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ozio Cattelan) 意大利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ozio Cattelan) 意大利《喜剧演员(Comedian)》艺术家艺术作品?第三单元 第三课 托物寄情艺术作品——艺术家第三课 托物寄情——初读朱耷怪?造型怪?构图怪?题诗落款怪?《个山小像》局部第三课 托物寄情——了解作者明皇室后裔→(1-19岁)朝廷命犯 逃命守坟→(20-23)妻子具亡 剃发为僧(23-55)→脱佛还俗 两度疯狂(56-58)→寤歌草堂 不名不氏 唯曰八大(59-80)朗诵题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朱耷像》油画 靳尚谊第三课 托物寄情——了解作者第三课 托物寄情——再读朱耷怪?《安晚册》之六《鳜鱼图》二十二开 纸本墨笔纵31.8厘米 横27.9厘米日本泉屋博古馆藏作者:朱耷 清创作于69岁。第三课 托物寄情——再读朱耷怪?《安晚贴—鳜鱼图》朱耷 清朱文无框屐形印“八大山人”“禊堂”白文长方形印造型怪?构图怪?题诗和落款怪?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安晚贴—鳜鱼图》朱耷 清 1695年第三课 托物寄情——回味朱耷→鱼究竟是指什么?精神写照《个山小像》局部寤歌草堂(今八大山人纪念馆)《安晚贴—鳜鱼图》朱耷 清第三课 托物寄情——鉴赏思路鉴赏思路:初读感受↓了解作者 阅读资料↓结合美术作品语言 分析探索↓综合品味 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第三课 托物寄情——小练习《一篮子苹果》1885年 后印象派画家 梵高对比图:《苹果》印象派画家 毕沙罗分小组讨论完成:结合相关资料,尝试鉴赏梵高作品《一篮子苹果》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第三课 托物寄情——小游戏如果给你一个题目,你会通过哪种方式传达你的情感?小游戏:“托物寄情”第三课 托物寄情——课后作业课后思考:查找资料,写一段100字左右,关于艺术作品《喜剧演员》的短评。下节课交流《喜剧演员》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ozio Cattelan) 意大利第三课 托物寄情谢谢大家教学设计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 第三课 托物寄情 学时 1课标要求 课标摘录:联系文化情景认识美术作品的主题、内涵、形式和审美价值,并用恰当的术语进行解读、评价和交流。课表分解:学什么:学生可以通过查找美术作品相关资料,结合美术作品语言,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也就是美术作品的“弦外之音”;学到什么程度:能运用语言简单的描述美术作品信息;能结合背景资料基本表述出美术作品的内涵意义。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概述:本课是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第三课。主要通过介绍一些具有隐含意义或者运用象征手法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与美术家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更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美术家的相关背景,结合美术作品运用的美术语言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知识点的划分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本节课的知识点是通过阅读美术作品及作者相关资料尝试理解美术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解读美术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知识背景:1 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语言;2美术作品的基本鉴赏方式;3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重要节点。本课也为后面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连结作用。学情分析 提示:学生学习本节课时的心理状态、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准备情况,存在的思维障碍,以此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和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高二学生已经适应了高中生活,并且对美术鉴赏学习兴趣浓厚。对美术知识已有一些涉猎,具备一定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存在的思维障碍是,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比较零散和感性,美术鉴赏的方法并不能熟悉和运用,很难理解美术作品的隐含意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侧重学生自己探寻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隐含意义。学习目标(重难点在相应条目后标注) 提示:学习目标的表述应具体、准确、精炼,可操作、可评价,条目不宜太多;1 使学生了解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2 学生可以简述美术作品的背景材料和简单描述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即美术语言;3 尝试解读美术作品的“弦外之音”,也就是美术家通过美术作品表达的隐含意义,并能够用语言简单阐述;(重难点)4 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提示:包括需要预习的内容,思考的问题,调查收集的资料等。补充、预习的内容:了解朱耷的人生经历;美术作品的基本形式语言、美术作品的基本鉴赏方式。学习策略 提示:学习模式、学习方法讲授法 启发法 阅读资料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导入:艺术作品《喜剧演员》教师出示香蕉,“如果把这根香蕉给你,你可以做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一件艺术品吗?”引出艺术家作品《喜剧演员》。 思考艺术家借助一根香蕉表达了什么?如何理解这件艺术作品?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理解一件艺术作品可以从哪入手,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有什么关系?活动一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赏析朱耷《安晚贴——鳜鱼图》一 请同学欣赏朱耷系列作品,对作品有一个整体印象,并抓住特点。二 联系画家人生经历,理解美术作品语言。1,朱耷为什么为僧为道?为什么时隔30年还俗?还俗后的朱耷到底是僧家还是俗家是什么心境?2,通过诗句了解到朱耷是什么样的心境?结合画像推断朱耷的个性吗?3,带着对美术家背景的分析以《鳜鱼图》为例赏析朱耷为何有这“三怪”?4,理解朱耷作品中隐藏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作品的“弦外之音”。 一 观看欣赏朱耷系列作品,尝试用一个字概括对朱耷作品的印象。从造型、构图、题诗落款三个角度来说明原因。二 1,请同学简要介绍课前预习内容——朱耷人生经历。2,结合朱耷晚年题画诗及靳尚谊先生作品《朱耷像》把握朱耷人生命运及性格特征。3带着对朱耷人生经历的理解重新赏析《鳜鱼图》,理解艺术家选择美术语言的原因。4,综合以上鉴赏,思考美术家作品中“鱼”究竟指的什么?美术家借鱼的形象在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1 带领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美术作品的内涵;2 让学生借助背景材料和画面信息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隐含意义。3 解读美术家借助作品表达的隐含意义,理解作品“弦外之音”。活动二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小练习:《一篮子苹果》梵高 1,请同学回忆总结刚刚鉴赏朱耷作品《鳜鱼图》的思路;2运用同样的鉴赏思路尝试鉴赏梵高的《一篮子苹果》。 巩固练习:通过阅读艺术家资料、结合作品美术语言的方法,尝试赏析作品表达的深层含义,并用语言简要表述出来。活动三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小游戏:“托物寄情”艺术家们可以利用不同题材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朱耷借用鱼,梵高借用苹果、向日葵,除此之外还有齐白石、徐悲鸿、王冕、塞尚、莫兰迪等艺术家借用动物、植物、静物等不同题材表达自己心声,那么你能尝试运用艺术家的思维,借用某一形象表达自己吗? 1 小游戏:教师准备不同题目,学生分小组抽签决定本组创作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件作品;2 学生代表展示并表述;3 课后作业与课堂小结。 尝试用艺术家的思考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达标检测 提示:判断关键学习目标落实情况,引导学生自评1 课堂上学生能够简述美术家的人生经历和美术作品信息;2 大多数学生能理解美术作品蕴含的深层含义;3 学生小组作品借助某一形象表达了学生自己的想法。板书设计 要求:重点突出,内容完整,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学习。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托物寄情》教学设计 .doc 托物寄情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