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1法不可违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1法不可违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11.1法不可违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对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法律只约束违法犯罪分子
B.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标准和方向
C. 法律只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D.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普通行为规范
2.2025年,某明星因在商业活动中使用了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被音乐版权方起诉。该明星的行为属于( )
A. 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民事违法行为 D. 不构成违法行为
3.下列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A. 小辉在网上发布同学的隐私
B. 某企业偷逃税款被税务部门处罚
C. 李某故意杀人,被依法判处死刑
D. 张某拖欠他人货款,被法院判决限期偿还
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A. 都要承担相同的法律责任
B. 都触犯了刑法
C.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D. 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5.2025年3月,赵某在旅游景区刻字留念,破坏了景区的文物古迹,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和拘留。赵某的行为( )
A. 是民事违法行为,应赔偿景区损失
B. 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D. 只是不道德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6.下列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的是( )
A. 闯红灯 B. 侵犯他人名誉权
C. 贩卖毒品 D. 捡到他人财物不归还
7.小明的爸爸在小区内违规停车,被交警贴了罚单。小明爸爸的行为属于( )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不违法,只是违反道德
8.违法行为是指( )
A. 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B.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C. 违反纪律的行为
D. 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9.2025年4月,某商家在促销活动中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该商家的行为( )
A. 是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
B.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C. 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D. 不违法,属于正常的商业竞争手段
10.下列对违法行为分类判断正确的是( )
①小王打架斗殴,致人重伤 刑事违法行为
②小李在微信朋友圈辱骂他人 行政违法行为
③小赵在商场偷东西 民事违法行为
④ 某工厂排放污水超标 行政违法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2025年5月,孙某在网络上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社会恐慌。孙某的行为( )
A. 是民事违法行为,需赔礼道歉
B. 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被拘留罚款
C. 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事处罚
D. 不违法,言论自由不受限制
12.下列行为中,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A. 故意杀人 B. 偷税漏税
C. 破坏公共设施 D. 合同违约
13.2025年6月,钱某因与邻居发生口角,故意损坏邻居家的大门。钱某的行为( )
A.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要赔偿损失
B.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要接受治安处罚
C.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要被判刑
D. 不构成违法行为,邻里纠纷协商解决即可
14.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刑事违法性 B. 应受刑罚处罚性
C. 严重社会危害性 D. 行政违法性
二、非选择题
15.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7月,在某城市的街头,李某为了图方便,将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机动车道上,导致交通堵塞。交警发现后,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依据相关法律对他处以罚款50元。
(1)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请说明理由。
(2)从李某的行为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16.案例分析题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2025年8月,初中生小吴在网上看到一则售卖游戏账号的信息,便与卖家取得联系。双方约定以500元的价格进行交易,小吴按照要求将钱转过去后,卖家却消失了,并未交付游戏账号。小吴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调查,警方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原来张某通过这种方式诈骗了多名学生,涉案金额达数万元。最终,张某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1万元。
(1)张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有何特征?
(2)小吴的经历给我们哪些启示?
17.综合探究题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某中学七年级(2)班开展了“法不可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新闻聚焦】2025年9月,某公司因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排放污染物,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被环保部门处以巨额罚款,并责令停产整顿。
(1)该公司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环保部门的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案例剖析】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一个案例:2025年10月,王某在乘坐公交车时,因琐事与司机发生争吵,随后抢夺司机的方向盘,导致公交车失控,险些酿成大祸。王某的行为被公安机关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刑事拘留。
(2)王某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为什么?这种行为应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行动倡议】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法不可为。大家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呼吁同学们树立法律意识,远离违法行为。
(3)请你写出倡议的要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C 3. B 4. C 5. C 6. C 7. B 8. B 9. B 10. B 11. B 12. C 13. A 14. C
二、非选择题
15.(1)李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理由:李某将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机动车道上,违反了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扰乱了公共秩序,交警对他处以罚款,说明他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罚 。
(2)启示: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不做妨碍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的事情;③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6.(1)张某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张某诈骗多名学生,涉案金额数万元,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触犯了刑法,被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体现了犯罪的三个特征。
(2)启示: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在网络交易中上当受骗;②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及时报警;③要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自觉遵守法律,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17.(1)该公司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环保部门的处罚体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让人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
(2)王某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原因:王某抢夺公交车司机方向盘,导致公交车失控,险些酿成大祸,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 。这种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3)倡议要点:①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规定和要求;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从身边小事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财物等;③学会依法办事,当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④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树立法律意识,共同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