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18讲 硫及其化合物(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第18讲 硫及其化合物(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第18讲 硫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氢气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罐储存和运输,因为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钝化
2.进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时,无需标注的实验图标是(  )
A.护目镜 B.排风 C.洗手 D.用电
3.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可用于制备HCl气体
B.SO2具有氧化性,工业上可用氨水吸收除去
C.Na2S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水中的Hg2+
D.BaSO4难溶于水且不被X射线透过,可用作钡餐
4.(2024·大同模拟)下列现象或用途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有关的是(  )
A.浓硫酸可作氯气的干燥剂
B.浓硫酸滴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C.浓硫酸滴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D.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等不活泼金属反应
5.(2022·广东高考5题)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 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酸性
B.a处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
C.b或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6.下列依据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做出的判断合理的是(  )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试纸中心区变黑,边缘变红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接近无色(溶液中锰元素仅以Mn2+存在),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A.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弱酸性
C.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7.已知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现有一包装破损的Na2SO3白色固体粉末,为了检验其是否变质,正确的方法是(  )
A.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变质
B.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硝酸,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变质
C.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变质
D.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说明已变质
8.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某探究小组利用蔗糖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绿色环保
B.实验过程中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O2
D.该反应比较剧烈、危险,实验中各物质的用量应按要求规范操作
9.如图是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关闭K1,打开K2,试剂X是酸性KMnO4或H2O2溶液,均可证明SO2有还原性
B.关闭K2,打开K1,滴加H2SO4溶液,装置B中每消耗1.5 mol Na2O2,转移电子数为1.5NA
C.为防止环境污染,装置C和E中的试剂均取用NaOH溶液
D.实验过程中体现了H2SO4的酸性、难挥发性、强氧化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
10.(2024·衡水模拟)Ⅰ.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与98%浓硫酸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管②用来检验生成的SO2,下列试剂中利用SO2的还原性进行检验的是     (填字母)。
A.酸性KMnO4溶液 B.品红溶液
C.溴水 D.Na2S溶液
(3)试管③中盛放       ,用来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Ⅱ.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4)足量Y与1 mol金属铜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5)将Z通入X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碳和M的浓溶液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1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制备SO2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验证SO2的    性,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选用下面的装置和药品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装置连接顺序为A、F、   、   、   、I,其中装置F的作用是       ,
通过            (填现象)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4)装置D中NaOH全部转化为NaHSO3的标志是             。请设计简单实验测定室温下HS的电离平衡常数Ka与水解平衡常数Kh的相对大小:              。
第18讲 硫及其化合物
1.B 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A正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氢气,C正确;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浓硫酸可以用铁罐储存和运输,D正确。
2.D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时需要护目镜,A不符合题意;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有毒的SO2气体,反应时需要排风,B不符合题意;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做完实验需要洗手,C不符合题意;此反应不需要用电,D符合题意。
3.A 具有难挥发性的浓硫酸可用于制备HCl气体,A正确;SO2是酸性氧化物,工业上可用氨水吸收除去,B错误;Na2S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水中的Hg2+,是生成难溶性的硫化汞,与还原性无关,C错误;硫酸钡可用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不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且不被X射线透过,D错误。
4.C 浓硫酸作Cl2的干燥剂,体现的是其吸水性,A错误;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浓硫酸体现了吸水性,B错误;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正确;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铜等不活泼金属反应,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和酸性,D错误。
5.B 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2+,体现了硫酸的氧化性,A项错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可以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B项正确;c处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项错误;反应后混合液中硫酸浓度很高,浓硫酸吸水,导致生成的CuSO4不能形成蓝矾,D项错误。
6.A 浓硫酸滴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中心区变黑,边缘变红,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实验Ⅰ中试纸边缘变红,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无法证明具有弱酸性,B错误;由实验Ⅱ可知,MnO2被还原为Mn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知,-2价O元素被氧化生成O2,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该反应中M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浓硫酸表现了酸性,C、D错误。
7.A 先滴入稀盐酸,若无沉淀,则排除了Ag+干扰,同时也把Na2SO3反应掉,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沉淀一定是BaSO4,从而证明样品已经变质,A正确;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即使样品没有变质也会被硝酸氧化成Na2SO4,B错误;若先滴入稀硫酸会引入S,再滴入BaCl2溶液,一定会产生BaSO4沉淀,C错误;滴入稀盐酸,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一定含有Na2SO3,但无法说明是否已经变质,D错误。
8.C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C错误。
9.C 关闭K1,打开K2,试剂X是H2O2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SO2有还原性,A错误;关闭K2,打开K1,滴加H2SO4溶液,B中发生反应:Na2O2+SO2Na2SO4,1个SO2分子发生反应,转移2个电子,则装置B中每消耗1.5 mol Na2O2,转移电子数为3NA,B错误;SO2与NaOH溶液反应,为防止环境污染,装置C和E中的试剂均取用NaOH溶液,C正确;该实验开始是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体现H2SO4的强氧化性,D错误。
10.Ⅰ.(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AC (3)NaOH溶液
Ⅱ.(4)1 (5)SO2+2H2S3S↓+2H2O (6)2∶1
解析:Ⅰ.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uSO4、SO2和H2O,试管②中可盛放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检验SO2,SO2会污染环境,试管③中应盛放NaOH溶液吸收SO2。Ⅱ.X为氢化物,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X为H2S;Y为S单质;Z为氧化物,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Z为SO2;M为酸,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M为H2SO4;N为盐,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N为含硫离子或硫氢根离子的盐。(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2)酸性KMnO4溶液与SO2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正确;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B错误;溴水与SO2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正确;Na2S与SO2反应,体现SO2的氧化性,D错误。(3)试管③中盛放NaOH溶液,用于吸收SO2。(4)Y为S单质,加热条件下,硫与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Cu+SCu2S,铜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则1 mol金属铜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5)Z为SO2,X为H2S,SO2和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6)M为H2SO4,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其中碳是还原剂,硫酸是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1.(1)CaSO3+2HClCaCl2+SO2↑+H2O (2)还原 Br2+SO2+2H2O4H++2Br-+S (3)E H G 除去HCl气体 G中品红溶液不褪色,I中出现白色沉淀
(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常温下,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NaHSO3溶液的pH,若pH<7,则Ka>Kh;若pH>7,则Ka<Kh
解析:(1)A中CaSO3和HCl发生复分解反应。(2)C中溴水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r2+SO2+2H2O4H++2Br-+S,SO2体现还原性。(3)亚硫酸和次氯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要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可以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A为SO2的发生装置,F能除去SO2中的HCl,通过E,发生反应:SO2+NaHCO3CO2+NaHSO3,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通过H,除去CO2中的SO2,通过G,检验SO2已除尽,通过I,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4)装置D中NaOH全部转化为NaHSO3后,SO2开始漂白品红,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S水解使溶液呈碱性,HS电离使溶液呈酸性,通过测定溶液的pH,可以比较HS的水解常数和电离常数的相对大小。
3 / 3第18讲 硫及其化合物
课标要求
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认识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
(一)硫单质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水 酒精 CS2
硫黄   色晶体 难溶 微溶   溶
3.从价态变化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二)硫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SO2
(3)实验室制法
固体Na2SO3与较浓的H2SO4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
铜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             。
2.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下呈  态,标准状况下呈  态。
(2)化学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2)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
(3)SO2、CO2通入C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
(4)除去SO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HSO3溶液中。(  )
(5)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
(6)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的硫原子数为0.1NA。(  )
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组成该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Cu2S B.SO3
C.FeS D.H2S
2.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
3.如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否含SO2和CO2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2)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3)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沉淀都可以溶解消失。检验SO2、CO2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一般流程如下:
流程设计 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 是否除尽 检验CO2
实验装置
所选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预期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
注意事项:有时为了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并使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为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
二 常见漂白剂与漂白原理
4.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①活性炭;②新制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⑥ D.③④⑥
5.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设计实验方法证明该气体是SO2还是Cl2:             。
三类漂白剂的比较
类型 原理 举例 特点 备注
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破坏掉 HClO、NaClO、 Ca(ClO)2、 Na2O2、H2O2、O3等 不可逆、 持久 无选 择性
化合型 与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 可逆、不持久 有选择性
吸附型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 活性炭 物理变化 吸附色素
考点二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一)硫酸的性质
1.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故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是将     沿器壁慢慢注入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浓硫酸的特性
(二)常见的硫酸盐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常见的硫酸盐
名称 化学式 用途
重晶石 白色颜料、胃肠镜的内服药剂等
石膏 医学、工业、建筑等使用的材料
胆矾 媒染剂、杀虫剂、消毒剂、饲料添加剂和镀铜电解液等
明矾 净水剂、灭火剂、膨化剂、药物等
2.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操作方法:待检液取清液观察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S。
(1)步骤①中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排除                   。
(2)步骤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H2和CO。(  )
(2)少量胆矾加入浓硫酸中,蓝色晶体变白,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
(3)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滤纸上,滤纸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  )
(4)将铜片加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铜片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酸性。(  )
(5)将少量铜加入浓硫酸中加热,很快能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  )
(6)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
一 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①产生的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可获得无色溶液
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盐酸小液滴,说明酸性:H2SO4>HCl
D.③中浓硫酸被还原成SO2
二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Fe(NO3)2溶液 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 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3.下列物质的检验中,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也无其他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
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或S
C.取少量久置的Na2SO3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足量盐酸酸化,然后加BaCl2溶液,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加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S检验的三大误区
误区1:只加可溶性钡盐,而不酸化 导致将C、P、S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误区2:误将Ag+判断成S 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便断定含S。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而含Ag+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
误区3:误将 S判断 成S 如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或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该错误是未注意N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将S氧化成S而产生干扰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4·北京高考)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
(2)(2024·浙江6月选考)下列装置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  )
(3)(2024·浙江6月选考)SO2具有氧化性,因此SO2可用作漂白剂。(  )
(4)(2024·贵州高考)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的原因是蛋白中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  )
(5)(2024·湖南高考)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  )
(6)(2024·浙江6月选考)硫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氧化变质:2S2-+O2+4H+2S↓+2H2O。(  )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3·全国乙卷)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用于验证SO2的酸性。(  )
(2)(2023·全国乙卷)Na2S溶液久置后出现浑浊颜色变深的原因是Na2S+2O2Na2SO4。(  )
(3)(2023·全国甲卷)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  )
(4)(2023·浙江6月选考)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SO2:S2-+2SO2+2H2OH2S+2HS。(  )
3.(2023·广东高考9题)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H+的氧化性
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
C.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
4.(2022·江苏高考4题)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
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
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
第18讲 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全面突破】
考点一
必备知识夯实
(一)1.硫化物 硫酸盐 2.黄 易 3.Fe+SFeS 2Cu+SCu2S Hg+SHgS H2+SH2S(氧化性) S+O2SO2(还原性)
(二)1.(1)大 (2)SO2+H2OH2SO3 2NaOH+SO2Na2SO3+H2O 2SO2+O22SO3 SO2+Cl2+2H2OH2SO4+2HCl 品红 (3)Na2SO3+H2SO4Na2SO4+SO2↑+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1)液 固 (2)SO3+H2OH2SO4 SO3+CaOCaSO4 SO3+Ca(OH)2CaSO4+H2O
易错辨析
(1)× (2)× (3)× (4)√ (5)× (6)×
关键能力突破
1.B 硫的氧化性较弱,S与Cu、Fe化合,分别生成Cu2S、FeS;S与O2直接化合只能生成SO2,SO2与O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生成SO3;S与H2化合生成H2S,B符合题意。
2.C A项,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项,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C项,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D项,SO2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酸,则酸性:H2SO3>H2SiO3。
3.(1)品红溶液 检验SO2
(2)酸性KMnO4溶液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
(3)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
(4)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
解析:检验气体成分时,检验SO2用品红溶液,吸收SO2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CO2之前,必须除尽SO2,因为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不能证明SO2已除尽。
4.C ①活性炭使品红溶液褪色发生了物理吸附;③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化合型漂白,化合成了无色的不稳定物质;②新制氯水、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了其强氧化性;故②④⑤⑥褪色均是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5.取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红色恢复,则说明为SO2,否则为Cl2
考点二
必备知识夯实
(一)1.高 浓硫酸 水 2.钝化 C+2H2SO4CO2↑+2SO2↑+2H2O
(二)1.BaSO4 CaSO4·2H2O CuSO4·5H2O KAl(SO4)2·12H2O 2.(1)C、S、Ag+等离子的干扰 (2)Ba2++SBaSO4↓
易错辨析
(1)× (2)√ (3)√ (4)√ (5)× (6)×
关键能力突破
1.A 根据①的现象可知,Br-能被浓硫酸氧化为Br2,根据②的现象可知,Cl-不能被浓硫酸氧化为Cl2,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A正确;①产生的红棕色气体是Br2蒸气,通入水中,得到溴水,溴水为橙黄色,B错误;②中试管口白雾是盐酸小液滴,说明了盐酸是挥发性酸,C错误;③中浓硫酸和Na2SO3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2.C A项中N、H+能将SO2氧化成S,白色沉淀是BaSO4;B项中H+、N能将S氧化成S,白色沉淀是BaSO4;D项中加盐酸无现象,可排除Ag+、C、S等离子的存在,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故D项中产生的是BaSO4白色沉淀;C项中不能排除AgCl沉淀的可能。
3.C 若溶液中含有Ag+,同样的操作会看到相同的现象,A错误;也有可能是HC或HS,B错误;加足量盐酸时有气体产生说明含S,再加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S,则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C正确;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也可能是Cl2,D错误。
【真题·体验品悟】
1.(1)√ (2)√ (3)× (4)√ (5)× (6)×
2.(1)× (2)× (3)× (4)×
3.C A项,Ⅰ中试管内发生反应:S2+2H+S↓+SO2↑+H2O,氢元素化合价不变,H+不体现氧化性,错误;B项,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错误;C项,Ⅰ试管内发生反应:S2+2H+S↓+SO2↑+H2O,Ⅲ试管内发生反应:2S2-+SO2+2H2O3S↓+4OH-,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正确;D项,撤掉水浴,重做实验,反应速率减慢,Ⅳ中红色褪去的速率减慢,错误。
4.C SO2不会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用来吸收尾气中的SO2,C符合题意。
7 / 7(共71张PPT)
第18讲 硫及其化合物
高中总复习·化学
课标要求
1.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结合实例认识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究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考点·全面突破
01
真题·体验品悟
02
课时·跟踪检测
03
考点·全面突破
锁定要点,聚焦应用
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
(一)硫单质
1. 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水 酒精 CS2
硫黄 色晶体 难溶 微溶 溶
黄 
易 
2. 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3. 从价态变化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二)硫的氧化物
1.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易溶
于水。
大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法
固体Na2SO3与较浓的H2SO4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铜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化学方程式:

Na2SO3+
H2SO4 Na2SO4+SO2↑+H2O 
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 
2. 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下呈 态,标准状况下
呈 态。
(2)化学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
液 
固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 )
(2)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 × )
(3)SO2、CO2通入CaCl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 × )
(4)除去SO2中的少量HCl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HSO3溶液中。
( √ )
(5)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
白效果更好。 ( × )
(6)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的硫原子数为0.1NA。 ( × )
×
×
×

×
×
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组成该化合物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
是(  )
A. Cu2S B. SO3
C. FeS D. H2S
解析:  硫的氧化性较弱,S与Cu、Fe化合,分别生成Cu2S、FeS;S与
O2直接化合只能生成SO2,SO2与O2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生成SO3;S与
H2化合生成H2S,B符合题意。

2. 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 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 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H2SiO3

解析:  A项,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 ,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
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B项,发生反应:SO2+2H2S 3S+
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C项,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
SO2的还原性;D项,SO2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胶状沉淀,根据强酸制弱
酸,则酸性:H2SO3>H2SiO3。
3. 如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否含SO2和CO2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
列问题。
(1)B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2)C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3)D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品红溶液 
检验SO2 
酸性KMnO4溶液 
除去SO2并检验
SO2是否除尽 
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检验气体成分时,检验SO2用品红溶液,吸收SO2用酸性KMnO4溶
液,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CO2之前,必须除尽SO2,因为SO2也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
以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不能证明SO2
已除尽。
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 
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沉淀都可以
溶解消失。检验SO2、CO2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一般流程如下:
流程设计 检验SO2 除去SO2 检验SO2
是否除尽 检验CO2
实验装置
所选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预期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
注意事项:有时为了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
一个装置,并使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为酸性KMnO4溶液的颜
色变浅
二 常见漂白剂与漂白原理
4. 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①活性炭;②新制氯水;③二氧化硫;④臭氧;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⑥ D. ③④⑥
解析:  ①活性炭使品红溶液褪色发生了物理吸附;③SO2使品红溶液褪
色,是化合型漂白,化合成了无色的不稳定物质;②新制氯水、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⑥双氧水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了其强氧化性;故②④⑤⑥
褪色均是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5.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设计实验方法证明该气体是SO2还是
Cl2:

取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若红色恢复,则说明为SO2,否则为
Cl2
三类漂白剂的比较
类型 原理 举例 特点 备注
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破坏掉 HClO、NaClO、Ca(ClO)2、Na2O2、H2O2、O3等 不可逆、持久 无选
择性
化合型 与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 可逆、不持久 有选
择性
吸附型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 活性炭 物理变化 吸附
色素
考点二 硫酸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一)硫酸的性质
1. 硫酸的物理性质
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沸点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
放出大量的热,故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是将 沿器壁慢慢注
入 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高 
浓硫酸 
水 
2. 浓硫酸的特性
(二)常见的硫酸盐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 常见的硫酸盐
名称 化学式 用途
重晶石 白色颜料、胃肠镜的内服药剂等
石膏 医学、工业、建筑等使用的材料
胆矾 媒染剂、杀虫剂、消毒剂、饲料添加剂
和镀铜电解液等
明矾
净水剂、灭火剂、膨化剂、药物等
BaSO4
CaSO4·2H2O
CuSO4·5H2O
KAl(SO4) 2
·12H2O
2.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操作方法:待检液 取清液 观察有白色沉淀产
生 说明含有S 。
(1)步骤①中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排除

(2)步骤②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
C 、S 、Ag+等离子的干
扰 
Ba2++S BaSO4↓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H2和CO。
( × )
(2)少量胆矾加入浓硫酸中,蓝色晶体变白,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 √ )
(3)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滤纸上,滤纸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
性。 ( √ )
×


(5)将少量铜加入浓硫酸中加热,很快能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
( × )
(6)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 × )
×
×
(4)将铜片加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铜片逐渐溶解,产生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酸性。 ( √ )

一 浓硫酸的特性
1. 浓硫酸分别与三种钠盐反应,现象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Cl-
B. ①产生的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可获得无色溶液
C. ②中试管口白雾是盐酸小液滴,说明酸性:H2SO4>HCl
D. ③中浓硫酸被还原成SO2

解析: 根据①的现象可知,Br-能被浓硫酸氧化为Br2,根据②的
现象可知,Cl-不能被浓硫酸氧化为Cl2,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
性:Br->Cl-,A正确;①产生的红棕色气体是Br2蒸气,通入水中,
得到溴水,溴水为橙黄色,B错误;②中试管口白雾是盐酸小液滴,说
明了盐酸是挥发性酸,C错误;③中浓硫酸和Na2SO3反应,属于非氧
化还原反应,D错误。
二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 Fe(NO3)2溶液 白色沉淀
B. Ba(NO3)2溶液 白色沉淀
C.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D. 无色溶液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解析:  A项中N 、H+能将SO2氧化成S ,白色沉淀是BaSO4;B
项中H+、N 能将S 氧化成S ,白色沉淀是BaSO4;D项中加盐酸
无现象,可排除Ag+、C 、S 等离子的存在,再加入BaCl2溶液,产
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故D项中产生的是BaSO4白色沉淀;C项中不能
排除AgCl沉淀的可能。
3. 下列物质的检验中,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C. 取少量久置的Na2SO3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足量盐酸酸化,然
后加BaCl2溶液,若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加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
生,说明Na2SO3样品已部分被氧化
D.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解析:  若溶液中含有Ag+,同样的操作会看到相同的现象,A错误;也
有可能是HC 或HS ,B错误;加足量盐酸时有气体产生说明含
S ,再加B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S ,则Na2SO3样品已
部分被氧化,C正确;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也可能是Cl2,D错误。
S 检验的三大误区
误区1:只加可溶性
钡盐,而不酸化
真题·体验品悟
感悟高考,明确方向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4·北京高考)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 √ )
(2)(2024·浙江6月选考)下列装置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
物。 ( √ )


(3)(2024·浙江6月选考)SO2具有氧化性,因此SO2可用作漂白剂。
( × )
(4)(2024·贵州高考)久煮的鸡蛋蛋黄表面常呈灰绿色的原因是蛋白中
硫元素与蛋黄中铁元素生成的FeS和蛋黄混合呈灰绿色。 ( √ )
(5)(2024·湖南高考)稀释浓硫酸时,酸溅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用3
%~5%的NaHCO3溶液冲洗。 ( × )
(6)(2024·浙江6月选考)硫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氧化变质:2S2-+O2+
4H+ 2S↓+2H2O。 ( × )
×

×
×
2.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3·全国乙卷)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用于验证SO2的
酸性。 ( × )
(2)(2023·全国乙卷)Na2S溶液久置后出现浑浊颜色变深的原因是Na2S
+2O2 Na2SO4。 ( × )
(3)(2023·全国甲卷)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
色成分。 ( × )
(4)(2023·浙江6月选考)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SO2:S2-+2SO2+
2H2O H2S+2HS 。 ( × )
×
×
×
×
3. (2023·广东高考9题)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
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H+的氧化性
B. 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
C. 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 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

解析:  A项,Ⅰ中试管内发生反应:S2 +2H+ S↓+SO2↑+
H2O,氢元素化合价不变,H+不体现氧化性,错误;B项,Ⅱ中品红溶液
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错误;C项,Ⅰ试管内发生反应:S2 +2H+
S↓+SO2↑+H2O,Ⅲ试管内发生反应:2S2-+SO2+2H2O 3S↓+
4OH-,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正确;D项,撤掉水浴,重做
实验,反应速率减慢,Ⅳ中红色褪去的速率减慢,错误。
4. (2022·江苏高考4题)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
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 B. 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
C. 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 D. 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

解析:  SO2不会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用来吸
收尾气中的SO2,C符合题意。
课时·跟踪检测
培优集训,提升素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氢气
D. 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铁罐储存和运输,因为铁在常温下与浓硫酸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A正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是SO2,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氢气,C正确;常温下,
铁在浓硫酸中钝化,浓硫酸可以用铁罐储存和运输,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进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时,无需标注的实验图标是(  )
A. 护目镜 B. 排风 C. 洗手 D. 用电
解析: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时需要护目镜,A不符合题意;浓硫
酸与蔗糖反应,生成有毒的SO2气体,反应时需要排风,B不符合题意;浓
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做完实验需要洗手,C不符合题意;此反应不需要用
电,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可用于制备HCl气体
B. SO2具有氧化性,工业上可用氨水吸收除去
C. Na2S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水中的Hg2+
D. BaSO4难溶于水且不被X射线透过,可用作钡餐
解析:  具有难挥发性的浓硫酸可用于制备HCl气体,A正确;SO2是酸
性氧化物,工业上可用氨水吸收除去,B错误;Na2S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水
中的Hg2+,是生成难溶性的硫化汞,与还原性无关,C错误;硫酸钡可用
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不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且不被X射线
透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2024·大同模拟)下列现象或用途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有关的是
(  )
A. 浓硫酸可作氯气的干燥剂
B. 浓硫酸滴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C. 浓硫酸滴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D.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等不活泼金属反应
解析:  浓硫酸作Cl2的干燥剂,体现的是其吸水性,A错误;浓硫酸加
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浓硫酸体现了吸水性,B错误;浓硫
酸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正确;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
和铜等不活泼金属反应,体现了其强氧化性和酸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2·广东高考5题)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 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Cu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H2SO4的酸性
B. a处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
C. b或c处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 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H2O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2+,体现了硫酸的氧化性,A项错
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可以说明SO2是酸性
氧化物,B项正确;c处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项错误;反应后
混合液中硫酸浓度很高,浓硫酸吸水,导致生成的CuSO4不能形成蓝
矾,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下列依据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做出的判断合理的是(  )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试纸中心区变黑,边
缘变红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接近无色(溶液中
锰元素仅以Mn2+存在),产生能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
A. 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由Ⅰ可知,浓硫酸具有弱酸性
C. 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 由Ⅱ可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浓硫酸滴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中心区变黑,边缘变
红,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实验Ⅰ中试纸边缘变红,说明浓硫酸
具有酸性,无法证明具有弱酸性,B错误;由实验Ⅱ可知,MnO2被还原为
Mn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知,-2价O元素被氧化生成O2,产生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该反应中M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浓硫酸表现了酸性,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已知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Na2SO3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现有
一包装破损的Na2SO3白色固体粉末,为了检验其是否变质,正确的方法是
(  )
A.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
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已变质
B.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硝酸,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
产生,则说明已变质
C.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
产生,则说明已变质
D.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则说明已变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先滴入稀盐酸,若无沉淀,则排除了Ag+干扰,同时也把
Na2SO3反应掉,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沉淀一定是
BaSO4,从而证明样品已经变质,A正确;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即使样品
没有变质也会被硝酸氧化成Na2SO4,B错误;若先滴入稀硫酸会引入
S ,再滴入BaCl2溶液,一定会产生BaSO4沉淀,C错误;滴入稀盐酸,
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一定含有Na2SO3,但无法说明是否已经
变质,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某探究小组利用蔗糖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绿色环保
B. 实验过程中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O2
D. 该反应比较剧烈、危险,实验中各物质的用量应按要求规范操作

解析: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也
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闭K1,打开K2,试剂X是酸
性KMnO4或H2O2溶液,均可证明SO2有还原性
B. 关闭K2,打开K1,滴加H2SO4溶液,装置B中每消耗1.5 mol Na2O2,转
移电子数为1.5NA
C. 为防止环境污染,装置C和E中的试剂均取用NaOH溶液
D. 实验过程中体现了H2SO4的酸性、难挥发性、强氧化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关闭K1,打开K2,试剂X是H2O2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
证明SO2有还原性,A错误;关闭K2,打开K1,滴加H2SO4溶液,B中发生
反应:Na2O2+SO2 Na2SO4,1个SO2分子发生反应,转移2个电子,则
装置B中每消耗1.5 mol Na2O2,转移电子数为3NA,B错误;SO2与NaOH溶
液反应,为防止环境污染,装置C和E中的试剂均取用NaOH溶液,C正
确;该实验开始是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体现H2SO4的强氧化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
10. (2024·衡水模拟)Ⅰ.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Cu与98%浓硫酸的反应,装
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
+SO2↑+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Ⅰ.铜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uSO4、SO2和H2O,试管②中可盛放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检验SO2,SO2会污染环境,试管③中应盛放NaOH溶液
吸收SO2。Ⅱ.X为氢化物,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X为H2S;Y为S单质;Z
为氧化物,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Z为SO2;M为酸,硫元素化合价为+6
价,M为H2SO4;N为盐,硫元素化合价为-2价,N为含硫离子或硫氢根
离子的盐。(1)试管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试管②用来检验生成的SO2,下列试剂中利用SO2的还原性进行检验
的是 (填字母)。
A. 酸性KMnO4溶液 B. 品红溶液
C. 溴水 D. Na2S溶液
AC 
解析:酸性KMnO4溶液与SO2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正确;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B错误;溴水与SO2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正确;Na2S与SO2反应,体现SO2的氧化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试管③中盛放 ,用来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NaOH溶液 
解析: 试管③中盛放NaOH溶液,用于吸收S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Ⅱ.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4)足量Y与1 mol金属铜充分反
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 
解析:Y为S单质,加热条件下,硫与
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Cu+S Cu2S,铜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则1 mol金属铜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将Z通入X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H2S
3S↓+2H2O
解析:Z为SO2,X为H2S,SO2和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 3S↓+2H2O。
(6)碳和M的浓溶液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2∶1 
解析:M为H2SO4,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其中碳是还原剂,硫酸是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制备SO2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 A中CaSO3和HCl发生复分解反应。
CaSO3+2HCl CaCl2+SO2↑+
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C中溴水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r2+SO2+2H2O 4H+
+2Br-+S ,SO2体现还原性。
还原 
Br2+SO2+2H2O 4H++2Br-+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选用下面的装置和药品探究亚硫酸与次氯酸的酸性强弱。
装置连接顺序为A、F、 、 、 、I,其中装置F的作用
是 ,通过 (填现象)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E 
H 
G
除去HCl气体
G中品红溶液不褪色,I中出现白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亚硫酸和次氯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要
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可以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碳酸的
酸性强于次氯酸。A为SO2的发生装置,F能除去SO2中的HCl,通过E,发
生反应:SO2+NaHCO3 CO2+NaHSO3,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
酸,通过H,除去CO2中的SO2,通过G,检验SO2已除尽,通过I,证明碳
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装置D中NaOH全部转化为NaHSO3的标志是
。请设计简单实验测定室温下HS 的电离平衡常数Ka与水解平衡常
数Kh的相对大小:

解析: 装置D中NaOH全部转化为NaHSO3后,SO2开始漂白品
红,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S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HS 电离使
溶液呈酸性,通过测定溶液的pH,可以比较HS 的水解常数和电离
常数的相对大小。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
色 
常温下,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NaHSO3溶液的
pH,若pH<7,则Ka>Kh;若pH>7,则Ka<K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