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知道西晋建立及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01 学科素养目标 02 03 了解八王之乱,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了解少数民族内迁及其带来的影响,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民族交往与交融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叁北民内迁民族交融 贰制度缺陷终生祸端 壹三国归晋重新统一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北方各族的内迁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是哪个政权,其政权在后续统治中面临什么问题,最终结果如何? 整体感知 感 西晋 蜀 魏 吴 八王之乱 内部问题 外部问题 十六国 东晋 北方各族内迁 263 魏灭蜀 266 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时空观念 结合地图动画,阅读教材P98,说一说西晋建立及统一的过程。 三国归晋重新统一 266年 建立 280年 统一全国 316年 灭亡 西晋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观察时间轴思考,西晋的统一有何特点? 三国归晋重新统一 唯物史观 小组讨论:根据视频结合教材P99思考,西晋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提示:可从内部自身发育不良及外部两个角度考虑。) 内部 外部 制度缺陷终生祸端 ①世家大族奢侈腐败,贪图享乐。 ②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 ③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同姓诸王,导致诸侯权力过大,为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胡人入华,内迁各族武力进攻西晋。 (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钱神论》 历史解释 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唯钱至上。 制度缺陷终生祸端 影响: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南迁,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严重削弱西晋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诸侯势力强大 晋惠帝昏庸无能 事件:八王之乱 阅读教材P99思考:西晋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面临什么问题?该问题最终引发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制度缺陷终生祸端 例如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汉初七国之乱。 西周、西汉 诸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易导致国家战乱,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解释 小组讨论: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曾分封过诸王?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请举例说明。 朝代 危害 举例 制度缺陷终生祸端 收取重税;征兵派役; 掠卖为奴婢。 316年,内迁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 历史解释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100思考,西晋朝廷是如何对待内迁民族的? 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 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 ——《徙戎论》 材料一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材料二 制度缺陷终生祸端 家国情怀 从西晋衰亡的原因中你能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①世家大族奢侈腐败,贪图享乐。 ②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 ③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同姓诸王,导致诸侯权力过大,为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内部 胡人入华,内迁各族武力进攻西晋。 外部 ①统治者应励精图治,勤俭治国;②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③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制度缺陷终生祸端 游牧生活 图文材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北民内迁民族交融 气候变冷, 生存环境恶劣。 统治者鼓励、 强制迁徙。 史料实证 根据材料概括东汉魏晋以来北方各族内迁中原的原因。 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内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入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 材料一 从东汉开始至魏晋时期,是中国史上第二个寒冷期,气候开始变冷并加剧......气温的波动以及降水量的变化对游牧业的影响较大,以草原为基础的生存空间范围缩小,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影响...... ——《魏晋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问题探究》 材料二 北民内迁民族交融 关中 地区 汾河流域 河西走廊 辽河 流域 鲜卑、匈奴、羯、 羌、氐 316年,内迁的匈 奴人灭西晋。 东汉、魏、晋时期 五胡内迁 时空观念 结合教材文字及地图,归纳北方各族内迁的基本史实。 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 时期 民族 结果 北民内迁民族交融 少数民族逐步由游牧生活转入农耕生活。双方相互交流、学习, 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家国情怀 北方各族内迁后,生活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2.8万 36.4万 观看视频 中华民族是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北民内迁民族交融 江南开发 民族交融 时空观念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在地图中标出东汉末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种情况,并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 少数民族内迁 北人 南迁 北民内迁民族交融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当时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历史解释 内迁各族的祖源认同观念和国号选择行为说明了什么? 北民内迁民族交融 一、 三国归晋重新统一 三、 北民内迁民族交融 二、 制度缺陷终生祸端 司马氏篡权 司马炎建国 原因 影响 游牧民族内迁与分布 十六国 266年建立西晋 280年统一全国 前秦统一北方 课堂小结 1.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处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小试牛刀 2.三世纪末四世纪初,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这主要是因为(???? ) A.东汉的朝政腐败造成社会动荡 B.大批中原人民为逃避战乱南下 C.南朝时期的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小试牛刀 3.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 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小试牛刀 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小试牛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