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Unit 7 Role models of our time课时教学设计本单元第1课时 Reading 课型 阅读课语篇研读What---文章主要介绍了钱学森的生平经历,包括出生、教育背景(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工程,后赴美深造获航空航天工程与数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取得众多成功后,于 1955 年回国;回国后不懈努力提升中国科技水平,在航天工程领域成就卓越,如推动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展,其影响至今仍在长征火箭计划等太空任务中体现,还介绍了他奉献国家、淡泊名利的品质 Why---通过讲述钱学森的事迹,展现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彰显其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让学生了解他成为时代楷模的原因,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 How---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钱学森的早期生活与教育、在美国的成功、回国后的贡献等,运用具体事例(如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推动火箭发展等)和细节描写(如回国的决定、工作态度、生活作风等)来刻画人物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钱学森。学情分析【已知】学生对科学家这一群体有一定认识,掌握部分与人物成就、品质相关的词汇和简单句型,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未知】对钱学森的具体经历和贡献细节、一些专业词汇(如 aerospace, doctorate, groundbreaking 等)的含义及用法、如何深入分析人物品质和精神内涵缺乏了解。 【能知】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型,理解钱学森的生平与贡献,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人物品质,提升阅读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语言能力:学生能够准确认读、理解并运用文中重点词汇(如 pioneer, award, devote, groundbreaking 等)和短语(如 be eager to, play a key role in 等);理解文章内容,能用英语简要介绍钱学森的生平与贡献。 2.学习能力: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梳理钱学森的人生经历)、批判性思维(思考钱学森为何能成为时代楷模)和创造性思维(联系现实,思考普通人如何向他学习)。 3.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梳理钱学森的人生经历)、批判性思维(思考钱学森为何能成为时代楷模)和创造性思维(联系现实,思考普通人如何向他学习)。 4.文化意识:让学生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体会科学家对国家和世界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钱学森的生平、教育背景、在美国的成就及回国后的贡献等关键信息。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及用法,如 pioneer, award, devote, be eager to, play a key role in 等。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钱学森成为 “中国航天之父” 和 “火箭之王” 的原因,理解他的贡献对中国航天事业及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体会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如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等),并能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向他学习。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工具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对 “榜样” 的已有认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视觉、语言输入,铺垫 “role models” 主题词汇与话题。激活学生对 “榜样品质” 的词汇储备,明确阅读焦点。通过 KWL 图表,设定阅读期待,梳理已知与未知信息。 任务一:Lead in 1.Watch and read.教师通过 VR 技术展示 “中华脊梁” 虚拟展厅,呈现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榜样人物的图片与短视频,配文:“Who are these role models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 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关键词:“brave, devoted, hard-working, patriotic”。2. First thoughts. 学生完成 “First thoughts” 任务: 个人思考:“Who are your role models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reat role model ” 小组交流:分享 “Role models of our time” 和 “My role model”,用简单英语描述榜样品质。 3.Think 教师提出 “Think” 板块的问题: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reat role model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role model Who is your role model How can ordinary people become role models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role models。 任务二: Pre-reading 1.Write your ideas about role models. 学生独立完成:“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reat role model ”,用英语写下 3-5 个品质(如:brave, selfless, devoted, intelligent, persistent)。 小组分享,教师汇总关键词并板书,形成 “榜样品质词云”(如:brave, selfless, devoted, intelligent, persistent)。 2.Fill in the KWL Chart K (What I know):学生填写已知的钱学森信息(如:title, country, achievement 关键词:“father of China’s aerospace”, “developed rockets”)。 W (What I want to know):小组讨论并记录想通过阅读了解的问题(如:“Why did he return to China ” “What challenges did he face ”)。 L (What I learnt):阅读后填写,预留空白待读后续填。 任务一: 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用英语说出至少 1-2 个榜样品质。及时肯定学生的观点,补充高频品质词汇(如 “selfless, innovative”) 任务二: 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用英语描述品质词汇,KWL 问题是否与文本主题相关(如是否涉及生平、贡献、品质)。针对 “W” 列问题,引导聚焦文本核心(如 “回国动机”“具体成就”)。设计意图 利用 VR 技术创设沉浸式情境,激活学生视觉与情感体验,降低文本理解难度;通过分层问题引导,从个人到社会层面。通过写作与图表,将学生零散的认知结构化,明确阅读目标;利用小组合作激发探究欲,为文本理解搭建支架。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应用实践: 通过听读初步感知文本,提取钱学森的生平与核心贡献。运用 “根据上下文猜词” 策略,理解 “pioneer, groundbreaking” 等词汇。梳理文本结构,区分事实与细节信息。梳理文本结构,划分段落功能(引言、早年经历、美国成就、回国贡献、品质总结)。提取关键细节,理解钱学森的生平节点与核心贡献。整合文本信息,结构化呈现钱学森的生平与贡献。强化细节理解,区分事实与错误信息。基于文本信息,用英语复述钱学森的主要事迹,提升连贯表达能力。 任务三:While- reading Read and predict. 展示文章标题 “Qian Xuesen: the father of China’s aerospace” 及钱学森照片,提问: “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will talk about Listen and read the text. 教师播放文章音频,学生跟读,标记时间线关键词(1911, 1939, 1955, Long March programme)。 任务:圈出描述钱学森身份的词汇(scientist, pioneer, award recipient)。 Read the text and translate the phrases.利用阅读策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翻译短语, 理解文章大意。4. Match the main ideas.学生速读全文,将段落与大意匹配。 5.Read and choose. 学生阅读文章,分段完成阅读任务。 6.Complete the introduction to Dr Qian's life and work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article on page 101.学生独立填写教材 P102 表格,梳理 “Early life and education” “Success in the USA” “Contributions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三部分信息。7.Complete the introduction 1. 8.Read the article again and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Dr Qian are true (T) or false (F). Correct the false ones.学生阅读教材 P102 第 2 题,判断陈述正误(如:“He received the award in 1991.” → F,应为 1999 年)。小组讨论错误选项,从文本中找出依据(如 Para.1 明确 “1999 年获奖”)。 9.Read and retell the text.教师示范:用时间轴和关键词引导复述框架。 学生练习:小组内互相复述,使用教材 P101 “Retell the passage” 提示(如:“Qian Xuesen was a pioneer... He studied engineering...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 he worked tirelessly to...”)。任务三: 学生能否根据标题和图片说出预测点。检查段落与大意匹配的准确性,是否能指出每段的核心信息(如 Para.4 聚焦 “回国后的具体成就”)。检查表格信息是否完整、准确,是否遗漏关键时间点(如 1999 年获奖)。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定位文本依据,用完整句子纠正错误(如:“No, the correct year is 1999.”)。观察学生能否按时间顺序复述,是否包含核心信息(称号、贡献、品质)。设计意图 激活背景知识,培养 “通过标题预测内容” 的阅读策略,建立文本与主题的关联。通过表格梳理文本脉络,培养信息整合能力,为复述和写作铺垫。通过对比辨析,提升细节捕捉能力,培养严谨的阅读习惯。通过结构化复述,将输入转化为输出,强化语言记忆与组织能力。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迁移创新: 结合文本,分析钱学森的榜样意义,培养深层思考与表达能力。掌握词汇的语境用法,强化短语搭配。系统梳理本课核心语言知识(词汇、短语、句型)与文本内容。强化对 “榜样人物” 主题的整体理解,形成结构化知识框架。 任务四:Post- reading 1.Further Thinking. 教师提出 “Further Thinking” 中的问题: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派 1 名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用思维导图记录关键词(如 “patriotic, pioneering spirit, lifelong devotion”)。 跨学科链接:提问:“How do Qian’s contributions relate to China’s modern space missions (e.g. Long March rockets) ” 引导联系教材 P101 “Long March rocket programme” 细节。 2.The words in italics are from the article on page 101. Match the sentence halves.学生独立匹配句子,如 “Ma Kai is eager to learn...” 对应 “because he’s a big fan of space travel.” 3.Complete the blog post about Dr Qian below with the words in italics from Exercise 1. Change the form if necessary.填空练习,巩固 “pioneer, eager, research, engineering” 等词汇,注意词性转换(如 “eager → eagerly”)。 4.Make sentences about a scientist you know of with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ow. 任务五:Summary 1. The words we have learned.2. The phrases we have learned.3. The sentences we have learned. 4. The passage we have learned. 任务四: 关注学生能否结合文本细节论证观点(如用 “developed China’s first rocket” 说明 “father of aerospace” 的由来)。通过填空和造句,检查词汇拼写、搭配及语法正确性(如 “devote oneself to doing” 是否正确使用)。 任务五: 学生能否准确完成相关练习,能否用思维导图复述文章主要内容,逻辑是否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深度讨论,将人物品质与社会贡献结合,提升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联想能力。通过分层练习,从识别到应用,逐步巩固词汇,结合真实语境提升语言运用熟练度。通过分类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知识网络,强化记忆;思维导图梳理文本,培养结构化思维,为写作和后续学习铺垫。课时教学板书设计评价量表课时作业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基础题: 熟读文章,背诵重点词汇和短语,并默写。 巩固课堂所学的词汇和短语,加深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为语言运用打下基础。 通过熟读和默写,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确保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拼写、含义及用法,提升语言基本功。提高题: 根据文章内容,用英语写一篇关于钱学森的简介,字数不少于 100 词。 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梳理钱学森的信息,巩固文章内容,同时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拓展题: 查阅资料,了解另一位中国科学家的事迹,制作一份手抄报,并用英语进行简要介绍。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通过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科学家,拓宽视野,深化对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的理解,同时提升综合素养。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亮点:利用 VR 技术展示 “中华脊梁” 虚拟展厅,呈现榜样人物的图片与短视频,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视觉与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程起始阶段就对榜样人物有直观感受,为后续的讨论和阅读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难度。课程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任务,如阅读预测、匹配段落大意、判断正误等,通过这些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根据标题预测内容、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快速浏览获取关键信息等。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并且将知识输入转化为语言输出,强化了语言记忆与组织能力 不足:课程中的评价主要以教师对学生练习答案的判断为主,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对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思维过程以及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评价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未能及时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和鼓励。 改进: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环节。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在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思维的创新性、努力程度等。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例如,在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的方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