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总结提升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总结提升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专题总结提升
第*页
专题归纳提升
第*页
高考素养提升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2. (1)(2023·广东高考)基态Fe2+的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解析:(1)基态Fe2+的3d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2)(2023·福建高考)基态Cu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2)基态Cu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9。
(3)(2023·海南高考)基态锑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3)锑原子位于第5周期ⅤA族,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5s25p3。
 
3d9 
5s25p3 
1
2
3
4
5
6
7
8
(4)(2023·北京高考)基态S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 。
解析:(4)S是第3周期ⅥA族元素,基态S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5)(2023·全国乙卷)基态F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5)Fe为26号元素,基态Fe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3s23p4 
3d64s2 
1
2
3
4
5
6
7
8
考向二 元素的电离能和电负性
A. F—F键的键能小于Cl—Cl键的键能
B. 三氟乙酸的 Ka大于三氯乙酸的 Ka
C. 氟化氢分子的极性强于氯化氢分子的极性
D. 气态氟化氢中存在(HF)2,而气态氯化氢中是HCl分子
A
1
2
3
4
5
6
7
8
解析:F原子半径小,电子云密度大,两个原子间的斥力较强,F—F键不稳定,因此 F—F键的键能小于Cl—Cl键的键能,与电负性无关,A符合题意;氟的电负性大于氯 的电负性,F—C键的极性大于Cl—C键的极性,使F3C—的极性大于Cl3C—的极性, 导致三氟乙酸的羧基中的羟基极性更大,更容易电离出氢离子,酸性更强,B不符合 题意;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F—H键的极性大于Cl—H键的极性,导致HF分 子极性强于HCl,C不符合题意;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与氟原子相连的氢原 子可以与另外的氟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气态氟化氢中存在(HF)2,D不符合 题意。
1
2
3
4
5
6
7
8
A. Y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ⅢB族
B. 基态Ca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6个轨道中
C. 5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Fe
D. 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P
A
1
2
3
4
5
6
7
8
解析:钇原子序数比Fe大13,为39号元素,其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5周期ⅢB族,A正 确。钙为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基态Ca原子的核外电 子填充在10个轨道中,B错误。同一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 电离能变小;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5种元素 中,钙第一电离能比铁小,C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 强,元素的电负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 素电负性减弱;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D错误。
1
2
3
4
5
6
7
8
A. 原子半径: r (C)> r (Si)> r (Ge)
B. 第一电离能: I1(C)< I1(Si)< I1(Ge)
C. 碳单质、晶体硅、SiC均为共价晶体
D. 可在周期表中元素Si附近寻找新半导体材料
解析: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 r (C)< r (Si)< r (Ge),A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增大,更易失电子,第 一电离能: I1(C)> I1(Si)> I1(Ge),B错误;晶体硅、SiC均为共价晶体,碳 单质中金刚石为共价晶体,而石墨为混合晶体,C60为分子晶体,C错误;周期表中元 素Si附近存在许多准金属,可在其周围寻找半导体材料,D正确。
D
1
2
3
4
5
6
7
8
A. 电负性:Z>X
B. 最高正价:Z<M
C. Q与M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B
1
2
3
4
5
6
7
8
解析:Y的s能级电子数量是p能级的两倍,Y为C;X的2s轨道全充满,原子序数 X<Y,则X为Be或B;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M为O;原子序数Y<Z< M,则Z为N;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且其原子序数最大,则Q为Na。同一周期元 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Z>X,A正确;N最高正价为+5价,O无最高 正价,最高正价N大于O,B错误;Na和O形成的过氧化钠中含有非极性共价 键,C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 大于C,硝酸酸性强于碳酸,D正确。
1
2
3
4
5
6
7
8
A. 微粒半径:③>①>②
B. 电子排布属于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是①②
C. 电离一个电子所需最低能量:①>②>③
D. 得电子能力:①>②
AB
1
2
3
4
5
6
7
8
解析:电子排布式分别为①[Ne]3s23p2、②[Ne]3s23p1、③[Ne]3s23p14s1,可推知分别 为基态Si原子、Si+、激发态Si原子。激发态Si原子有四层电子,Si+失去了一个电 子,根据微粒电子层数及各层电子数多少可推知,微粒半径:③>①>②,A正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电子排布属于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是①②,B正确;激发态Si 原子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基态S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是硅的第一电离能,Si+失去 一个电子是硅的第二电离能,由于 I2> I1,可以得出电离一个电子所需最低能量:② >①>③,C错误;由C可知②比①更难失电子,则②比①更容易得电子,即得电子 能力:②>①,D错误。
1
2
3
4
5
6
7
8
解析:(1)S和O为同主族元素,O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S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O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大,不易失去1个电子,即O的第一电离 能大于S的第一电离能。
I1(O)> I1(S),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大,
不易失去一个电子
1
2
3
4
5
6
7
8
图a 
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的总体趋势是依次升高的,但由于N元素的2p能级为半充满
状态,因此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C、O两种元素高

b 
1
2
3
4
5
6
7
8
解析:(2)C、N、O、F四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总体趋 势是依次升高的,但由于N元素的2p能级为半充满状态,因此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 C、O两种元素高,因此C、N、O、F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小到大的顺序为C<O <N<F,满足这一规律的图像为图a,气态基态正2价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生成气态基 态正3价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为该原子的第三电离能,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三电离能的 总体趋势也依次升高,但由于C原子在失去2个电子之后的2s能级为全充满状态,因此 其再失去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稍高,则满足这一规律的图像为图b。
1
2
3
4
5
6
7
8
(3)(2022·湖北高考)富马酸亚铁(FeC4H2O4)是一种补铁剂。富马酸亚铁中各元 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解析:(3)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于非金属元素,则铁元素的电负性最小,非金属元 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氢、碳、氧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则电负性依次增 大,所以富马酸亚铁中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H>Fe。
O>C>H>Fe 
1
2
3
4
5
6
7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