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讲 钠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4·镇江模拟)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主要用途都正确的是( )A.苏打(NaHCO3):发酵粉B.纯碱(NaHCO3):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C.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深海潜艇的供氧剂D.氢氧化钠(NaOH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2.下列有关钠的存在形式、保存及取用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少量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B.钠需要密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C.实验室中可直接用药匙取用钠D.实验室中取用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一定条件下,2.3 g 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 g产物,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C.钠在空气中受热时,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产生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粉末D.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主要生成物为碳酸钠4.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C.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5.(2024·衡水武强中学期中)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B.反应④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C.反应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6.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判断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NaHCO3C 分别加入CaCl2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D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7.(2024·枣庄模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体;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需要MnO2作催化剂C.实验②③可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8.(2024·嘉定期末)Na2CO3和NaHCO3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钠盐。对于两种钠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溶解度:Na2CO3<NaHCO3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体积少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无沉淀,而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出现白色沉淀D.物质的量相同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水和带火星的木条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B.可用CO2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D.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10.如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Ⅰ Ⅱ 判断A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过量Na2O2,溶液只变红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对;有关系B Na2O2可作潜水艇的供氧剂 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关系C 金属钠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Ⅰ错;Ⅱ对;有关系D 小苏打常用作发酵粉 NaH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关系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11.Na2O2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1)请写出Na2O2的电子式: ,其中化学键的类型为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 ,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的原因: 。(4)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12.Na2CO3和NaHCO3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盐,可用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回答下列问题:(1)与酸反应的差异。甲组同学进行了如下4组实验。其中实验 和 (填实验序号)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实验现象分别是 。(2)热稳定性差异。乙组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及夹持装置省略)。①将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的试管放入甘油浴加热(甘油沸点为290 ℃),目的是 。②该实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检验反应的产物,a、b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为 、 。③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11讲 钠及其化合物1.C 碳酸氢钠为小苏打,A错误;纯碱是碳酸钠,B错误;Na2O2可与H2O、CO2反应生成O2,故可用作供氧剂,C正确;NaOH碱性强、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酸过多,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碳酸氢钠,D错误。2.B 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A错误;实验室中需用镊子取用钠,C错误;取用后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D错误。3.D 钠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淡黄色),A、C错误;2.3 g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而钠无论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钠元素反应后一定变为+1价,故0.1 mol钠失去0.1NA个电子,B错误。4.A 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发生自身的歧化反应,A项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而Na2O2能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B项正确;Na2O2具有强氧化性,而C、Al、SO2均具有还原性,故Na2O2可与C、Al、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将C氧化成CO2,将Al氧化成Al2O3,将SO2氧化成S,C、D项正确。5.D 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固体(碳酸钠),A正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反应④可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B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C正确;反应③④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6.B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有关反应为Na2CO3+Ca(OH)2CaCO3↓+2NaOH,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两者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A错误;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B正确;Na2CO3、NaHCO3与CaCl2反应均生成CaCO3白色沉淀,C错误;逐滴加入盐酸时,NaH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Na2CO3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泡产生,D错误。7.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需要催化剂,B项错误;实验②③作为对照实验,可证明氢氧化钠和氧气不能使酚酞溶液褪色,C项正确;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H2O2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O2,D项正确。8.B 常温下溶解度:Na2CO3>NaHCO3,A错误;由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2 mol、 mol,对于相同浓度的盐酸,NaHCO3消耗的盐酸体积少,B正确;Na2CO3和NaHCO3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C错误;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H+CO2↑+H2O、+H+H2O+CO2↑,所以物质的量相同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一样多,D错误。9.A CO2、H2O与Na2O2、Na2O均能反应,与Na2O2反应时都能产生氧气,CO2与Na2O2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Na2O2反应则会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有明显的现象,A正确,B错误;在空气中加热Na2O2与Na2O的混合物,Na2O会转化为Na2O2,C错误;两种氧化物加到酚酞溶液中后,均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酚酞变为红色,但因Na2O2具有漂白性,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D错误。10.B A项,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过量Na2O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Ⅰ错,判断错误,错误;C项,金属钠在空气中很容易与水、氧气反应而变质,原因是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Ⅰ、Ⅱ都对,判断错误,错误;D项,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糕点膨松,与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无关系,错误。11.(1)Na+[︰︰︰]2-Na+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1价 (2)2Na2O2+2H2O4NaOH+O2↑ 反应生成的H2O2具有漂白作用(或反应生成的H2O2氧化了酚酞)(3)2Mn+5H2O2+6H+2Mn2++5O2↑+8H2O(4)Na2O2+2H2O2NaOH+H2O2 复分解反应解析:Na2O2与H2O反应有中间产物H2O2生成,H2O2有强氧化性,可以使变红的酚酞溶液褪色。同时H2O2中-1价的氧元素也具有还原性,会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氧气。12.(1)① ② 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现象,后来产生气泡;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就有气泡产生(2)①提供较高温度,便于盐分解实验 ②a试管中开始有少量气泡,后来无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后有晶体析出 ③CO2+H2O+Na2CO32NaHCO3↓解析:(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现象,后来产生气泡,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就有气泡,因此实验①和②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2)②该实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检验反应的产物,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和碳酸钠,二氧化碳气体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3 / 3第11讲 钠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结合实例认识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究物质性质、实现物质的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价值。考点一 钠单质和其氧化物(一)钠的性质与用途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 密度 硬度 熔点银白色固体 比水 ,比煤油 较小,能用刀切割 较低,低于100 ℃2.从钠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O2(常温): ,O2(加热): 。Cl2: 。(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 。②钠与水反应(滴有酚酞)的实验(3)与盐溶液反应将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填序号)。①MgSO4溶液 ②BaCl2溶液 ③饱和澄清石灰水 ④Ca(HCO3)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浓盐酸(4)与乙醇反应:2Na+2C2H5OH2C2H5ONa+H2↑3.钠的制取、保存与用途制取 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保存 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 中用途 (1)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2)作强还原剂,熔融状态冶炼某些金属,如冶炼金属钛:4Na+TiCl44NaCl+Ti。 (3)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2)等质量的钠与O2完全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转移电子的数目均相同。( )(3)钠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4)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色固体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氧元素化合价阴、阳离子个数比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稳定性 不稳定:2Na2O+O22Na2O2 稳定主要用途 可制烧碱 作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2.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1)实例Na2NaH①Na2O2遇到还原剂表现极强的氧化性。如与还原剂SO2、NO、Fe2+、S、S2-、H2S反应,又如使品红溶液褪色,使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②Na2O2遇到强氧化剂表现还原性。如强氧化剂KMnO4等。③Na2O2遇到最高价氧化物如SO3、CO2、H2O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2)其他过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与过氧化钠相似,其他过氧化物也具有强氧化性、还原性等,原因是这些物质中都含有过氧键(—O—O—)。一 钠的性质1.下列关于钠的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A 切开一小块钠,观察切面颜色的变化 钠切面颜色变暗,最后呈淡黄色B 把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蓝色沉淀C 把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冷水中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变蓝D 把一小块钠迅速投入热坩埚中,继续加热坩埚片刻 钠熔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钠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二 钠的氧化物的性质2.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是白色固体,与冷水作用放出氧气,生成氢氧化钠B.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CO2C.Na2O2和H2O反应时,生成0.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3.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下列有关Na2O2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B.过氧化钠沾到红色鲜花上,鲜花无变化C.CO2通过Na2O2粉末后固体物质增重D.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可取固体粉末,加入2~3 mL蒸馏水。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Na2O;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Na2O2 (1)Na2O2与CO2、H2O反应,生成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2)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水时,Na2O2增重的质量,等于吸收与CO2、H2O等物质的量的CO、H2的质量。三 过氧化物性质的实验探究4.(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过氧化钙: ,过氧化氢: ;从结构上看上述两种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2)纯净的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增氧剂,常用于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可以起到杀菌、解酸(吸收二氧化碳)、防腐、供氧的作用。分别写出供氧、解酸(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①五氧化铬又称过氧化铬,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每个CrO5分子中存在过氧键的数目为 个。②过氧化尿素[CO(NH2)2·H2O2]是一种白色晶体,可用于漂白、消毒和作增氧剂,在酸性溶液中过氧化尿素中的过氧化氢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较稳定的蓝色过氧化铬(CrO5),重铬酸钾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上述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物质 碳酸钠(Na2CO3,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NaHCO3,白色晶体)俗名 或 水溶性 二者均易溶于水,Na2CO3溶于水伴有 现象,NaHCO3溶于水伴有 现象,碳酸钠溶解度 碳酸氢钠水解 反应 二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 性,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同温度下),Na2CO3水溶液的碱性 NaHCO3水溶液的碱性稳定性 稳定,加热不分解 不稳定,加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与Ca(OH)2 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Ca(OH)2少量:C+2OH-+2HCCaCO3↓+2H2O+C; Ca(OH)2过量: 与CaCl2 溶液反应 Ca2++CCaCO3↓ Ca2++2HCCaCO3↓+CO2↑+H2O二者的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主要用途 用于制玻璃、制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等工业中 用于制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比较二者浓度相同时生成CO2的速率 快耗酸量 二者等质量 耗酸多二者等物质的量 耗酸多生成CO2 的体积 二者等质量 产生的多二者等物质的量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2)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可用作泡沫灭火器灭火。( )(3)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晶体析出。( )(4)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5)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6)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一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1.Na2CO3和NaHCO3是常见的两种钠盐,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NaHCO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制作馒头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获得NaHCO3沉淀2.下列关于Na2CO3、NaHCO3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如图所示装置比较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C.用丁达尔效应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D.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固体鉴别Na2CO3与NaHCO3的方法 (1)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固体。(2)气体法(3)测pH法二 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3.下列实验中,均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Na2CO3与NaHCO3溶液中所含微粒种类相同B.CaCl2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C.Al2(SO4)3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D.4个实验中,溶液滴入后,试管中溶液pH均降低4.某化学实验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与碱的反应,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实验装置 试剂XⅠ Ⅱ Ⅲ蒸馏水 0.05 mol·L-1 Na2CO3溶液 0.05 mol·L-1 NaHCO3溶液实验结果 ①Ⅱ、Ⅲ均产生白色沉淀 ②烧杯中溶液pH变化如下:已知:pH越大,c(O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是空白实验,排除因体积变化对Ⅱ、Ⅲ溶液pH的影响B.Ⅱ和Ⅰ的pH曲线基本重合,说明C与OH-不反应,Ⅱ中发生反应:C+CCaCO3↓C.Ⅲ比Ⅱ的pH曲线降低,说明HC与OH-反应,Ⅲ中初期发生反应:HC+OH-+CCaCO3↓+H2OD.Ⅲ中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Na2CO3与盐酸反应与滴加顺序的关系 (1)盐酸Na2CO3溶液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2)Na2CO3溶液盐酸现象:开始即有无色气体放出。(3)利用(1)、(2)操作,可鉴别二者。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24·浙江6月选考2题)Na2O2能与CO2反应产生O2,可作供氧剂。( )(2)(2024·广东高考)检验Na2O2是否失效的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 )(3)(2024·广东高考)Na与H2O反应生成11.2 L H2,转移电子数目为NA。( )(4)(2024·吉林高考)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Na2CO4具有较强氧化性。( )(5)(2024·安徽高考)加水振荡可鉴别Na2O2和硫黄。( )(6)(2024·安徽高考)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 )(7)(2023·重庆高考)Na2O2分别与H2O和CO2反应,生成的气体相同。(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23·北京高考)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与水解反应无关。( )(2)(2023·北京高考)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HC的水解程度大于HC的电离程度。( )(3)(2023·北京高考)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4)(2023·全国乙卷)用加热分解Na2CO3固体的方法制备CO2。( )(5)(2023·山东高考)活泼金属(如Na)燃烧起火,用灭火毯(石棉布)灭火。( )(6)(2023·辽宁高考)用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 )(7)(2023·广东高考)1 mol NaHCO3完全反应,得到CO2分子数目为2NA。( )3.(2023·广东高考10题)部分含Na或含Cu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可存在c→d→e的转化B.能与H2O反应生成c的物质只有bC.新制的d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D.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中含共价键4.(2024·北京高考8题)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B.可用NaOH溶液使NaHCO3转化为Na2CO3C.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D.室温下,二者饱和溶液的pH差约为4,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差异第11讲 钠及其化合物【考点·全面突破】考点一必备知识夯实(一)1.小 大 2.(1)4Na+O22Na2O 2Na+O2Na2O2 2Na+Cl22NaCl (2)①2Na+2H2O2Na++2OH-+H2↑ ②小 低 放 (3)①、③、④ 3.煤油易错辨析(1)× (2)√ (3)× (4)×(二)1.淡黄 -2 -1 1∶2 1∶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关键能力突破1.A 切开钠,钠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a2O,切面颜色变暗,但最后不会呈淡黄色,A错误;把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H2,NaOH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B正确;把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冷水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H2,反应后溶液变蓝,C正确;钠的熔点低,加热熔化,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D正确。2.C 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后者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A错误;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误;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推知生成0.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正确;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3.C A项,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显碱性且Na2O2具有强氧化性,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蓝后褪色,错误;B项,Na2O2沾到鲜花上将鲜花氧化使其褪色,错误;C项,2Na2O2+2CO22Na2CO3+O2,2 mol CO2参加反应生成1 mol O2,固体物质质量增加,正确;D项,加入蒸馏水后,若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Na2O2,但无法证明其中是否含有Na2O,错误。4.(1)Ca2+[︰︰︰]2- H︰︰︰H 两个氧原子之间都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或都形成一个过氧键) (2)2CaO2+2H2O2Ca(OH)2+O2↑、2CaO2+2CO22CaCO3+O2(3)①2 ②4H2O2+Cr2+2H+2CrO5+5H2O 不是解析:(3)设CrO5中过氧键(—O—O—)有x个,-2价O有y个,则解得x=2,y=1。考点二必备知识夯实1.纯碱 苏打 小苏打 放热 吸热 大于 碱 大于 2NaHCO3Na2CO3+H2O+CO2↑ C+2H+CO2↑+H2O HC+H+CO2↑+H2O C+CCaCO3↓ C+OH-+HCCaCO3↓+H2O2.NaHCO3 Na2CO3 Na2CO3 NaHCO3 相等易错辨析(1)× (2)√ (3)√ (4)× (5)√ (6)×关键能力突破1.C Na2CO3、NaHCO3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无法鉴别,C错误。2.A 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后者分解生成CO2气体,小试管导管连接的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试管导管连接的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可比较两者的热稳定性,A正确;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都能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两者,B错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都没有丁达尔效应,无法用丁达尔效应鉴别两者,C错误;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D错误。3.B 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均存在Na+、C、HC、H2CO3、H+、OH-、H2O,故含有的微粒种类相同,A正确;HCH++C,加入Ca2+后,Ca2+和C反应生成沉淀,促进HC电离,B错误;Al3+与C、HC都能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形成沉淀时会消耗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则它们浓度减小,水解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会减小,pH减小,D正确。4.D Ⅱ和Ⅰ的pH曲线基本重合,说明加入的C只与石灰水中的Ca2+反应,不与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CCaCO3↓,B正确;Ⅲ的pH曲线逐渐降低,说明反应开始时,少量的NaHCO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OH和H2O,离子方程式为HC+OH-+CCaCO3↓+H2O,C正确;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时,NaHCO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2CO3和H2O,Na2CO3溶液呈碱性,D错误。【真题·体验品悟】1.(1)√ (2)√ (3)× (4)√ (5)√ (6)× (7)√2.(1)× (2)√ (3)× (4)× (5)√ (6)× (7)×3.B 由题图可知a、b、c对应的物质分别为Na、Na2O(Na2O2)、NaOH或a、b、e、d对应的物质分别为Cu、Cu2O、CuO、氢氧化铜。NaOH和硫酸铜反应生成Cu(OH)2,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和H2O,所以存在c→d→e的转化,A合理;钠和Na2O(Na2O2)都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B不合理;新制的Cu(OH)2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合理;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为Na2O2,其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D合理。4.D A项,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均存在H2O、H2CO3、H+、OH-、Na+、C、HC,正确;B项,NaHCO3中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正确;C项,NaHCO3受热易分解转化为Na2CO3,而Na2CO3热稳定性较强,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正确;D项,室温下Na2CO3和NaHCO3饱和溶液pH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C的水解程度远大于HC,错误。8 / 8(共82张PPT)第11讲 钠及其化合物高中总复习·化学课标要求1.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 结合实例认识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究物质性质、实现物质的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价值。考点·全面突破01真题·体验品悟02课时·跟踪检测03考点·全面突破锁定要点,聚焦应用考点一 钠单质和其氧化物(一)钠的性质与用途1. 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 密度 硬度 熔点银白色固体 比水 , 比煤油 较小,能用 刀切割 较低,低于100 ℃小 大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O2(常温): ,O2(加热): 。Cl2: 。4Na+O22Na2O 2Na+O2Na2O2 2Na+Cl2 2NaCl 2. 从钠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①离子方程式: 。②钠与水反应(滴有酚酞)的实验2Na+2H2O2Na++2OH-+H2↑ (2)与水反应(3)与盐溶液反应将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填序号)。①MgSO4溶液 ②BaCl2溶液 ③饱和澄清石灰水①、③、④ ④Ca(HCO3)2溶液 ⑤CuSO4溶液 ⑥浓盐酸(4)与乙醇反应:2Na+2C2H5OH2C2H5ONa+H2↑3. 钠的制取、保存与用途制取 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 2Na+Cl2↑保存 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 中用途 (1)钠钾合金(室温下呈液态)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2)作强还原剂,熔融状态冶炼某些金属,如冶炼金属钛:4Na+TiCl4 4NaCl+Ti。(3)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煤油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 × )(2)等质量的钠与O2完全反应,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转移电子的数目均相同。 ( √ )(3)钠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 )(4)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可与TiCl4溶液反应制取金属Ti。 ( ×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色固体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氧元素化合价 阴、阳离子个数比 淡黄 -2-11∶21∶2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稳定性 稳定主要用途 可制烧碱 作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1)实例Na2 NaH①Na2O2遇到还原剂表现极强的氧化性。如与还原剂SO2、NO、Fe2+、S、S2-、H2S反应,又如使品红溶液褪色,使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②Na2O2遇到强氧化剂表现还原性。如强氧化剂KMnO4等。③Na2O2遇到最高价氧化物如SO3、CO2、H2O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2.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与还原性(2)其他过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与过氧化钠相似,其他过氧化物也具有强氧化性、还原性等,原因是这些物质中都含有过氧键(—O—O—)。一 钠的性质1. 下列关于钠的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A 切开一小块钠,观察切面颜色的变化 钠切面颜色变暗,最后呈淡黄色B 把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产生蓝色沉淀√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C 把一小块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冷水中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变蓝D 把一小块钠迅速投入热坩埚中,继续加热坩埚片刻 钠熔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解析: 切开钠,钠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a2O,切面颜色变暗,但最后不会呈淡黄色,A错误;把一小块钠投入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H2,NaOH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B正确;把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冷水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与H2,反应后溶液变蓝,C正确;钠的熔点低,加热熔化,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D正确。钠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银白色金属钠 表面变暗(生成Na2O) 出现白色固体(生成NaOH) 表面形成溶液(NaOH溶液) 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2CO3·10H2O) 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Na2CO3)二 钠的氧化物的性质2. 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a2O2是白色固体,与冷水作用放出氧气,生成氢氧化钠B. 在Na2O2与CO2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CO2C. Na2O2和H2O反应时,生成0.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 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解析: 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后者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A错误;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误;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推知生成0.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正确;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3. 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下列有关Na2O2说法正确的是( )A. Na2O2遇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后,石蕊试纸最终变成蓝色B. 过氧化钠沾到红色鲜花上,鲜花无变化C. CO2通过Na2O2粉末后固体物质增重D. 探究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所得固体粉末的成分,可取固体粉末,加入2~3 mL蒸馏水。若无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Na2O;若有气体生成,则固体粉末为Na2O2√解析: A项,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显碱性且Na2O2具有强氧化性,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先变蓝后褪色,错误;B项,Na2O2沾到鲜花上将鲜花氧化使其褪色,错误;C项,2Na2O2+2CO22Na2CO3+O2,2mol CO2参加反应生成1 mol O2,固体物质质量增加,正确;D项,加入蒸馏水后,若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Na2O2,但无法证明其中是否含有Na2O,错误。 (1)Na2O2与CO2、H2O反应,生成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2)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水时,Na2O2增重的质量,等于吸收与CO2、H2O等物质的量的CO、H2的质量。三 过氧化物性质的实验探究4. (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过氧化钙:,过氧化氢: ;从结构上看上述两种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Ca2+[︰︰︰]2- 两个氧原子之间都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或都形成一个过氧键) H︰︰︰H (2)纯净的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增氧剂,常用于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可以起到杀菌、解酸(吸收二氧化碳)、防腐、供氧的作用。分别写出供氧、解酸(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CaO2+2H2O2Ca(OH)2+O2↑、2CaO2+2CO22CaCO3+O2 (3)①五氧化铬又称过氧化铬,其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每个CrO5分子中存在过氧键的数目为 个。 解析: 设CrO5中过氧键(—O—O—)有x个,-2价O有y个,则解得x=2,y=1。4H2O2+Cr2+2H+2CrO5+5H2O不是 考点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物质 碳酸钠(Na2CO3,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NaHCO3,白色晶体)俗名 或 水溶性 二者均易溶于水,Na2CO3溶于水伴有 现象,NaHCO3溶于水伴有 现象,碳酸钠溶解度 碳酸氢钠 水解 反应 二者均为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 性,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同温度下),Na2CO3水溶液的碱性 NaHCO3水溶液的碱性 纯碱 苏打 小苏打放热 吸热 大于 碱 大于物质 碳酸钠(Na2CO3, 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NaHCO3,白色晶体)稳定性 稳定,加热不分解 不稳定,加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 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C+2H+CO2↑+H2OHC+H+CO2↑+H2O物质 碳酸钠(Na2CO3, 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NaHCO3,白色晶体)与Ca(OH)2溶液反应 (离子方程式) C+CCaCO3↓C+OH-+HCCaCO3↓+H2O 物质 碳酸钠(Na2CO3,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NaHCO3,白色晶体)与CaCl2溶液反应二者的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主要用途 用于制玻璃、制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等工业中 用于制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 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比较二者浓度相同时生成CO2的速率 快耗酸量 二者等质量 耗酸多二者等物质的量 耗酸多生成CO2 的体积 二者等质量 产生的多二者等物质的量 NaHCO3 Na2CO3 Na2CO3 NaHCO3 相等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 )(2)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可用作泡沫灭火器灭火。 ( √ )(3)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晶体析出。 ( √ )(4)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 )(5)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 √ )(6)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 )×√√×√×一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1. Na2CO3和NaHCO3是常见的两种钠盐,它们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下列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小苏打能中和胃酸,对胃壁不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 NaHCO3能中和面粉发酵后产生的酸,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制作馒头C.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 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获得NaHCO3沉淀√解析: Na2CO3、NaHCO3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无法鉴别,C错误。2. 下列关于Na2CO3、NaHCO3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如图所示装置比较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B.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C.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D. 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固体√解析: 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后者分解生成CO2气体,小试管导管连接的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试管导管连接的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可比较两者的热稳定性,A正确;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都能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两者,B错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都没有丁达尔效应,无法用丁达尔效应鉴别两者,C错误;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D错误。鉴别Na2CO3与NaHCO3的方法 (1)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固体。(2)气体法溶液(3)测pH法溶液二 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3. 下列实验中,均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Na2CO3与NaHCO3溶液中所含微粒种类相同B. CaCl2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C. Al2(SO4)3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D. 4个实验中,溶液滴入后,试管中溶液pH均降低√解析: 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中均存在Na+、C、HC、H2CO3、H+、OH-、H2O,故含有的微粒种类相同,A正确;HCH++C,加入Ca2+后,Ca2+和C反应生成沉淀,促进HC电离,B错误;Al3+与C、HC都能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形成沉淀时会消耗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则它们浓度减小,水解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会减小,pH减小,D正确。4. 某化学实验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与碱的反应,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实验装置 试剂X Ⅰ Ⅱ Ⅲ蒸馏水 0.05 mol·L-1 Na2CO3溶液 0.05 mol·L-1NaHCO3溶液实验装置 试剂X实验结果 ①Ⅱ、Ⅲ均产生白色沉淀②烧杯中溶液pH变化如下:A. Ⅰ是空白实验,排除因体积变化对Ⅱ、Ⅲ溶液pH的影响D. Ⅲ中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已知:pH越大,c(O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解析: Ⅱ和Ⅰ的pH曲线基本重合,说明加入的C只与石灰水中的Ca2+反应,不与O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CCaCO3↓,B正确;Ⅲ的pH曲线逐渐降低,说明反应开始时,少量的NaHCO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OH和H2O,离子方程式为HC+OH-+CCaCO3↓+H2O,C正确;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时,NaHCO3与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2CO3和H2O,Na2CO3溶液呈碱性,D错误。Na2CO3与盐酸反应与滴加顺序的关系 (1)盐酸 Na2CO3溶液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2)Na2CO3溶液 盐酸现象:开始即有无色气体放出。(3)利用(1)、(2)操作,可鉴别二者。真题·体验品悟感悟高考,明确方向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24·浙江6月选考2题)Na2O2能与CO2反应产生O2,可作供氧剂。( √ )(2)(2024·广东高考)检验Na2O2是否失效的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 ( √ )(3)(2024·广东高考)Na与H2O反应生成11.2 L H2,转移电子数目为NA。 ( × )(4)(2024·吉林高考)用过氧碳酸钠漂白衣物:Na2CO4具有较强氧化性。 ( √ )√√×√(6)(2024·安徽高考)制作面点时加入食用纯碱,利用NaHCO3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 ( × )(7)(2023·重庆高考)Na2O2分别与H2O和CO2反应,生成的气体相同。( √ )×√(5)(2024·安徽高考)加水振荡可鉴别Na2O2和硫黄。 ( √ )√2.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23·北京高考)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与水解反应无关。( × )(2)(2023·北京高考)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HC的水解程度大于HC的电离程度。 ( √ )(3)(2023·北京高考)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 )(4)(2023·全国乙卷)用加热分解Na2CO3固体的方法制备CO2。( × )×√××(5)(2023·山东高考)活泼金属(如Na)燃烧起火,用灭火毯(石棉布)灭火。 ( √ )(6)(2023·辽宁高考)用石灰水鉴别Na2CO3与NaHCO3。 ( × )(7)(2023·广东高考)1 mol NaHCO3完全反应,得到CO2分子数目为2NA。 ( × )√××3. (2023·广东高考10题)部分含Na或含Cu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可存在c→d→e的转化B. 能与H2O反应生成c的物质只有bC. 新制的d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D. 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中含共价键√解析: 由题图可知a、b、c对应的物质分别为Na、Na2O(Na2O2)、NaOH或a、b、e、d对应的物质分别为Cu、Cu2O、CuO、氢氧化铜。NaOH和硫酸铜反应生成Cu(OH)2,Cu(OH)2受热分解生成CuO和H2O,所以存在c→d→e的转化,A合理;钠和Na2O(Na2O2)都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B不合理;新制的Cu(OH)2可用于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合理;若b能与H2O反应生成O2,则b为Na2O2,其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D合理。4. (2024·北京高考8题)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相同B. 可用NaOH溶液使NaHCO3转化为Na2CO3C. 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D. 室温下,二者饱和溶液的pH差约为4,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差异√解析: A项,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均存在H2O、H2CO3、H+、OH-、Na+、C、HC,正确;B项,NaHCO3中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正确;C项,NaHCO3受热易分解转化为Na2CO3,而Na2CO3热稳定性较强,利用二者热稳定性差异,可从它们的固体混合物中除去NaHCO3,正确;D项,室温下Na2CO3和NaHCO3饱和溶液pH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C的水解程度远大于HC,错误。课时·跟踪检测培优集训,提升素养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024·镇江模拟)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主要用途都正确的是( )A. 苏打(NaHCO3):发酵粉B. 纯碱(NaHCO3):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C. 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深海潜艇的供氧剂D. 氢氧化钠(NaOH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23456789101112√解析: 碳酸氢钠为小苏打,A错误;纯碱是碳酸钠,B错误;Na2O2可与H2O、CO2反应生成O2,故可用作供氧剂,C正确;NaOH碱性强、有腐蚀性,不能用于中和胃酸过多,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碳酸氢钠,D错误。1234567891011122. 下列有关钠的存在形式、保存及取用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少量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B. 钠需要密封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C. 实验室中可直接用药匙取用钠D. 实验室中取用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解析: 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A错误;实验室中需用镊子取用钠,C错误;取用后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D错误。√12345678910111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一定条件下,2.3 g 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 g产物,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C. 钠在空气中受热时,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产生黄色的火焰,生成白色粉末D. 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主要生成物为碳酸钠√123456789101112解析: 钠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淡黄色),A、C错误;2.3 g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而钠无论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钠元素反应后一定变为+1价,故0.1 mol钠失去0.1NA个电子,B错误。1234567891011124. 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遇木炭、铝粉等还原性物质时可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B. 熔融过氧化钠时不可使用石英坩埚C. 过氧化钠与木炭、铝粉反应时,过氧化钠均表现出强氧化性D.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钠√123456789101112解析: Na2O2与CO2反应时,Na2O2发生自身的歧化反应,A项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而Na2O2能与SiO2反应生成Na2SiO3,B项正确;Na2O2具有强氧化性,而C、Al、SO2均具有还原性,故Na2O2可与C、Al、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将C氧化成CO2,将Al氧化成Al2O3,将SO2氧化成S,C、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5. (2024·衡水武强中学期中)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B. 反应④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C. 反应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 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123456789101112解析: 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固体(碳酸钠),A正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反应④可说明Na2CO3的稳定性强于NaHCO3,B正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C正确;反应③④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1234567891011126. 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判断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NaHCO3C 分别加入CaCl2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Na2CO3D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123456789101112解析: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有关反应为Na2CO3+Ca(OH)2CaCO3↓+2NaOH,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两者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A错误;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B正确;Na2CO3、NaHCO3与CaCl2反应均生成CaCO3白色沉淀,C错误;逐滴加入盐酸时,NaH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Na2CO3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泡产生,D错误。1234567891011127. (2024·枣庄模拟)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滴加酚酞,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某小组欲探究其原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①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体;实验②③中红色均不褪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O2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需要MnO2作催化剂C. 实验②③可证明使酚酞褪色的不是氢氧化钠和氧气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H2O2√123456789101112解析: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不需要催化剂,B项错误;实验②③作为对照实验,可证明氢氧化钠和氧气不能使酚酞溶液褪色,C项正确;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可判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H2O2在MnO2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O2,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8. (2024·嘉定期末)Na2CO3和NaHCO3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钠盐。对于两种钠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溶解度:Na2CO3<NaHCO3B. 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体积少C. 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无沉淀,而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出现白色沉淀D. 物质的量相同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123456789101112解析: 常温下溶解度:Na2CO3>NaHCO3,A错误;由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2 mol、 mol,对于相同浓度的盐酸,NaHCO3消耗的盐酸体积少,B正确;Na2CO3和NaHCO3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C错误;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H+CO2↑+H2O、+H+H2O+CO2↑,所以物质的量相同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一样多,D错误。123456789101112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水和带火星的木条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B. 可用CO2来确定某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C. 可利用在空气中加热的方法除去Na2O中的Na2O2D. 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123456789101112解析: CO2、H2O与Na2O2、Na2O均能反应,与Na2O2反应时都能产生氧气,CO2与Na2O2的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产生,水与Na2O2反应则会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有明显的现象,A正确,B错误;在空气中加热Na2O2与Na2O的混合物,Na2O会转化为Na2O2,C错误;两种氧化物加到酚酞溶液中后,均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酚酞变为红色,但因Na2O2具有漂白性,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白,D错误。12345678910111210. 如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Ⅰ Ⅱ 判断A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过量Na2O2,溶液只变红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对;有关系B Na2O2可作潜水艇的供氧剂 Na2O2能和CO2、H2O反应生成O2 Ⅰ对;Ⅱ对;有关系C 金属钠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Ⅰ错;Ⅱ对;有关系D 小苏打常用作发酵粉 NaH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关系√123456789101112解析: A项,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过量Na2O2,溶液先变红后褪色,Ⅰ错,判断错误,错误;C项,金属钠在空气中很容易与水、氧气反应而变质,原因是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Ⅰ、Ⅱ都对,判断错误,错误;D项,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糕点膨松,与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无关系,错误。12345678910111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11. Na2O2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Na+[︰︰︰]2-Na+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1价 123456789101112(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 ,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 2Na2O2+2H2O4NaOH+O2↑反应生成的H2O2具有漂白作用(或反应生成的H2O2氧化了酚酞)2Mn+5H2O2+6H+2Mn2++5O2↑+8H2O123456789101112(4)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解析:Na2O2与H2O反应有中间产物H2O2生成,H2O2有强氧化性,可以使变红的酚酞溶液褪色。同时H2O2中-1价的氧元素也具有还原性,会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氧气。Na2O2+2H2O2NaOH+H2O2复分解反应12345678910111212. Na2CO3和NaHCO3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盐,可用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回答下列问题:(1)与酸反应的差异。甲组同学进行了如下4组实验。123456789101112其中实验 和 (填实验序号)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实验现象分别是 。解析: 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现象,后来产生气泡,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就有气泡,因此实验①和②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① ② 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无现象,后来产生气泡;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就有气泡产生 123456789101112(2)热稳定性差异。乙组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及夹持装置省略)。①将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的试管放入甘油浴加热(甘油沸点为290℃),目的是 。提供较高温度,便于盐分解实验 123456789101112②该实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检验反应的产物,a、b试管中的实验现象分别为 、 。③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②该实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检验反应的产物,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和碳酸钠,二氧化碳气体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a试管中开始有少量气泡,后来无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后有晶体析出 CO2+H2O+ Na2CO32NaHCO3↓123456789101112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1讲 钠及其化合物.docx 第11讲 钠及其化合物.pptx 第11讲 钠及其化合物(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