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3)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同学们,进入课程之前,我们一起玩个“自由平等”飞花令的游戏,说出你认为的自由和平等。
首先由老师来推荐一位同学分享,这位同学分享结束后,可以随机指定下一位同学来分享,每位同学依次来说出一个你认为的自由和平等,不能重复。
从同学们的回答当中,老师看到了大家对于自由和平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自由和平等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七课第一节,一起来探寻自由平等的真谛。
游戏:“自由平等”飞花令
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一、无法治不自由
章节副标题
01
自由的生活感觉如何?


幸福
安逸
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无拘无束
随心不所欲
有限制的
按意愿生活
畅所欲言:你认为的自由是什么?
言论自由权
监督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身自由权
财产权
受教育权
名誉权
肖像权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启示:
“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但自由也需要有所制约。
自由
1.自由的含义及体现?
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含义
体现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还有:纪律、道德
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公布2025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消费市场的亮眼表现,不仅是一组令人振奋的统计数据,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在政策工具与市场力量共振下激发出巨大活力。
五一小假期又创新高
“旅游自由”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为迎接“五一”假期的到来,蓟州区策划推出了9大项156场文旅活动。其中五大文化品牌之一的“渔阳战鼓之雄”音乐汇在鼓楼广场震撼上演,传统鼓乐、戏曲民乐与古风歌舞完美融合,仿生龙凤飞行表演,戚继光、李世民等历史人物“穿越时空的对白”,让传统地域文化魅力尽显,点亮夜经济,全网报道浏览量超500万,成为今年五一假期的顶流打卡地。
比如说:“文化破圈+科技赋能” 蓟州假日经济活力迸发
2.自由的意义/价值?
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B、对社会
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A、对个人
笔记区
自由的内涵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
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
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
一 、无法治不自由
3 . 自由的含义
主要指人们在
法律规定的范围 内,依照自己意志 活动的权利。
探究: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
以下是关于自由的一些法律规定,请你根据以下法律条文思考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
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第四条公民在行使集会、
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 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 和权利。
规范、保障
标定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探究: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不能触碰
★★★★★
Zi You
Fa Zhi
探究三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热点材料:
思考:崔某某有没有言论自由?为什么会被行政拘留?
提示:崔某某有言论自由,但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近日,电视剧《甄嬛传》中“余莺儿”的扮演者崔漫莉,在直播间自曝说,在浙江东阳市横店镇拍戏时,曾酒后无证驾驶并肇事逃逸,引发网友热议。
警方表示,崔某某(女,36岁)在网络平台直播时,为博取眼球、吸引粉丝,编造自己曾在横店拍戏时无证酒后驾车肇事逃逸的虚假事实,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目前,崔某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已被东阳市公安局依法予以行政拘留。
探究三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热点材料:
3月17日晚,“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就女儿网暴他人致歉”一事冲上热搜,其13岁的女儿“开盒”网暴孕妇,引发广泛关注。
网传的“开盒”服务中,只需要向开盒者提供QQ、支付宝或手机号等账户信息,就能查到当事人的照片、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等,例如,50元能查到户口信息,300-400元查到家人信息,2000元查到车辆定位、航班和酒店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旦被曝光,“被开盒者”将遭到无穷无尽的电话轰炸、网络谩骂,甚至被线下威胁、骚扰等。
思考:“开盒挂人”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自由和法治是什么关系?
提示:隐私权;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笔记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02
法眼看平等
探究与分享
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左图少数民族代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属于政治平等领域。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普遍平等的参政议政权力,少数民族也不例外。
右图表明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从“三纲五常”到人人平等,从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从民族歧视到民族平等,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
人们很早就有了平等的理想(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战国提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把平等变为现实,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今夕女性地位对比
清朝大臣面见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人们对平等的追求,说明平等有什么意义?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
相关链接:圆桌会议指围绕圆桌举行的会议,圆桌并没有主席位置,亦没有随从位置人人平等。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也是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一种重要的协商和讨论形式。
圆桌会议体现出平等有什么意义?
2.平等的作用(地位/意义)?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城乡同票同权
同工同酬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权利上的平等)
教育公平
城乡平等
图片显示的平等有什么共同特点?
平等事例我来谈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条件上的平等)
老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给生命让路
残疾学生送教上门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生活补贴,保障其受教育权
这些还是平等吗?为什么?这些平等又有什么共同特征?
平等事例我来谈
(二)、平等的含义:
l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 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l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 儿童、 孕妇、 残疾人在乘坐公 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P101)
温馨提示:合理的差别对待与平等并不矛盾。 ≠平均
笔记整理
观点辨析——平等的两层含义
VS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思考: 两者是否存在矛盾
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平等≠平均、没有绝对的平等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 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 会。
看《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这说明了什么
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 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最新修证本)
中华人民共利国教育法
*
全国人民我数人会常备发结会
看《民法典》和《刑法》的规定,这说明了什么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 平等。
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一百一十三条 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 保护。
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
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
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 平等。不允许宪法和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法 典
0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权利、义务上
在适用法律上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法眼看平等
2、自由的含义
1、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5、平等的意义
4、什么是平等?
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本课小结
某服刑人员在谈感受时说:“自由和失去自由只是一墙之隔。高墙隔绝的不仅是空间联系,隔绝的更是无上的自由。”这说明( )A.法治束缚自由,有法治不自由
B.自由是相对的,很难得到保障C.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D.珍视自由,必须学会依法维权
C
当堂训练
2.2023年2月7日,黑龙江省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鹤岗市委原书记张恩亮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一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七百三十万元。该案例说明(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法制裁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