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3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本框内容
辨一辩:“基层”到底是指哪一层?
中国共产党组织(纵向)
国家机构(以行政机关为例)


基层党组织
基层行政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领导
指导
拓展知识:
1.基层党组织:社区党支部、村党支部
2.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城市)、
村委会(农村)
3.基层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城市)、
乡镇政府(农村)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特点、形式
2、村民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1、含义:
主体
领导
依托
实质
内容
管辖范围
方式
注意: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和社区党支部党组织
2、基层民主的特点
基层民主具有三个特点: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
民主参与的直接性、
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
民主参与的直接性
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2、基层民主的特点
注意: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基本权利
城市
居民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
农村
村民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3、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4.村民委员会:
性质: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提醒:
1.村委会不是国家基层政权,不是基层政府,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基层政权:乡镇人大和政府 基层政府:乡镇一级政府
2.镇政府与村委会是一种指导关系,村委会在乡镇政府指导下工作,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村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领导,领导村委会工作,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
4.村民委员会:
性质: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产生:村民委员会委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职能:维护村民合法权益,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
(2)
(1)
有效途径: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4)
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区别
村委会是农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务等的机构。
村民会议也称村民议事会,是由村民委员会召集,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组成,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
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及村委会提交的议案,向村民会议负责,是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
知识延伸
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支部三者的关系
基层政府
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工作
乡镇政府
村委会
村党支部
指导
领导
协助
①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村委会≠基层政权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
③村委会≠基层权力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
④村委会≠基层行政机关(乡镇一级的政府)
⑤村委会≠基层党组织 (村党支部)
⑥村委会≠社会团体
知识拓展
5.居民委员会:
性质: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任务: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
(2)
(1)
作用:大大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5)
特点: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4)
探究:结合四幅漫画,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居委会的作用。
图A
图B
图C
图D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居民纠纷
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知识拓展:居委会≠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街道办事处是地方基层政府在城镇的派出机构。
二者关系:
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人民政府,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政府可以对居民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居)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
(1)根本原因:
(2)重要性:
补充:
③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调动广大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基层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村民和城市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④ 有利于更好发挥村委会(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①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1.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意义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
(1)民主选举: 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① 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②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
注意:民主选举≠选举权、被选举权
(2)民主协商
① 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②开展: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
村民们畅所欲言,通过摆事实、辩利弊的方式对村里的河道治理工作进行了商量和讨论。最后,河道治理工程圆满收官,再也不用担心“水淹田”
(3)民主决策
① 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②要求: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
通过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解决日常问题,改善人居环境。村里的重大事情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
(4)民主管理
① 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②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
(5)民主监督
① 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②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2.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
实践途径 实践内容
民主选举 村(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居)委会成员。(是基层自治的基础)
民主协商 坚持有序参与原则,合理表达,在城市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侧重利益协商)
民主决策 凡涉及基层公共利益的事项,必须召开村(居)民会议讨论决定。(侧重群策群力做决定)
民主管理 依法制定村(居)民公约或自治章程,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基层自治的有效途径)
民主监督 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如村务公开)
知识小结:理解与区分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途径
区分
基层民主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区分:
1.民主选举: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海选”
2.民主协商:商量、商议、讨论
3.民主决策: 集体决定、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会
4.民主管理: 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制定议事规则
5.民主监督:村务公开栏、“明白墙”、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干部述职报告工作
某某治理模式对基层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基层政府全面提升履职能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2)有利于丰富我国基层治理实现形式
(3)有利于增强基层社会的法治观念,保证人民群众的纠纷得到依法解决,有效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4)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居治理中的作用
(5)有利于形成多方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如何进行基层治理?
(1)党—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①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②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③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三治
①自治:基层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创新基层自治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②德治:村规民约、村风民俗、家风
③法治:乡村治理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发挥人民(村民、居民)主体作用、以人民为中心,调动村民或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4)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5)多个组织(村两委、村民会议、乡贤)共同参与(多主体),多元共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有利于形成治理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6)运用现代技术,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精细化,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7)基层政府放权赋能,提高基层行政行政能力和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8) 加强组织保障
(9)以基层自治带动社会治理
1.看到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的作用。
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答案书写:发挥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
2. 看到发挥村//社区党支部委员会的作用。
提高根本政治保证。
答案书写: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
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
3. 看到在村//社区治理中党,政府,村委会,村民,志愿者.
答案书写: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凝聚合力。
4. 看到某村//社区 探索一种新的治理方式。如:成立“两山议事会”、“村民说事会”等。
答案书写: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形式。
5. 材料体现发动人民群众的作用。如:发动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答案书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6. 材料体现: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开展普法宣传;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书写: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7.材料体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村民开展普法教育。
答案书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
8. 材料体现:村//社区治理中整合各方资源力量
答案书写: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提升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9.材料体现:村/居委会成员变化。如:公安民警进两委班子。
答案书写:优化村(居)委会人员结构,提升乡村治理的组织能力。
10.材料体现:某村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实现村民常规事项足不出村就可办理。
能乡村治理,提高治理效能。
11. 材料体现:村/社委会开展“好差评”活动。
答案书写:坚持民主监督,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
自觉接受监督,提高基层治理公信力。
12. 材料体现:人大立法过程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基层群众自治的
组织形式
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
途径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
城市居民自治委员会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课堂小结
1.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群众依法间接行使民主权利。
4.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由村民委员会议讨论决定。
5.基层群众自治实行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共同服务、共同监督
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
×
×
×
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易混易错
基层群众自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
2.近年来,“群众说事”制度在农村广泛推行。该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集“说”的事项,充分讨论酝酿汇集“商”的意见,干部领办、群众共办聚集“办”的力量,群众评价、组织评定收集“评”的结果,推动“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协商、大事齐心办、成效众人评”。“群众说事”制度( )
①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②能缩短干部群众间的距离,提高行政效率
③意在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④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温度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