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30张PPT)选择性必修1 中图版(201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30张PPT)选择性必修1 中图版(2019)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画或地球仪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速度的变化。
2 .通过观察或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特征,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特点。
3 .分析说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
4 .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养成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地理问题,你观察思考过吗?
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怎么造成的,是自转还是公转现象?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为一天,导致天空中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2、放暑假和放寒假时,白天一样长吗?
暑假比寒假,白天长,这是地球公转的结果,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地轴
北极星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概念
地球围绕其自转轴旋转的运动。
2.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轴线。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在宇宙空间的状态是倾斜的,在运动中其方向和倾角保持不变。
3、自转方向(用地球仪演示)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旋转。
侧视图
北半球俯视图
南半球俯视图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方向的画法: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
概念: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的各个质点,都在各自的纬线圈上,以24小时为周期作圆周运动。
N
S
A
B
角速度 = 360°/24小时= 15°/1小时。极点为零。
(2)线速度:
概念: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南北极点为0。纬度60度是赤道的一半。
线速度纬度分布规律:
发射航天器在低纬度地区比中高纬度地区有什么优势 一般向哪个方向发射 为什么?
想一想:
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低纬度地区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节省燃料。
o
纬线圈
地面
地面上空
根据自转线速度含义和图中演示,说出自转线速度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正相关
5.自转周期
(1)恒星日:
时间:23时56分4秒
(2)太阳日:
意义:昼夜更替周期。
由于所选参照物不同,地球的自转周期分为恒星日和太阳日。
以太阳外某一颗恒星为参照物。观测者(p)两次观测到某恒星的时间间隔。
意义: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时间: 24时
观测者两次观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
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大约每天公转2575342千米。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平均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其他恒星与地球的距离都以“光年”为单位,如距离太阳最近的比邻星离地球约4.22光年远,一光年等于94600亿公里。
相比恒星与地球的距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天移动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恒星日可以认为地球没有公转。所以图中上部恒星可表示同一颗恒星。
一天中,太阳日比恒星日比较,地球多自转了约59ˊ角度, 多用了3分56秒时间,所以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
知识点补充和上图点拨
A
α
θ
1
2
提示:
2、北极星高度角:北极星平行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α角。
1、地平面的绘制:过A点作A点与地心连线的切线。
结论:
北半球观察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数
读图分析:在A地观察北极星的仰角(高度角)与该地纬度的关系。
α = 1 = θ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
问题1: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问题2: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答案: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而地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拍摄的星轨绕北极星作圆周运动。
答案: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拍摄地点的纬度,纬度越高,北极星的高度越大,北极点北极星的高度最大为90°。




从北极上空观察
从南极上空观察
二、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3.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
2.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
5.公转周期(一年):
(1)恒星年:
恒星年是以太阳外的某一颗恒星作参照物,公转360度,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2)回归年:
回归年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太阳直射点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为365天5时48分46秒。
4.公转速度:
近日点时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快,远日点都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度/日。
三、黄赤交角及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
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赤道平面,公转的轨道面叫做黄道,二者夹角为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相互叠加而成。
2.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有什么特殊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是太阳光线与地面垂直照射的地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区单位面积得到太阳热量多,气温高
太阳直射点位于太阳中心、地球中心的连线在地表的交点上,即位于黄道平面上。
一年中,地球位于黄道平面不同位置,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位置不同。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0 。
春分(3.21)





23 。26 ' N
23 。26 ' S
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点都位于赤道,不同点是春分过后直射点北移,秋分过后,直射点南移。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1)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大约每天移动多少纬度?
春分到夏至历时三个月(90天),移动的纬度数是23°26′,大约每天移动0.26°。大约每4天移动1 °。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两次;一次;没有直射。
(3)春分点和秋分点把地球公转轨道等分为两部分。通常年份,北半球的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的日数为179天,为什么?
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用时间长;冬半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所用时间短,因此夏半年的日数比冬半年多。
2020年6月23日上午9时43分许,是我国第55颗北斗卫星,即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的日子。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在此前的20年,也是在这里,我国先后发射了54颗北斗卫星。
(1)我国目前有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别是山西太原、甘肃酒泉、四川西昌、海南文昌,与其他三个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选址建设的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人类的航天发射需要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发射。四大基地中,文昌的纬度最低,是其突出的优势条件。
复习思考之一
(2)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看,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角速度有何特点?
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均约为15°/时。
(3)此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第55颗北斗卫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公转的线速度如何变化?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向远日点靠近,线速度逐渐变慢。
复习思考之二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鸡笼山南麓。塔的上部是一个直径5米的空心地球模型,球心垂直贯穿一直径40厘米、长5米的不锈无缝钢管,可仰窥蓝天;塔的下半部四面以“北”字形的钢筋混凝土柱为依托;塔基是二层圆形平台,平台上从东向西用黑色大理石铺设一道黑线,象征着北回归线。当夏至正午时,立竿不见影,管窥睹骄阳,天象奇观任由探究。
(1)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轨道平面不重合,二者之间存在着23°26′的夹角,由此确定了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
(2)站在北回归线标志塔下,从立竿不见影到下次立竿不见影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一个回归年,即365天5时48分46秒。
(3)游客参观北回归线标志塔时,在平台上站在黑色大理石铺设的黑线南北两侧时,正午影子朝向有何差异?
站在黑线北侧的游客的正午影子一年中始终朝北,而站在黑线南侧的游客的正午影子一年中有时朝向北方,有时朝向南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比较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概念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地轴空间指向 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知识结构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