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观看2021届清华美院动画毕设《万华镜》,并思考:在这样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家庭中,我国是怎样处理民族问题呢 第12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大团结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教学目标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共同繁荣发展四、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2.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意义;3.了解我国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知道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和意义;4.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穿汉服、易汉姓西汉魏晋南北朝唐朝元朝清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新疆:伊犁将军西藏:驻藏大臣台湾:台湾(府)省土尔扈特部东归历史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我国古代哪两个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呢?我国古代和近代有哪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单击添加标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添加标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西部多,东部少我国民族分布示意图观察我国民族分布示意图,并结合你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谈谈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政治依据: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抗日期间“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背景: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历史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面积广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各民族都有不一样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政治依据:中国各族人民共同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前提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机关是本级人大和相应的人民政府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及其他自治权(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及地位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01年进行修正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9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五)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有利于民族平等)意义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民族团结)意义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共同繁荣发展(一)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云南佤族的原始社会生活方式旧社会四川大凉山山区的彝族旧社会生活在农奴制下的藏民(二)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政治上: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1959—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实现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西藏百万农奴翻身纪念日新生的西藏(二)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国各地援疆示意图智力援藏示意图(二)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孔繁森为藏民医治腿伤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援藏干部孔繁森1994年,孔繁森不幸因公殉职江泽民同志题词(二)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①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格萨尔》、《江格尔》和《玛纳斯》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二)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国家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意义: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巨大历史机遇,极大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二)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国家战略:“吉祥的天路”——青藏铁路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二)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国家战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二)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国家战略: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惠民工程;2000年2月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三)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②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内蒙古呼和浩特夜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情况表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政治上) 废除封建剥削和压迫 翻身做主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上) 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保护民族文化(文化上)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战略) 建设大批项目(青藏铁路)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国家战略) 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课堂小结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课堂小结巩固奠基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材料,谈谈为什么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时间要早于新中国的成立时间?2.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