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方现代艺术单元第一课——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案教 材:普通高中美术必修模块《美术鉴赏》课 时:一课时课 型:鉴赏课授课对象:高二年级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向通过对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代表作的鉴赏,让学生了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上的独特风格,感受色彩美术语言的丰富表现,为接下来的色彩实践创作内容做好铺垫。教学目标:了解艺术观念及艺术特征,提高对西方现代美术的欣赏能力。通过教师对作品的介绍以及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有所了解,拓宽眼界,增长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目的。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艺术形式与风格,画家的艺术价值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对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的艺术观念及风格的理解。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对比、评述教学准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名画赏析》用动画的形式创设情境,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展示作品的不同风格样式,引出课题。二、讲授新课1、印象派(1)出示莫奈作品《日出·印象》教师:印象主义的由来学生:对比西方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找出主要区别传统绘画:形体——写实,轮廓清晰,统一的综合色调印象派绘画:形体轮廓模糊,笔触急促,色彩更加明亮丰富教师:引出印象派绘画的主要革新——题材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的依赖色彩开始追求丰富,复杂多变的光色关系(2)出示莫奈作品《干草垛》组画学生:通过对比鉴赏,找出主要区别——色彩、光线教师:根据学生找到的主要区别分析总结印象派绘画主要特征印象派:追求观色关系,强调色彩语言印象派在艺术创作的内容上不再局限于题材本身的定义,而是通过光和色的变化来展现世界,通过光色变化再现自然世界给人的视觉带来了震撼性冲击。(3)出示莫奈系列组画》《鲁昂教堂》、《国会大厦》、《睡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丰富的光色关系,强调印象派作品中景物并不是重点,变换的光色才是艺术家真正要表现的,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印象派风格特征的理解,并认识到印象派作品的艺术价值。2、后印象派(1)出示莫奈作品《向日葵》与凡高作品《向日葵》教师: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比较分析这两幅作品学生:通过对作品造型、色彩、笔触、肌理等方面的细致观察获得视觉享受, 进而对不同风格的两幅作品展开描述、比较和分析。莫奈《向日葵》:对自然光线下的向日葵微妙色彩变化的描绘,美在光色,这个美主要是和面外在的视觉美。凡高《向日葵》:用色更加大胆、奔放,笔触更加迅疾、有力,是作者内心激情的释放。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表达,美在形象所折射出的精神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后印象派凡高的《向日葵》为什么更加有名?为什么凡高如此痴迷于向日葵?凡高的《向日葵》代表着什么?你了解凡高《向日葵》的创作背景吗?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分析 《向日葵》创作意图的积极性。这时学生已经进入有效的问题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教师顺势带有情感地讲述凡高坎坷的人生经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产生审美期待,进而主动研究《向日葵》这幅作品及其创作背景。这样,师生以问题情境为纽带,以交流互动为基础共同探究凡高的艺术思想, 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进了学生对凡高作品的理解,最终深度剖析出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根本差异。学生在深入探究画面语言的本质后,能够归纳总结出“后印象主义绘画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写实的传统,转向以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索为主要目标,真正实现了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变革”的结论, 从而对本课的学习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总结后印象派的主要特征:强调表现主观情感后印象派受印象派画家的启发,但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后印象派也很注重色彩,轻造型,但是,相对于印象派而言,后印象派反对真实的表达自然界中的光与色,而是更注重色彩的情感表达,用色更加主观化、情绪化,用颜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2)后印象派三大代表人物:塞尚、高更、凡高教师:从其中的高更引出《向日葵》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后印象派作品的风格特征,并进一步介绍凡高生平,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产生审美期待,帮助学生更好的读懂凡高作品,更好的感受后印象派主要的艺术风格。(3)欣赏《凡高》视频片段教师:欣赏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流派的美术作品,不能仅看绘画技巧或像不像。真正优秀的作品一定是用心去创作的,也一定会最终打动欣赏者的。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内容,我们赏析了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了解了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也从他们的作品中体会到了继承、发展、创新、锲而不舍追求自己喜欢的理想。四、课后反思本节课为线上授课方式,课程形式及内容都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对本章节内容和学生活动部分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无法更多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丰富自己的评述语言,认真地想,大胆地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