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八)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近代某一事件发生后,《申报》刊登了赣榆县商会通告:“外交失败,国事日非,莽莽神州,恐将沦于夷族,幸我国人警醒尚早,引以为惧,北京学生振臂一呼,全民响应……现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目前之计,树风声以夺人,挽狂澜与(于)既倒。”据此判断,该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2.(2025·重庆开学调研)1918年湖南进步青年学生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要求会员加强道德人格修养。1920年,新民学会的宗旨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主张用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改造世界。这一转变源于(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加深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宣传3.(2025·广东肇庆联考)1920年底,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不久又成立了上海印刷工会。随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的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工会成为发动工人举行罢工的重要组织力量。这在当时直接得益于( )A.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活动B.五四运动的重大影响C.民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D.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4.(2025·山西晋城月考)1922年,中共二大会址曾是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地处深巷,前门后门都可通行,后门正对党创办的平民女校。中共二大以小组讨论为主,每次全体会议都要更换地点,小组讨论也基本安排在党员家中。中共二大的选址安排( )A.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B.旨在规避国民党的监控C.折射出革命环境的险恶D.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导5.(2025·河南天一大联考)1914年中华革命党成立初,中央本部下设总务部、党务部、财政部、军事部、政治部。1924年初经改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青年部、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调查部、军事部等机构。以上组织机构的调整反映出( )A.列强侵略的加深 B.军阀纷争的加剧C.社会阶层的流动 D.革命形势的变化6.(2025·湖南长沙师大附中月考)1935年,蒋介石通电全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列举“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振兴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节金融”等八条纲要。该运动( )A.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目标B.施行不当导致严重通货膨胀C.一定程度抵御了外国侵略D.革除了长期以来的封建旧俗7.(2025·河北邢台质检)陈毅曾说:“南昌起义回答了人民要进行武装斗争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怎样进行武装斗争的问题。知道搞武装斗争不容易,知道怎样搞法更不容易……八一起义提出了问题,是毛主席在井冈山解决了问题。”毛泽东“解决了问题”,根本上得益于他( )A.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科学总结国民革命的教训C.发扬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D.得天独厚的军事指挥才能8.(2025·江苏南通调研)1933年,瑞金县武阳区获得了毛泽东亲授的“春耕模范”锦旗。《红色中华》也报道了武阳区“劳动妇女都很高兴地到田里去,扶着犁头用尖锐而愉快的声调,赶着水牛:走!走!走上革命的生产战线”。武阳区的春耕( )A.是土地改革的成果体现B.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C.有利于巩固革命根据地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9.(2025·江西南昌摸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会议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A.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B.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危急局面10.(2025·广东莞深金太阳联考)1934年第10届远东运动会的中日足球赛被誉为一场“只能胜、不能平、更不能输”的比赛,在双方进入点球决战后,相关记载描述道:“球,凝聚着祖国的尊严,民族的仇恨,还有东三省人民的血泪”,罚入制胜点球的李惠堂成了民族英雄。这反映了( )A.国际主义为体育核心诉求B.我国体育主权意识的觉醒C.竞技胜利增强了民族情感D.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11.(2025·江苏南京期初考)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指出:“今天所发动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企图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基于此形势,中国共产党(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C.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D.坚持“三三制”原则12.(2025·江苏如皋调研)下表为陕甘宁边区部分机构的党派关系统计。该表格反映出边区( )届次 党派参议会常驻会委员 政府委员共产党员 党外人士 共产党员 党外人士第二届 3人 6人 6人 12人第三届 4人 8人 6人 12人A.社会各界建立联合政府B.落实了“三三制”原则C.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D.贯彻执行精兵简政政策13.(2025·河南创新联盟调研)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组建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和劳动互助社。边区政府通过优惠税率、提供贷款等扶持措施,帮助建立小型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这些举措(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坚实了抗战的经济基础C.巩固了人民革命政权D.抵制了官僚资本的渗入14.(2024·安徽皖豫联盟联考)有史书描述: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第60军曾泽生部、第13军石觉部、新一军孙立人部、第71军陈明仁部、新六军廖耀湘部等先后到达东北。这一描述表明( )A.辽沈战役正在部署B.对日寇开始实施大反攻C.国共两党矛盾加剧D.国民党发动了全面进攻15.(2025·广西玉林一模)中共南京地下文委艺术分委指示木刻家陆地创作了4幅木刻宣传画,《欢迎人民解放军》《工农联合起来,建设新中国》《平稳物价,买卖公平》《劳资两利》,待南京解放后在全市张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提前谋划经济的发展B.完成工作重心的转移C.进行新中国建设宣传D.积极争取人民的支持16.(2025·河南开学考试)1949年4月10日,受中央委托,刘少奇亲赴天津进行调查,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他提出:“为了达到发展生产的目标,必须从四面八方努力,就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刘少奇的讲话(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实现工业化B.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探索提供了借鉴C.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2025·黑龙江龙东联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这所学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旨在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以俾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彻底完成中国的国民革命。黄埔军校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黄埔军校重视的不再是军事学术的“技艺之新”,而是意识形态上的思想之新。军校刊物上“怕受苦的不要来!想做官的不要来!怕死的更不要来”的热情,随着前期学生寄往家乡的信件而传播。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率部发动南昌起义,黄埔军校学生承担重要角色。秋收起义与黄埔军校学生更是渊源甚深。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延安,八路军中的黄埔军校学生组成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延安分会,徐向前、林彪等人担任理事。1984年,新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2024年4月13日,马英九访问黄埔军校旧址,在校史馆参观时,曾为黄埔学员的赵一曼写给幼子的信令马英九为之动容,信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20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勉励黄埔军校同学会继续弘扬黄埔精神,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摘编自《百年黄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8分)(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赵一曼为国牺牲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概括黄埔精神的内涵。(6分)18.(2025·安徽县中联盟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刘鸿生,1888年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国人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情绪高涨。民族危机让上海迎来了兴办实业的大潮。当时苏北大水,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和苏州。刘鸿生决定兴办火柴厂,因为火柴厂是劳动密集的手工业,可安置大批难民,而且火柴为日用必需品,价低量大,效益可观。1920年,华商鸿生火柴公司成立。1930年,合并上海燮昌、中华两公司,组合成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进入鼎盛时期。1937年,日资企业要求与其合作,成立中日合资企业,遭到刘鸿生拒绝,其公司开始受到日方挤压,不久被日本接管。1948年,国民政府因通货膨胀实行金圆券政策,给了刘氏企业致命一击,使其全部陷于瘫痪。——摘编自刘光永《企业大王刘鸿生》鸿生火柴公司的兴衰史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9.(2024·山西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延安时期,“劳动下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劳动观念滋生蔓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随着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政策尤其是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边区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的模范人物,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持。自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对生产积极分子的奖励和宣传,还相继举办了以工业和农业为主题的制造品竞赛展览会。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先后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奖励条例。1943年底,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胜利召开,中央领导人亲自为劳模颁发物质奖励,授予奖章、奖状、奖旗、题词等劳模荣誉。1944年底到1945年初,边区第二届劳模表彰大会胜利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明确指出劳模具有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摘编自赵勇、吴艳《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模形象的塑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历史意义。(8分)20.(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7月1日,总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百余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他们的右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划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筚路蓝缕,开拓前进,不懈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摘编自金民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有理有据。)单元检测(八)1.C 据材料“外交失败,国事日非”“北京学生振臂一呼,全民响应”“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和会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这场运动迅速演变为全民的爱国运动,因此材料描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2.A 1920年新民学会的宗旨由“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变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主张用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改造世界,这是由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等人由此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所致,故选A项;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加深属于外部因素,而毛泽东等人修改新民学会的宗旨主要是自身认识改变的产物,排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新民学会宗旨的改变无关,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排除D项。3.A 1920年底,上海等地相继成立了多个工会,并成为发动工人罢工的重要组织力量,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频繁的时期。他们深入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故选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因此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民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壮大,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者和潜在力量,并非直接原因,排除C项;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是工人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4.C 据材料可知,中共二大的选址隐蔽,会议形式灵活多变,是为了适应当时险恶的革命环境,避免被敌人发现和破坏,故选C项;“保证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直接指向规避国民党的监控,排除B项;选址安排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无关,且从题目信息无法得出是否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排除D项。5.D 1914年中华革命党成立时其组织机构设置重点在于军事等方面,反映了革命党人在二次革命后致力于武装反袁,1924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下设“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等多个与社会各阶层密切相关的部门,体现了其认识到动员民众的重要意义,顺应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形势发展,故选D项;1924年开始的国民革命主要是反对国内封建军阀,排除A项;材料中组织机构的调整不能说明军阀纷争加剧,排除B项;材料组织机构的调整没有导致社会阶层的变化,排除C项。6.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日本进一步侵略,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这将有助于民族工业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日本侵略,故选C项;该经济建设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日救国提供物资保障,并且该运动包含多方面,并不以重工业为主要目标,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该经济建设运动禁止纸币滥发,没有导致严重通货膨胀,排除B项;该运动仅致力于经济方面的改革,并不包含社会思想等方面,无法革除封建旧俗,排除D项。7.A 据材料“八一起义提出了问题,是毛主席在井冈山解决了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通过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所作的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故选A项;国民革命的教训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一部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C、D两项表述相对片面,排除。8.C 据材料可知,瑞金县武阳区作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春耕运动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推广,这对于保障根据地军民的粮食供给,进而巩固革命根据地有重要意义,故选C项;1933年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武阳区的春耕生产情况,妇女参与春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社会地位,但未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没有涉及革命积极性的提升,排除D项。9.D 长征初期,红军面临严重的困境,迫切需要改变领导和战略方向。遵义会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它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D项;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是在巧渡金沙江后,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排除A项;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与“长征”时空不符,排除B项;开辟革命新道路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排除C项。10.C 根据题干描述,这场比赛被视为关乎国家尊严和民族仇恨的关键战役,李惠堂的制胜点球不仅赢得了比赛,更在民族情感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成为民族英雄。这充分说明了竞技胜利对民族情感的增强作用,故选C项;国际主义是指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剥削制度,争取自身解放斗争中,在政治、经济、道义等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援助,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主义,而是强调了民族情感和尊严,排除A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体育主权意识的觉醒,而是侧重于比赛结果对民族情感的影响,排除B项;1935年的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D项。11.B 据材料“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初期,国民党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面对此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故选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是在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时才出现,排除C项;“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原则,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12.B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无论是参议会常驻会委员还是政府委员,共产党员和党外人士的比例都接近或符合“三三制”原则的要求,故选B项;这一时期并没有建立联合政府,排除A项;表格中未提供关于抗日民主根据地大小或范围的信息,因此无法从表格中得出C项结论,排除;精兵简政政策与表格中党派构成无关,排除D项。13.B 由“领导农民组建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和劳动互助社”“优惠税率、提供贷款等”“建立小型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可得,这些措施有助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交流,从而为抗战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故选B项;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未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题干所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属于抗日民主政权,不能称作人民革命政权,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14.C 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国民党部分军队被运送到东北,这是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背景下,美国帮助国民党接管日本投降后的中国领土,目的是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意味着国共两党的矛盾加剧,故选C项;辽沈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的战役,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已在东北,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对日寇实施大反攻的时候,当时日本正控制东北,排除B项;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是在上述事件之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5.D 《欢迎人民解放军》《工农联合起来,建设新中国》《平稳物价,买卖公平》《劳资两利》四幅木刻宣传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前途和民众关心的问题的广泛关注,是在为南京地区新政权的建立积极争取人民的支持,故选D项;四幅宣传画中只有两幅与经济有关,且主要关注点不是经济发展,而是民众需求,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完成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新中国的建设宣传应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6.B 刘少奇在讲话中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策略,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政策参考,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并不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排除A项;刘少奇的讲话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的探索和构想上,并未直接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有着更为复杂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体系,不是单纯由刘少奇在天津的这次讲话所能涵盖的,排除D项。17.(1)贡献: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北伐战争作了准备;促进中国军事教育现代化;促进革命思想传播;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其毕业生在后来的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2)背景: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激发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赵一曼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被捕,后英勇就义。精神:爱国、革命、牺牲、团结。解析:第(1)问,据材料“旨在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以俾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彻底完成中国的国民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据材料“黄埔军校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可知,促进中国军事教育现代化;据材料“黄埔军校重视的不再是军事学术的‘技艺之新’,而是意识形态上的思想之新”“军校刊物上……随着前期学生寄往家乡的信件而传播”可知,促进革命思想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据材料“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率部发动南昌起义,黄埔军校学生承担重要角色……组成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延安分会”可知,其毕业生在后来的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激发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赵一曼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被捕,后英勇就义。第二小问,据材料“这所学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彻底完成中国的国民革命”可知,革命、团结;据材料“怕受苦的不要来!想做官的不要来!怕死的更不要来”“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可知,爱国、牺牲。18.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阐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国人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情绪高涨,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刘鸿生抓住这一机遇,兴办火柴厂,满足了市场对国货的需求,企业得以创立并发展。同时,列强刚刚结束一战,忙于处理战后问题,无暇顾及中国,所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势力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打压。日资企业要求与刘鸿生的火柴公司合作遭拒后,对其进行挤压,不久公司被日本接管,这反映了在日本侵华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破坏。1948年,中国处于全面内战时期,国民政府因通货膨胀实行金圆券政策,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刘鸿生的企业全部陷于瘫痪,中国民族工业也遭受致命打击。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充满曲折,只有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主旨是讲鸿生火柴公司的兴衰历史,这是以此为例来揭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可以是具体到鸿生火柴公司的微观视角,如鸿生火柴公司的兴衰折射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也可以从宏观角度拟定,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等等。然后,结合所学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相关史实,以鸿生火柴公司为例来阐释,要注意根据其兴衰的时代特征逐一分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流畅。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阐释的正确性,并升华(或者深化)自己的观点皆可。19.(1)“劳动下贱”的旧观念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延安初期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模范,成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重要资源;全国抗战开始后边区发展经济的需要等。(2)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社会政治地位;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新观念;为以后此项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等。解析:第(1)问,据材料“‘劳动下贱’……劳动观念滋生蔓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可知,“劳动下贱”的旧观念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据材料“边区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的模范人物,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持”可知,延安初期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模范,成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重要资源;据材料“还相继举办了以工业和农业为主题的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并结合所学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内容可知,全国抗战开始后边区发展经济的需要等。第(2)问,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先后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奖励条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塑造劳模形象,对劳模进行奖励,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社会政治地位;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据材料“边区第二届劳模表彰大会胜利召开”可知,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新观念;据材料“毛泽东发表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明确指出劳模具有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可知,为以后此项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等。20.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抗击日本侵略,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美蒋反动派的“独裁、内战”阴谋,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主、和平斗争遇挫后,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了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解析:据材料“深刻……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并结合所学得出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阐释: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红船’”“深刻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格局”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抗击日本侵略,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美蒋反动派的“独裁、内战”阴谋,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主、和平斗争遇挫后,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了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等角度入手。最后进行总结。5 / 5(共56张PPT)高中总复习·历史单元检测(八)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2025·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近代某一事件发生后,《申报》刊登了赣榆县商会通告:“外交失败,国事日非,莽莽神州,恐将沦于夷族,幸我国人警醒尚早,引以为惧,北京学生振臂一呼,全民响应……现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目前之计,树风声以夺人,挽狂澜与(于)既倒。”据此判断,该事件是( )A. 保路运动 B. 武昌起义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外交失败,国事日非”“北京学生振臂一呼,全民响应”“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1月,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和会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这场运动迅速演变为全民的爱国运动,因此材料描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2025·重庆开学调研)1918年湖南进步青年学生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成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要求会员加强道德人格修养。1920年,新民学会的宗旨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主张用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改造世界。这一转变源于(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 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加深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与宣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1920年新民学会的宗旨由“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变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主张用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改造世界,这是由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等人由此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所致,故选A项;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加深属于外部因素,而毛泽东等人修改新民学会的宗旨主要是自身认识改变的产物,排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新民学会宗旨的改变无关,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2025·广东肇庆联考)1920年底,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不久又成立了上海印刷工会。随后,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的产业工人和手工业工人也相继成立工会。工会成为发动工人举行罢工的重要组织力量。这在当时直接得益于( )A. 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活动B. 五四运动的重大影响C. 民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D. 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1920年底,上海等地相继成立了多个工会,并成为发动工人罢工的重要组织力量,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频繁的时期。他们深入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故选A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因此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民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壮大,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者和潜在力量,并非直接原因,排除C项;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是工人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2025·山西晋城月考)1922年,中共二大会址曾是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地处深巷,前门后门都可通行,后门正对党创办的平民女校。中共二大以小组讨论为主,每次全体会议都要更换地点,小组讨论也基本安排在党员家中。中共二大的选址安排( )A. 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B. 旨在规避国民党的监控C. 折射出革命环境的险恶D. 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共二大的选址隐蔽,会议形式灵活多变,是为了适应当时险恶的革命环境,避免被敌人发现和破坏,故选C项;“保证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直接指向规避国民党的监控,排除B项;选址安排与共产国际的指导无关,且从题目信息无法得出是否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2025·河南天一大联考)1914年中华革命党成立初,中央本部下设总务部、党务部、财政部、军事部、政治部。1924年初经改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青年部、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调查部、军事部等机构。以上组织机构的调整反映出( )A. 列强侵略的加深 B. 军阀纷争的加剧C. 社会阶层的流动 D. 革命形势的变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1914年中华革命党成立时其组织机构设置重点在于军事等方面,反映了革命党人在二次革命后致力于武装反袁,1924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下设“工人部”“农民部”“妇女部”等多个与社会各阶层密切相关的部门,体现了其认识到动员民众的重要意义,顺应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形势发展,故选D项;1924年开始的国民革命主要是反对国内封建军阀,排除A项;材料中组织机构的调整不能说明军阀纷争加剧,排除B项;材料组织机构的调整没有导致社会阶层的变化,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2025·湖南长沙师大附中月考)1935年,蒋介石通电全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列举“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振兴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节金融”等八条纲要。该运动( )A. 以发展重工业为主要目标B. 施行不当导致严重通货膨胀C. 一定程度抵御了外国侵略D. 革除了长期以来的封建旧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日本进一步侵略,民族危机逐渐加深,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这将有助于民族工业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日本侵略,故选C项;该经济建设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日救国提供物资保障,并且该运动包含多方面,并不以重工业为主要目标,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该经济建设运动禁止纸币滥发,没有导致严重通货膨胀,排除B项;该运动仅致力于经济方面的改革,并不包含社会思想等方面,无法革除封建旧俗,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2025·河北邢台质检)陈毅曾说:“南昌起义回答了人民要进行武装斗争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怎样进行武装斗争的问题。知道搞武装斗争不容易,知道怎样搞法更不容易……八一起义提出了问题,是毛主席在井冈山解决了问题。”毛泽东“解决了问题”,根本上得益于他( )A.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 科学总结国民革命的教训C. 发扬紧密联系群众的作风D. 得天独厚的军事指挥才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八一起义提出了问题,是毛主席在井冈山解决了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通过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所作的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故选A项;国民革命的教训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一部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C、D两项表述相对片面,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2025·江苏南通调研)1933年,瑞金县武阳区获得了毛泽东亲授的“春耕模范”锦旗。《红色中华》也报道了武阳区“劳动妇女都很高兴地到田里去,扶着犁头用尖锐而愉快的声调,赶着水牛:走!走!走上革命的生产战线”。武阳区的春耕( )A. 是土地改革的成果体现B. 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C. 有利于巩固革命根据地D. 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可知,瑞金县武阳区作为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春耕运动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推广,这对于保障根据地军民的粮食供给,进而巩固革命根据地有重要意义,故选C项;1933年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武阳区的春耕生产情况,妇女参与春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社会地位,但未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没有涉及革命积极性的提升,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2025·江西南昌摸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会议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次会议( )A. 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B. 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C.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 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危急局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长征初期,红军面临严重的困境,迫切需要改变领导和战略方向。遵义会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它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D项;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是在巧渡金沙江后,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排除A项;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与“长征”时空不符,排除B项;开辟革命新道路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2025·广东莞深金太阳联考)1934年第10届远东运动会的中日足球赛被誉为一场“只能胜、不能平、更不能输”的比赛,在双方进入点球决战后,相关记载描述道:“球,凝聚着祖国的尊严,民族的仇恨,还有东三省人民的血泪”,罚入制胜点球的李惠堂成了民族英雄。这反映了( )A. 国际主义为体育核心诉求B. 我国体育主权意识的觉醒C. 竞技胜利增强了民族情感D. 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题干描述,这场比赛被视为关乎国家尊严和民族仇恨的关键战役,李惠堂的制胜点球不仅赢得了比赛,更在民族情感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成为民族英雄。这充分说明了竞技胜利对民族情感的增强作用,故选C项;国际主义是指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剥削制度,争取自身解放斗争中,在政治、经济、道义等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援助,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主义,而是强调了民族情感和尊严,排除A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体育主权意识的觉醒,而是侧重于比赛结果对民族情感的影响,排除B项;1935年的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2025·江苏南京期初考)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指出:“今天所发动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企图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基于此形势,中国共产党( )A. 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 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C. 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D. 坚持“三三制”原则√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初期,国民党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面对此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故选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民党的反共高潮是在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时才出现,排除C项;“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原则,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2025·江苏如皋调研)下表为陕甘宁边区部分机构的党派关系统计。该表格反映出边区( )届次 党派参议会常驻会委员 政府委员共产党员 党外人士 共产党员 党外人士第二届 3人 6人 6人 12人第三届 4人 8人 6人 12人B. 落实了“三三制”原则C. 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D. 贯彻执行精兵简政政策A. 社会各界建立联合政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无论是参议会常驻会委员还是政府委员,共产党员和党外人士的比例都接近或符合“三三制”原则的要求,故选B项;这一时期并没有建立联合政府,排除A项;表格中未提供关于抗日民主根据地大小或范围的信息,因此无法从表格中得出C项结论,排除;精兵简政政策与表格中党派构成无关,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2025·河南创新联盟调研)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组建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和劳动互助社。边区政府通过优惠税率、提供贷款等扶持措施,帮助建立小型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这些举措( )A.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 坚实了抗战的经济基础C. 巩固了人民革命政权D. 抵制了官僚资本的渗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由“领导农民组建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和劳动互助社”“优惠税率、提供贷款等”“建立小型消费合作社、运销合作社”可得,这些措施有助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交流,从而为抗战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故选B项;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未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题干所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属于抗日民主政权,不能称作人民革命政权,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2024·安徽皖豫联盟联考)有史书描述: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第60军曾泽生部、第13军石觉部、新一军孙立人部、第71军陈明仁部、新六军廖耀湘部等先后到达东北。这一描述表明( )A. 辽沈战役正在部署B. 对日寇开始实施大反攻C. 国共两党矛盾加剧D. 国民党发动了全面进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国民党部分军队被运送到东北,这是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背景下,美国帮助国民党接管日本投降后的中国领土,目的是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意味着国共两党的矛盾加剧,故选C项;辽沈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的战役,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已在东北,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对日寇实施大反攻的时候,当时日本正控制东北,排除B项;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是在上述事件之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2025·广西玉林一模)中共南京地下文委艺术分委指示木刻家陆地创作了4幅木刻宣传画,《欢迎人民解放军》《工农联合起来,建设新中国》《平稳物价,买卖公平》《劳资两利》,待南京解放后在全市张贴。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提前谋划经济的发展B. 完成工作重心的转移C. 进行新中国建设宣传D. 积极争取人民的支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欢迎人民解放军》《工农联合起来,建设新中国》《平稳物价,买卖公平》《劳资两利》四幅木刻宣传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前途和民众关心的问题的广泛关注,是在为南京地区新政权的建立积极争取人民的支持,故选D项;四幅宣传画中只有两幅与经济有关,且主要关注点不是经济发展,而是民众需求,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完成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新中国的建设宣传应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2025·河南开学考试)1949年4月10日,受中央委托,刘少奇亲赴天津进行调查,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他提出:“为了达到发展生产的目标,必须从四面八方努力,就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刘少奇的讲话( )A.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实现工业化B. 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探索提供了借鉴C. 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D.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刘少奇在讲话中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策略,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政策参考,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后,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并不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排除A项;刘少奇的讲话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的探索和构想上,并未直接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有着更为复杂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体系,不是单纯由刘少奇在天津的这次讲话所能涵盖的,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2025·黑龙江龙东联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这所学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旨在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以俾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彻底完成中国的国民革命。黄埔军校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黄埔军校重视的不再是军事学术的“技艺之新”,而是意识形态上的思想之新。军校刊物上“怕受苦的不要来!想做官的不要来!怕死的更不要来”的热情,随着前期学生寄往家乡的信件而传播。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率部发动南昌起义,黄埔军校学生承担重要角色。秋收起义与黄埔军校学生更是渊源甚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延安,八路军中的黄埔军校学生组成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延安分会,徐向前、林彪等人担任理事。1984年,新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2024年4月13日,马英九访问黄埔军校旧址,在校史馆参观时,曾为黄埔学员的赵一曼写给幼子的信令马英九为之动容,信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20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勉励黄埔军校同学会继续弘扬黄埔精神,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摘编自《百年黄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8分)答案:贡献: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北伐战争作了准备;促进中国军事教育现代化;促进革命思想传播;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其毕业生在后来的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旨在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以俾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彻底完成中国的国民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北伐战争作了准备;据材料“黄埔军校的创办,标志着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可知,促进中国军事教育现代化;据材料“黄埔军校重视的不再是军事学术的‘技艺之新’,而是意识形态上的思想之新”“军校刊物上……随着前期学生寄往家乡的信件而传播”可知,促进革命思想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据材料“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率部发动南昌起义,黄埔军校学生承担重要角色……组成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延安分会”可知,其毕业生在后来的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赵一曼为国牺牲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概括黄埔精神的内涵。(6分)答案:背景: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激发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赵一曼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被捕,后英勇就义。精神:爱国、革命、牺牲、团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激发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赵一曼在与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被捕,后英勇就义。第二小问,据材料“这所学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彻底完成中国的国民革命”可知,革命、团结;据材料“怕受苦的不要来!想做官的不要来!怕死的更不要来”“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可知,爱国、牺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2025·安徽县中联盟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刘鸿生,1888年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国人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情绪高涨。民族危机让上海迎来了兴办实业的大潮。当时苏北大水,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和苏州。刘鸿生决定兴办火柴厂,因为火柴厂是劳动密集的手工业,可安置大批难民,而且火柴为日用必需品,价低量大,效益可观。1920年,华商鸿生火柴公司成立。1930年,合并上海燮昌、中华两公司,组合成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进入鼎盛时期。1937年,日资企业要求与其合作,成立中日合资企业,遭到刘鸿生拒绝,其公司开始受到日方挤压,不久被日本接管。1948年,国民政府因通货膨胀实行金圆券政策,给了刘氏企业致命一击,使其全部陷于瘫痪。——摘编自刘光永《企业大王刘鸿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鸿生火柴公司的兴衰史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运用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阐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国人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情绪高涨,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刘鸿生抓住这一机遇,兴办火柴厂,满足了市场对国货的需求,企业得以创立并发展。同时,列强刚刚结束一战,忙于处理战后问题,无暇顾及中国,所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势力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打压。日资企业要求与刘鸿生的火柴公司合作遭拒后,对其进行挤压,不久公司被日本接管,这反映了在日本侵华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破坏。1948年,中国处于全面内战时期,国民政府因通货膨胀实行金圆券政策,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刘鸿生的企业全部陷于瘫痪,中国民族工业也遭受致命打击。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充满曲折,只有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主旨是讲鸿生火柴公司的兴衰历史,这是以此为例来揭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在此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可以是具体到鸿生火柴公司的微观视角,如鸿生火柴公司的兴衰折射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也可以从宏观角度拟定,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等等。然后,结合所学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相关史实,以鸿生火柴公司为例来阐释,要注意根据其兴衰的时代特征逐一分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清晰,表述流畅。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阐释的正确性,并升华(或者深化)自己的观点皆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2024·山西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 延安时期,“劳动下贱”“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劳动观念滋生蔓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随着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政策尤其是对土地政策的调整,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边区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的模范人物,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持。自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对生产积极分子的奖励和宣传,还相继举办了以工业和农业为主题的制造品竞赛展览会。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先后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奖励条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43年底,边区第一届劳模表彰大会胜利召开,中央领导人亲自为劳模颁发物质奖励,授予奖章、奖状、奖旗、题词等劳模荣誉。1944年底到1945年初,边区第二届劳模表彰大会胜利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明确指出劳模具有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摘编自赵勇、吴艳《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劳模形象的塑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原因。(6分)答案: “劳动下贱”的旧观念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延安初期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模范,成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重要资源;全国抗战开始后边区发展经济的需要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劳动下贱’……劳动观念滋生蔓延,对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可知,“劳动下贱”的旧观念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据材料“边区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的模范人物,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持”可知,延安初期出现了一些生产劳动模范,成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重要资源;据材料“还相继举办了以工业和农业为主题的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并结合所学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内容可知,全国抗战开始后边区发展经济的需要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塑造劳模形象的历史意义。(8分)答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社会政治地位;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新观念;为以后此项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先后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等一系列奖励条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塑造劳模形象,对劳模进行奖励,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社会政治地位;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据材料“边区第二届劳模表彰大会胜利召开”可知,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新观念;据材料“毛泽东发表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讲话,明确指出劳模具有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可知,为以后此项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2024·河南TOP二十名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7月1日,总是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百余年前,十几个热血青年庄严地举起他们的右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划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筚路蓝缕,开拓前进,不懈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中流砥柱。——摘编自金民卿《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命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阐释有理有据。)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抗击日本侵略,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美蒋反动派的“独裁、内战”阴谋,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主、和平斗争遇挫后,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了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据材料“深刻……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并结合所学得出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阐释: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红船’”“深刻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格局”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抗击日本侵略,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美蒋反动派的“独裁、内战”阴谋,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主、和平斗争遇挫后,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了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等角度入手。最后进行总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THANKS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检测(八).docx 单元检测(八).pptx