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 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必修 美术鉴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 主题二 人作与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必修 美术鉴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与样式。对“叠山理水”的造园技法有一定认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基本特征。了解园林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讲述园林鉴赏个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任务引领,小组合作探究、任务驱动等方法,以多种类型园林为抓手,具体的园林景色为对象,探讨园林意境和造景手法,探讨园林意境与绘画、文学之间的关系,交流其中的文化内涵与寓意。 3:通过课堂专题鉴赏,认识中国园林艺术深邃的人文内涵和美感所在,增进文化自信,正确认知其在中国文化和生活中的地位,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能自觉维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识,学会从审美角度进行评价和思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多种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通过鉴赏学习,能够自主学会如何鉴赏园林艺术,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与基本的艺术素养,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园林艺术种类繁多、不同的艺术流派的意境也不十分相同,本科书中个例也非常多,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理解中国古典园林中包含的建筑与意境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对它的分析和探索是本科的难点教学。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都或许对苏州园林有一些了解,不过,你知道园林有着怎样的魅力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古典园林,领略青砖绿瓦之美。 出示本课内容: 01园林中建筑的妙趣 02园林的叠山理水机巧 03园林中的意境如何形成 04中外园林互相影响 说到园林,同学们你们所熟知的园林都有哪些?我们今天以颐和园和拙政园为例,领略园林的意境之美。
一、园林中建筑的妙趣 任务一:欣赏图片中园林里的建筑,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建筑形式?它们在园林里的作用是什么? 殿堂:在一个建筑群中属于中心建筑,还是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大规模建筑中间的叫殿,比如:太和殿(金銮殿),寺庙中的大雄宝殿等,小规模建筑就叫堂,比如:百姓家中的祠堂、家宅中的正堂、书院中的讲堂。 楼阁:在古代,地广人稀,古代建筑两层以上的都很少,所以楼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呢?一是藏书,二是女子的秀楼,三是观景楼。楼和阁数同一类建筑,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除此之外还有沈阳故宫文溯阁等。 亭:起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人休息、乘凉、观景。顶可分为圆顶、六角、八角等,如:醉翁亭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又称天下第一亭。 台:台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中建筑形式,尤其是秦汉以前有很多高台建筑,如:楚灵王的章华台、曹操的铜雀台。 榭:临水建筑,观景所用,在园林中比较常见。 舫:一个船型屋,坐落于水面上,用来坐在里面喝茶聊天。最著名的是颐和园慈禧太后的舫。 廊:指的是屋檐下的过道,或者是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游廊、回廊,具有遮阳、防雨、小憩功能。 古人对楼台亭阁总是充满赞叹,不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我们留下荡气回肠的诗篇,终是成就我国四大名亭,三大名楼。 任务二:我们刚刚讲解了建筑形式,回过头来看我们看看中国的四大名亭和三大名楼,看它们长得一样吗?他们是属于同一种建筑样式吗?在不同规格的园林中建筑的样式是一样的吗? 教师讲解: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常见几种建筑样式。 庑殿:四面为坡屋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故宫的太和殿(金銮殿)这种建筑一般用于宫殿或者庙坛等皇家建筑。具体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单檐、重檐。关于“庑”,广字下面有个无,无人敢住的地方,可见房子的地位,我们可以知道皇帝住的屋子才可以有庑殿的样式。 歇山顶:屋顶有九条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清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家才可以用歇山式。具体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单檐、重檐(二层、三层、多层)比如:天安门就是这种屋顶。 硬山顶:常见的民居形式,侧面山墙看不到出挑痕迹,特点防火、避风多用于北方和沿海城市。 悬山顶:常见的民居形式,侧面山墙可以看到出挑形式,能看到出悬的屋檐,特点可以避雨,常见于南方内陆城市。 卷棚式:卷棚又分卷棚歇山式、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具体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单檐、重檐。清朝规定,卷棚地位最低,所以常用于园林建筑中。 攒尖顶:最大特点屋顶汇聚一点,多用于亭榭阁楼,按形状可以分成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常见角式攒尖:三角、四角、六角、八角等。具体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单檐、重檐。比如:天坛 盔顶:像古代将军头盔,先上面拱起来,然后下面再凹进去。虽然好看,但是工艺比较难,具体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单檐、重檐。代表:岳阳楼 二、园林的叠山理水机巧 任务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山水的处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叠山理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不同于皇家园林的依山傍水而建,中国古典园林大多采用“移天缩地”手法,筑土为山、引水成池。完全模仿自然山水,体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造园原理。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叠山所使用的石头为太湖石,瘦、皱、漏、透这样的选石审美标准和中国画的皴法有相似之处。 所谓理水,就是引水为池,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灵动的水系。 以拙政园的布局完全按自然山水设计,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阁依水布置,充满自然之趣,小径、廊、桥等组合成曲折变化的空间,制造一种移步换景的视觉体验与审美享受。 总结: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相同点: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不同之处:建筑样式上不同。山水处理也不一样。 三、园林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往往比如实地描绘大自然的林木山川更加深远更加感人的境界就是意境。有人说园林就是一幅立体山水画,园林里的要素在山水画中都存在,正如宋郭熙《林泉高致》这样描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 (一)园林与绘画的关系 任务四:园林使用了哪些取景、借景的手法?园林借景手法的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技巧上讲究巧于因借,“因”主要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景特征,用人工设施来引导赏景。“借”是借景入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用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让想象可以自由延伸。 (二)园林与文学的关系 任务五:欣赏园林建筑上悬挂对联、匾额,石上铭刻题咏,你能列举出拙政园、醉白池、狮子林有哪些著名的对联、匾额吗?它们出自于哪一个典故或者哪一首诗吗?这些匾额、对联成为园林中重要的点缀品,对于观赏者有何重要的意义? 四、中外园林互相影响 任务六:西方古典园林是什么样子呢?和中国古典园林相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指导思想讲究自然美,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体现人工美,体现征服自然的哲学思想造园态度自然拟人化人化自然审美观念注重“景”和“情”的融合,追求意境美追求轴线对称、均衡布局、几何图案、韵律节奏的形式美造园法则景观出乎意料之外,充满偶然性图案构成精心设计,体现必然性表现效果含蓄 自然理性 秩序
任务七:中外园林风格各异有没有中西合璧的园林艺术呢? 圆明园海晏堂遗址的规划反中国园林之传统,突出表现了对称线的控制、均齐对称的特点,圆明园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珍品。 任务八:外国是否学习借鉴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呢?你能否举例说明?英国钱伯斯丘园中国塔模仿了中国哪一座塔? 钱伯斯是英国乔治时期最负盛名的建筑师,曾来华学习中国建筑。1761年,他在负责整修伦敦附近著名的“丘园”时,采用中国园林辟湖叠石的造园技巧,并模仿南京大报恩寺玻璃塔建了一座八角十层、高近五十米的砖塔,另外还造了一座亭子。这种仿制中国的亭、阁、榭、桥及假山的设计,被成为“英中式园林”。 任务九: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方,日本的园林是什么样子呢?你知道日本的枯山水园林吗?枯山水园林有何意境? 日本园林起初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园林的局部内容有选择、有发展的兼收并纳入自己的文化传统,后来通过禅宗的传入,把对园林精神的追求推向极致,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园林体系,并产生了自己风格的园林形式体系---枯山水庭院。日本枯山水庭院造园理念,以砂代水,以石代山,布局构图深受中国宋代山水画的影响。四季更替也引不起变化一切景物都静止一般,仿佛进入了永恒的世界。
三、课堂小结 通过古典园林艺术的鉴赏,同学们感受到了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和人文美。理解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古人通过山石花木将美好的希冀化为园,结为林,园林便成了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流动的画。当我们行走在古典园林中,才明白了什么是古人的“诗和远方”。
四、拓展思考园林·思考: 1.苏州园林的过去与现状 苏州园林在明清鼎盛时期有170多处,到了现在,现存园林仅有52处。 2.苏州园林的未来 我们如今生活方式有了翻天覆地变化,园林是否一直远离我们生活,未来,我们将如何对待园林文化? 五、课后作业 1、中国古代四大名园分别是什么?有着万园之园称号的是我国哪座园林? 2、游览公园,思考和古典园林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请你找一找并拍摄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