,因为若导体被磁化,与磁体间的作用力可能会阻碍磁体的运动。
(2)ab和cd受到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线圈将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
32.(2025八下·永康期中)如图所示,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中,有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活塞的玻璃容器,容器内放了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并将其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可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活塞应停在约    刻度处。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
【答案】;4;消耗完容器中的氧气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分析】若白磷不足,氧气未耗尽,测得的氧气体积将偏小。
【解答】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五氧化二磷,文中表达式为: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氧气的体约占空气体积的20%,可知氧气被消耗后活塞将停留在4位置。
白磷过量,能将氧气耗尽,减小误差。
33.(2025八下·永康期中)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甲是   。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   种元素。
【答案】(1)原子
(2)Na+与Cl-
(3)2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2)表示离子的微粒右上角需要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解答】(1)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能构成物质,可知甲为原子。
(2)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为:Na+与Cl-。
(3)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甲有2个质子,乙有1个质子,丙有2个质子,可知含有两种元素。
34.(2025八下·永康期中)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说明书,据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或使用
【药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适应性】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规格】100毫升
(1)已知布洛芬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206,则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   。
(2)计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3)医生叮嘱,12岁以下儿童每次用药量按照每千克体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请计算,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多少毫升该混悬液。
【答案】(1)18
(2)布洛芬的化学式为C13H18O2,则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布洛芬的质量为20kg×5mg/kg=100mg;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则每次应口服的该混悬液的体积为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的乘积之和。
(2)。
(3)根据医生的医嘱计算体重为20kg的儿童需要懂得布洛芬的质量,计算布洛芬质量与该悬浊液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的质量的比值,即为毫升数。
【解答】(1)布洛芬分子的相对分子在质量为,解得y=18。
35.(2025八下·永康期中)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出于安全考虑,电梯设置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R1为保护电阻,R2为压敏电阻,R2阻值与它所受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电梯没有超载时,电动机正常工作,电铃不响: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0.1安时,电铃报警,电动机不工作。已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为12伏,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R1电阻值为80欧。
(1)图甲中的C点应与触点   (选填“A”、“B”或“K”)相连;
(2)当某次载重为牛时,请通过计算判断是否超载;
(3)若想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答案】(1)B
(2)没有超载
(3)适当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源(或适当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
【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解析】【分析】 载重量越大,对轿厢的压力越大,由图丙知R1的阻值越小,控制电路的总电阻就越小,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当电流为I=0.1A时即为不超载时的最大电流,也就是载重量最大。
【解答】电磁继电器的构成: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静触点、动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构成.低压控制电路是由电磁铁、低压电源和开关组成;工作电路由机器(电动机等)、高压电源、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部分组成。
(1)由题意知道,电梯没有超载时,触点与A接触,电动机正常工作,说明电动机与A触点相连;超载时,触点与B接触,电铃发出报警铃声,说明电铃与B触点相连。
(2)
由图乙知道,当某次载重为牛时,R2阻值是80Ω,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电流
即此时没有超载。
(3)
若想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即在压敏电阻的阻值较大时,使通过电路的电流达到0.1A,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知道,需减小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或增大电源电压;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是多少,若在电流较小时使电磁铁吸引衔铁,可增加线圈匝数。
(1)由题意知道,电梯没有超载时,触点与A接触,电动机正常工作,说明电动机与A触点相连;超载时,触点与B接触,电铃发出报警铃声,说明电铃与B触点相连。
(2)由图乙知道,当某次载重为牛时,R2阻值是80Ω,由欧姆定律知道,电路的电流
即此时没有超载。
(3)若想降低该电梯最大载重,即在压敏电阻的阻值较大时,使通过电路的电流达到0.1A,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结合欧姆定律知道,需减小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或增大电源电压;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是多少,若在电流较小时使电磁铁吸引衔铁,可增加线圈匝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