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共2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课堂导入
在今天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三宝”是明朝航海家郑和的小名,这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什么用郑和的名字来命名地名和庙宇呢?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能够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知道史事发生、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能够梳理教材的叙述,了解本课史事发生的背景和意义,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知道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援朝战争等史事,认识明朝的对外关系,培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课堂教学
一、郑和下西洋
观看视频和请阅读P91--92,梳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
相关史事
郑和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海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材料研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经济基础: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根本原因)
(2)科技保障: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3)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4)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不畏艰险,勇于进取。
相关史事
郑和下西洋时曾到访过榜葛剌,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永乐时,榜葛剌的国王遣使送来长颈鹿。当时的人们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榜葛剌进麒麟图
阅读“相关史事”及教材内容,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3)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请阅读P94--95,梳理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戚继光抗倭 背景
人物
经过
评价
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懈。
倭寇与我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倭患严重。
戚继光
第一阶段: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第二阶段:率军前往福建、广东地区,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巩固了东南海防,反侵略的战争,民族英雄。
想一想
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明朝《倭寇图卷》(局部)
(1)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三、援朝战争
1.明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2.援朝抗日
时间
经过
影响
明朝万历年间
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两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胜利。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势力,明朝的国力因此也受到削弱。这场战争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澳门妈祖阁
请阅读P95,说一说葡萄牙人是如何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的?面对葡萄牙势力的扩大,明朝是如何加强对澳门管理的?
1553年
1573年
后来
葡萄牙殖民者500两白银买通地方官员,在澳门上岸,搭篷建屋,进行贸易。
葡萄牙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地方政府。
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加强对澳门的管理。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租住不等于割让
主权仍属中国,澳门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 结合本课所学,完成表格。
明朝对外关系主要人物表
人物 活动区域 主要事迹 主要作用
郑和
戚继光
2. 查阅相关资料,说说澳门的历史沿革。
3. [2020黔东南州25(1)题,2分]浩瀚的海洋吸引了中外航海家不懈地探索,不管他们探索的目的如何,航海技术的进步是支持他们完成航行的基本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外国),示中国富强。”
(1)根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什么贡献?(2分)
(1)目的:宣扬国威。(1分)
贡献: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开创了亚非之间的海上交通线。(1分,任意回答一点即可)
明初的对外交往
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其中,1414年,他派陈诚携带国书和丝绸、布匹等礼品出使中亚各国。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泥国、苏禄国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
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
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
课后作业
(1)七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的人物是_____。
(2)明朝时期,领导抗倭战争的著名将领是________。
1.填空题(基础题)
郑和
戚继光
材料:下西洋的“宝船”体积十分庞大,有的长度超过400英尺,船身上下有4层甲板,内有12个防水密封舱①。他们在航海中使用罗盘和详细的航海图②。通过7次下西洋,中国海上贸易的势力不仅渗透到东南亚沿海地区,也扩大到锡兰、印度南部沿海地区以及西亚、东非等国③……霍尔木兹和非洲沿海国家的使节曾4次来华,孟加拉人有_11_次来华朝贡,苏门答腊和锡兰的国王则被解送入华④。郑和一行还将鸵鸟、长颈鹿(中国人认为这就是麒麟)带回了中国⑤。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设问:根据材料,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概括其有何意义。
2.材料解析题(提升题)
特点:规模大;采用的航海技术发达;航行范围广。
意义:促进了海上贸易的繁荣;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促进了亚非之间的物种交流。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