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共7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共77张PPT)

资源简介

(共77张PPT)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第二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知道原子轨道能量顺序。2.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 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第*页
研习任务一 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
低 
较高 
最低 
(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构造原理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按照如下顺序依次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这一规律称为构造原理。
(3)能级交错现象
原子中的价电子在外层排布时存在原子轨道能级交错现象。如 E (4s)< E (3d)< E (4p), E (5s)< E (4d)< E (5p),即( n -2)f>( n -1)d> n s。
两 
1 
n2 
2
n2 
相同 
不同 
全充满 
半充满 
全空 
按此规则,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 为 ),而不是[Ar]3d44s2;29Cu 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而不是[Ar]3d94s2。



问题 探讨
1.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进入原子轨道的先后应遵循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最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轨道上,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 轨道上。
2.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否完全遵循电子层的顺序?
提示:从第三电子层开始各轨道不完全遵循电子层顺序,产生了轨道能级交错排列。
3. 轨道的能量高低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提示:各轨道的能量由电子层序数和轨道类型共同决定,各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可 由下列公式得出: n s<( n -2)f<( n -1)d< n p( n 表示电子层序数)。
4. 电子层与原子轨道类型、原子轨道数目有何关系?
提示:第 n 电子层有 n 种原子轨道类型,有 n2个原子轨道。
5. 同一原子轨道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其依据是什么?
提示:同一轨道上的电子自旋方向只能相反,不能相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其 依据是泡利不相容原理。
A. 2p轨道:
B. 3d轨道:
C. 2p轨道:
D. 3d轨道:
解析:泡利不相容原理指的是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 子的自旋状态必须相反,所以只有C项不满足此原理。
C
A. 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B. 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满4s轨道,再排3d轨道
C. 锰原子失去电子形成Mn2+时应失去3d轨道上的电子
D. 锰原子的2p和3p轨道的形状、能量均相同
B
解析:按洪特规则知,基态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5个3d轨道上各有1个电子且自旋 方向相同,为 A错误;4s轨道能量比3d轨道低,故核外电 子排布时,先排满4s轨道,再排3d轨道,B正确;锰原子失去电子形成Mn2+时应先失 去4s轨道上的电子,C错误;锰原子的2p和3p轨道的形状均为纺锤形,能量高低则不 同,2p轨道能量低于3p轨道,D错误。
A. 能量守恒原理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 能量最低原理 D. 洪特规则
D
A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注意根据构造原理把握能量大小的排布顺序;根据构造原理,各能级能量高低 顺序为①相同 n 而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为: n s< n p< n d< n f,② n 不同时的能 量高低:2s<3s<4s,2p<3p<4p;③不同层不同能级 n s<( n -2)f<( n -1)d < n p,所以各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 <5p<6s<4f…,以此解答该题。①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电子能量 E (4s)> E (3s)> E (2s)> E (1s),故①正确;② E (3d)> E (4s)> E (3p)> E (3s),符合构造原理,故②正确;③应为 E (4f)> E (5s)> E (3d)> E (4s),故③错误;④应为 E (4f)> E (5s)> E (3d)> E (4s),故④错误。 故选A。
选项 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 评价
A O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错误;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
B 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错误;违反洪特规则
C 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2 错误;违反能量最低原理
D Br-的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6 错误;违反能量最低原理
C
解析:电子应先排满同能级的轨道,违反了洪特规则,不符合题意,A错误;相同轨 道中的两个电子自旋状态应相反,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不符合题意,B错误;Ca 原子正确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2,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符合题意,C正 确;Br-的电子排布式:[Ar]3d104s24p6,正确,评价错误,D错误。
第*页
研习任务二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s22s1 
1s22s22p63s23p1 
[Ne]3s23p4 
3s23p4 
2. 轨道表示式
(1)概念:将每一个原子轨道用一个方框表示,在方框内标明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 布的式子称为轨道表示式。
(2)表示方法: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或“↓”区别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3)实例:以基态硅原子为例,轨道表示式中各符号、数字的意义如图所示。
自我 排查
正误判断



问题 探讨
元素周期表中铁元素的相关内容如图:
1. 图中3d64s2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3d64s2是指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表示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发生电子变动的 铁的能级电子排布。
2. 你能写出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简化电子排布式吗?
提示: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
3. 书写电子排布式时,电子是不是先填满一个电子层后再开始填入下一个电子层?原 因是什么?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什么不书写成1s22s22p63s23p63d8?
提示:不是;因为会出现能级交错现象,如电子按3p→4s→3d的顺序而不是按 3p→3d→4s的顺序填充;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不能书写成1s22s22p63s23p63d8的原因是 4s能级的能量低于3d能级的能量,电子首先填充在能量低的能级。
4. 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简化为[Ne]3s1,方括号里的符号的意义是什么?请仿 照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写出硅原子(14号元素)和铜原子(29号元素)的 简化电子排布式。
提示:[Ne]是指该部分与Ne的电子排布式相同;硅原子和铜原子简化的电子排布式分 别为[Ne]3s23p2、[Ar]3d104s1。
5. 依据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你能写出Al原子(13号元素)、S原子(16号元 素)、Mn原子(25号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吗?
提示:Al:3s23p1;S:3s23p4;Mn:3d54s2。
A. 铬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44s2
B. Cl-的结构示意图为
C. 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D. 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A项违背洪特规则特例;B项Cl-最外层有8个电子;C项中N原子2p轨道上应是 3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同。
D
A. 3d64s2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B. 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4s13d5
C. 铜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104s1
D. 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解析:A项是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B项,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不能按填充顺序 书写;C项,d轨道应是全充满时最稳定;D项违反了洪特规则。
C
A. Mg2+的轨道表示式:
B. Na+的结构示意图:
C. 24C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54s1
D. C的电子排布式:1s22s12p3
D
解析:Mg2+含有10个核外电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轨道表示式 为 ,故A正确;钠离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B正确;原子 序数为24,说明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根据构造原理、洪特规则特例得到电子排布式 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C正确;D项违反能量最低原 理,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错误。
 
 
1s22s22p63s23p64s2
 
5 
1 
2 
1. 核外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轨道表示式的关系:
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逐步细化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 n s、( n -1)d、 n p的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 排布式时,仍把( n -1)d放在 n s前,如Fe:1s22s22p63s23p63d64s2正确,Fe: 1s22s22p63s23p64s23d6错误。
(2)在画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时,常出现以下错误:
① (违反能量最低原理);
② (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
③ (违反洪特规则);
2.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的常见误区
④ (违反洪特规则);
⑤画轨道表示式时,不能省略空轨道。如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应 为 ,而不是 。
第*页
研习任务三 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的判断
教材 认知
1. 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
(1)未成对电子:一个原子轨道中只有一个电子时,该电子即为未成对电子,又称 单电子。
(2)成对电子:一个原子轨道中的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称为成对电子。
2.1~36号元素中,原子核外外围电子排布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与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
(1)有1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式为 n s1、 n s2 n p1、 n s2 n p5、3d14s2、3d104s1。
(2)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式为 n s2 n p2、 n s2 n p4、3d24s2、3d84s2。
(3)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式为 n s2 n p3、3d34s2、3d74s2。
(4)有4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式为3d64s2。
(5)有5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式为3d54s2。
(6)有6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式为3d54s1。
A. 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B. 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
C. 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D. 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
A
解析: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当核外电子数为奇数时,基态原子中至少有 一个电子会单独占据一个原子轨道而不成对,A项正确,D项错误;核外电子数为偶 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如碳原子,其轨道表示式 为 ,也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如铍原子,其轨道表示式 为 ,B、C项错误。
A. 5 B. 6 C. 7 D. 8
解析:根据电子排布式可知,基态具有1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有:H 1s1,Li 1s22s1,B 1s22s22p1,F 1s22s22p5,Na 1s22s22p63s1,Al 1s22s22p63s23p1,Cl 1s22s22p63s23p5。共7种。
C
解析:(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e2+和Fe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d6和3d5, 其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5,即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4∶5。
解析:(2)Mn是25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B族,根据构造原理可得 基态M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 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有5个。
4∶5 
ⅦB 
5 
解析:(3)锗为32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写出其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其核外电子排布简式为[Ar]3d104s24p2,其中4p能级有2个未 成对电子。
解析:(4)镍是28号元素,位于第4周期Ⅷ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其基态原 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3d能级有5个轨道,根据洪特原则,先占满5 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再分别占据三个轨道,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未成对的电 子数为2。
3d104s24p2 
2 
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3d84s2) 
2 
1. ⅠA、ⅢA、ⅦA族→1个未成对电子,ⅣA、ⅥA族→2个未成对电子,ⅤA族→3个 未成对电子(主族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ⅡA族、0族→不含未成对电子。
2.1~36号元素基态原子中,含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为24Cr(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54s1),共有6个未成对电子。
第*页
研习任务四 光谱与光谱分析
教材 认知
1. 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2. 光谱与光谱分析
(1)光谱形成原因
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 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2)光谱分析
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的分析方法。
3. 基态、激发态与光谱图示






问题 探讨
节日燃放的五颜六色的焰火
夜空中的激光
1. 我们看到的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都与什么有关?
提示: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的能量有关。
2. 什么是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
提示: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 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
3. 某些金属进行焰色反应产生不同火焰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某些金属原子的电子在高温火焰中,吸收能量,使原子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 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跃迁到基态或较低能级 上,在跃迁过程中将产生发射光谱。
A. 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B. 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C. 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过程中放出能量
D. 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
解析:激发态时能量较高,较不稳定,A正确,B错误;基态转化为激发态是由低能 量状态转化成高能量状态,转化过程中要吸收能量,C错误;电子从较低能量的基态 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激发态时,也会产生原子光谱,D错误。
A
A. 电子的运动轨迹图像
B. 原子的吸收光谱
C. 电子体积大小的图像
D. 原子的发射光谱
解析:能量 E (3d)< E (4p),故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4p能级时,要吸收能量,形 成吸收光谱。
B
A. 燃放烟火 B. 霓虹灯广告
D
C. 蜡烛燃烧 D. 平面镜成像
解析:D项,平面镜成像是一种物理现象,不存在电子的跃迁;A、B、C三项中物质 变化均与原子核外的电子跃迁有关。
第*页
课时作业
A. E (3s)> E (3p)> E (3d)
B. E (3s)> E (2s)> E (1s)
C. E (4f)> E (4s)> E (3d)
D. E (5s)> E (4s)> E (4f)
解析:相同能层不同能级能量: E (3d)> E (3p)> E (3s),A错误;不同能层 相同能级能量: E (3s)> E (2s)> E (1s),B正确;不同能层不同能级能量: n s<( n -2)f<( n -1)d< n p,所以 E (4f)> E (3d)> E (4s),C错误;不 同能层不同能级能量: n s<( n -2)f<( n -1)d< n p,所以 E (4f)> E (5s) > E (4s),D错误。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原子核外电子填充3p、3d、4s能级的顺序为3p→4s→3d
B. 某基态原子部分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3d64s2
C. 所有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都遵循构造原理
D. 构造原理中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源于光谱学事实
解析:3d轨道能量高于4s,所以原子核外电子填充3p、3d、4s能级的顺序为 3p→4s→3d,A正确;基态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符合基态原子电子排布规 律,B正确;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但轨 道充满或半充满时,能量较小,如Cu:3d104s1,Cr:3d54s1,不遵循构造原理,C错 误;构造原理中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源于光谱学事实,D正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基态原子电子能量的高低顺序为 E (1s)< E (2s)< E (2p x )< E (2p y )< E (2p z )
B. 1s22s22p63s1表示的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C. 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
D. 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2p能级三个轨道2p x 、2p y 、2p z 的能量相等,基态原子电子能量的高低顺序为 E (1s)< E (2s)< E (2p x )= E (2p y )= E (2p z ),故A错误;1s22s22p63s1表 示的是基态Na原子的电子排布,故B错误;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 道中可能含“未成对电子”,如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2p能级上有2个单电 子,故C错误;焰色反应是金属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 出来,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C. 多电子原子中不会存在能量相同的电子
D. 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10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根据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3d、4s、4p……
B. 1s22s12p1是激发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C. 基态溴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是[Ar]3d104s24p5
D. Mg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
解析:根据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A 错误;1s22s2为基态,1s22s12p1为激发态,B正确;基态溴原子的核外有35个电子,分 4层排布,基态溴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5,C正确;Mg原子的核外电 子数为12,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D正确。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基态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M层上有14个电子,故A错 误;基态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故B错误;基态铜原子的价电 子排布式是3d104s1,故C正确;基态氢原子的电子跃迁到2s能级和2p能级需吸收不同 的能量,故D错误。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能级能量大小关系:4f>5d
B. 基态铜原子(29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94s2
C. Ca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能为1s22s22p63s23p64p2
D. 基态Na+的轨道表示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由构造原理可知,4f的能量低于5d,故A错误;铜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 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故B错误;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基态原子的电 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则激发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能为1s22s22p63s23p64p2,故C 正确;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基态钠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轨道表示式 为 ,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B. Fe2+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
C. 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在增多
D. 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属于激发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不只在球壳内运动,还在球壳 外运动,只是在球壳外运动概率较小,A错误;Fe为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6个电 子,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则Fe2+的 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B正确;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任何能层上的 p能级都有3个原子轨道,与能层的大小无关,C错误;当轨道中的电子处于半满或全 满状态时,能量较低,属于稳定状态,所以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处于基态,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Ca2+的结构示意图:
B. 基态镁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C. 甲烷的球棍模型:
D. 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104s1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Ca2+的核外电子数为20-2=18,所以其结构示意图为 ,A不正确;依 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镁原子的3s轨道上的电子自旋方向应相反,B不正 确; 为甲烷的空间填充模型,而不是球棍模型,C不正确;基态铜原子 (29Cu)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②④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1)泡利不相容原理说明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状态相 反,故③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指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 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故②④⑥违反了洪特规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2)3s、3p能量小于3d,则由激发态电子排布式可写出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 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为硫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硫酸。
1s22s22p63s23p4
H2SO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3)原子轨道按能量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是2s<3s<3p<4s<3d<4p。
2s<3s<3p<
4s<3d<4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该原子的轨道 表示式为    。
解析:(1)根据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可 知该元素的基态原子有2个电子层,共有7个电子,是N元素,其轨道表示 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与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与氩原子相同, 即都有18个电子,则B元素为Cl元素,C元素为K元素,K+的结构示意图 为 。
C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即三价阳离子的外围电子排布 式为3d5,则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该元素为26号Fe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 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Fe 
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4)由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1个未成对电 子,可知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所以E为Cu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轨道表 示式为 。
Cu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