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课件+素材【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课件+素材【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11课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人民版)小学
《中华民族大家庭》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各族同胞的传统习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会包容差异性,相互欣赏,美美与共。
01
02
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03
培养尊重差异、包容他人的品质,形成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观看视频《转学生小刺猬》,说说你的感受。
新知导入
尊重差别,学会爱与宽容。
探究新知
我去过西藏,那里的风景很美。我还品尝了当地的酥油茶和糌粑 (zān ba), 立刻喜欢上了它 们的味道。
在参观故宫的时候, 我了解到故宫里的一些建筑融合了汉族、藏族、满族等民族的元素。
我读过唐代诗人王建的《凉州行》,知道了 “洛阳家家学胡乐”的故事。
在夏令营里,同学们交流分享了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的故事。
在这次夏令营的自我介绍环节,很多同学穿上了传统服饰。我觉得大家的服饰都特别漂亮!
情景模拟
探究新知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饮食服饰、节庆礼仪、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千姿百态、 精彩纷呈。
土家族特色美食
布依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京剧
侗族木构建筑
探究新知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差异?
探究新知
古往今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
一、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共同性
探究新知
观看视频:心在一起 爱在一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通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族人民在全国各地大流动、大融居,各行各业团结奋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如何增进共同性?
在广泛交往中,我们要开阔新视野、学习新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二、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包容差异性
思考:如何看待差异?
由于历史、地域和传统生产方式的不同,各地区各民族在饮食服饰、节庆礼仪、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具有不同特色。
观看视频《习近平: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文明历来讲究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从而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
探究新知
三、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考:什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是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它强调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和发展,倡导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身份的认同,更是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种意识超越了单一民族界限,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
探究新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认同和追求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发展,具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行动的意识形态。
探究新知
集体主义
民族内部的
团结和合作
探究新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空间、文化、 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深入融合,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今天,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学校社区,越来越多的各族人民成为和睦邻居、知心朋友,越来越多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组成了家庭,结成了美满姻缘。
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不断增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牢固。
观看视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筑广西边疆安宁和民族团结
探究新知
讨论交流
探究新知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民族。“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折断”等谚语,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团结精神的追求。
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团结的谚语 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探究新知
人心齐,泰山移。
单丝不成线,单竹不成排。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爬山越岭要互助, 渡江过河要齐心。
力量不在胳膊上, 而在团结上。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颗星星布不满天,一块石头垒不成山。
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探究分享
探究新知
风雨桥,也被称为花桥、福桥,由桥、塔、亭组成,是壮族、侗族、瑶族、畲族等民族的传统建筑。在现存的风雨桥中,侗族的风雨桥别具一格。 它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材料木材、石材以及传统的穿斗式木构架,同时又有传统宫殿建筑和干栏式民居建筑元素,装饰和图案则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侗族风雨桥是各民族文化相互欣赏、交融互鉴的产物。
查阅资料,说一说:我国哪些地方有风雨桥 风雨桥有哪些作用
我国湖南、湖北、贵州、 广西等地有风雨桥。
探究新知
广西程阳风雨桥
风雨桥象征着团结和友谊,除了可以供人行走、遮风挡雨,还能在这里迎接宾客呢。
探究新知
查阅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花儿”的情况,并从“花儿”的代表曲目中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与同学们分享。
实践园地
“花儿”是 一 种传统民歌艺术,千百年来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广泛流传,由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等民族共同创作和传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儿”走向大江南北,成为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花儿”系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在回族、东乡、撒拉等穆斯林民族中流传。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
花儿,又叫做“少年”,多表达爱情,是起源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的少数民族情歌,为穆斯林所独有。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动听、情感真切、乡土气息浓郁的特色,早在清乾隆年间就享有盛名。 花儿流行范围广泛,曲调繁多,流派众多,宁夏花儿的曲调就有30多种。
什么是“花儿”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花儿”登上过春晚的舞台。“花儿”是民族团结文化融合的体现。
在西北 ,每年的“花儿会 ”就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现在,“花儿”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请欣赏花儿曲目:《花儿与少年》
拓展延伸
云南昌宁县田园镇的勐廷社区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村庄,居住着汉族、回族、彝族、傣族等12个民族的同胞。居住在这里的各族同胞尽管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包容,很少有邻里纠纷。各族同胞紧密团结,共同谱写了经济有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同心的动人乐章。
探究新知
开放空间
从勐廷社区各族同胞和睦相处的故事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勐廷社区的团结广场
探究新知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不同的人们,只有彼此尊重、相互包容,才能和谐相处。
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互帮互助,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相互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
课堂练习
任务一:填写“包容卡”与“欣赏卡”。
每位学生在卡片上写下:
包容卡:一件自己愿意包容他人差异的事(如“耐心听同学用不熟练的普通话发言”)。
欣赏卡:一个想赞美同学的理由(如“XX的字写得特别工整”)。
任务二:交换卡片,朗读并赠送他人。
课堂总结
增进共同性
包容差异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何对待民族差异?
板书设计
第11课 相互包容 相互欣赏
课后作业
选择一首喜欢的花儿曲目并欣赏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