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1.A。平顶山汝州温泉遗址出土的阿舍利工具组合属于旧石器时代,其发现丰富了旧石器的研究内容;这些工具不是新石器时代的,与新石器手工业无关;仅这些工具发现不能佐证中原为人类起源地;旧石器时代还未出现发达的农业文化。2.C。法家将“法”“律”“令”作为法律体系组成部分,根本目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来更好地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秩序,并非单纯为发展经济或实现国家统一,建立法律体系是手段而非目的。3.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更易书写、携带和保存,成本降低,为长篇文章的出现和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隶书书写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但不是关键;竹简产量增加、缣帛工艺提升都不是促使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4.B。南朝名士王肃投奔北魏后饮食习惯改变,是因为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深,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生活习俗逐渐趋同;与社会生产恢复、中外交流频繁、南北经济互补关系不大。5.D。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出身寒庶或小姓家族的宰相人数增加且多通过科举入仕,体现了科举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入仕途径,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材料未体现科举制对官员文化素质、分科考试流程、教育体系扩展的影响。6.A。元朝时大量汉语典籍在海外传播,如高丽出版汉语教科书、伊尔汗国出现用波斯文标音的中医典籍,体现了元朝文化辐射强劲,对周边地区文化产生影响;材料主要强调文化传播,未突出海外贸易、科技交流和区域文化认同。7.C。明清时期松江府人口增长,市镇数量大幅增加,说明商业活动频繁,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材料未体现农业经济主导、人地矛盾和市镇建设体系完备。8.A。郭嵩焘对西方制度的称赞、对中国问题的批评以及学习西方的建议,有利于人们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推动近代思想解放;当时还未涉及政治体制变革;他的观点并非驳斥中体西用,也未掀起实业救国思潮。9.D。鸦片战争时百姓围观朝廷与外夷作战,19世纪70年代台湾人民军民同心保卫台湾,这种转变体现了随着列强侵略加剧,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地方治理效能提升、军事实力增强、国家动员机制完善在材料中均未体现。10.A。上海工人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助力北伐军进城,推动了革命势力发展;材料未体现阶级联合斗争;工人运动没有主导革命发展方向;国民大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任务。11.C。抗战期间苏联为中国提供贷款,中国共产党分享抗日经验给越南共产党,体现了反法西斯力量间通力协作;材料未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不永城市202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号题1-202122232425总分分数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得分评卷人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下列图片为距今约10一4万年平顶山汝州温泉遗址出土的手斧、薄刃斧、大型石刀等阿舍利(西方的一种文化类型)工具组合(中原地区首次发现)。这一发现()A.丰富了旧石器的研究内容B.呈现了新石器手工业全貌C.佐证了中原为人类起源地D.证实中原农业文化的发达2.法家将“法”“律”“令”作为其法律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法”是兴功惧暴的基本准则,“律”是定分止争的具体规定,“令”则是令人知事的行政指令。据此可知,法家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A.发展社会经济B.建立法律体系C.完善国家治理D.实现国家统一3.上古流传的经典共有的特征是“言少而意丰”,但东汉之后,上万字的“大文章”开始出现,并逐渐在社会各阶层流转起来。促使这一转变发生的关键是()A.隶书书写的便捷B.竹简产量的增加C.造纸技术的改进D.缣帛工艺的提升.《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南朝名士王肃投奔北魏,“初人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已后…食羊肉酪粥甚多”。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A.社会生产的恢复B.民族交融的加深C.中外交流的频繁D.南北经济的互补唐高祖时期,15位宰相中仅1人是寒庶出身,但通过科举成功人仕。至唐玄宗时期,35位宰相中有11人出身寒庶或小姓家族,且其中多数凭借明经、进士等科举科目踏上仕途。这一变化体现了科举制()历史第1页(共6页)扫描全能王创建A.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规范分科考试流程C.推动教育体系扩展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6.在元朝,大量的汉语典籍“漂洋过海”并广受好评,如高丽(朝鲜)先后出版了《朴通事》《老乞大》等汉语教科书,伊尔汗国(元朝的藩属国)出现了用波斯文标音的中医典籍。这体现出当时元朝()A.文化辐射强劲B.海外贸易兴盛C.科技交流频繁D.区域文化认同7.下表是明清时期松江府经济发展情况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明清时期该地区明朝前期明朝后期清朝前中期人口数量(万人)123.7227.7263.2市镇数量(个)4461127A.农业经济占据主导B.人地矛盾较为突出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市镇建设体系完备8.晚清官员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一书中,既有对西方制度的称攒和对中国“虚骄”“闭塞”的批评,也有关于学习研究西方治国之道、科学技术和引进先进设备的建议。这些观点有利于A.推动近代思想解放B.促进政治体制变革C.驳斥中体西用观点D.掀起实业救国思潮9.整个鸦片战争期间,沿海百姓经常平静地围观自己的朝廷与外夷作战;但到19世纪70年代,台湾人民却据险反击日军人台,军民同心保卫台湾。这种转变折射出近代()A.地方治理效能提升B.军事实力有所增强C.国家动员机制完善D.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0.国民大革命时期,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推翻北洋军阀在上海的统治,助力北伐军顺利进城。这说明工人运动()A.推动革命势力发展B.实现阶级联合斗争C.主导革命发展方向D.完成反帝反封任务11.抗战期间,苏联为中国提供1.732亿美元的军事贷款用于购买武器及其他作战物资,中国共产党也通过各种渠道分享抗日斗争的经验给越南共产党。这体现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中国抗战依赖外部援助C.反法西斯力量间通力协作D.美苏掌控东方战争局势12.20世纪初,陈嘉庚等开明士绅在厦门等城市创办幼儿园,引人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思想,户外配备滑梯、翘板、浪船等游戏器具,室内摆放沙盘和积木箱等教学工具。这些措施有利于()A.近代学前教育体系完善B.新式教育得到推广应用C.西方教育模式全面普及D.传统幼教观念彻底革新13.1953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中明确指出:用命令主义的方法去做,那就是干涉过多;1955年又一次强调:对于一切暂时还不想参加合作社的人,也要耐心等待。这说明三大改造在实施过程中注重()A.集体协作B.自愿渐进C.合作共赢D.政府主导历史第2页(共6页)回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pdf 河南省永城市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参考答案(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